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446
颗粒名称:
页数: 4

内容

盛世修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对修志工作曾积极倡导,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下,全国上下相继以大量人力投入庞大的修志工程。江泽民同志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亟待有它的一部志书。1989年以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陆续组织数位多年从事人大工作的老同志和年轻的同志,着手编修人大志。经过数年辛勤努力,胜利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现在,《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已出版问世,这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值得祝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和人民代表组成的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法规,审议、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选举或决定国家机关领导人,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着亿万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总结各个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包括土地革命时期福建工农兵苏维埃的经验)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这个制度一经确立,就显示出作为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从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到第四次会议三年多的时间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促进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人民民主政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人大工作出现曲折,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年内乱的深刻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方针。从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福建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8月召开。在其后的三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对促进全省的建设事业和各项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全国一样,我省人大工作也曾经遇到严重的挫折,十年浩劫,宪法被践踏,政府职能被破坏,公检法机构被砸烂,公民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沉痛的教训说明,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大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新制定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同年12月召开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至1981年初,全省市、县、区人民代表大会相继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发展。18年来,在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庄严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在依法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对政府及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选举任免本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及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推动全省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福建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1998年5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回顾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做好省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几条原则意见》,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受到党中央领导和福建省委的肯定。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中组部党建研究室先后在有关文件中摘发,并加了按语。这几条原则意见,是一个有机整体,主线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基本着力点是在正确处理人大与一府两院、人大机构与人民代表和广大群众、人大工作与制度建设这三项关系上。它既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福建省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成果,对地方人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学说,了解这个制度的发展历程,汲取人大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十分重要。编纂人大志正是以史为鉴,为大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编委会和编写组的同志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缜密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数易其稿,终于成书。全书纵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的发展历程,横叙人大履行职权的各方面重要工作(包括代表产生,机构设置,依法履职,常委会日常工作,立法监督工作,以及选举任免等)。全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是一部编写成功的志书。在此,我谨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向全体编写人员,向所有关心、参与、指导本书编纂、出版的同志,特别是省方志委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省人民正在省委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实践证明,经济和社会越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越要加强,人大工作也越需要加强和完善。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努力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日臻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930至1998年,全面记述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机构及行使职权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启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