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庆大霉素(附:维生素B12)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333
颗粒名称:
二、庆大霉素(附:维生素B12)
分类号:
TQ460.38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多家制药厂研制生产庆大霉素,其中福州抗菌素厂和三明制药厂产量较高,出口量也逐年增加。同时,这些制药厂也从庆大霉素废液中提取维生素B12,但由于成本等原因,部分厂家停产。
关键词:
福建省
微生物制药
庆大霉素
内容
1969年5月,福建省微生物研究室教授王岳等研制成功的庆大霉素通过鉴定。6月,福州抗菌素厂从福建师范学院微生物研究室引进菌种,进行小罐试验。10月,在5~7吨发酵罐中试产,发酵单位仅300~400单位/毫升,当年产量80公斤。1971年进行.小批量生产,产量为700公斤。1972年,福州抗菌素厂对菌种进行诱变、选育,培养出320号新菌种。同时,对发酵工艺进行改革,减少基础料,扩大补料量,发酵单位提高到1000单位/毫升以上。1975年10月,福州抗菌素厂年产10吨的庆大霉素车间投产,将提炼工艺中的乙醇沉淀法改为喷雾法,收率从65%提高到80%以上。1978年庆大霉素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11月,新建金霉素车间开始转产庆大霉素,当年产量为11.1吨,并首次出口500公斤。1980年,王韶平等人选育出1号菌种,发酵单位月平均达1800单位/毫升左右,创全国最高纪录。1981年、1988年福州抗菌素厂生产的庆大霉素先后两次获国家银质奖。
1970年,福州军区总医院筹建福州军区总医院制药厂(后更名为福州梅峰制药厂)庆大霉素车间。1971年5月庆大霉素车间投产,1972年产量为290.95公斤,产值63.3万元。1973年底,该厂通过试验,调整了发酵液的配方,使发酵单位平均提高了200~300单位/毫升,发酵周期缩短3小时以上。1974年,福州军区总医院制药厂曾凤鸣等人采用优种杂交等方法,选育出抗感染力强、发酵单位高的新菌种F—910和S—26。在种子罐培养中,他们采用了混合菌种培养的新技术,使得最高发酵单位达2928单位/毫升,平均发酵单位在1400~1800单位/毫升之间。1974~1978年,该厂发酵单位居全国领先地位。80年代,由于福州梅峰制药厂没有更新发酵罐设备,并且污水处理工程不配套,故于1984年6月停止生产庆大霉素。1972~1984年,福州梅峰制药厂共生产庆大霉素6.8吨。
1977年6月,三明制药厂投资9.84万元,建立庆大霉素小型生产线。1978年2月投产,1979年产量476公斤。1983年3月,三明制药厂投资68万元,建立年产6吨庆大霉素的车间。同年,青霉素积压,该厂青霉素车间转产庆大霉素,年产庆大霉素5.1吨。1984年6月,庆大霉素车间建成投产,年产量增至7吨。9月,出口庆大霉素950公斤。以后出口量逐年上升,1985年为5.2吨,1986年为11.8吨。1987年,三明制药厂生产的庆大霉素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1990年,福益制药有限公司庆大霉素车间投产,年生产能力18吨,产量10.8吨,出口7.5吨。福州抗菌素厂年生产能力14吨,产量15.8吨,出口10.5吨。三明制药厂年生产能力30吨,产量29.1吨,出口19.2吨。全省庆大霉素年生产能力62吨,产量55.7吨,出口37.3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福州抗菌素厂领先,成本为900.96元/十亿单位;福益制药有限公司为1041.28元/十亿单位;三明制药厂为1117.11元/十亿单位。
附:维生素B12
1958年,福州抗菌素厂试图从金霉素废液中提取维生素B12,但因废液中维生素B12含量太低而失败s1969年庆大霉素投产后,即进行从庆大霉素废液中提取维生素B12的研究工作。他们参考华北制药厂从链霉素废液中提取维生素B12的工艺,采用溶媒提取工艺,1971年提取出34克维生素B12。1973年,进行工艺改革,采用氧化铝层析法代替溶媒提取法。
经过3年多试验,改革获得成功。1977年氧化铝层析法应用于生产,使维生素B12提炼成本从66.25元/克降至35.70元/克。并且,在工艺改革中,福州抗菌素厂于1975年从庆大霉素的废液中提取出腺苷辅酶维生素Bl2。1978年,维生素B12工艺改革和腺苷辅酶维生素B12土产工艺均获省科学大会成果奖。1980年,福州抗菌素厂维生素B12的成本降至17.43元/克,但由于维生素B12价格下降,福州抗菌素厂无法承受,于1982年停产。1971~1981年,福州抗菌素厂共生产维生素B12粉70.3公斤。
1972年,福州军区总医院制药厂在福州抗菌素厂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采用二次层析工艺,从庆大霉素的废液中提取出维生素Bl2。1973年,还试制出少量的辅酶腺苷维生素B12,但因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扩大生产。1972~1979年共生产维生素B12粉9.03公斤,全部制成注射液。1980年,维生素B12停产。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