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科技与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22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科技与教育
分类号: TS41
页数: 19
页码: 288-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烟草行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发展,科技与教育水平提高。1992年,福建省烟草公司明确提出“科技兴两烟”的行业发展要求,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烟草行业已形成连结全省的科研网络。
关键词: 福建省 科技 教育

内容

烟草传入福建省以后,广大烟农和烟业工人,通过生产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技术水平,逐渐形成具有福建省独特风味的名优烟叶和烟丝产品。
  但在1949年以前,福建烟草行业科技与教育基本上处于自发和较为落后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福建省烟草专卖行业组建以来,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导下,省烟草行业的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都得到发展。1992年1月,福建省烟草公司召开全省烟草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兴两烟(烟叶、卷烟)”的行业发展要求,加快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对全省烟草行业的兴旺发达,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福建省各级烟草机构的建立、健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烟草行业科技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兼到专的发展过程。目前,烟草行业已逐步形成连结全省的科研网络。
  一、机构
  (一)科技机构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科学技术部 于1984年成立,主要负责制定全省烟草系统科技工作发展规划、科研项目安排、经费申报与分配管理;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与奖励管理;标准、计量管理与监督;科技情报资料与信息;计算机应用、管理以及科技咨询工作等。1993年底,科技部共有科技管理工作人员7名。
  三明烟草分公司科技工作领导小组 1992年成立,负责全市烟草科技工作开发计划、项目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
  厦门卷烟厂技术科 1987年设立,配备5人。1990年,该厂荣获省经委颁发的福建省科技进步先进企业三等奖。1993年,为加强科技工作管理,厂成立总工办。目前,厦门卷烟厂共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65名。
  龙岩卷烟厂技术科 分设新产品开发室和工艺科。新产品开发室主要负责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工作;工艺科负责卷烟工艺的研究、提高和工艺管理工作。负责全厂科技工作的还有总工办。
  龙岩地区烟草科学研究所 成立于1988年11月,地址在龙岩市西陂乡小洋村,与龙岩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行政归龙岩地区科委主管,业务属龙岩地区烟草分公司指导。其前身是龙岩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烟草研究室(1965年由原福建省农科院永定烟草试验站与龙岩地区农科所合并而成)。该所现设:育种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植保研究室、调制研究室、化验室(与农科所共用)等,全所拥有科技人员16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
  三明市烟草科学研究所 属三明烟草分公司领导,成立于1987年10月。1987~1988年10月,地址在该市梅列区陈大镇;1988年11月至1993年11月,迁至该市三元区荆东村;1993年12月,又迁至该市莘口镇。有试验田2.7公顷,科研人员7名,干部职工14名,内设顾问室、科研室、情报室、试验场等。1991年被中国烟草总公司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被福建省烟草公司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漳州市云霄烤烟试验场 原系漳州地区农业局烟麻试验场。1985年1月,移交漳州烟草分公司管理。场址在云霄县城关上坑。职工5人,其中干部4人(农艺师及助理农艺师各1人)。该场实行水稻、水果等综合经营,也进行烟草新品种等试验,面积不大。经费基本实行承包自给,漳州烟草分公司及福建省烟草公司补助一部分。
