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0020220001074
人物姓名: 粘灿
人物异名: 字:懋昭;号:涤楼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78.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473年
卒年: 1557年

传略

粘灿,字懋昭,号涤楼,生于明成化八年(1473年),卒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57年)。明弘治十四年(1502年),粘灿以泉州府学资格考中举人,先授崇仁教谕,后补仁和知县,不久擢升为南京道监察御史、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北十有九年”。他“屡次直言上疏,弗避权势;督税两关,力除积弊”。嘉靖九年(1530年),粘灿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时了解到,福建泉州下属浔美场、丙洲场的盐户每年须向府库缴纳大量粮米以完成“盐课”,还要负担各种名目的差徭,而泉州粮食匮乏,粮价甚高,盐户为兑纳盐米只好往邻省购买,民不聊生。粘灿向朝廷上书奏折,陈述百姓惨状:“民命已不堪矣。”上疏终于获皇帝批准,减轻了盐户的负担,并准许将应纳米粮折银上缴。丙洲场、浔美场众多盐民为表示对粘灿的感激之情,为其刻碑立亭。当时浔美场的蒋桥立有粘灿生祠,泉州郡守王仕俊题匾曰“劝忠”,当地官吏、名士也多在该祠题字留记。泉州名士顾珀、庄一俊都为“劝忠祠”撰写碑记,赞扬粘灿“一日而建数千百载之勋,一言而活亿千万人之命”。顾珀在碑文中说:“中世士夫以官为家,曾遑人恤?富者不让禄,显者不让名,厚殖以自肥,肥汩没波尘者何限?有能上宣德意,下达幽隐,而清苦独耽如涤楼(粘灿号涤楼)者乎?”清初迁界时,劝忠祠遭毁,后人复建于泉州城区曾井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