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机构与人事基础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776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机构与人事基础工作
分类号: D630.3
页数: 14
页码: 145-1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省级人事机构,包括省人事厅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以及省人事厅直属事业单位。
关键词: 福建省 机构 人事基础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一、省级机构
  (一)行政机构
  1998年,省人事厅内设办公室、综合处、考试录用处、考核任免处、培训教育处、工资福利处、保险退休处、流动调配处、专家处、职称处、军官转业安置处、引进海外智力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另设置派驻监察室,履行行政监察职责。
  2000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准省人事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省人事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专家工作处(福建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公务员管理处(福建省国家公务员测评办公室)、考核奖惩培训处、流动调配处(福建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工资福利与退(离)休处、军官转业安置处(福建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进海外智力办公室
  (挂“福建省外国专家局”牌子)、人事处(机关党委)11个职能处(室)。派驻的纪检组与监察室合署办公。
  省人事厅机关行政编制为50名。其中,厅长1名、副厅长4名、纪检组长(副厅级)1名;处级领导职数23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其中正处级12名、副处级11名;机关工勤人员核定事业编制8名。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省国家公务员测评办公室挂靠省人事厅,核定机关事业编制12名。9月,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省人事厅纪检组、监察室行政编制核定为4名,处级领导职数为2名,其中,纪检组副组长兼监察室主任1名,监察室副主任1名。12月,省委编办重新核定省人事厅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7名(含司机编制)。
  2004年1月14日,省委编办和省人事厅机构分开设置。至2005年底,省人事厅内设14个行政处室、16个直属单位。其行政处室为: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专家工作处、公务员管理处、考核奖惩培训处、流动调配处、工资福利与退(离)休处、军官转业安置处、引进海外智力办公室(加挂“福建省外国专家局”牌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监察室。
  2005年5月,划人省委编办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名。至2005年底,因加强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及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需要,省人事厅机关行政编制增至65名,工作人员共89名。其中,厅级6名,办公室8名,政策法规处4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5名,专家工作处(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4名,公务员管理处(省国家公务员测评办公室)6名,考核奖惩培训处5名,流动调配处7名,工资福利与退
  (离)休处6名,军官转业安置处(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名,引进海外智力办公室(省外国专家局)5名,人事争议仲裁处4名,人事处(含老干科)7名,机关党委1名,监察室3名,工勤人员12名。厅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7名。直属单位详见本节一(二)目。
  附:稽查特派员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稽查特派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并正式施行。《条例》指出:稽查特派员由国务院派出,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行使监督权力;稽查特派员成员由部级、副部级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其工作情况直接向国务院汇报。
  1998年5月—2000年9月,根据中央企业工委和人事部的部署,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经贸委联合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稽查特派员试点工作,以省人事厅为主,试点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下设4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对全省1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状况开展稽查。每个稽查特派员配助理4人,负责5个企业的稽查工作。稽查员不参与、不干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职责是通过财务稽查,发现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贬值和流失,并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
  (二)事业单位省人事厅直属事业单位有:
  省军队转业干部接待站 1982年3月成立,核定事业编制10名,行政编制3名。实行企业化管理。至2005年不变。
  省人事干部学校 前身为1983年12月成立的福建省人事干部培训班。1985年1月,更名为福建省人事干部学校。2001年2月,内设5个科室。2004年8月,加挂“福建省公务员培训中心”牌子,实有编制14名,至2005年不变。
  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前身为1984年6月以省人才交流引进办公室为基础成立的福建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1986年3月,省政府同意省人事局内设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外保留牌子,原承担的工作任务属于国外部分的归并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属于国内部分的归并省人事局干部调配处。所属的人才研究所亦归省人事局领导。事业编制15名归省人事局统一使用。至2005年不变。
