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六、烟酸系列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329
颗粒名称:
六、烟酸系列产品
分类号:
TQ460.6
页数:
2
页码:
53-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厦门第二制药厂引进美国NEPERA公司的生产工艺,以3—氰基吡啶为原料制备烟酰胺,简化了工艺,提高了产量。烟酸、烟酰胺、烟酸肌醇等产品出口。
关键词:
福建省
化学制药
烟酸产品
内容
1977年9月,厦门第二制药厂白秉厚等引进、消化北京第二制药厂烟酸生产工艺,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高锰酸钾液相氧化,制备烟酸。同年11月,试制成功,收率达67%。1978年11月15日,烟酸正式投产,产量为0.3吨。1979年产量3.1吨,收率66.3%,成本65.81元/公斤。嗣后,该厂努力开发烟酸系列产品。
1979年2月,该厂以烟酸为原料,通氨成盐,然后高温脱水,制备烟酰胺。10月,烟酰胺投产,当年产量1.7吨,收率75.9%,成本86.02元/公斤。1980年7月,烟酸肌醇试制成功。1980年,厦门第二制药厂生产烟酸3.5吨,收率77.9%,成本69.54元/公斤;烟酰胺1.6吨,收率80%,成本69.42元/公斤;烟酸肌醇1.6吨,收率70.196,成本118元/公斤。
1980年1月,该厂试制羟基烟酰胺,因产品不纯,熔点低,达不到药典标准。1984年,该项目由郑碧英承包试制。郑碧英从溶剂、催化剂选择,溶液的pH值控制等方面入手,经过近一年试验,1985年1月终于使熔点达到药典要求。1985年4月,羟基烟酰胺投产。同期,该厂先后进行烟浪丁、维生素E烟酸等试制工均未成功。
1981年,厦门第二制药厂生产烟酸3.9吨,收率74.9%,成本47.52元/公斤;烟酰胺4.8吨,收率90.196,成本63.15元/公斤;烟酸肌醇3.6吨,收率79%,成本84.54元/公斤。1985年是旧工艺生产烟酸产量最高、成本最低的一年。由于烟酰胺、烟酸肌醇都是以烟酸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因此,也是旧工艺生产烟酰胺、烟酸肌醇成本最低的一年。是年,烟酸产量9.7吨,收率74.2%,成本35.68元/公斤;烟酰胺产量14.8吨,收率90.3%,成本48.17元/公斤;烟酸肌醇产量2.6吨,收率84.5%,成本77.84元/公斤。
1986年2月,厦门第二制药厂引进美国NEPERA公司的生产工艺,以3—氰基吡啶为原料,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水解制备烟酰胺,或者通氨水解后,加盐酸中和制备烟酸。结束了有烟酸才有烟酰胺的生产工艺。同时,简化了烟酸、烟酰胺的工艺。10月,新生产线采用新原料、新技术进行生产。烟酸年生产能力从35吨提高到70吨,烟酰胺年生产能力从14吨提高到80吨。1987年,烟酸产量21.1吨,出口6吨,收率79.2%,成本32.85元/公斤;烟酰胺产量38.4吨,出口15吨,收率90.5%,成本39元/公斤;烟酸肌醇产量15.1吨,成本101.53元/公斤。
1989年,厦门第二制药厂生产的烟酸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0年,厦门第二制药厂生产烟酸38.4吨,出口10吨,收率8196,成本48.48元/公斤;烟酰胺16.3吨,收率81.7%,成本61.61元/公斤;烟酸肌醇0.7吨,收率88.5%,成本172.86元/公斤。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