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703
颗粒名称: 一、培养
分类号: G322.77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发展历程。1998年,福建省根据国家人事部的通知,开展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博士后工作”。该工程分为三个层次,旨在培养不同层次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同年,福建省设立了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开始招收博士后。2002年,福建省拓宽了人才工作领域,由传统的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并开始发挥农村实用型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和“银色人才”的作用。为了加强与闽籍院士、专家的联系,福建省建立了闽籍院士、专家联系制度,并选派了多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闽籍院士专家身边学习。至2005年底,福建省经推荐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列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的有34人,累计选拔了6批67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三层次入选。
关键词: 人才工作 闽籍院士 福建省

内容

1998年,福建省根据罔家人事部通知,开展“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博士后工作”。“百千万人才工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到2000年,造就上百名45岁左右、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造就上千名45岁以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出上万名30~45岁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按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原国家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7个部门联合发文的具体要求,“百千万人才工程”坚持培养(而不是选拔)为主的原则进行。经筹备,成立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并确定该工程的宗旨为到20世纪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是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省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达电脑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6名博士后获准进站。首批由财政核拨招收15名博士后,另增设6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9人。学科覆盖理、工、农、医、社会科学等8个门类的18个一级学科。
  2002年,拓宽人才工作领域,由国有经济转向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国有单位扩展到非国有单位,由传统的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人才工作由行政调配为主转向人才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为主的全方位人才资源开发。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农村实用型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和“银色人才”的作用得到发挥。
  为加强与闽籍院士、专家的联系,发挥闽籍院士、专家的智力优势,建立闽籍院士、专家联系制度。先后选送11批6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闽籍院士专家身边深造。2005年,福建省选派25批88人(102人次)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闽籍院士专家身边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世界经济管理、微创外科和生物技术。
  至2005年底,经福建省推荐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列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的34人。累计选拔了6批67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三层次入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福建省志人事志(1998—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1998-2005年福建省人事人才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记述“九五”、“十五”期间全省人事部门在推进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包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军转干部安置制度改革,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创造良好用人环境,培养、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