  永定烤烟试验站 成立于1985年,属永定县烟草公司领导。其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永定县烤烟技术指导站。1961年,省农科院于永定城关下坑成立永定烤烟试验站,以后,几经更名、合并、撤销。该县烟草公司组建后,恢复办站,站址设该县抚市镇五联村。现有试验田0.7公顷,办公楼(其中有实验室80平方米)、宿舍楼各1座,不同规格初烤房4座。职工17名,其中专业技术干部5名(大专3名、中专2名),工人4名,烟技辅导员8名。主要从事烤烟品种、肥料、病虫测报及防治、栽培及烘烤试验、技术推广以及烟技员培训工作。
  此外,还有宁化、大田、武平、清流、永安等县烤烟试验站。
  以上农业科研试验所、站、场,主要是立足当地的地(市)县烤烟生产,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开发,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主要解决“两当”(当地、当时)生产技术问题,并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生产示范与推广。
  (二)教学机构
  福建省烟草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1986年12月成立,配有专职干部3人,工作由政治部兼管。1989年1月,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任命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配专职干部5人,教育培训中心开始独立履行职教工作职责。在厦门、龙岩两厂成立省烟草技校厦门分校和龙岩分校,还在永定县依托抚市中学创办烟草职业中专班。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教育处 1993年12月成立,专职履行全省烟草行业教育工作任务。
  职工教育领导小 组1988年成立。省局以副局长郑训权为组长,由教育、政工、劳工和有关业务部门领导组成。各分公司、卷烟厂都于1989年,先后相继成立了职教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职教干部。
  三明烟草分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1989年10月成立。配备电化教学设备,各县(市)建立烟草站教学点,形成市、县、站三级教学点92个,并制定《三明市职工教育培训暂行规定》,对教学管理、经费开支等都作出明确规定。配有职教干部、专兼职教师16人。
  (三)学术团体
  福建省烟草学会 1987年1月成立。首任理事长张贵文。学会分设农业、工业、经济专业等学组。1991年11月进行换届选举,理事长郑训权。分设农业、工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烟草》刊物编辑委员会等。学会为全省烟草多学科、跨行业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挂靠福建省烟草公司,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业内外有关烟草科技工作者,与大专院校、农业、卫生等科研部门科技工作者,开展烟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促进福建省烟草事业的发展。1993年共有会员1014人,其中,121人为中国烟草学会会员。
  地(市)、卷烟厂烟草学会(分会)或学组 1989年,各地(市)、卷烟厂学会(分会)相继成立,其学会(分会)亦为福建省烟草学会团体会员,现有基层学会(分会)10个。会员人数较少的泉州卷烟厂、畲山卷烟厂、闽诏烟草贸易中心成立单位学组,学会(分会)、学组的会员,同时也是省烟草学会会员。地(市)、卷烟厂学会(分会)均视实际需要下设:农业、经济、工业、企管等专业学组,结合本地(市)、卷烟厂实际,开展学术活动。
  龙岩卷烟厂科学技术协会 成立于1991年7月。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厂科技人员进行专业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活动,组织召开科学技术进步大会。
  二、队伍
