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畲族医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439
颗粒名称: 五、畲族医药
分类号: R199.2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是一种分布在福建等地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独特的医药风俗和习惯。在畲族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有一些特殊的医药使用方法。比如在元旦时他们会饮用椒柏酒来祈求吉祥。在寻牛节时,他们会采集一种叫做"六月雪"的草药,用于防治疾病。在端午节时,他们会饮用雄黄水,并使用一些草药如鱼腥草、积雪草、石菖蒲等防治疾病。在夏季,他们会使用野艾熏蚊和鱼葛杀蛆等方法来保护身体健康。
关键词: 福建省 医药 畲族医药

内容

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安、霞浦、福鼎、宁德、罗源、连江、上杭、漳浦等县。畲族用药风俗习惯有:元旦饮椒柏酒。正月初五清晨,由当家人领着子孙,全面进行一次打扫,从大门口一直扫到屋里、厨房、鸡垌、猪栏、牛栏、羊栏等处。在庭院焚烧樟树枝(有的地方还加艾叶、石菖蒲等),由当家人召集幼童围绕火堆跳跃,取芬香之气荡涤秽浊疫气,杀除藏匿橼边瓦沟墙缝的毒虫。
  4月8日是畲族的寻牛节。畲民上山“寻牛”过程中,采“六月雪”草药,带回家防治疾病。
  端午节饮雄黄水,包棕子加香蒲叶,并采集鱼腥草、积雪草、石菖蒲、艾叶、紫苏叶、山薄荷、仙人对坐、枫叶嫩芯等加盐炒后,封置瓮中,用作防治中署、感冒、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常备药物。饮用水加明矾、雄黄、贯众等药物,沉淀并消毒。夏季,用野艾熏蚊,用鱼葛杀蛆等等。
  畲医认为,人的生命由心、肝、肺、脾、肾、胆六腑的神来主宰。人体气血旺盛,筋脉顺畅,则生命活动正常。若气血不调或气血衰弱,筋脉滞阻,瘟邪侵蚀,则疾病发生。对症治疗多采用青草药、针刺等。资料记载,畲药有200多种,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很少。青草药多数随采随用,也有按季节采集,经过粗加工后备用。少数还将草药烧灰存性或蜜炙备用。青草药多用全草,少数只用叶、茎、花、果、根、皮或某些部分。畲医使用的医疗器械品种很少,只有针炙针、三棱针及用于切开排脓的“手术刀”。切药多用菜刀,斧头等利器。
  畲医把中署、感冒以及周身不适等都称为“发痧”。把“痧”分为寒痧。迷痧、黑痧、绞肠痧等,采取抓痧、刮痧、捏痧、挑痧等疗法,把“邪”放出来,病就好了。
  畲医多以单验方治病。内科用野麻草、希莶草或用鱼腥草、小青叶、芭蕉芯治发热不退;用千人拔、水老鼠耳、野菊花或用大青根治头痛;用榕树叶、马鞭草、野菊花治四时外感;用白毛藤,或用九重皮,或用鸟不踏等治黄疸性疾病;用鱼腥草治白痢;用水芹菜、水蜈蚣,或用木贼草、车前草治尿道炎症;用枇杷叶煎汤服治咳嗽;用三叶青、玉米芯、鱼腥草治气喘症,用丝瓜或丝瓜根治吐血;用南风藤、风不动、观音钟、穿山龙、百条根、童便和白酒治风湿痹痛;用菖蒲花炖酒,或用樟树根,樟树籽治胃脘痛等。
  外科,畲医取蔓陀罗叶数片捣烂,合鸡蛋清外敷,治无名肿毐;取白颈蚯蚓去内脏,烘干研末,调醋外涂,治丹毒;取钉螺壳烧灰存性研末,调油外敷,治疔、痈及无名肿毒;用铁菱角根治带状疱疹;用虎杖根磨米泔水,或将菜花烧灰存性和麻油,外敷治烧伤、烫伤。
  妇科,用血见愁炖酒,或泽兰煎汤冲白酒,内服治闭经;用土牛膝鲜根,鸡蛋、黄酒炖服、治痛经;用木贼草煎服,治白带多等。
  儿科,用莲子草炖田鸡,治疳积;用小青叶、五叶莲、蜂蜜煎服,治小儿感冒发热;银首饰炖清水,治小儿惊风;用灶心土炒焦糙米、美人草、葱头,治小儿呕乳;取三叶青、玉米芯各等量,合麻杏石甘汤,治小儿热喘等。
  畲医用青草药剂量较大,大多数用水煎服。通常按病情加配料,如寒症加生姜、红糖;热症加白糖或冰糖;跌打损伤用黄酒,有的还加童尿;虚症加猪蹄、夹心肉等。少数畲医将青草药制成丸散丹膏。掌握单方、秘方、验方的畲医,所用的青草药皆自采自用,加工后交给病人或其家属,以防秘密外泄。
  畲族常用青草药有:
  盐肤木、野漆树、乌饭、苦苣苔、黄毛耳草、败酱草、胡枝子、卷柏、槿菜、山白前、盘龙参、土当归、蛇莓、铁苋菜、地稔、大青、从叶榕、老公须、天竹根、七叶莲、路路通、水蜈蚣、水炭母、白茅根、石仙桃、沿阶草、玉叶金花、大青根、梵天花、星宿菜、截叶铁扫帚、勾儿茶、虎杖根、蔷薇、仙茅根、枫香根、一枝黄花、南蛇骨、驳骨丹、薄荷、鼠曲草、算盘子、忍冬藤、六棱菊、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胡颓根、阴石蕨、鸡血藤、白牛胆草、鲜麦斛、生牡蛎、勾藤根、十大功劳、淡竹叶、栀子、旱莲草、海桐根、地耳草、七叶一枝花、车前草、仙鹤草、夜交藤、黄花稔、阴行草、鸡眼草等100余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