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2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资源
分类号: R282
页数: 5
页码: 13-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中药资源包括野生和家种(养)的药用动物、植物及矿物。它的生长繁殖或形成,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条件影响。本省临海多山,气候多样,动、植物品种繁多,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关键词: 福建省 医药 药材资源

内容

中药资源包括野生和家种(养)的药用动物、植物及矿物。它的生长繁殖或形成,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条件影响。本省临海多山,气候多样,动、植物品种繁多,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一、资源调查与分布
  宋代,同安人苏颂在药源调查的基础上,编成《图经本草》21卷。其中,记载福建地产药材有龙眼、荔枝、茶、蓝、牛膝、牡蛎、甲香、食盐等40多种。其后,福建各地方志和医药书籍均有记载地产药材,但品种不全,产量、蕴藏量极少述及。清代郭柏苍经实地考察,光绪十二年(1886年)著《闽产录异》一书,记述福建510多种地产药材的产地、分布及产销情况。
  民国30年(1941年),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派人对戴云山脉进行科学考察,历时3个月,采集植物标本1000余件,为药材资源分布提供了资料。此后,还考察了闽西的梅花山、闽东的太姥山。
  1958年7月,省医药卫生部门组织开展药材资源调查工作。历时2个月,调查了建瓯、永春、宁德等18个县,采集标本22094号,获得1200多种可资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料。其中,可供药用的植物达773种。1959年~1960年5月,福建医学院对福建省民间蛇药开展调查,发现民间蛇伤青草药151种。
  1972~1975年,省医药卫生部门进行全省药材资源调查工作,调查了50多个县、市,对福建省主要山脉武夷山、戴云山等100多座山峰开展实地勘察,采集到药用植物1600多种。其中,200多种为南方特产,历代本草无记载的约150种,尚未药用的约300种。调查发现有抗癌药物20多种,心血管病药物近100种,蛇伤药140多种,治疗肝炎药物70余种,止血药物80多种。抗癌新药三尖杉是这次资源调查的成果之一。在这次调查资料基础上,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编写出版《福建药物志》二册,共记载1401种药材。
  1980~1981年,省医药部门在东南沿海地区12个县开展海洋药物资源调查,共收集到可供药用海洋动植物236种。
  1985~1988年,省医药卫生部门开展福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药资源普查。调查全省9个地、市68个县(市、区)(缺金门、马祖),共发现药材品种2678种,收入《福建省中药资源名录》的有2468种,按基原分有藻类13科19种,菌类19科44种,地衣6科6种,苔藓6科6种,蕨类32科121种,裸子植物9科28种,被子植物160科1800种;动物201科425种;矿物19种。通过这次药源普杏,提供全省药材资源分布和,蕴藏的丰富翔实的资料。
  福建药材资源分布可分为两大区:即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雨林地带)和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温暖照叶林地带)。
  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位于戴云山脉东南-侧,背山面海,有天然屏障,又受到海洋暖流影响,形成高温高热的自然环境。冬暖夏长,气候温热;雨季长,雨量充沛;冬秋有短期干旱,夏季多台风,偶有短暂低温寒害。植物群落以热带雨林为主,森林组成多由桃金娘科、樟科、番荔枝科、芸香科、无患子科、紫金牛科、山毛榉科等亚热带种属组成。雨林地带伴生的野生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该地域包括闽东北沿海、闽东南、闽南地区。
