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省属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427
颗粒名称:
二、省属机构
分类号:
R194
页数:
4
页码:
185-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医药机构的历史和演变,包括福建省医药总公司、福建省医药公司、福建省药材公司、福建省医药工业公司和福建省医疗器械公司等。同时提到了福建省知名的老药店。
关键词:
福建省
医药
省属机构
内容
)福建省医药公司
1951年10月1日,在接收旧省政府卫生材料库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医药公司福建省公司(简称医药省公司),隶属省卫生厅。负责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的采购业务,负责全省国营医疗单位的药品和医疗器材的供应业务,统一管理医药生产和供应计划、药品价格等。1952年7月,医药省公司划归省商业厅领导。1953年,医药省公司对全省医药商业实行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并在福州成立福建省医药采购供应站(简称省站),担负全省药品、医疗器材收购、调拨任务。
1958年3月,医药省公司改为省商业厅工业品局医药科。8月,中西药商业机构和原有人员合并到省卫生厅,成立福建省卫生厅药政局,保留福建省医药公司(为中西药商业合一的管理机构)名称和职能,统一管理全省中、西药采购调拨供应和医疗器材的采购供应。
1963年底,医药商业划归省商业厅,恢复省医药公司建制。1964年,省医药公司采购供应站(即省站)撤销。
1969年9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省级机构改革,省医药公司90%左右的职工、干部陆续精简下放,只留12人组成省商业局医药组。1970年,医药组移到省卫生厅成立药政组。1971年2月15日,医药商业划归省商业局,恢复省医药公司建制。1979年6月,划归省医药管理局领导。1984年,省医药公司分为医药、药材、医疗器械等3个公司,并将福州、厦门、三明、泉州、漳州、邵武、龙岩、宁德等地(市)医药采购供应站,以及所属的永安制药厂、建瓯制药厂、漳州卫生敷料厂、省医疗器械联合公司所属的福州、厦门站等13个省属企业的行政管理权和全省地、市、县医药公司的财务核算权全部下放给企业所在的市、县。1990年,省医药公司仍是福建省医药总公司下属的政企合一性质的公司,在转为经济实体的过程中仍兼有部分行业管理职能。公司内设经理办公室、业务科、财务科、储运科、企管质量科、药品质量化验室等,还设有与福州采购供应站联营创办的福建省新特药经营部。
(二)福建省药材公司
福建省药材公司前身是中国药材公司福建省公司(简称药材省公司)。1955年1月20日,在原省商业厅土产公司兼营中药材的基础上,成立中国药材公司福建省公司,对全省中药商业实行统一管理与核算。同年7月,药材省公司移交省供销社,改为“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中药材管理处”,负责全省中药材生产安排和调供业务。1956年4月,省药材管理处又划归商业厅,恢复中国药材公司福建省公司。当时,药材省公司下属有分公司、市公司、采购供应站、办事处等10个,县公司、营业处45个,共有职工1365人。
1958年3月,药材省公司并入省卫生厅,更名为福建省卫生厅药材管理处。同年8月,与省商业厅工业品局医药科合并成立卫生厅药政局,亦名福建省医药公司,行使医药商业管理职能。1984年2月,在原省医药公司药材科基础上,成立福建省药材公司,为福建省医药总公司下属的政企合一性质的公司,在转为经济实体的过程中仍兼有仓储、质量、药材生产安排,老药工带徒等部分行业管理职能。1990年,公司内设经理办公室(即人秘科)、业务物价科、生产科、财务科、质检科以及中药研究所。在横向经济联合中,与北京同仁堂合办联营联销商店。
(三)福建省医药工业公司
1975年12月18日,福建省医药工业公司成立,为行政性公司,隶属省化工局领导。1979年6月,划归省医药管理局领导。1984年,在机构改革中转变为政企合一性质的公司。1990年,公司在逐步向经济实体转轨的过程中,担负全省医药工业生产调度、统计、设备、安全、环保、包装以及部分原辅材料的调拨分配等行业管理工作。公司内设经理办公室(人秘科)、技术科、供销科及经营部,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业务活动。
(四)福建省医疗器械公司
福建省医疗器械公司前身是福建省医药公司医疗器械科。1982年2月,医疗器械科从省医药公司分出,成立省医疗器械联合公司。1984年,省医疗器械联合公司与省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处合并,成立福建省医疗器械公司,为政企合一性质的公司,对外经营活动仍沿用省医疗器械联合公司名称。
附:福建省主要名老药店
厦门怀德居老药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由郭斐然和陈裕记合办。400多年来,历代相传,经营地道药材,并自制丹膏丸散出售。该药铺所生产传统产品——珠碧惊风散(俗称钮仔丹,又称电珠散)是闽南一带和东南亚华侨同胞常用的儿科良药,对医治小儿惊风、抽搐、发热等病有较好效果。1956年公私合营,与正和药丸行合并,成立正和怀德居联合制药厂,后并入厦门中药厂。
泉州开元秋水轩(含泉水、菊水轩)药铺创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创始人秋水祖师(南京人)曾为明朝御医,精制百草神曲茶饼、丸数十种,以百草神曲最为驰名,广销南洋群岛、台湾等气候炎热之地区。开元寺内共有六轩药铺,以秋水轩最有名。经营百草神曲、茶饼、香莲神曲、秋水茶饼等茶曲剂及妇儿科蜜丸如乌鸡白凤丸、滋阴补肾丸、还原固精丸、五疳肥儿丸等数十种。1956年1月,该轩公私合营,改名开元秋水轩药厂,1958年8月并入公私合营的泉州制药厂。
