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301
颗粒名称: 三、采收
分类号: R282
页数: 3
页码: 27-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采收药材历史悠久,涉及药物形态特征、生态环境、性味功效、产地分布、采收季节、品种鉴别等知识。福建采收的药材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根茎类、子仁果实类、全草类、花叶类、皮类、藤木树脂、菌藻类、动物类、矿产类等多个分类。通过过去的经验积累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福建的药材种植和采收得到了一些改进和调整。
关键词: 福建省 药材生产 采收

内容

采收主要指野生药材的采集和捕获。福建采收药材历史悠久。《逸周书•王会解》说:“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这是福建古越人向周王朝进贡土特产的最早记载。海蛤、蛇既是美味佳肴,也可药用。蛤肉滋阴清肺、化痰止咳;蝉,安神解痉、平肝熄风;蕲蛇,搜风胜湿、镇痉攻毒。因此,这也是药材采收的最早记载。自汉朝以后,历代都有大批汉人自北方迁居入闽,中原医药文化的传入,提高了福建人民药材采收应用知识水平。采收药材,涉及药物形态特征、生态环境、性味功效、产地分布、采收季节、多来源和混淆品种鉴别,以及商品加工等诸多知识。有不少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也有同种的不同品种,形态近似,仅有某些细微差别,因此,采收时必须注意鉴别,避免混淆误用。
  福建采收的药材品种,宋《三山志》记载,福州地区采收的药用品种有天门冬、麦门冬、厚朴、茯苓、地黄、牛膝、狸(果子狸)、熊、石决明等190多种。陈衍《福建通志》记载闽产传统药材及可供药用的动、植、矿物,共610多种。随着民间采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采收利用的品种越来越多,据1988年《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汇编》收载的品种,共达2468种,其中植物药2024种(含海洋植物43种)、动物药425种(含海生动物187种)、矿物药19种。
  药材采收季节性强,如绵茵陈,福建就有“三月茵陈四月蒿”谚语。为指导药材采收,宋代《图经本草》中,有药物绘图,记载产地、季节、形态及鉴别方法等。明代,福宁(今宁德地区)人夏旦,对药材和物候期作专门调查研究,著有《药辅同春》,“记每月花齐,而注重类于下”。民国时期,闽侯人郑肖岩著《伪药条辨》,仙游人温敬修著《药用植物学>,介绍药材采收和鉴别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医药卫生部门组织出版《福建民间草药》、《闽南民间草药》、《福州市民间草药》、《福建常用草药》、《福建中草药》、《中药混淆品种鉴别》等书籍,记述各地中草药品种分布、形态、采收季节、鉴别等内容,对指导药材采收具有实用价值。
  经过药理研究、临床治疗实验和生产实践,对药材品种的鉴别与采收方法,历代都作了一些修订与改进。如牵牛子,明《八闽通志》说:“子白者不堪入药”。而近现代则黑白子混合使用,药名叫“黑白丑”。采收厚朴,历来均整株砍倒剥皮,而现在浦城等地,采收使用环剥技术,剥皮后让厚朴树继续生长愈合。