  省人才研究所 1985年1月成立。2000年12月,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内设3个科室,核定事业编制10名。2005年6月,省人事厅党组决定:不再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恢复为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省人事厅人事信息中心 前身为1985年1月省人事局新增的下属机构人才数据库。2000年8月,更名为福建省人事厅人事信息中心,事业编制15名,其中,管理人员3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工勤人员2名。经费由省财政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机构规格相当副处级,配备领导职数正职1名(副处级),副职1名(正科级)。2001年2月,省人事厅党组明确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人事管理软件及其他软件的推广、培训和管理,承担统计、预测等为机关和社会服务的具体工作。内设3个科,至2005年不变。
  省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 1986年10月成立。核定事业编制35名。至2005年不变。省退休干部咨询服务中心1988年1月成立,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不定机构级别,不列编制。至2005年不变。
  省人事考试中心 1990年3月成立,核定事业编制5名。2000年5月增加事业编制10名。增编后事业编制计20名,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名,专业技术人员16名,工勤人员2名,经费自给,至2005年不变。
  省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 2002年11月,由省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更名为省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配备正、副处级领导各1名。至2005年不变。
  省专家服务中心 1992年3月成立,核定事业编制20人,实行企业化管理,至2005年不变。
  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站1992年5月人事部批复成立。1995年1月确定为隶属省人事局的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名,经费实行差额补助,至2005年不变。
  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 1995年12月成立,核定人员编制6名,经费实行差额拨款。经过2年,自收自支。1999年10月,明确经费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核定收支,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至2005年不变。
  省三峡库区移民海沧培训中心 1997年12月30日成立。2005年核定编制20名,正、副处级干部各1名。
  省人才智力开发总公司 1998年撤销。
  省冠豸山干部培训休养中心 1998年1月成立,配备副处级职数1名,至2005年不变。
  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中心 1999年3月成立,核定事业编制6名。至2005年不变。
  机关事业保检局 2000年,职能和机构划转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2001年8月成立,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正、副处级领导各1名,经费由财政定额补助,至2005年不变。
  (五)社团机构
  省人才研究会 成立于1984年12月。业务主管部门为省科协。1984年12月,召开第一届理事会,高胡担任理事长。1990年,召开第二届理事会,高胡连任理事长。1996年,召开第三届理事会,林国清任理事长。主要业务范围是: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编辑岀版、学术交流。
  省干部学校系统教育研究会 成立于1988年8月。2000年,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其中,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各1人,副理事长6人,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长11人。陈芝如担任名誉理事长,理事长由林传德担任。2004年11月,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其中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各1人,副理事长6人,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13人。会员单位代表73人。名誉理事长南吴钦霖担任,理事长由唐华苏担任。
  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成立于1992年。2004年9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由王建双担任名誉会长,陆志华担任会长,省政府、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外事办各有1名副厅级干部任副会长,协会理事单位代表64人,会员单位近120个。理事单位由省直各厅局相关业务部门及一些在国际人才交流领域贡献较大或在福建省经济建设方面较有影响的企事业单位组成;会员单位由福建省专门从事或热心于国际人才交流活动的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专家学者组成。
  省专家联谊会 成立于1994年2月。1998年5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出新一届理事会,由34名理事组成,其中常务理事23人。会长谢联辉,会员300人。2003年12月,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出新一届理事会,由58名理事组成,其中常务理事32人。会长谢联辉,会员300人。
  省人才交流协会 成立于2000年5月。骆烟良任会长,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16家单位理事。
  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 成立于2003年12月。2004年1月,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会的单位会员68个,个人会员22人。选举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丛远东担任理事长。2005年3月,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根据人事变动,调整部分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二、设区市级机构
  (一)福州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监察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公务员管理处(市国家公务员测评办公室)、调配处(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工资福利与退(离)休处、军官转业安置处(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才引进处(市外国专家局)。2003年4月,设立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市人事局,对内称人事争议仲裁处。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有:福州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福州市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站、福州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福州市干部培训中心。