  50年代,福建省烟草科技人员很少,主要是一些卷烟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烤烟种植经验的农业技术员。“文化大革命”前夕,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的增多,科技队伍陆续有所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人员被下放,科技队伍几乎瓦解,烟草研究工作濒临停顿。只有少数科技人员仍坚守岗位,努力工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前后,全省烟草科技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1984年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成立以前,由于烟草种植、卷烟生产、销售业务分属于农业、轻工、供销和商业部门管理,从事烟草事业的科技人员分散在各部门中,全省烟草科技人员数据难以统计。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成立后,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采取多渠道培训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985年,全省烟草系统只有专业技术人员565人,其中:大学本科99人,大专99人,中专313人,其他5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7人,初级17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73%。此后,全省烟草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1993年底,全省烟草系统共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1980人。
  第二节 科学研究
  1949年前,福建省烟草种植都是由烟农根据自己摸索的栽培经验种植,科技活动亦在民间自发进行,政府未设专门机构管理。1950年后,随着永定烤烟试种成功,全省烤烟生产逐渐发展,科技活动日渐频繁。从50年代的试种实验,到80年代的“三化”(种植区域化、品种良种化、栽培规范化)种植和优质烟、主料烟开发,科学研究工作逐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福建烟草生产的科学技术。
  卷烟工业方面,50年代中期,逐渐从零散的手工生产发展到集约化的机制卷烟,卷烟技术不断提高。进入80年代,科技研究全面铺开,从新混合型卷烟的研制、烤烟生产技术研究、计算机的应用,到卷烟机械引进、试制、改造、原辅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果。
  —、农业
  福建省烟叶生产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从晒烟到烤烟两大阶段。50年代以前,福建晒烟产量、质量虽曾有过辉煌的时候,但由于品种多且杂,有盖露、机尾、乌叶、红叶、桐山、红骨子、乌骨子、古泽本、船本等数十个品种。加上历代政府从未曾建立过研究机构,开展有组织、有领导的烟草科研活动,烟叶栽培和晾晒技术基本由民间自发交流,技术水平虽有所改进、提高,但缺乏有系统的总结和文字记载,再加上各地区土壤、气候和消费习惯的差异,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品种及栽培和晾晒技术。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晒烟逐步被烤烟取代。90年代以来,全省除沙县、平和县等部分乡村,因有自己烟叶的品质优势,得以继续成片种植晒烟外,其他地区多利用田头、地尾、‘房前和屋后栽种,仅供农民自食,即使有少量产品上集市交易,也形不成大批商品量。至于香料烟和白肋烟,福建虽曾试种过,但因多种原因都已停止种植。
  烤烟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但后来居上。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将烟草生产纳入经济作物的一个重要项目,加强科研工作,改善和推广烟草生产技术,促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福建省烟草公司组建后,省公司科学技术部和烟叶生产部,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科学研究院、龙岩地区烟科所,以及与其他有关院校合作,开展各种课题研究,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成果。
  (一)良种选育、引进与推广
  永定1号 是永定县农科所卢万泰等人于1975年开始从当地品种“特字401”中系统选育而成,曾名“提纯401”,经1979年至1981年全省区域试验并鉴定后,由永定县科委命名为“永定1号”。该品种一般亩产125公斤,上等烟占20%以上,外观质量好,内在化学成份较为协调,还原糖18~22%,尼古丁1.5~2%,色、香、味均较优,曾被中国烟草总公司于1984年认定为全国七大主推品种之一。1988年前,该品种种植占全省烤烟面积的70%左右。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推广种植。80年代末期以来,基本被外引品种所取代。
