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鱼肝油及维生素油类制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344
颗粒名称: 四、鱼肝油及维生素油类制品
分类号: R94
页数: 3
页码: 69-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福州和厦门开始生产鱼肝油等制品。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和厦门的制药厂开始生产各种鱼肝油制品。其中,厦门鱼肝油厂是全国唯一以生产鱼肝油制品为主的专业性工厂,产品类型包括油剂、软胶丸、糖丸、乳剂等。
关键词: 福建省 鱼肝油 维生素

内容

民国27年(1938年),福州市诊寿堂药房卢诗如参考国外配方,研制乳白鱼肝油获得成功,商品名称为“尔斯登乳白鱼肝油”。民国30年(1941年),卢诗如将乳白鱼肝油处方献给福州新药业同业公会,抵制同疗效的英国制造的“司各脱乳白鱼肝油”进口。诊寿堂药房还制售麦精鱼肝油、维他命鱼肝油等鱼肝油制品。40年代,福州制售的鱼肝油制品还有闽华药房的麦立克乳白鱼肝油、德建药房的德建双鱼鱼肝油、华南药房的大力士乳白鱼肝油、维他妥鱼肝油精、维他妥鱼肝油丸等。
  1952年10月,厦门鱼肝油厂建成投产,是福建唯一生产鱼肝油制品的厂,也是全国唯一以生产鱼肝油制品为主的专业性工厂。该厂产品可大略分为油剂、软胶丸、糖丸、乳剂等4大剂型。建厂初期,生产工艺和技术主要从上海、青岛引进。50~60年代,该厂收购鲨鱼肝或其它鱼类的肝脏提取鱼肝油,鱼肝用冷冻或盐溃方法保存,到厂经过检验,送车间,切碎、磨细成肝浆,泵送至蒸煮罐加一倍水,加碱pH值调到9,搅拌,保持82℃2小时以除游离脂肪酸,凝固蛋白质和脱色。过滤去渣,移置不锈钢贮罐,然后用高速离心机将蛋白质、水、油分离。用精制过的食用植物油稀释,再加入合成的维生素A、D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初期,使用美制管式超速离心机,效果不佳,后改用瑞典制蝶片式高速离心机。
  1966年,厦门鱼肝油厂机修人员开始探索、试验,研制具有特色的滴丸机。1971年样机制成并进行试产。1975年,滴丸机正式投入生产,每分钟生产鱼肝油软胶丸(无缝胶丸)500~600粒。而国内同类设备每分钟只能生产200~300粒。以后该厂改进为脉冲式给药和胶,给药量更准确,噪音小,机械磨损小。70年代以前,软胶丸的包装都是用玻璃瓶。1973年,厦门鱼肝油厂仿制国外铝塑箔压封包装(俗称“水泡眼”式包装),研制单片冲压机。1977年,样机制成投产,创国内使用水泡眼包装鱼肝油软胶丸先例。产品先投放上海市场,1979年出口罗马尼亚等国。1981年,该厂制成冲压机,每次可压2片铝塑薄片,每片封入40粒胶丸。由于鱼肝来源日趋紧张,70年代后期全部用食用植物油替代鱼肝油。植物油以花生油、豆油为主,80年代后以菜籽油为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厦门鱼肝油厂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对旧生产线进行改造,新建了冷冻综合楼,引进鱼肝油糖技术与设备,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1990年,厦门鱼肝油厂年生产能力软胶丸类1914万瓶(100粒/瓶),糖丸类819万瓶(100粒/瓶),乳剂类563万瓶(500毫升/瓶)。年产量软胶丸类1122万瓶及530万盒,糖丸类469万瓶,乳剂类359万瓶,油剂类223万瓶。
  主要产品类型有:
  油剂主要产品有清鱼肝油等。清鱼肝油于1955年投产,玻璃瓶装,每瓶500毫升,当年产量4.56万瓶。1960年产量16.2万瓶,1970年产量2.01万瓶,1980年产量10.24万瓶,1990年产量14万瓶。
  滴剂类主要品种有维生素AD滴剂等。维生素AD滴剂于1953年投产,包装规格有10毫升和50毫升两种,含量分浓、淡两种。维生素AD滴剂(浓)每1克含维生素A5万单位、维生素D5000单位。淡滴剂每1克含维生素A5000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包装用黄色小圆瓶,附有滴管。1984年增加维生素D滴剂,每克含维生素D25000单位。1987年增加儿童用维生素AD滴剂。1980年浓滴剂产量42.55万瓶(10毫升装)、5.73万瓶(50毫升装),1990年产量为95万瓶(10毫升)、59万瓶(50毫升)。
