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八届县乡选举(1979~1980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537
颗粒名称: 二、第八届县乡选举(1979~1980年)
分类号: D624.57
页数: 2
页码: 231-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第八届县乡选举于1979年10月开始,在75个县级和925个社级单位进行。这次选举在中共各级党委领导下,强调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尊重民意。
关键词: 福建省 选举 人大代表

内容

福建省第八届县乡选举于1979年10月开始,在75个县级和925个社级单位进行(福州市环城区及其所属3个公社,因为区领导班子出现问题,中途暂停选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于1980年5月作出《关于县级直接选举工作的决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本省省情,制定《福建省县、社两级直接选举实施细则》,并组织力量在闽清县试点。为了搞好这次直接选举工作,省、地、县、社先后成立各级选举委员会(领导小组)。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由省委书记金昭典主管选举工作,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黎担任省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选举日常工作。各地、市、县、社的选举委员会(领导小组),一般由党委书记负责,由一位副书记或革委会副主任协助主持选举工作。各级选举委员会(领导小组)都设立选举办公室。
  这次选举在中共各级党委领导下,始终强调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尊重民意,特别强调在候选人提名和差额选举两个环节上,一定要按照《选举法》规定办事。党派、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提名、3人以上附议,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要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2至一倍。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法院、县检察院、公社管委会和镇人民政府的正职领导人,一律按法律规定要求确定差额。这次选举参选率达93.38%,选出了县级代表26334名,社级代表152910名。在两级代表中,工人、农民、科学技术人员、干部、军人代表占96%以上,爱国民主人士、归国华侨和散居的少数民族代表均占一定比例。在县级代表总数中,妇女占22.9%,非中共党员的占35.9%,少数民族占1.57%。据55个县、市、区的统计,新选出的政府正、副县(市、区)长共350人,平均年龄45.8岁,大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8.9%,其中大学占6.6%。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386人中,55岁以下的247人,占64%,56岁以上的139人,占36%。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十多年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省内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民主意识较淡薄,在选举中发扬民主不够,甚至不经选民充分酝酿讨论,就任意增加、减少或取消代表候选人。有的公社领导干部下基层参选,落选后又回到公社直选区重新参选。个别地方出现派性、宗派等封建势力干扰,有的地方工作浮浅,选举走过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930至1998年,全面记述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机构及行使职权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昭典
相关人物
蔡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省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