  翠碧1号 1977年宁化县张仁琳等人从烟田变异单株选育而成。其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大田生长整齐,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瘦等优点,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均较好,亩产125~150公斤。1989年通过福建省烟草品种审评委员会审评推荐;1991年5月,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进行现场验评,同年12月,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通过对该品种的认定。1993年,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烟草种植面积的30%。
  “4-4” 龙岩地区烟科所郭企彦等以“401”作母本,G14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全生育期240天,株高92厘米,有效叶20片,亩产约130公斤,上等烟20%以上,上中等烟90%以上。适应性好,不早花,耐肥、耐寒性较好,较抗根茎病,曾一度被推广,后为其它更好的优良品种取代。
  此外,龙岩地区烟科所曾选育出“78-20”、“闽烟2号”、“闽烟4号”、“6013”以及杂交一代优良组合“岩杂2号”、“岩杂3号”等品种。云霄县农科所曾选育出“80-1”品种,上杭县引进美国抗病品种“柯克176”等,都在当地试种过几年,但面积不大。从1986年起,福建省烟草公司与龙岩、三明烟草分公司、永定县、宁化县烟草公司配合,在组织全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品种考察和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一面推广省内选育的烤烟良种翠碧1号,一面用调整播栽期克服早花的办法,推广国外优良品种G28、G80和K326等外引良种。至1993年,推广良种面积占全省90%以上,克服了福建省烤烟品种杂乱现象,实现全省烤烟良种更新,同时,也改变了外引优良品种在福建长期未能种植的局面。获1992年省科技星火二等奖。
  (二)烤烟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烤烟优质适产栽培及烘烤技术开发 1986~1989年,在永定县烟区组织实施,以提高烟叶质量和增加上、中等烟比例为目的,在永定县14个乡镇试验,推行良种规范栽培模式,使平均单叶重增加0.96克,黄烟率提高到96%以上。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面积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88年获省科技星火奖,又于1991年11月,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
  《烤烟综合标准》1984~1985年,由福建省烟草公司与省标准计量局合作制定的福建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的福建省烤烟13个标准系列,符合福建省客观实际,初步具备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科学、整体协调等特点,为烤烟生产、加工、贮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检验标准。《烤烟综合标准》经省标准计量局于1985年11月20日批准发布,决定于1986年1月1日起试行。试行以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获1987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质烟栽培技术开发研究 1988~1990年,由省烟草公司与龙岩地区烟科所以及永定、上杭、龙岩、清流、宁化等县(市)烟草公司联合进行研究。针对福建省烤烟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育苗方式、播栽期等一系列试验,烟叶质量达到以下指标:亩产150公斤左右,上中等烟比例占90%以上,最小叶片≥45厘米,平均烟碱含量为2~2.5%,糖碱比值为8~10,叶片均匀度30%。由此,探索出一套适合福建省气候、土壤特点的优质烟栽培技术规范,为福建省烤烟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证,推广面积逐年扩大。1991年推广达1.3万公顷,推广面达36.03%,获1992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单晚田烤烟优质适产栽培技术综合开发研究 由宁化县烟草公司组织进行,获中国烟草总公司199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料烟开发研究 1991~1993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进行,累计开发面积达1.56万公顷,烤烟单产提高,烟叶外观改良,化学成份谐调,香吃味改善,提高了全省烤烟生产的整体水平。
  此外,各级烟草公司与有关农业院校及研究所合作,开展烟草“进单上山”、营养袋育苗、单垄高畦、土壤与肥力、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栽培以及稀土微肥多种叶面肥等耕作栽培的研究。
  (三)病虫害防治