老范志药铺前身为泉州城里通天宫口的“承志药店”,创办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专营老范志神曲及万应茶饼。1957年7月,实行公私合营,私方代表吴绍高任老范志神曲厂副厂长。1958年5月1日,老范志神曲厂与新中药厂合并为公私合营泉州制药厂。
福州回春药店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浙江省仁和县张姓在南街(今八一七北路)开设浙江回春药局。回春药店的丸散丹膏品种齐全(该店1938年汇编的《丸散丹膏》共有197个品种),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并远销南洋、新加坡一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年营业额达13~14万元,最高年份达18万元,年纯利约5万元以上。回春药店销售丸散丹膏为主,比例约占70~80%。同时,兼供饮片配方业务。回春批发丸散丹膏,购多者予优惠折扣。回春药店传代宗则:“许可赚大钱,不准卖假药”,进原料药时,必选质量上乘好货,遵古炮制效果良好,亦有厚利可图,不必掺杂掺假。该店药品定价后,平时定九五折扣,每逢初一、五、十再打九折,有“言不二价”之风,赢得顾客信任。1956年公私合营后,该店专门设立邮售部,办理外地函购、邮购业务,整批零购均受欢迎。该店零售额居福州市药店之首。漳州天益寿药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陈锦畴(漳浦县人)创办。该药局从提高饮片质量入手,创造一套独特的制药方法。如干燥药片采取分层铺垫粗纸,最上一层在粗纸上再压细沙。这样阳光热通过细沙吸收传递阴干,能较好保持药片的成分和色泽,提高疗效。又如改用乌糖与灶心土混炒淮山、白芍等,不仅对药片质量没有影响,反而色泽呈乌金色,光滑美观。除门市零售配方外,还自制十全、八珍、杞菊地黄丸、麻疯丸、宝婴散、补脾丸等中成药。50年代初,天益寿经营效益在中药行业中仍然遥遥领先。1950年献资支援抗美援朝,天益寿一次认捐4500万元(旧人民币),居全市工商界第二位。1956年,天益寿先并入公私合营制药厂,后划出归公私合营药材总店,1959年改为国营天益寿门市部。“文化大革命”期间,旧招牌被取消。1972年,恢复“天益寿”店号。
福州诊寿堂药店开业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塔亭医院(现福州市第二医院)院长英国人连尼创办。该店经营药品、医疗器械、饮料和自制成药、敷料,还兼营照相材料、日用化妆品等,品种齐全,冠于全行业。自制成药用的是“麦克得”与“尔斯登”两种牌唛。该店积极与国内外厂商签订总经销协议。协议规定,厂商售给福州口岸任何药店(房),应将优惠折扣率退给经销一方。签协议的国外厂商多达20多家,涉及美、英、法、德、曰等国家,产品亦多,质量亦好,同业难与其相竞争。该店还善于迎合顾客心理,在商品价格上,采取灵活措施。如是头一次交易的,作价则低廉些;二是批量多的,采取薄利多销;三是新产品和紧销品种,则向上浮动,有的高达一倍。业务拓展到闽侯、福安、建阳、三明、晋江、龙溪、龙岩等地区的38个县。每天营业额达1000余元(银元),约占全市同业营业额的1/3。全年营业额约在54万元(银元),按全员劳效,每人4.5万元(银元)。该店考勤制度严格,奖励出满勤者,以5%酬金鼓励员工推销自制成药。抗日战争期间,该店经营不善,亏本。1956年,公私合营清产核资诊寿堂资金仅剩128元。
厦门回春药店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四月。该店是由福州“四省”、“华来”、“天乙”、"庆济”等几家大药店和厦门光华栈集资,由何庆春出面创建的。在门市中药饮片配方上,附上各味药性功效说明书,分别另包,质量上乘,独树一格,因而闻名于市。该店曾附设有作坊,前店后场职工人数最多时达80余人,自制各种丹膏丸散,其中有全鹿丸、乌鸡白凤丸、周公百岁酒、虎骨木瓜酒等。抗日战争期间,厦门沦陷,该店业务几乎停顿。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老店得以新生。为扩大经营,从原址镇邦路17号迁至闹市中心的中山路64~66号,扩大门面,增加经营品种。该店设有中药配方、参茸补品、中西成药等3个柜台。中药饮片配方品种齐全。参莺补品柜台生意兴隆。各种规格档次的东北鹿茸、吉林人参、进口西洋参、高丽参、冬虫夏草、鹿鞭等,品种全、规格多、质量好。该店设有代客加工切制,代客煎药等服务项目,夜间设服务窗口,暑天备凉茶供应。1990年的销售额,比1956年增长近30倍。
厦门光华药店是厦门经济特区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药商店。该店前身是民国22年(1933年)创办的万记中药店。1954年改名新万记中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该店才得到逐步发展。1966年,新万记改号光华药店。1973年,在全市商业网点调整时,店面得到扩大,营业面积扩大10倍以上,增设中成药、西药、器械、参茸补品避孕药具等专柜,并备有小仓库,店堂后面配有煎药室、中药饮片炒制间、电动中药研槽等设施。1988年,与厦门市中医协会联合成立中医专家咨询门诊部,设名医坐堂。1988年12月,在全省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检查评比中,该店中成药质量获全省总分第一名,中药材获第二名。1990年,该店职工51人,经营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医疗器械、避孕药具等3000多个品种规格。销售额825.86万元,上缴税利148.36万元,年人均劳动效率达16.52万元,居全省医药零售店的前列。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