  2004年12月,福州市干部培训中心更名为福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2005年12月,福州市人事局系统有干部275名,其中市人事局85名。
  (二)厦门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务员管理处、人才开发处、培训与军转处(市军官转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改革处、工资福利退休处、引进海外智力办公室(厦门市外国专家局)、机关党委、派驻纪检组和监察室,至2005年不变。
  挂靠单位: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直属事业单位: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厦门市人事考试测评中心、厦门市军队转业干部服务中心、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厦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
  2005年,厦门市人事系统有干部153名。
  (三)漳州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综合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公务员管理科、调配科、工资福利与退休科、引智与专家工作科、考核奖惩培训科、仲裁科、审核审批科、机关党委、派驻市机关纪检和监察室,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漳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漳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漳州市人事考试中心(漳州市人事局干部档案管理室)、漳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漳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办公室)、漳州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中心、漳州市军转接待站。
  2005年,漳州市人事系统有干部165名。
  (四)泉州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工资福利与退离休科、公务员管理科、考核奖惩培训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专家工作科、流动开发科。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泉州市人事考试中心、泉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泉州市军队转业军官(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泉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2002年更名为泉州市人才智力开发服务中心)。
  2005年,泉州市人事系统有干部284名。
  (五)三明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机构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专家引智科(挂“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市引进海外智力办公室”牌子)、公务员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流动调配科(加挂“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牌子)、工资福利与退休科、机关党委、派驻的纪检组与监察室(合署办公),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三明市人才服务中心、三明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
  2005年,三明市人事系统有干部175名,其中市人事局33名。
  (六)莆田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综合规划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公务员管理科、考核奖惩培训科、流动调配科(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工资福利与退休科、军官转业安置科(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进海外智力科〔市引进国(境)外智力办公室、专家办〕。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莆田市人才中心、莆田市继续教育中心、莆田市工考中心(莆田市人事考试中心)、莆田市档案室、莆田市计算站。
  2005年,莆田市人事系统有干部185名。
  (七)南平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专家工作科(市引进海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务员管理科、考核奖惩培训科、流动调配科(市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资福利科。挂靠单位:市退休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人才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4月增设人事争议仲裁科,与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南平市人才服务中心、南平市人才测评考试中心、南平市军转培训中心(南平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南平市人才计算站、南平市干部档案室、南平市人才市场(闽北农村人才市场)。
  2005年,南平市人事系统干部有151名,其中市人事局33名。
  (八)龙岩市人事局
  1998—2001年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公务员管理科、流动调配科(与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与市引进海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工资福利科、退休干部管理科,增设派驻市人事局的纪检组和监察室。2003年4月,设立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市人事局,对外加挂“龙岩市人事局考试中心”牌子。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龙岩市人才服务中心、龙岩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龙岩市军转接待站。2003年4月,龙岩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对外加挂“龙岩市人事考试中心”牌子。
  2005年,龙岩市人事系统干部有165名,其中市人事局35名。
  (九)宁德市人事局
  1998年,名为宁德地区人事局,承袭1997年机构设置。2000年11月,宁德地区撤地设市,改称宁德市人事局。2002年机构改革,内设办公室、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进海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公务员管理科、考核奖惩培训科、调配科、工资福利计划科、退休干部管理科。2003年11月,市人事争议仲栽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市人事局。至2005年不变。