  烟草病毒病防治研究 以福建农学院病毒研究室为主,从1984年开始,开展烟草病毒病的系统研究,查明了福建烟草病毒病的病源种群共有12种病毒,首次弄清了福建烟草病毒的优势种群和优势株系,以及各种病毒株系的发病和发生频率,为病害监测和对症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明确了烟草主要品种,不同前作和苗地类型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有利于指导烟农生产,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烟草蚜虫生物防治研究 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立项,以福建农学院益虫研究室和福建省烟草公司为主,三明市烟草分公司、宁化县烟草公司协作承担,是我国首次以蜂药结合防治烟蚜。在烟草开放式生态环境下,经异地重点试验,防治烟蚜效果在90%以上。该研究从蚜虫体上分离出耳霉菌及其研究成果,为蚜虫的真菌防治研究开辟了新路,获中国烟草总公司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 由福建省各级烟草公司和有关院校专业人员参加,于1989~1991年进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种类共31种,其中,真菌病害10种,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12种,类菌原体病害1种,粘菌病害1种,线虫病害3种。为防治福建省烟草侵染性病害提供了可靠依据。
  抑芽剂一点灵 福建教育学院吸取了国内外使用的抑芽剂的优点,研制成功一种以触杀为主的混合型烟草抑芽剂。在国内首创了点滴施药方法,经过7年在不同地点、不同烤烟品种上的试验和应用,表明具有理想的抑芽效果。1987~1993年,累计在福建省使用面积达3300多公顷。1993年10月,福建省烟草公司召开鉴定会,一致认为:一点灵居国内先进水平,其抑芽效果与美国除芽通相当,是一种高效、无毒、无异味、适合于南方多雨地区使用的较理想的抑芽剂,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此外,龙岩地区烟科所等单位,还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气候性斑点病等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对烟草虫害及其天敌调查等均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四)烤房与烘烤技术
  烤烟开窗烘烤技术规程及其研究 1985年由龙岩地区农业局经济作物站与龙岩烟草分公司共同协作开展研究,针对30多年沿用的“闭窗变黄、开窗定色、后期干筋”的闭窗烘烤弊端,改用开窗烘烤。其特点是:变黄期温度降低,时间拉长,定色时间短,没有明显的变黄期与定色期界线,称之为变黄干叶期。干筋后期干球温度不超过70℃,湿球温度最低为34℃,最高不超过41℃,做到以湿调温,以温调节加煤等技术。开窗烘烤与闭窗烘烤相比较,经济效益大,经1984~1985年在永定、上杭部分乡村试烘,每公斤干烟增加收入0.153~0.40元,耗煤节约30~40%,并有效控制黑糟烟的出现。
  平走式五道火管烤房技术 由漳平市烟草公司组织研究并推广。它使烤房5道火管处于平行状态,不跨越,不重迭。烘烤时走火顺畅,升温平稳,平面温差小于2℃,煤耗降低20~30%,上中等烟提高7~14%,经济效益显著,获1992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三明、龙岩等烟草分公司在开展烟叶生产“进单上山”、营养袋假植、南方多雨地区烟叶地膜覆盖栽培,以及推广烟草单垄种植等科研活动中也取得明显进展。
  二、工业
  福建省烟草工业,大体上经历了烟丝生产和卷烟生产发展阶段。18世纪以前,烟丝制造基本是将干烟叶撕筋、过筛、加植物油、压板、刨丝及炭烤等主要工序,由于烟叶品质差异及加工技术不完全相同,也就形成不同特色的烟丝。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被卷烟取代,烟丝生产从兴起到衰落的整个发展历史,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70年代后期,有的烟丝作坊和厂家开始引进电动切丝机,同时,在加香、加油等工艺方面,也有所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建省卷烟厂坊,在较长时期里主要手工操作为主,配方随意性较大。到50年代初,除了拥有30多名员工的公营龙岩卷烟厂外,为数众多的是小作坊性质私营小厂,只有几个员工,且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产量低。手工卷烟制造基本技术工序是:制烟皮、掺甘油、制烟板、刨细丝、掺香料(甘草、五香、酒精)、微火焙烤、手工卷烟条、剪成烟支。1956年对私改造后,龙岩烟厂发动职工造出5台卷烟机、3台木料包装机、10架木质运烟车,同时,还改革木托装烟支为铁架车装烟支。60年代初期,龙岩、厦门卷烟厂基本上由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生产。70年代各厂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厦门卷烟厂自制仿新中国卷烟机、联合式简易包装机、烟丝加香机成功。