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自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0020220001073
人物姓名: 丁自申
人物异名: 字:朋岳;号:槐江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56.pdf
性别:
时代:
籍贯: 陈埭

传略

丁自申,字朋岳,号槐江,陈埭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南京工部营缮司主事,进虞衡郎中,后出守顺庆府,三年调任梧州府,在顺庆府时编成《三陵稿》,后又编《三陵续稿》。在《三陵稿》中,丁自申大力宣扬了儒家关于“仁”的伦理思想,他把“仁”作为处理人际伦理关系的最高准则。在议论伊斯兰教与儒家关系时,以丁自申为代表的一批回而兼儒的学者主张适应时代,必须以儒为尚,教门需要变通,但也不要忘本。丁自申提出既不要背离教门,又不要迷陷于教门的主张,在泉州回民中颇有影响。明嘉靖(1522-1566年)以降,泉州回族穆斯林普遍出现对伊斯兰教的宗教观念的淡化,而采用“周公、仲尼之道”的汉化过程,认为是“渐变以合于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外地来泉任官的回族穆斯林建立“经堂教育”制度,开始学习“小儿锦”,传播伊斯兰文化。“小儿锦”是西北回民创造的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语的一种文字,也称“经堂文字”。泉州的“小儿锦”是清朝前期伊斯兰文化在泉州的典型表现。但泉州的“经堂教育”制度随着官员的离去而消逝。此后,被聘住持泉州清净寺的阿訇相继开办学员班,学习阿拉伯文字和伊斯兰教,传承伊斯兰文化。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专题

郎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