  软胶丸剂品种有维生素AD胶丸、益寿灵、茴香烯肠溶胶丸等。1953年,厦门鱼肝油厂开始生产维生素AD胶丸。维生素AD胶丸分浓、淡两种。浓胶丸每粒含维生素A1万单位,维生素D1000单位。淡丸每粒含维生素A3000单位,维生素D300单位。当年浓胶丸产量31.55万瓶,淡胶丸10.16万瓶。软胶丸在50年代开始是用模压方法,即将明胶制成片状,放入模型,上下两片,中间加油经热压成型。这种压制软胶丸明胶、油料耗较大。1964年开始生产维生素A胶丸,每粒含维生素A1万单位。1972年,厦门鱼肝油厂开始生产“益寿宁”和“亚油酸丸”。益寿宁可治疗和预防动脉硬化并能调整血胆固醇,它由棕色胶丸和黄绿色片组成,胶丸每粒含亚油酸(50%)0.2克,醋酸维生素E6.667毫克。亚油酸胶丸是圆形或椭圆形棕色胶丸,每丸含精制亚油酸(50%)200毫克,维生素E5毫克,有降低血胆固醇与血脂的作用。1975年该厂开始生产二溴甘露醇胶丸。该产品每丸含二溴甘露醇250毫克。1974年该厂又开始生产维生素E胶丸。每粒胶丸含维生素E5毫克。后又增加每粒含E10毫克、50毫克、100毫克等规格的维生素E胶丸。1977年厦门鱼肝油厂又开发了牡荆油胶丸。每粒胶丸含牡荆油20毫克,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能。1979年该厂创制了二甲基硅油胶丸。每丸含二甲基硅油50毫克。这是一种抗泡沫剂,用于各种非梗阻性胃肠胀气。胃拍透视片或镜检前服用该剂有利于诊断。1981年厦门鱼肝油厂开发了青蒿油胶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1984年,该厂又开始生产维生素D胶丸和星鲨肝油丸。维生素D胶丸是一种新型类白色扁圆形咀嚼软糖丸,每粒含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200单位。星鲨肝油丸是一种实心凝胶糖丸,适合儿童服用,美味可口,是用琼脂、明胶、液体葡萄糖等配制的凝胶液,用滴丸机制成丸心,再用白糖包衣,有30粒塑料袋装和300粒罐装两种包装。生产星鲨肝油丸的设备是由澳大利亚引进,年生产能力为4.5亿粒。同年,该厂还研制成功了褐藻胶肠溶软胶丸(滴丸),陆续开发了3个品种。1984年开发的茴香烯肠溶胶丸,呈黄色,每丸含75毫克茴香烯,是一种升白细胞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1986年开发的“舒胆灵肠溶胶丸”呈淡棕色,每丸含100毫克舒胆灵,是一种利胆药。1987年开发的大蒜素肠溶胶丸,每丸含大蒜素20毫克,是一种抗深部霉菌和细菌感染的药物。
  糖丸剂1960年,厦门鱼肝油厂开始生产多种维生素糖丸和好力克补丸。多种维生素糖丸为红棕色糖丸,每丸含维生素A2500单位,维生素D1000单位,维生素B₁0.5毫克,维生素B₂0.5毫克,菸酰胺3毫克,维生素C5毫克。1969年开发了烟酸、烟酰胺,都是维生素类药物。1973年开发九种维生素糖丸也是红色糖丸,是在多种维生素丸的配方上每丸增加维生素B₆0.5毫克,维生素E₁毫克和右旋泛酸钙1毫克。糖丸都是先做糖心,然后用糖衣机包衣逐渐增大而成。
  乳剂类包括乳剂及其他悬浮剂型。1955年,厦门鱼肝油厂开始生产乳白鱼肝油、麦精鱼肝油。麦精鱼肝油含油10%,每克成品含维生素A150单位,维生素D15单位,500克玻璃瓶装。1958年开始生产果汁鱼肝油,1960年开发了维他补乳,含油量为20%。1963年增加复方果汁鱼肝油。乳剂类鱼肝油制品的生产大都是将溶有甘油、糖精钠和枸橼酸的水适量吸入乳化机搅拌,再吸入少量用鱼肝油调匀的西黄蓍胶、苯甲酸及吐温80,搅拌半小时,慢慢加入溶有香料的鱼肝油,再搅2~3小时,再加以40~100公斤/平方公分压力通过均乳机3次,即得。所用均乳机在建厂初期用的是从英国进口的,日久磨损,生产能力限制了生产发展。70年代该厂组织技术力量,在模仿的基础上改进试制。1973年试制均乳机获得成功,最高压力可达150公斤/平方厘米,为国内首创。麦精鱼肝油类的生产工艺是将麦芽糖加热到50~60℃,缓缓加入鱼肝油,再加入明胶及其他辅料,不断搅拌,最后加麦芽糖调节至配方重量,加酱色、香料搅匀即得。1982年底,厦门鱼肝油厂开发了葡萄糖鱼肝油。1983年,开始生产橙汁鱼肝油。该鱼肝油橙黄色半透明,是用鱼肝油、维生素C、浓缩橙汁制成的乳剂。以后该厂又增加了多维橙汁鱼肝油。此产品系由9种维生素和山楂、谷芽、麦芽浸出物配以蜂乳、蜜糖、橙汁、香料等制成的溶液。厦门鱼肝油厂还开发有蜂王浆鱼肝油。此种产品含鱼肝油40%,,蜂王浆2%,是白色或微黄色乳剂。
  名优产品有:
  乳白鱼肝油1955年厦门鱼肝油厂开始生产乳白鱼肝油。最初只有500毫升玻璃瓶装一种,次年增加250毫升包装,含油量40%,是白色或微黄、味香甜的乳液。每克含维生素A不少于540单位。1973年起,出口产品按青岛标准配方。1981年,该厂生产的乳白鱼肝油被评为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优质产品。1983年、1988年,该产品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
  银耳鱼肝油1973年厦门鱼肝油厂利用福建特产——银耳研制成功银耳鱼肝油。银耳既有滋补作用,又可取代西黄蓍胶、阿拉伯胶,作为鱼肝油的乳化剂,减少了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的进口。1983年,银耳鱼肝油被评为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