龙岩卷烟厂自制出储丝柜,并自行改造5台卷烟机,利用“四五”型包装机改造成过滤嘴烟包装机,改造二打三分打头机,自制木工刨板机,均获成功。厦门、龙岩卷烟厂还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了烟末粉尘污染问题,吸丝部分采用静电吸尘,及自行安装电容柜,每台提高功率因数50%以上。1986年,中美合资的华美卷烟有限公司除按照国外配方生产骆驼牌卷烟外,又开发生产混合型金桥卷烟,龙岩、厦门等卷烟厂,致力于配方改革,推广富健、古田、嘴乘风、鼓浪屿、沉香、友谊、特、黄兰、云凤、喜来宝牌卷烟等众多具有福建特色风味的名优产品,都以其配方工艺好、包装精美、品质优良、多次获得各种奖励。这些产品,叶组配方使用有较大突破,香气浓度明显提高,焦油含量明显降低,不但在省内市场畅销,还占领了部分省外卷烟市场。1991年研制成功的浓郁型香味的出口富健滤嘴烟,一举成为直接出口的卷烟产品。
  1988年开始,为开发福建省药物(保健)烟,福建省烟草公司科技部与福建省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两位教授,组成“福建省新混合型保健烟研究课题组”,合作研制药物烟——海神牌卷烟。该课题组撰写的《卷烟对阻止黄曲霉素B1诱致小白鼠癌前病变影响的肝细胞核内DNA定量研究》科研论文,由全国性肿瘤刊物——《中国肿瘤临床》1992年第五期发表,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被摘载入(国际生物学文摘》。1993年,该课题组又写出《保健烟对小白鼠和人体影响观察》一文,被选送到亚太地区抗癌组织联盟第十一届肿瘤学术会议交流。1993年11月,由省科委主持,通过了产品鉴定,但由于成本较高等原因,产品经济效益不理想,大规模投放市场存在不少困难。
  福建省烟草工业在改造老产品、推出新产品的同时,还结合福建省烟草工业实际,开展多种科研活动,在改良烟草工业设备和提高原辅材料质量、产量等科研活动中取得好成果。
  ZHY-1型烟草水份智能测试仪由华侨大学电子工程系与福建省烟草公司协作,根据烟草行业对控制烟丝、烟支含水率的实际需要,针对采用烘干法需时较长的问题,以软件技术准确改变传感器工作状态,按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得出相应含水率。该仪器经福建省烟草公司鉴定推广,于1988年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福建省烟草公司与福州大学协作,采用液压传动、单片硅等技术,对影响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的各种干扰因素,通过传感器和软件系统进行除扣修正,研制出新一代MHY-1烟草水份智能测定仪,经省电子工业总公司主持,有关部门参与,鉴定为第一类新产品,达到国际水平。1991年,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选送到新加坡展览和进行学术交流。
  单板机控制采集烟叶过磅系 统由厦门卷烟厂开发。该系统是在精度为1/2000的静态电子数字台称基础上,经过单板机对数字电子台称的重量输出信号进行自动采集和数据处理,改静态电子台秤为人工扛包过磅,能自动扣除人体重量、皮重,并分地区、分等级累计净重和件数,自动打印清单。经当地计量所检验和鉴定,主要技术指标符合要求,效果良好,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先进性和实用价值。获省烟草公司199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ZLP-1型烟支处理机 系厦门试验机厂首次引进消化的项目。整机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均为国内先进水平,也达到国外同类机水平。应用该机解决了国内对过滤嘴烟支回收处理的技术难题,整机全部原材料及配套件已全部国产化,填补了国内此类专机的空白,为卷烟行业提供先进的废次品烟支回收配套设备,节省烟叶消耗。厦门卷烟厂使用该机从1982年5月至1983年5月,年回收烟丝2.5万多公斤,当年增收约5万元,一年就回收全部投资。获1985年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四等奖。
  龙岩卷烟厂VT2500S打叶机技术改造 VT2500S打叶机系西德虹尼公司制造,1989年4月投入试产后,打叶工艺指标中的叶中含梗、短梗两项指标达不到原定要求,经虹尼公司两次派员到厂调试,都达不到应有效果。龙岩卷烟厂依靠自己力量,组织科研技术人员攻关,终于将该机改造成功。除提高烟丝纯度外,仅烟梗利用率就提高4%,每年可节约烟叶原料112.3吨。且基本消除了因梗块、梗签引起的熄火和开花现象。
  水松纸 由厦门造纸厂利用武汉造纸研究所提供的单色水松纸技术资料,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双色水松纸研制并取得成功。卷烟生产部分使用此纸代替进口水松纸。厦门卷烟厂采用该产品,每年平均可增加收入15~20万元。并因减少进口,节省了外汇支出。获1989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卷烟胶粘剂 由厦门卷烟厂委托福建化纤化工厂试制成功。该产品采用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醋酸乙烯为单体,以水份为解质,添加多种助剂,经乳液聚合成的乳化液。专用于卷烟的粘接,具有粘度高、粘接性能好、快干、无毒、无异味的特点,适合于卷烟使用,主要技术指标符合企业标准要求,达到国内同期产品先进水平。1990年,厦门卷烟厂嘴头接装用胶水的1/3由福建化纤化工厂提供,并努力扩大其使用量。
