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献与情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4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献与情报
分类号: G312;G250.2
页数: 5
页码: 172-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医药文献在宋朝以前并未见传世。随着经济中心南移,福建医药著作日益丰富。宋庆历六年(1046年),福州知州蔡襄委托何希彭从《太平圣惠方》中选出便于民间使用的药方编成《圣惠选方》。明清时期,福建医药著作进一步增多。民国时期,福建医药著作的出版也取得了进展。福建医药著作的研究与出版为福建的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
关键词: 福建省 医药 文献 情报

内容

一、文献
  宋朝以前,未见福建医药文献传世。随着经济中心南移,福建医药著作日丰。
  宋庆历六年(1046年),闽县(今属福州市)何希彭受福州知州蔡襄委托,从《太平圣惠方》中选出便于民间使用的药方6096个编成《圣惠选方》,今佚。嘉祐二年(1057年),同安苏颂与掌禹锡、林亿、张洞等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嘉祐六年(1061年),苏颂编成《图经本草》二十一卷,收载药材780种。其中,前代本草著作从未著述的有1()3种,现存药图933幅。该书描述了药材的形态、生长环境或来源、类别、用途和用法。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这是附有木刻标本说明图的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欧洲,把野外可能采集到的动、植物,加以如此精确地木刻并印刷出来,这是直到十五世纪才出现的大事。”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贬居福州王继先会同高绍功、柴源、张孝直等校订《证类本草》,而编成《绍兴校定经史经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三十一卷。淳熙十一年(1184年),长乐朱端章撰写的《卫生家宝产科方》八卷刊行。此书为“产科之荟萃、医家之指南”。朱端章还著有《卫生家宝方》、《卫生家宝汤方》、《卫生小儿方》、《集验方》等。庆元二年(1196年),泉州李迅撰《集验背疽方》一卷刊行。此书明辨证候虚实、治疗节度、方药简易,为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嘉定元年(1208年),武夷许洪取监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加校定,择取本草所载药性功效注于各药之下,将吴延《得效名方》及诸局经验秘方分门别类附于本方之后,编著《和剂指南总论》冠于篇首。今此注本已佚。《和剂指南总论》为制药专著,今附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末。另,《新编证类图注本草》及其同类刊本,旧题许洪校正。嘉定九年,桃溪(今属永春县)刘明之撰《活人事证方》二十卷。后又撰《活人事证方后集》三十卷。其中,记述取痔用砒、矶、草乌、蝎梢等外治方,乃历史上较早的枯痔疗法。后重编《和剂局方》,校正《新编类要图注本草》,均佚。
  淳祐七年(1247年),建阳人宋慈撰《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医药学知识在司法检验中的经验结晶,是世界现存第一部有系统的古代司法检验专书。景定五年(1264年)。怀安(今属福州市)杨士瀛著《仁斋直指方论》二十六卷,第一次描述癌是“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很深,穿孔透里”。杨士瀛著作还有《仁斋直指方论医脉直经》二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七卷、《真损方论》、《方脉论》、《婴儿指要》(一名《仁斋小儿方论》)等。此外,宋代福建医药著作还有郑樵的《本草成书》、《本草外类》、《鹤顶方》,刘彝的《赣州正俗方》、上官均的《伤寒要论方》等,共50多种。
  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泰宁人邹铉将宋陈直的《寿亲养老书》一卷续增三卷,共四卷,取名《寿亲养老新书》,收载老年人、妇人、小儿食治诸方394条。邹铉征引方药、颇多奇秘,对老年养生论述较详,是最早的老年病学专著。元代著作还有李辰拱的《胎产救急方》、《伤寒集成方法》、熊彦明的《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等,共6种。
