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胶囊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318
颗粒名称:
三、胶囊剂
分类号:
R286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生产的中药胶囊剂的种类、产量、出口情况等。主要品种有赛霉安胶囊、炎得平胶囊、复方炎得平胶囊、首乌喘息灵胶囊、胜红抗炎素胶囊等。
关键词:
福建省
中成药
胶囊剂
内容
60年代初,福建开始生产胶囊剂。漳州制药厂于1962年投产的蜂乳胶囊、1967年投产的茵胆平肝胶囊,是福建最早生产的品种。70年代,由于空心胶囊原料不足,胶囊剂开发的品种只有清火栀麦胶囊、复方炎得平胶囊、泻痢灵胶囊、阑尾消炎灵胶囊等4种。
80年代,由于胶囊剂具有能掩盖药物苦味及其它不适味道、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发展迅速。福建开发投产的品种有美国洋参丸、中国灵芝胶囊、炎得平胶囊、虫草菌胶囊、感冒康胶囊、鸡骨草丸、栀子清火丸等36种。1984年,厦门制药厂投资88.84万元,外汇24.12万美元,从西德购进胶囊灌装机、铝塑水泡眼热合机等设备,用于加工生产美国西洋参胶囊。厦门中药厂投资78.53万元,外汇19万美元,引进胶獎充填机、水泡型模剂机等设备。引进的设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胶囊剂的质量和生产能力。至1990年,福建先后投产的中药胶囊剂共42个品种,获省级以上科技奖的有3项,被评为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的有2个。
1990年全省胶囊剂生产能力为469吨,产量129.76吨。出口产品有606消炎胶囊、中国灵芝胶囊、天麻杜仲虎骨丸、蜂乳胶囊、鼻炎丸、芦荟健美胶丸、御宫回力胶丸、参茸风湿胶丸等10多种。
主要品种有:
赛霉安胶囊 1959年,泉州老中医王鸿珠献出祖传13代的“赛霉安”秘方,制成赛霉安胶囊及外用粉剂。1978年该药获省科学大会奖。赛霉安胶囊用于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1984年起由泉州赛霉安制药厂独家生产。
炎得平胶囊 这是利用福建地产药材——穿心莲(俗名一见喜)研制成功的新药。70年代先以片剂投产,80年代初改为胶囊剂,掩盖原生药的苦味,提高该药的生物利用度。1983年厦门中药厂首先投产,后相继投产的有福州中药制药厂、泉州制药厂、闽清制药厂、福州第二制药厂(后更名福州抗菌素厂制剂分厂)、福州屏山制药厂等。1986年全省产量10.75吨,1990年全省产量14.29吨。
复方炎得平胶囊 这是在炎得平处方中加入买麻藤配制而成。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镇咳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腹泻痢疾等。1983年福州第二制药厂、厦门中药厂、永泰制药厂相继投产。1986年全省产量7.53吨。1990年产量38.47吨,其中福州抗菌素厂制剂分厂生产4.2吨,永泰制药厂生产34.27吨。
首乌喘息灵胶囊 这是1981年厦门市医药研究所、厦门制药厂研制成功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新药,1982年获省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1988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0年产量752万粒(1.88吨),产值37万元。
胜红抗炎素胶囊 这是1982~1985年福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闽清制药厂联合研制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新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胜湿、理气止痛、化瘀散结之功能,还可用于治疗咽炎、扁桃腺炎等症。1986年投产,产量5.25吨。1988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产量5.45吨。1990年产量3.9吨,其中闽清制药厂生产2.89吨,福州中药制药厂生产1.01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赛霉安胶囊
相关专题
炎得平胶囊
相关专题
复方炎得平胶囊
相关专题
首乌喘息灵胶囊
相关专题
胜红抗炎素胶囊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