  1#卷烟纸 由龙岩市造纸厂实施改产,属高级薄型卷烟用纸,其主要技术指标,裂断性、伸长率、透气度、白度、灰分、尘埃度等均已达到部颁标准。经广州、上海、天津、龙岩等地卷烟厂使用,反映良好,且具出口创汇能力。获1985年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
  烟叶升级综合处理技术 是1988~1989年龙岩卷烟厂通过氧化氢的化学处理和高温加工后,制成的有针对性的加香料调剂,使低次等烟草的色香味得到提高,达到乙级原料水平,可提高低次等烟叶1个以上使用等级。处理后的“中五”、“中六”烟叶,在乙级卷烟配方中替代掺和量达15~20%。
  聚丙烯丝束 1990年3月7~10日,福建省烟草公司与捷克“01KAFIL”研究所、日本伊藤忠商社株式会社等,在龙岩卷烟厂召开聚丙烯丝束试用技术交流会,通过现场操作,用国产成型、改进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证明用丙纶丝束接装成嘴烟是可行的。各厂与会人员回厂后,继续切磋改进,使丙纶丝束的使用技术日益完善。
  烟草薄片 各卷烟厂对烟草薄片的研究与应用也获得成功。龙岩卷烟厂薄片生产于1991年7月投产,厦门卷烟厂薄片生产于1991年10月投产,使单箱消耗烟叶下降1.57公斤,仅1991年直接经济效益就达98.33万元。
  此外,对解决烟支熄火问题的研究,在助燃剂添加、并通过工艺过程的改善提高卷烟燃烧性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
  三、成果与奖励
  福建省烟草公司为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正确评价广大科技人员取得的成果,并准确地向上一级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申报科技成果,1992年,福建省烟草公司首次制定《福建省烟草公司科学技术计划管理办法》、《福建省烟草公司科技成果管理试行办法》和《福建省烟草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试行办法》。并成立福建省烟草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组。1992年11月,首次召开福建省烟草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会,评出一等奖项目1个,二等奖项目4个,三等奖项目9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是:宁化县烟草公司“宁化县单晚田烤烟优质适产栽培技术综合开发研究”;二等奖的项目是:厦门卷烟厂“KTC切丝机消化”;龙岩卷烟厂“VT2500S立式打叶机技术改造”;龙岩卷烟厂“MK9-5/PA8-5-5卷接机组变频调速拖动系统”;三明烟科所、宁化县烟草公司“多雨生态区烟稻两熟田烟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开发研究”;三等奖的项目是:龙岩卷烟厂“出口富健卷烟的研制与应用”;龙岩卷烟厂“进口英国MK9-5/PA8-5机组水松纸鼓轮改进”;厦门卷烟厂“单板机控制采集烟叶过磅系统”;厦门卷烟厂“微电脑计量管理”;厦门卷烟厂“可编程控制器在贮丝系统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厦门卷烟厂“MK8/MAXⅢ卷接机组大修及100毫米改84毫米的改造”;福建农学院植保系、永定县烟草公司“ER系列激抗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试验与推广”;永定县烟草公司“烤烟G80等良种示范推广技术”;福建农学院、三明烟草分公司《福建烤烟》科教片。
  四、专著与期刊
  在开展科技活动中,有关烟草院校及烟草行业科技工作者,出版多种专著。经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有:
  《永定烤烟》,中共永定县委编,196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烟草》,江豪编著,198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烟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骆启章、于梅芳编著,1988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烟草病虫害及其天敌》,陈家骅、张玉珍、张章华、张时彦编著,1990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烤烟生产》,江豪、许锡明、连国鑫、张时彦、张金汉、张清明、张明辉、林尚友编著,1992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
