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粉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348
颗粒名称: 三、粉针
分类号: R944.1+1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80年代,福建开始生产粉针。最早的粉针生产厂家有厦门制药厂、三明制药厂等。其中,厦门美康制药有限公司是合资企业,主要生产氨苄青霉素和氧嗪青霉素。福建省的粉针品种有硫酸链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10多种,省优产品有注射用青霉素钾、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等5种。
关键词: 福建省 注射剂 粉针

内容

80年代,福建才开始生产粉针。
  1980年,厦门制药厂与上海第四制药厂各投资40万元,联营建粉针车间,分装上海第四制药厂生产的双氢链霉素。1982年7月粉针车间建成,采用空调、净化装置和单螺杆旋转式分装机、红外线隧道式烘箱等设备。年生产能力为4000万瓶。
  1982年,三明制药厂在明溪利用水针车间,手工分装粉针。当时只生产4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1个品种,用7毫升直管瓶为容器,括板式分装一次12支。曾使用“直管粉针分装机”,但因装量不准,焦头(安瓿头部烧焦)率达7~8%,而停用装料部分,只用封口部分。熔封用气化汽油。1983年8月,三明制药厂新建粉针车间投产。青霉素钾盐采用“西林瓶”(吹制小瓶,胶塞、铝盖)包装,仍用手工括板式分装。1986年经过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布局合理化,密封外走廊起缓冲作用,加建辅助厂房,作为更衣、普鲁卡因青霉素配料等用。后又添置SQF—1型气流分装机2台,以后又增设双螺杆式分装机4台。每日二班生产,产量由17万瓶提高到32万瓶。淘汰了哈尔滨某厂制的洗瓶机,改用哈尔滨制药厂生产的洗瓶机和轧盖机、隧道烘箱。粉针车间的空调机组的水喷淋部分循环水常被回风中带有的药粉及其它杂物堵塞,改进后增加过滤器,并在水管中加一段较大的盲管起“阴井”作用,使杂物沉降盲管中,定期清除。空调系统中,将洁净区的湿度用仪表联接,显示于控制室中,便于集中调节。
  1986年10月,闽东制药厂冻干型粉针车间建成投产,生产胞二磷胆碱和注射用通脉脂,还生产注射用柱晶白霉素和注射用头孢唑啉钠两种非冻干型粉针剂。该车间主要设备有单杆螺旋分装机1台,隧道式烘箱(长5米)1台,LGJ—型医用冻干燥机1台。
  1988年6月,福州抗菌素厂粉针车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4000万瓶。当年产量214万瓶,1989年280万瓶,1990年378万瓶。
  1990年7月,厦门美康制药有限公司粉针车间投产。该公司是厦门第三制药厂与外商的合资企业,共投资150万元。采用单头螺杆分装机,并有冻干设备,用7毫升模制瓶分装氨苄青霉素和氧嗪青霉素,年生产能力为300万瓶。当年产量142万瓶。
  1990年,福建省生产注射用粉针剂的厂家有三明制药厂、厦门制药厂、福州抗菌素厂、福州制药厂、闽东制药厂和厦门美康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年生产能力20058万瓶,产量8161万瓶。品种有硫酸链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钠、青霉素钾、呋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头孢氧哌唑等10多种,省优产品有三明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青霉素钾(1988年)、注射用氨苄青霉素(1990年)、注射用青霉素钠(1990年),厦门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氨苄青霉素(1989年),闽东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柱晶白霉素(1990年)等5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