  直属事业单位:宁德市人才服务中心、宁德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宁德市人才服务工程合署办公)、宁德市军队干部培训中也、宁德市人事考试中心、宁德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与宁德市人事考试工程合署办公)。2004年10月,设立宁德市人事信息中心,宁德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考核管理中心改为单独设置。2005年11月,成立宁德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中心。
  2005年,宁德市人事系统有干部197名,其中市人事局33名。
  三、县(市)区级机构
  1998年,县(市、区)人事局一般设有办公室及职称、工资、退休、考录、教育等机构。2000年11月,撤销宁德地区,设立省辖市宁德市,原宁德市人事局改为蕉城区人事局。2002年,撤销莆田县,成立荔城区人事局、秀屿区人事局。2003年,厦门市思明区、开元区、鼓浪屿区合并为思明区,成立思明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撤销杏林区,分别并入集美区和海沧区,原海沧区管理委员会人事劳动局更名为海沧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安县改县设区,更名为同安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同安县划出一部分行政区域设立翔安区,新设翔安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至2005年不变。
  第二节人事基础工作
  一、干部统计
  1998—2003年,省人事厅每年按中组部、人事部统一部署开展干部统计工作。
  2004—2005年,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开始按照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开展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新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为框架式组合结构,以从业岗位为统计划分标准,体现人才的知识、能力、业绩等内容,全面反映人才的数量、质量、分布、结构,以及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基本情况,统计范围覆盖全社会各类别、各层次的人才。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打破人才的身份和所有制界限,把传统的干部人事统计拓展到人才资源统计,使人才资源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的统计更加准确。统计对象分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及事业单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5个类别。指标体系共分总量、分布、结构、流动、培养、使用、奖惩等7大指标。实行新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后,福建省还对负责人才资源统计的部门职责重新进行分工。省人事厅负责全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资源、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并负责全省人才资源统计汇总工作。
  二、档案管理
  (一)馆藏档案
  1989年,全省各设区市和县(市、区)级人事管理部门均建立档案室,基本形成省、地(市)、县(市、区)三级人事管理档案网络。各档案室制定管理、使用等制度。是年,馆藏文书档案653卷,其中,永久卷446卷,长期卷62卷,短期卷145卷。另有会计档案114卷,基建档案3卷。是年,借用档案250人次、615卷次。
  20世纪90年代,各地档案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省级档案馆配备两名专职专档管理人员。市、县级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员。大多档案员均经过档案业务培训,有的档案员还获得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1998年,省人事厅档案室承担各处室文书档案的接收、整理、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经整理归档,有文书档案804卷,会计档案262卷,音像档案62卷,编研资料4册、132.44万字。借用档案351人次、845卷次。
  2002年前,省人事厅档案室除有部分会计档案外,大部分移交省档案馆保存。
  2003年,省人事档案馆馆藏档案866卷,其中,永久卷377卷,长期卷210卷,短期卷279卷。另有会计档案313卷,照片31张,编研资料12册、476.89万字。
  2005年,省人事厅档案室有文书档案989卷,会计档案334卷,照片55张,编研资料3册、68.13万字。是年,借阅档案989人次、1228卷次。
  (二)流动人员档案
  1998年,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代理人事档案3.2万份,同时制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范围,要求大中专院校在毕业生离校时必须做好毕业生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1999年,除宁德地区外,全省8个设区市均有固定的人才交流场所代理人事档案保管。是年,全省代理人事档案5.75万份。
  2000年,全省有5479家单位在人才中心委托人事代理。人才中心为15.77万流动人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为7787人办理职称评定,为3651人调整档案工资。
  2001年,福建省根据人事部在全国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检查的通知进行部署。在各人才中介机构普遍自查的基础上,由省人事厅、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员分两个检查小组,从8月底至10月中旬,先后对九个设区市和省直人才中介机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抽查。省监察厅驻省人事厅监察室全程介入抽查工作。抽查重点是设区市所属人才机构,并在每个设区市再随机抽查两个县区级人才中介机构。同时,还重点抽查部分省直人才中介机构。检查小组共抽查37家人才中介机构,召开37场汇报座谈会,随机抽查近500份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设区市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有厦门、漳州、三明;县、区中做得比较好的有龙岩市的新罗区、宁德市的蕉城区、福州市的马尾区;省直人才中介机构中档案管理做得比较好的有省邮电人才服务中心、省交通人才服务中心等。
  截至2001年7月底,全省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机构共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17.97万份。其中,中国海峡人才市场9万份、福州市1.5万份、厦门市3.09万份、漳州市1.18万份、泉州市0.85万份、莆田市1.1万份、三明市0.78万份、南平市0.11万份、宁德市0.05万份、龙岩市0.31万份。基本建立起一支由69人组成的专兼职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2002年至2005年底,全省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机构管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分别为:20.45万份、28.09万份、34.89万份、42万份。