  明代,著作最丰的数建阳熊宗立。正统十一年(1446年),熊宗立撰《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二十四卷。又撰《医方大全》、《补增本草歌括》、《山居便宜方》、《备急海上方》、《温隐居海上方》、《原医图药性赋》、《药性赋补遗》、《袖珍方大全》、《祈男种子书》二卷、《丹溪治要法》一卷、《妇人良方》、《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论》二卷等27种。其中《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运气音释补遗》、《妇人良方》、《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外科精要附遗》、《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等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福清陈仕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与通州医官孙宇考订编辑《经济济世良方》十一卷。首载医旨、脉诀、药性,别为一卷。陈仕贤另著有《本草要旨》、《药性别》。
  万历十二年(1584年),大梁(今开封)杨四知巡按福建。感慨闽广蛊毒之害,博集治疗蛊毒诸方,编成《惠民正方》一卷。今佚。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福建总兵万邦孚将其祖所刻的《万氏家钞济世良方》(又作《医学入门良方考》)重刊,并将续得的经验良方,增门补辑,又集脉诀、药性及小儿疾疹等附书末。又撰《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一卷,《痘疹方论》五卷。
  崇祯十七年(1644年),晋江萧京著《轩岐救心论》六卷,各卷有单行本,分别为《四诊心法》、{药性微蕴》、《伤寒门医案》、《医论》、《医鉴病鉴》等。此外,明代还有许宏的《湖海奇方》、《金镜内台方仪》、滕宏的《神农本经会通》、方炯的《杏林肘后方》、邹福的《经验良方》、黄澹的《方中集》等,共80多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闽侯人陈梦雷编成《古今图书集成》。该书“医部”另印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计五百二卜卷。长乐陈念祖(1753~1823年),字修园,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举人,先后撰《伤寒真方歌括》六卷、《十药神书注解》、《景岳新方八阵砭》、《景岳本草经读》等。其子陈元蔚、陈元犀继承父业,分别著《长沙方歌括>六卷、《金匮方歌括》六卷。
  清末,诏安田伯良感其时西洋医学东渐,多有崇尚新奇者,故刊行《中华古圣经大全》丛书,收录《黄帝内经素问原文》九卷、《黄帝内经灵枢原文》九卷、《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文》十六卷、《汉张仲景伤寒杂病之方解》十五卷、《神农本草原文药性增解》一卷、《时方药解》四卷。永泰力钧,光绪年间举人,曾取校何为良所译著之《全体阐释》,比较中外医论异同,纂《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对于医药理论研究主张中西医药学“宜兼求并进,不可偏执”。历游新加坡、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瑞士、奥地利等国,辑有《庚寅医案》、《辛卯医案》、《难经经释补》、《日本医学调查记》、《历代医籍存佚考》等。其子嘉禾留学习医,自谓天然药物可补化学药不足。先后撰《用药要诀》、《力氏灵验本草》,所取虽多中药,然解释药理多采用西医药理论。泉州黄玉阶寓台湾台中。时鼠疫流行,黄玉阶精选良方,研制成药,诊疗施济,愈者甚众。后将诊治霍乱、鼠疫经验,撰成《霍乱吊脚痧医书》、《黑死病疙瘩瘟治法新编》。闽县(今属福州)郑肖岩,积40年行医辨药经验,著《伪药条辨》。全书载药110种。另著《鼠疫约编》、《验方另录》、《瘆症宝筏》等。
  此外,清代还有郑翥的《幼科发挥大全》、林作建的《妇人古方歌括》、包育华的《经方借用方略》、《伤寒杂病论》、《医机辨论》、谢丰的《瘴疟指南》、彭光奎的《伤寒论注》等,共290多种。
  民国期间,同安吴瑞甫(1871~1951年),字锡璜,著作最丰。他主张中西汇通,主编《国医旬刊》,著有《中西温热串解》八卷、《十三科医学全书》二十卷、《中风论》二卷、《加批三因方》、《儿科学讲义>一卷、《喉科明辨》二卷、《删补中风论》等。