  野生采集与家种家养,都是生产的组成部分。福建传统经营的药材600多种,其中地产品收购近500种,1978年收购总量16000吨,自给率均达35%。所收购的品种、数量,以野生采集居多;而收购金额,则以家种药材所占的比重较大。野生药材最高年收购量在100吨以上的有:狗脊、金银花、海藻、梔子、海风藤、白花蛇舌草、鸡血藤、香附、鱼腥草、防己、百部、土茯苓、乌药、金櫻子、淡竹叶、牡蛎、伸筋草等品种。
  本省地产收购品种有:
  根茎类 北沙参、玄参、太子参、丹参、南沙参、苦参根、田七、川芎、生地、黄连、麦冬、白术、白芷、白薇、白蔹、元胡、川牛膝、山药、泽泻、天麻、天冬、云木香、郁金、半夏、桔梗、前胡、香附、玉竹、紫苑、防己、天花粉、巴戟、黄精、绿升麻、何首乌、乌药、葛根、莪术、天南星、常山、大青根、射干、大小蓟、高良姜、干姜、萆菇、土茯苓、狗脊、骨碎补、石菖蒲、茜草、百部、百合、威灵仙、姜黄、七叶一枝花、芦竹根、白茅根、苎麻根、萱草根、排草、地榆、藕、贯众、仙茅、薤白、商陆、白药子、黄药子、福参、郁苏参、徐长卿、一条根、苡米根、穿山龙、观音串(黄花远志)、八角金盘、走马胎、大疔黄、虎杖、水椿根。
  子仁果实类 阳春砂仁、山姜子(建砂仁)、水栀子、黄栀子、苏子、补骨脂、使君子、女贞子、冬葵子、苦棟子、韭菜子、莱菔子、蒲姜子、复盆子、刀豆、金櫻子、小果蔷薇、地肤子、草决明、榧子、莲子、丝瓜络、冬瓜子、冬瓜皮、桃仁、吴茱萸、益智仁、草豆蔻、佛手、香橼、南山楂、白果、桂圆干、桂圆肉、薏米、巴豆、瓜蒌、乌梅、桔核、陈皮、桔络、枳壳、绿衣枳实、鹅眼枳实、荜登茄、桑椹子、赤小豆、荔枝核、芡实、扁豆、麦芽、谷芽、路路通、千张纸、柿蒂、木瓜、青皮、柑皮、个青、桔红、五味子、罗汉果、金桔、浮小麦、功劳子、绿心豆、乌豆。
  全草类 藿香、薄荷、绵茵陈、穿心莲(一见喜)、土茵陈、蒲公英、荆芥、瞿麦、淡竹叶、泽兰、佩兰、益母草、石斛、透骨草、旱莲草、仙鹤草、扁蓄草、紫珠草、车前草、鹅不食草、马鞭草、鹿衔草、凤尾草、紫浮萍、伸筋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灯芯草、豨莶草、香薷、石韦、紫花地丁、青蒿、刘寄奴、马齿苋、卷柏、积雪草、半枝莲、血见愁、淫羊藿、不换草、驳骨丹、肺风草、定经草、寒草、金线莲、银线莲、小春花、苍耳、猫须草、野麻草、劳毒草、芫荽草、丁葵草、土丁桂、千里光、天青地白、水沙莲、牛插鼻、利根香、一支黄花、土荆芥、马兰、六角仙、金石榴、玉柳、卤地菊、毛冬青、叶下珠、包骨癀(元宝草)、遍地锦、满天星、九层塔、一枝香、土已菜、鬼针草、匍伏堇、狼毒草、虎头蕉、七叶莲、油麻蒿、田基黄、八卦拦路虎、盐肤木、土牛膝、黄胆草、杠板归、金丝草、两面针、赤地利。
  花叶类 金银花、菊花、红花、厚朴花、扁豆花、玫瑰花、辛夷花、洋金花、鸡冠花、葛花、玳玳花、木槿花、月季花、莲花、野鸦椿、夏枯花、谷精珠、谷精草、松花粉、桑叶、紫苏叶、枇杷叶、大青叶、侧柏叶、功劳叶、荷叶、铁树叶、艾叶、穿心莲叶。
  皮类 厚朴、杜仲、黄柏、桑白皮、地骨皮、海桐皮、土槿皮、苦楝皮、紫荆皮、肉桂、李根皮。
  藤木树脂 芸香、琥珀、桑寄生、杂寄生、竹菇、桂枝、桑枝、油松节、钩藤、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清风藤、石楠藤、络石藤、白毛藤、武靴藤、马鞍藤(二叶红薯)、山葡萄藤、龙须藤、买麻藤。
  菌藻类 茯苓、茯苓皮、黑昆布、白昆布、药海藻、泡海藻、白木耳、马勃、五倍子、灵芝、海粉。
  动物类 鹿茸、豹骨、猴骨、水牛角、海龙、海马(海蛆)、狗鞭、哈蟆干、龟板、鳖甲、珍珠、珍珠母、牡蛎、海蛤壳、石决明、海螵蛸、瓦楞子、紫河车、鸡内金、蟾酥、蝉蜕、蝉花、蚕沙、穿山甲、白花蛇、建蛇干、蕲蛇、蛇退、海蛇、地鳖虫、地龙干、望月砂、夜明砂、刺猥皮、斑蝥虫、蜂房、豪猪肚、油虫沙、桑螵蛸、蛇胆、鱼首石、珊瑚、蜈蚣。
  矿产类 浮海石、寒水石。
  其它类 青黛、血余炭、海金砂。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