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资源调查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292
颗粒名称:
一、资源调查与分布
分类号:
R282
页数:
4
页码:
13-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药材资源丰富,分布于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和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福建省已经进行了多次药材资源调查,记录了药材种类和分布情况。福建的药材品种繁多,包括龙眼、荔枝、茶、蓝、牛膝、牡蛎、甲香、食盐等。药材资源普查为药材研究和利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关键词:
福建省
医药
药材资源
内容
宋代,同安人苏颂在药源调查的基础上,编成《图经本草》21卷。其中,记载福建地产药材有龙眼、荔枝、茶、蓝、牛膝、牡蛎、甲香、食盐等40多种。其后,福建各地方志和医药书籍均有记载地产药材,但品种不全,产量、蕴藏量极少述及。清代郭柏苍经实地考察,光绪十二年(1886年)著《闽产录异》一书,记述福建510多种地产药材的产地、分布及产销情况。
民国30年(1941年),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派人对戴云山脉进行科学考察,历时3个月,采集植物标本1000余件,为药材资源分布提供了资料。此后,还考察了闽西的梅花山、闽东的太姥山。
1958年7月,省医药卫生部门组织开展药材资源调查工作。历时2个月,调查了建瓯、永春、宁德等18个县,采集标本22094号,获得1200多种可资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料。其中,可供药用的植物达773种。1959年~1960年5月,福建医学院对福建省民间蛇药开展调查,发现民间蛇伤青草药151种。
1972~1975年,省医药卫生部门进行全省药材资源调查工作,调查了50多个县、市,对福建省主要山脉武夷山、戴云山等100多座山峰开展实地勘察,采集到药用植物1600多种。其中,200多种为南方特产,历代本草无记载的约150种,尚未药用的约300种。调查发现有抗癌药物20多种,心血管病药物近100种,蛇伤药140多种,治疗肝炎药物70余种,止血药物80多种。抗癌新药三尖杉是这次资源调查的成果之一。在这次调查资料基础上,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编写出版《福建药物志》二册,共记载1401种药材。
1980~1981年,省医药部门在东南沿海地区12个县开展海洋药物资源调查,共收集到可供药用海洋动植物236种。
1985~1988年,省医药卫生部门开展福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药资源普查。调查全省9个地、市68个县(市、区)(缺金门、马祖),共发现药材品种2678种,收入《福建省中药资源名录》的有2468种,按基原分有藻类13科19种,菌类19科44种,地衣6科6种,苔藓6科6种,蕨类32科121种,裸子植物9科28种,被子植物160科1800种;动物201科425种;矿物19种。通过这次药源普杏,提供全省药材资源分布和,蕴藏的丰富翔实的资料。
福建药材资源分布可分为两大区:即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雨林地带)和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温暖照叶林地带)。
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位于戴云山脉东南-侧,背山面海,有天然屏障,又受到海洋暖流影响,形成高温高热的自然环境。冬暖夏长,气候温热;雨季长,雨量充沛;冬秋有短期干旱,夏季多台风,偶有短暂低温寒害。植物群落以热带雨林为主,森林组成多由桃金娘科、樟科、番荔枝科、芸香科、无患子科、紫金牛科、山毛榉科等亚热带种属组成。雨林地带伴生的野生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该地域包括闽东北沿海、闽东南、闽南地区。
闽东北丘陵、沿海地区药材品种苟:银耳、太子参、金银花、海金砂、枳壳、绿衣枳实、香橼、佛手、香附子、红花、桔梗、黄精、山药、狗脊、金櫻子、肉桂等。海产有玳瑁、海螵蛸、浮海石、昆布、海胆、海龙等。