  闽东北丘陵、沿海地区药材品种苟:银耳、太子参、金银花、海金砂、枳壳、绿衣枳实、香橼、佛手、香附子、红花、桔梗、黄精、山药、狗脊、金櫻子、肉桂等。海产有玳瑁、海螵蛸、浮海石、昆布、海胆、海龙等。
  闽东南丘陵、台地、平原、沿海地区药材品种杳:麦冬、泽泻、北沙参、川芎、乌药、山药、菊花、黄梔子、姜黄、紫苏、狗脊、蔓荆子、川楝子、瓜娄、枇杷叶、陈皮、淡竹叶、佩兰、绿衣枳实、肺风草、一见喜、乌梅,玫瑰茄、郁金、青黛等。海产有:瓦愣子、牡蛎壳、海藻、海龙、海马、玳瑁、海蛇、石花菜、鹧鸪菜等。
  闽南丘陵、平原及沿海岛屿药材品种畚:巴戟、砂仁、生地、泽泻、菊花、一见喜、肉桂、儿茶、安息香、苏木、芦荟、八角茴香、益智、川芎、甜叶菊、排草、地鳖虫、地龙干、千张纸、蛤蚧等。海产有:石决明、海马、海蛇、海粉等。
  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位于戴云山脉西北,由于海洋暖流被山脉阻挡,又受到西北侵入寒流的影响,夏暖,冬温凉,雨量多。因距海较远,还具有大陆性气候的一些特点。北部,冬末春初山顶有积雪现象。植被为照叶林(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为主,艽次为樟科、山茶科、蔷薇科、木犀科等。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野生中药资源品种繁多,蕴藏丰富。这一地域包括闽西北、闽中、闽西南地区。
  闽西北地区药材品种舍:建莲、泽泻、厚朴、杜仲、百部、使君子、玄胡、黄柏、辛夷花、木瓜、山姜子、白术、黄精、南山楂、虎杖、益母草、鱼腥草、谷精草、茯苓、白扁豆、绿心豆、骨碎补、白毛藤、桔梗、白果、蕲蛇、穿山甲等。
  闽中地区药材品种有:葛根、薏米、茯苓、黄连、白术、木瓜、田七、西洋参、天麻、吴茱萸、厚朴、辛夷花、杜仲、桔梗、勾藤、狗脊、云木香、十大功劳、银耳、金银花、绞股蓝、梅花鹿、白花蛇等。
  闽西南地区药材品种有:巴戟、乌梅、肉桂、射干、田七、绿升麻、乌药、杜仲、葛根、土茯苓、百部、苍耳子、陈皮、荆芥、淡竹叶、石斛、伸筋草、豨莶草、艾叶、茯苓、厚朴、紫荆皮、栀子、虎杖、草珊瑚、白茅根、金银花、鸡血藤、灵芝、田基黄、寒水石等。
  闽西北大山带与闽中大山带均为过渡性气候。山地本身立体气候差异明显,闽中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1:左右随着地势海拔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风力增大,降雨量增多,从而影响土壤、植被和中药资源的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的,随着海拔降低,药材品种、数量逐渐增多;海拔1(100米以上的,则随着海拔增高而逐渐减少。山体的不同坡向的植物种类分布亦有所不同,一般东、南坡日照早,常风大;西坡午后见日照,气温高,土壤干燥、肥力差;北坡气温低、湿度大、土壤较肥沃,耐寒植被较繁茂。有的品种需要在特定生态环境方能生长,因此显得稀少;有些品种适应性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分布广泛。
  海拔250米以下的低丘、盆谷地.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因而天然植被稀少。乔木中有可入药的女贞、合欢、冬青、枇杷等;草本植物有马齿苋、益母草、马鞭草、桔梗、牛膝、淡竹叶、贯众等;藤木植物宥三叶木通、忍冬藤、海金沙等;栽培的药材有菊花、玄参、栝楼、紫苏等。
  海拔250~500米高丘地,天然植被大都被人工针叶林所取代。药用植物以草本或小灌木居多。右绵茵陈、香薷草、土茵陈、紫萁、苦参、金櫻子、小金英、大青叶等;在田野或溪河岸边有鱼腥草、益母草、香附子、紫花地丁、半边莲、寒草等;藤本植物有南五味子、百部、葛根等;动物药较常见的有鳖甲、蟾蜍、夜明砂等;栽培的药材有乌梅、山药、个青、陈皮、薏米等。
  海拔500~800米低山地带,植被最繁茂。有常绿阔叶林、竹林、经济林、混交林及部分灌木林及草丛等。林下草木药材有黄精、麦冬、草珊瑚、淫羊藿、金线莲等;乔灌木药材有观音串、南山楂、毕澄茄、十大功劳等;藤本药材有白毛藤、土茯苓、海风藤等;草本药材有伸筋草、狗脊、仙鹤草;动物药有蝉蜕、穿山甲、豪猪肚、水獭肝等;栽培的药材有厚朴、杜仲、茯苓、梔子、吴茱萸、白术、葛根等。