  仙游人温敬修对药用植物深有研究,著有《最新实验药物学》、《药用植物学》、《伤科秘本》。此外,民国还有胡友梅的《中西对照医药学》、包育生的《包氏医案》三集、刘亚农的《古今药物别名考》、陈逊斋的《伤寒论注》、赵凤洲的《傅青主女科》等,共110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集体创作的医药著作有《中医验方》六集、《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的中药》、《福建民间草药》五集、《中医验方汇编》二集、《验方汇集》、《福建常用草药》、《福建民间蛇药志》、《福州市民间药草》五册、《临证本草袖珍》、《百草药性赋》、《福建省中医中药特效验方汇辑》、《福建省青草药学术座谈会资料摘要选编》、《福州中药丸散丹膏集方与配制经验(初稿)》二集等80多种。个人著作有俞慎初的《新编中药学讲义》,王晴川的《抗生素讲义》、《洋地黄及其临床应用》,陈啸山的《常见中药炮制法》,萧治安的《民间草药单验方》,刘友梁的《矿物与丹药》等30多种。
  “文化大革命”期间,福建医药著作出版者有45种。1977~1978年出版有47种。集体创作的有《常见青草药选编》(三明)、《福建中草药》、《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福建中草药治验方选》、《常见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简表》、《抗癌中草药资料》等61种。个人著作有黄荣宗《中医方剂学》、黄宗晶的《临应常见疾病中草药外疗法》、林笃江的《食物疗法》、盛国荣的《茶叶在医疗上的功用》、吴芝春的《傅青主女科方歌方解》、吕达初的《中药加工炮制》等31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体著作有:《福建药物志》二册、《中草药方选》三集、《临床不合理用药120例》、《畲族验方选》、《福建省农村中草药制剂汇编》、《福建省中药资料普查资料汇编》五集等130多种。个人著作有俞慎初的《中国药学史纲》、《虫类药物临床应用》,陈豪藩的《中药材知识》、吴允耀的《中医药题解》、林鹏等的《南药栽培》、孔庆洛等的《海洋药物民间应用》、王岳宝等的《福建省中药炮制规范》、韩立等的《汉拉英中草药名称》、何昌善的《福建中药简明手册》、陈远志等的《常见病症中草药自我疗法》、林为星等的《药物治疗量致死案析》、陈孟敬等的译著《怎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陈惠藩的《中医外科常用外用方选》、郭支赓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等120多种。
  1950~1990年,福建医药著作共计470多种。
  二、情报信息
  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知福州,见当地民俗信巫者甚多,委托福州名医何希彭将《太平圣惠方》加以整理,选出便民实用方6096首,编成《圣惠选方》。蔡襄写序、勒石立碑,将《圣惠选方》誊写刻版,列于衙门左右,供人选用。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长乐时疫大作,邑人刘克光著《吐泻辨》,遍贴乡村,赖以全活者无数。
  民国元年(1912年),上杭包识生在上海与伯陶主编《神州医药学报》。民国11年(1922年),厦门人陈嘉庚在国内外登报,广泛征求单方、验方1000余则,增入再版的(验方新编》中,印2万本在国内赠送。民国21年(1932年),俞慎初在福清主办《现代医药》(月刊)。翌年4月,闽侯医师公会在福州《福建民报》上,创办《医药周刊》,并在福州市广播电台进行医药卫生常识播讲。民国22年(1933年),刘通主办《福建国医公报》,梁长荣主办《晨光国医杂志》,吴瑞甫在厦门主办《国医旬刊》。民国24年(1935年),孙松樵在厦门主办《鹭声医药杂志》,林妙彦主办《神州国医月报》。民国31年(1942年),林公际在永安创办《闽药》杂志。民国32年(1943年),蔡运季在泉州主办《晋江国医月刊》。
  1953年10月,中国医药公司福建省公司编辑出版《家庭常备用药介绍》(不定期、内部刊物)。1954年8月,编辑《药学基本知识》。1956年7月,福建省中医药学术委员会创办《福建中医药》。翌年4月,移归福建省中医研究所主办,改季刊为双月刊。1966年7月,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81年1月复刊,由福建中医学院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福建分会联合主办。1982年起向海外发行。
