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台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404
颗粒名称: 三、对台贸易
分类号: F746.12
页数: 1
页码: 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古代和近代,福建与台湾之间的医药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闽台贸易活动中,福建流向台湾的中成药有如“百草神曲”、“乌鸡白凤丸”等,而药材如通草、苏木、槟榔、益智等也被输往台湾。20世纪初,福建的药材批发商与台湾的药材商之间有贸易往来。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事频繁,闽台贸易基本中断。但在抗战胜利后,闽台贸易再度恢复,泉州等地继续向台湾销售药材和中成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两岸关系紧张,福建与台湾之间的医药贸易仍通过第三方途径进行,如香港、澳门或海外华侨。1978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缓和,福建各地积极开展对台贸易。1981年和1982年,福建省针对台湾的医药对台贸易额分别为227万元和234万元。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福建省决定将对台小额贸易由省新兴贸易公司统一经营。国营药材公司作为供货单位,提供了大量的药材。此外,医药部门也直接销售药材给台胞。贵重药材和名牌中成药成为台胞回台馈赠亲友的礼品。
关键词: 福建省 医药 对台贸易

内容

三国时期,福建医药随着移民传入台湾。明、清时代,受海禁影响,闽台贸易转入走私活动。中成药销往台湾的,畚呆州“秋水轩”药铺秘制的“百草神曲”、“乌鸡白凤丸”,泉州“炎尝药铺”秘制的“炎尝疚丸”,惠安产的“青果散”,永春产的“养脾散”等。明末清初,以郑成功父子为首的郑氏海商集团通商闽、台及U本、南洋各地,输向台湾的药材有通草、苏木、槟榔、益智、姜黄、海风藤、鹿角、鹿肚草、猴骨、蜂蜜、浮海石、石决明、龙涎香、高丽参、日本红参等20多种。
  20世纪初,泉州的“昌隆”、“共和”等几家药材批发商与台湾的药材商都有贸易往来。据民国24年(1935年)晋江县统计,地产药材黄梔子、地骨皮等销往东南亚及台湾达1000余担。抗日战争期间,沿海战事频繁,民间贸易基本中断。抗战胜利后,闽台贸易再度兴起,仅从泉州销往台湾的药材,就有当归、党参、熟地、川芎、黄连、黄芪、枸杞、南沙参、南紫胡、前胡、桔梗、黄梔子、地骨皮、金樱子、淡竹叶、桑枝叶、泽泻、莲子.、老范志万应神曲、茶饼、乌鸡白凤丸、济众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但两岸之间医药贸易仍通过香港、澳门或海外华侨,间接进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峡两岸的关系趋向缓和,福州、霞浦、平潭、惠安、泉州、厦门、东山等县、市医药部门积极开展对台贸易。1981年,全省医药对台贸易额227万元,其中福州医药采购供应站接待台商45批,出售药材有当归、鹿茸、白芍、生地等21种,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狗皮膏等12种,成交额113.9万元。惠安县医药公司接待台商21批,出售药材34种,金额42.3万元。1982年,全省医药对台贸易额234万元。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对台小额贸易由省新兴贸易公司及其所属分公司统一经营。国营药材公司作为供货单位,1983年提供货源404万元,1984年753万元,1985年达1612万元。与此同时,各地医药部门也直接销售药材给每年来福建探亲的台胞。1987年,仅泉州市鲤城区医药部门直接售给台商和探亲的台胞就达75.58万元。1990年上半年,福建接待台胞就有21万人次。贵重药材和名牌中成药及各种补酒,成为台胞携带回台馈赠亲友的礼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