闽东南丘陵、台地、平原、沿海地区药材品种杳:麦冬、泽泻、北沙参、川芎、乌药、山药、菊花、黄梔子、姜黄、紫苏、狗脊、蔓荆子、川楝子、瓜娄、枇杷叶、陈皮、淡竹叶、佩兰、绿衣枳实、肺风草、一见喜、乌梅,玫瑰茄、郁金、青黛等。海产有:瓦愣子、牡蛎壳、海藻、海龙、海马、玳瑁、海蛇、石花菜、鹧鸪菜等。
闽南丘陵、平原及沿海岛屿药材品种畚:巴戟、砂仁、生地、泽泻、菊花、一见喜、肉桂、儿茶、安息香、苏木、芦荟、八角茴香、益智、川芎、甜叶菊、排草、地鳖虫、地龙干、千张纸、蛤蚧等。海产有:石决明、海马、海蛇、海粉等。
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位于戴云山脉西北,由于海洋暖流被山脉阻挡,又受到西北侵入寒流的影响,夏暖,冬温凉,雨量多。因距海较远,还具有大陆性气候的一些特点。北部,冬末春初山顶有积雪现象。植被为照叶林(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为主,艽次为樟科、山茶科、蔷薇科、木犀科等。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野生中药资源品种繁多,蕴藏丰富。这一地域包括闽西北、闽中、闽西南地区。
闽西北地区药材品种舍:建莲、泽泻、厚朴、杜仲、百部、使君子、玄胡、黄柏、辛夷花、木瓜、山姜子、白术、黄精、南山楂、虎杖、益母草、鱼腥草、谷精草、茯苓、白扁豆、绿心豆、骨碎补、白毛藤、桔梗、白果、蕲蛇、穿山甲等。
闽中地区药材品种有:葛根、薏米、茯苓、黄连、白术、木瓜、田七、西洋参、天麻、吴茱萸、厚朴、辛夷花、杜仲、桔梗、勾藤、狗脊、云木香、十大功劳、银耳、金银花、绞股蓝、梅花鹿、白花蛇等。
闽西南地区药材品种有:巴戟、乌梅、肉桂、射干、田七、绿升麻、乌药、杜仲、葛根、土茯苓、百部、苍耳子、陈皮、荆芥、淡竹叶、石斛、伸筋草、豨莶草、艾叶、茯苓、厚朴、紫荆皮、栀子、虎杖、草珊瑚、白茅根、金银花、鸡血藤、灵芝、田基黄、寒水石等。
闽西北大山带与闽中大山带均为过渡性气候。山地本身立体气候差异明显,闽中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1:左右随着地势海拔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风力增大,降雨量增多,从而影响土壤、植被和中药资源的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的,随着海拔降低,药材品种、数量逐渐增多;海拔1(100米以上的,则随着海拔增高而逐渐减少。山体的不同坡向的植物种类分布亦有所不同,一般东、南坡日照早,常风大;西坡午后见日照,气温高,土壤干燥、肥力差;北坡气温低、湿度大、土壤较肥沃,耐寒植被较繁茂。有的品种需要在特定生态环境方能生长,因此显得稀少;有些品种适应性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分布广泛。
海拔250米以下的低丘、盆谷地.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因而天然植被稀少。乔木中有可入药的女贞、合欢、冬青、枇杷等;草本植物有马齿苋、益母草、马鞭草、桔梗、牛膝、淡竹叶、贯众等;藤木植物宥三叶木通、忍冬藤、海金沙等;栽培的药材有菊花、玄参、栝楼、紫苏等。
海拔250~500米高丘地,天然植被大都被人工针叶林所取代。药用植物以草本或小灌木居多。右绵茵陈、香薷草、土茵陈、紫萁、苦参、金櫻子、小金英、大青叶等;在田野或溪河岸边有鱼腥草、益母草、香附子、紫花地丁、半边莲、寒草等;藤本植物有南五味子、百部、葛根等;动物药较常见的有鳖甲、蟾蜍、夜明砂等;栽培的药材有乌梅、山药、个青、陈皮、薏米等。
海拔500~800米低山地带,植被最繁茂。有常绿阔叶林、竹林、经济林、混交林及部分灌木林及草丛等。林下草木药材有黄精、麦冬、草珊瑚、淫羊藿、金线莲等;乔灌木药材有观音串、南山楂、毕澄茄、十大功劳等;藤本药材有白毛藤、土茯苓、海风藤等;草本药材有伸筋草、狗脊、仙鹤草;动物药有蝉蜕、穿山甲、豪猪肚、水獭肝等;栽培的药材有厚朴、杜仲、茯苓、梔子、吴茱萸、白术、葛根等。
海拔《00~1865米中山地带,植被类型较简单,大都是草甸及部分乔灌木丛。山坡草丛有藜芦、徐长卿、牛蒡子、前胡等;灌木丛下有短萼黄连、阴地蕨、鹿蹄草、石斛等;乔灌木有卡氏乌饭、杨梅、木荷、杜鹃、小叶黄杨等;藤本有羊角藤、野木瓜等;药用动物有山羊、棘胸蛙、龟等;栽培的有黄连、田七、西洋参、天麻等珍贵药材。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福建省有308个全国重点品种、省增列64种及各地、市、县增列的大宗品种,总共有植物药产(藏)量52893吨、动物药1072吨、矿物药17327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