  1956年底,福建省医药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医药生产、流通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生产科研市场信息多由计划、统计部门收集反馈。50年代后期,建立全省医药购销调存月报制度。省医药公司计划统计部门每年进行2~3次的市场调研。编制全年购销调存计划,收集积累资料。
  60年代初,福州制药厂、福州抗菌素厂、厦门鱼肝油厂等制药企业先后设立资料室。1963年,福州制药厂与全国42个制药厂建立定期交流技术经济情报关系。翌年,增至59个厂。福州制药厂每月将本厂的技术经济活动情况编印成册,发给有关厂家。将收到的技术经济情报复制或摘要,提供领导和有关科室、车间参阅。1966年底,福州抗菌素厂资料室开始收集、整理、汇编技术情报资料。1967~1969年编写《抗生素文摘》,在全国厂际间交流。“文化大革命”中,情报工作人员因家庭出身等“政治问题”受排斥而中断。
  1971年7月,福建省卫生局创办《福建医药卫生》(内部刊物)。1972年7月,改由福建省医药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与《赤脚医生》刊物合并,更名为《福建医药杂志》(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1979年6月,福建省医药管理局成立后,开始着手医药情报网络的建设。福州抗菌素厂情报资料室恢复进行技术资料收集、翻译、整理等工作,编写《抗生素技术资料>,并开展有关专题调查研究。12月27日,省医药公司决定建立全省中药材科技情报网络,在省药材研究所设兼职情报人员,负责情报组织协调工作。各地(市)、县医药公司指定专职或兼职情报人员,开展情报收集整理、反馈交流工作。
  1982年3月,省医药管理局在各直属单位、处室设专兼职情报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医药工业、商业情报工作,编辑出版《福建医药情报》(内部刊物),加工、传递科技、经济信息。5月,福州市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编印《医药工作动态》(后改为《医药信息》)。1983年,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工业情报中心站的要求,建立全省医药工业基本情况资料卡。
  1984年6月,福建省医药总公司设立情报中心站。情报中心站向全省医药工商企业、医院聘请兼职情报通讯员,至1985年底,兼职情报人员有124人。省医药公司设立质量商情科,省药材公司、省医药工业公司、省医疗器械公司在全省也建立了各专业情报网络。省医药公司编辑《福建医药商情》,省药材公司编辑《福建药材》,三明医药公司商情小组编辑《医药情报简讯》,莆田市医药公司编印《医药调研情况报告》等内部刊物,加强情报交流。省医药总公司情报中心站(以下简称省医药情报中心站)在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领导下与8个情报中心站和各省医药情报机构建立信息交流关系,先后组织开展配合伺料资源、解热镇痛药、小儿用药、抗生素新品种、进口设备等专题调研。其中,该站余万里与省饲料公司刘桂英等联合开展的配合饲料资源调研,1986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5年,省医药情报中心站参加编制《福建省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福州抗菌素厂情报资料室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医药技术情报所组织的《80年代初期国内外医药工业水平调研报告>的编撰工作。
  1985年9月,省医药情报中心站在建阳县举办经济技术预测学习班,对基层情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在福州、厦门等地举办专题调研报告讲座10来次,听讲人数余人次。
  1986年12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省级医药情报协作网会议上。正式成立有24个省(市)、自治区省级医药情报机构。参加的“全国省级医药情报协作网”,吉林省郑淑云、福建省余万里、陕西省刘东分别被推选为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1987年1月,省医药情报中心站由省医药总公司科技处划归办公室领导,除了收集经济技术信息外,还收集整理有关行政管理信息。1988年12月,中国药学会创办《福建药学杂志》(双月刊)。1990年底,在省医药情报中心站基础上,筹建福建医药信息中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