武夷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349
机构名称: 武夷书院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088.pdf

机构描述

宋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建于武夷山九曲溪之五曲隐屏峰下。初称武夷精舍,亦称隐屏精舍。主屋叫仁智堂,是礼堂兼讲堂,朱熹自称堂主。堂左建两间卧室叫隐求室。建一排房屋为学生食宿处。另建一寒栖馆,供来访道士居住。占地3亩。朱熹在这里讲学7年(1183~1190年)。先后来相会的学者、高士有刘甫、方士由、吕祖谦、辛弃疾、袁枢、何镐、项安世、刘珙、谢东卿、高文举、俞寿翁、周道士等。来求学的有建阳蔡元定、范念德、刘爚与弟炳、周谟、祝穆与弟癸、闽侯黄干、潘植与弟炳、括苍叶味道、顺昌廖德明、晋江杨至、莆田林咸季、永福包君定、永嘉戴蒙、崇安江默、泉州张异、临川张义勇、长汀杨方等,来自省内外几十人。蔡渊、沈兄弟、刘健康和刘爚在对面紫石屏下筑仰高堂,在虎啸峰下筑南山草堂,在五曲溪畔筑云庄山房,以便就近向朱熹请教。朱熹在讲学的同时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完成一批著作,形成“当今道在武夷”(①董天工《武夷山志〉;《宋史•王阮传〉。)的盛况。 朱熹去世后,子在、孙鉴相继扩建,称紫阳书院。宋咸淳四年(1268年)朝命官府大为营建,改称武夷书院,由官府拨给学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重修,置田百亩。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御赐“学达性天”匾。康熙五十四年,李光地、觉罗满倡捐大修。元、明、清各代都有学者来这里讲学。现存斋舍几间。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