  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查(借)阅制度、保密制度、转递检查核对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守则等制度,开展人事代理、户口落户、职称评定、出国政审等多方面业务。在自查和抽查中,未发现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档案材料情况,也没有发现档案丢失和乱收费等情况。各级各类人才中介机构按照省人事厅颁发的福建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许可证所规定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三、行业报刊
  (一)《福建人才报》
  1.报况
  1998年1月,《福建人才报》由原四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四版,后又扩大为对开八版,增加省委组织部为主办单位,是全省唯一以宣传组织人事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报。
  1999年4月,在原有14人组成的编委会的基础上作了重新调整,增加1名编委会副主任。编委会主任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世谦出任,副主任由省人事厅副厅长骆烟良、省人事厅纪检组长林光大出任。先后制定《福建人才报通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人才报特约记者、通讯员管理暂行办法》。该报版面第一版为“要闻”,第二版为“综合新闻”,第三版为“理论政策”,第四版为“副刊”。7月起,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与福建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合办“福建人才市场”专版。重点刊登人才“政策咨询”“最新招聘信息”“人才市场动态分析”“行业新姿”“企业人力资源”“择业指南”等信息,开设“当公仆、办实事”“组织部长、人事局长话席”“组织人事部门职业道德建设大家谈”“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飘扬的旗帜”“青春回眸”和“科教闽星”等栏目。
  2000年12月,根据省新闻出版局《关于福建省第二批报刊调整方案的批复》的精神,《福建人才报》建制归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主管、主办,不再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主管。
  2.发行
  按照新闻出版部门要求,1998年,《福建人才报》.每期出版后都向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分别缴送样报3份、1份。每期平均发行量为2.8万份。1999年,计划发行30550份。为确保计划落实,采取委托各地(市)人事部门组织征订、邮政部门引导读者自行订阅和报社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方法。第一季度发行量达29900余份,第三季度发行25165份。其中各市(地)完成17506份,报社、邮局发行12450份。漳州、泉州、莆田市人事局连续三年完成发行计划。开拓自办发行市场,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邮政局建立邮发业务,在福州、厦门、莆田等沿海地区布设零售网点。每期报纸面市,读者都能在当地买到当期的报纸。
  3.宣传网络
  1998年,在全省各地重新设立通联工作站,由各地(市)组织人事办公(研究)室主任担任负责人。在省直机关部、委、厅、局、办、公司、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干部(人事)部门、办公室挑选一批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构建通联网络,开展组稿工作,每月通报各地来稿用稿情况,并主动到各地组稿。还加强与北京报协供稿中心、新华社福建分社、福建日报等建立供稿关系,与专业技术人员比较集中的教育、文化、卫生、科研、高校等系统和单位建立联系,与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行业报刊沟通联系,与省政府驻京、穗等地办事处开展信息往来,扩大稿件来源渠道。还组织全省部分地、市通联工作站的骨干赴省内外学习取经。采取以会代训形式,举办3期短期新闻培训班,提高特约记者、通讯员的业务水平。
  (二)《福建人事信息》
  该刊物于1996年创办,系省人事厅内部刊物,每月出刊2期,全年24期。主要栏目有:“重要言论”“工作部署”“工作通报”“市县区信息”“政策之窗”“问题与建议”“观察与思考”“省外信息”和“简报”等。1998年,发表350条信息,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和《中国人事报》等报刊采用140条。该刊主要栏目有:“工作动态”“经验介绍”和“他山之石”等。2000年,刊载信息25条。2001年,国家人事部部长张学忠来闽调研期间,为《福建人事信息》题写刊名。是年,刊载各类信息44条。2003年,刊载信息23条。2004年,在保证编发期数的同时,采编重点转向专报,其中有关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解困维稳工作、毕业生就业信息由省政府办公厅转报国务院办公厅并被采用。专报信息在省政府办公厅的《今日要讯》中采用总积分属“中游”。是年,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信息专报先进单位。2005年,省人事厅在福州召开各设区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福建人事信息》刊物宣传工作及评比事宜。
  四、信息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省人事局及南平、三明、宁德等地(市)先后成立专职的信息化机构。尚未成立机构的市、县,将信息化工作职能归入人事部门的办公室、法规科(股)等业务部门。1988年,省人事局组织开发应用“人员信息数据库”软件,先后在泉州市直单位、莆田甚、永安市、福清市、福州台江区等单位进行试点与应用。通过数据库,生成年度干部定期统计报表。
  1989年,宁德地区人事局组织人员开发“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为宁德地直及各县(市)人事部门年度干部、工资统计及日常人事工资管理工作提供服务。该系统在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调研中,先后四次为省人事厅测算复杂的工资套改增资情况,为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近100万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制度改革提供信息化服务。
  1994年,省人事厅、财政厅联合开发“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套改软件”。该软件通过输入单位和人员等十几项最基本指标,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不同工资制度下的在职、离退休人员新工资标准的复杂套改。
  1995年,省人事厅组织人员开发推广“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对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年度统计、数据提取与分析等进行日常化管理。
  1998年,省政府大院8号办公楼装修时,将网络系统作为装修工程项目列入基建,隐埋铺设超五类线等网络设施,建成机房为中心的物理网络系统。在厅工资处配置交换机、服务器一台。
