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福建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769
颗粒名称: 二、福建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分类号: C961.9
页数: 5
页码: 126-1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过程。规划的编制工作始于2004年4月,由省人事厅牵头组织,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征求意见,最终于2005年12月上报省发改委。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成立了多个工作小组和专家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最终确定的规划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全局,紧密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关键词: 福建省 人才发展 编制过程

内容

(一)编制
  2004年4月,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福建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省人事厅将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名称及编制工作方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月,省人事厅与省委组织部、福州大学软科学研究所共同抽调人员,联合组成课题组,开展“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基本思路研究”。5月下旬,课题组先后赴上海、浙江以及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省人事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部署开展信息、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及部分县域产业集群人才状况调查,为“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研究编制奠定数据基础。11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福建省“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正式将人才发展规划列入全省34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并明确由省人事厅牵头组织编制。
  2004年11月,省委组织部、人事厅、发改委转发中组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开展“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福建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组织领导。12月10日,省委组织部、人事厅下文成立福建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厅、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农办、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统计局、工商局12个部门的有关领导组成,组长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陆志华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2005年2月,成立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研究编写小组。编写小组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福州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的有关人员组成。编写小组负责规划的编写、总纂和修改等工作,并部署开展10个专题研究。由省委组织部和人事厅牵头,宣传部、统战部、教育厅、科技厅、劳动保障厅、农办、农业厅、林业厅、经贸委、国资委、统计局、海洋渔业局、省侨办、工商局、社科联、福州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等部门共同参与,开展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哲学和社会科学人才、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海外华人华侨人才及留学回国人才、教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等专题研究。同时建立福建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成立联络员工作小组。
  2005年3月15日,省委组织部、人事厅联合下文成立福建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专家组。专家组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和省有关部门领导共17人组成,负责规划起草过程中的咨询和论证工作,组长由省社科院院长严正担任。5月,编写小组完成规划初稿编写任务。随后,省人事厅多次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向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和省发改委报送《福建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和发改委对规划编制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同时,省人事厅还以书面征求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农业厅、工商局、农办、人大常委会财经委、政协教育卫生体育委员会和各设区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的意见。11月30日,福建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12位专家对《福建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2006—2010)》进行论证。12月29日,福建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规划,上报省发改委。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紧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型省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树立科学人才观,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结构、改善环境为主线,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基拙,加大人才投入为支撑,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形成人才、项目、技术、资本对接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原则要求
  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与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九大支撑体系和八项举措相结合,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相结合,突出科技前沿,突出基础研究和基层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
  ——坚持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牙为重点,推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力培养和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加大人才培养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布局。
  ——坚持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统筹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以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省内培养和国内外引进相结合,大力开发利用国内围际两种人才资源,把人才资源开发的着力点放在省内,同时积极引进省外和海外人才智力资源。坚持改革创新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破束缚人才成长、阻碍人才流动、妨碍人才创新活力发挥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造就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人才资源开发进展明显,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步改善;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思著加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急需的人才基本得到满足;人才在区域、城乡、产业和不同所有制间分布逐步趋向合理;人才政策比较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形成有利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到2010年,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12005年末的214万人增加到28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05年末的143万人增加到190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2005年末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由1:4.6:8.4改善为1:4.2:7.4;一、二、三次产业人才分布比重调整为4.5%、25.0%、60.5%,信息、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人才加快増长;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5年末的8.5年提高到9年;从事研究和实验开发活动的科学家与了程师全时人员达到3.6万人/年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23万人,其中高级工2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3万人;新增农村实用人才50万人。
  “十一五”期间,在人才事业发展中统筹女性人才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重视女性人才的培养、使用、配置和管理,女性人才比重增加,新增数十万女性人才,促进大批女性拔尖人才和专门人才成长。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1998-2005年福建省人事人才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记述“九五”、“十五”期间全省人事部门在推进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包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军转干部安置制度改革,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创造良好用人环境,培养、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