  海拔《00~1865米中山地带,植被类型较简单,大都是草甸及部分乔灌木丛。山坡草丛有藜芦、徐长卿、牛蒡子、前胡等;灌木丛下有短萼黄连、阴地蕨、鹿蹄草、石斛等;乔灌木有卡氏乌饭、杨梅、木荷、杜鹃、小叶黄杨等;藤本有羊角藤、野木瓜等;药用动物有山羊、棘胸蛙、龟等;栽培的有黄连、田七、西洋参、天麻等珍贵药材。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福建省有308个全国重点品种、省增列64种及各地、市、县增列的大宗品种,总共有植物药产(藏)量52893吨、动物药1072吨、矿物药17327吨。
  二、珍稀品种
  据将乐县岩子洞考古发现,10万年前福建有猕猴、大熊猫、熊、虎、豹、水鹿、豪猪,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巨貘等。其中,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巨貘等动物已在1万年前绝迹。
  象牙、象皮可入药。据《墨客挥麈》载:古代“漳州漳浦县地连潮阳,素多象,往往十数为群”。后因象牙贵重,滥捕乱杀,明代以后象已绝迹。虎鞭、虎骨等均为贵重药材。清康熙年间,莆田、罗源、漳浦、同安、长泰等县,虎多为患。康熙十一年(1672年),漳州、长泰多虎,8日内吞噬1000余人。各地民众为了消灭虎患,组织打猎队捕杀老虎。民国以后,由于打猎使用枪支弹药,威力强大,老虎数目锐减。60年代后,虎迹难寻。华南虎是世界虎8个亚种之一,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最为濒危的物种,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世界动物基金会与中国林业部合作,1990年底在闽、赣、浙、粤四省寻虎。先后在福建发现龙岩地区的梅花山、三明市的龙栖山、宁化、建宁、泉州市的永春、南平地区的茫荡山,均有老虎活动留下的痕迹。
  灵芝草,古人认为是“起死回生”的灵药。福建有红芝、紫芝等好几种。连江县城南百洞山因产灵芝而改名青芝山。武夷山保护区产的红芝,可治疗神经衰弱、冠心病、慢性肝炎、积年胃病,解毒菌中毒等,并有抗癌作用。闽西北、闽中山区有紫芝,其疗效与红芝相同。闽南山区有热带灵芝,也可治疗冠心病等。山区竹林里的药用真菌雷丸,又名竹苓,可治疗蝴虫、蛲虫、囊虫、脑囊虫、血丝虫、血吸虫等病。海生药用动物玳瑁,是福建的特产,价格昂贵。其皮肉具有祛风驱痰、平肝泄热的功效,甲片可治热病疫厥、中风、小儿惊风、疮毒痈肿、跌打损伤等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资源保护、引种驯化等办法和途径,使得珍稀药材品种、数量不断增加。
  1970年,省医药部门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组成南药科研协作组,积极开展珍稀药材的引种驯化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引种驯化成功的珍稀品种有胖大海、肉桂、砂仁、巴戟、白木香、鲍鱼(石决明)、蛤蚧、珍珠、鳖、金钱白花蛇等。一些品种如白木耳,人工栽培成功,大批量生产,已不再是珍稀品种了。
  1990年,福建药材珍稀品种有:玳瑁、珍珠、灵芝、虎、海马、梅花鹿、银杏、刺沙椤、伯乐树、野茶树、福建柏、水松、鹅掌楸、长叶榧、半枫荷、天竺桂、白桂木、台湾苏铁、野天豆、油杉、黄山木兰、厚朴、凹叶厚朴、紫草、金线莲、银线莲、金钱豹、黑熊、斑玲、山羊、豪猪、穿山甲、蕲蛇、短尾猴、猕猴、大灵猫、小灵猫、金钱白花蛇、乌梢蛇、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蛤蚧、蝉花、东方鲎、石决明、海龟、短萼黄连、黄连、杜仲、蔓荆子、柯子、黄柏、天冬、藿山石斛、金钗石斛、钟萼木、巴戟天、圆叶泽泻、黄水枝、龙胆、五味子、蜈蚣兰、三尖杉、白木香(土沉香)、徐长卿、小春花、八角莲、珊瑚菜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底。内容包括:药材、中成药、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材、其它产品、购存、销售、科研教育、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