  1999年,开发使用“电子触摸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触摸屏发布“人事政策”“工作动态”和“办事指南”(及全省考试、任职资格与评审等有关信息。
  2000年,开发出“福建省人事信息系统”软件,并在全省范围推广使用。功能包括工资福利、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奖惩、数据统计等管理。分布式建设全省100多万人的人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工资处配置服务器一台。是年10月,开通福建人事人才网(www.fjrs.gov.cn),网站开设“人事人才政策法规”“招考公告”“人事新闻”和“办事指南”等栏目,可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软件资料下载等。
  2001年,开展“福建省人事信息网络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投入40万元。工程包括:将原物理网络线路改造为内网与外网两套系统,内网连接省政务网,外网连接国际互联网。分布各处室的终端工作电脑,通过“网络安全隔离卡”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中心机房配置交换机3台、服务器2台、不间断电源(UPS)1台、防火墙2台。
  2011年,开发“福建省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管理软件”,实现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业务的统一、集中、电子化管理,功能涵盖报名、资格审核、准考证号生成、成绩切线、分数转换、数据交换、复合查询、报表生成等业务全过程。11月,开通福建省政务信息网人事厅站点(www.rstfj.cn)。网站开设“单位介绍”“新闻报道”“工作动态”“文件汇编”“法律法规”“分析研究”“综合信息”“人事仲裁”“福建专家”和“银色人才”等栏目,通过网站发布有关人事人才的工作文件、新闻等信息。12月,开通福建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fjkl.gov.cn),实现在互联网上发布公务员招考信息、政策公告、招考职位,让考生查询、选择和填报个人报考信息,对考生信息进行远程审核、反馈和准考证打印,发布审核结果、录取线、考试成绩等,并通过招商、建设银行的网上“一卡通”实现远程缴纳报考费用。考生除按指定的地点、时间参加笔、面试外,其他过程均可不受地域与空间的障碍,通过网站直接进行。
  2002年,开展“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人事人才专题信息改造工程”项目建设。以已有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网络化、空间化改造和更新,建立各数据库的数据字典,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人事人才专题数据。同时,对现有的业务运行系统进行改造和接入,实现界面清晰、更新容易、安全稳定的信息共享和检索查询。改造整合的数据库包括:人事政策法规库、专家数据库、省级职称数据库、毕业生数据库、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数据库,以及宁德市、三明市、南平市及省直单位人才数据库。10月,开发“福建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管理软件,创建各类评委人员信息数据库,按要求随机遴选评委会、评委组、评委成员,为公平、公正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提供条件。
  2003年,为配合全省工资标准调整等业务管理工作,升级开发“福建省人事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增加在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的自动生成,体现各市、县各单位津贴、补贴的模块化、个性化管理功能。为推广软件,向全省各市、县(区)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中央在闽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发出《关于加快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通知》,要求市、县(区)人事局负责本级各单位人员库建设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有关科(股)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工资信息等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验收等工作。省直各主管单位人事(干部)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人员库建设工作。推广期间,举办多期软件操作使用培训班。5月,开通福建省人事考试网(www.fjpta.com)。网站开设栏目有“考试信息”“政策法规”“培训信息”“社会化考试”“网上报名”“成绩查询”“网上论坛”等。
  2004年,开展“福建省人事人才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包括:将网络系统扩展到8号楼二层和六层的5个房间。配备小型交换机、集线器,增加网络接点数量。中心机房增配交换机2台、服务器3台、不间断电源(UPS)1台、防火墙1台、立式空调1台。大楼二层增加楼层交换机1台。公务员管理处、工资处、法规处等各增配服务器1台。1月,开通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www.fjbys.gov.cn)。该网站面向省、市、县(区)三级政府人事部门、大中专院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集毕业生就业指导、双向交流、政府人事服务和宏观决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区域、跨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福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年内,开发出“福建省年度考核与绩效考评信息系统”。该系统部署在人事厅内部网络局,可导入和设置考评人、被考评人、考评项目及其分值或等次,通过个人密码登入局域网编进行考评操作,适时汇总与输出考评结果。是年起,省人事厅机关每年年度考核(绩效考评)优秀入选建议名单均由系统自动产生,全部参评人员以无记名点击投票方式,对被评人员按照名额限定要求进行推荐,按得票多少排序,供领导研究参考。
  2005年,升级开发“福建省人事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増加人事主管与单位之间的人事业务流程化报批、人员数据审核校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自动生成等管理功能,开发与财政厅国库统发软件的数据接口。为推广“福建省人事信息系统”软件,厅人事信息工程组织人员下基层宣传,演示软件功能,举办软件操作使用培训班。2000—2005年,厦门、泉州、福州等市、县(区)人事部门先后建成各具特色的人事人才网站和各类人事管理应用系统。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1998-2005年福建省人事人才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记述“九五”、“十五”期间全省人事部门在推进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包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军转干部安置制度改革,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创造良好用人环境,培养、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