  《福建烟草》期刊,创办于1988年,原为福建省烟草学会刊物。1992年起改为学会与省烟草公司联办,季刊,内部发行,1993年底共出版20期。
  第三节 科学普及活动
  一、科学普及
  烟草行业的科学普及活动,在烟叶生产、初烤以及烟叶复烤、卷烟生产等方面均有开展,但重点是在烟农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永定县坎培区成立烟草改革促进会,种植烤烟百余亩,各地群众自行前往参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有组织、有计划地领导群众开展科普活动。永定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召开第一届烟农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除永定烟农外,还有邻县上杭稔田、蓝溪和龙岩红坊,以及省内其他烟区的烟农代表,会议主要由永定代表传授烤烟种植知识和经验。这是福建省烤烟生产史上最早一次规模较大、有组织的科普活动,使龙岩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烟草生产技术获得迅速推广和发展。
  随着烤烟种植的不断发展,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科普活动主要是围绕烤烟的各个生产环节,或召开现场会组织烟农或乡、村干部进行直观教育,实行以会代培;主要烟区也根据条件举办各种培训班,课堂授课和田间学习相结合,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各地(市)县或相互组织参观学习,或组织烤烟技术员到山东、云南、贵州、河南、广东等省参观学习。
  1984年,省、地(市)、县(市)各级烟草机构相继建立后,全省烟草系统的烟草科普培训工作范围更加扩大,参加人员更为众多。尤其是新烟区,每年播种、移栽、烘烤、收购季节,各地烟区、县纷纷举办各类不同内容培训会(班),或以现场会形式,培训技术,交流生产经验。
  1990年和1993年,福建省烟草公司组织了两届卷烟技术竞赛活动。在此基础上,1993年3月,通过公平竞争,层层选拔,选出13组(名)选手参加华东区普通机及全国普通机和高速机决赛,福建有6名选手获得“华东卷烟工业职工技术能手”称号,龙岩厂YJ14/YJ23卷接机组在华东赛区获得前三名。福建在全国普通机型及高速机决赛中,共有4名选手获得“全国卷烟工业职工技术能手”称号。1993年5月,福建省烟草公司召开表彰大会,对荣获省各机型选手(MK9-5/PA8-5前二名)授予“福建省卷烟工业技术能手”称号。
  三明烟草分公司在科普活动中,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运用示范办法,以烟科所为基地,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物资等优势,建立生产示范片。1988年,在梅列区陈大镇建立4公顷烤烟示范片;1989年扩大到三元区荆东村,再试种1.33公顷;1990年在三元区中村乡前村又增设一个示范点,3个点共种植8公顷。烟农通过向示范片、点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种烟水平和促进种烟积极性。1992年,两区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666.6多公顷,其中属烟科所管理的莘口烟草站,种植烤烟200公顷,共收购烟叶340吨,上等烟占50%,每公斤均价6.18元。
  厦门卷烟厂在各车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兴烟活动,1992年,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对立式打叶机、梗处理卷接机下丝道、包装机拉线轴等进行技术改造。电影新闻记录片《永定烤烟》和《福建烤烟》、《福建烟草》两部科教录像片的制作发行,既展示了福建烟草工业、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全省烟草行业科技的进步,也有其普及和推广的意义。
  二、研讨与考察
  (一)研讨
  1987年,省烟草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针对福建省烟叶发展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实际,对行业的宏观发展进行超前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福建省烤烟生产发展规划意见”,提出“巩固老烟区,开发新烟区,发展春烟,限制冬烟,主攻质量,提高单产”的指导思想,实施后几年来,全省烟叶生产有了长足发展。
  1990年8月的卷烟价格改革研讨会,围绕卷烟这一特殊商品的发展趋向,价格改革的途径及操作步骤,进行研讨。1991年4月,省烟草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召开福建省中短期卷烟市场预测研讨会,从不同角度,探讨福建省中短期卷烟市场发展趋向,提出营销对策,对福建省行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992年10月召开的开拓地产高档名优卷烟市场研讨会,对开拓福建省地产名优烟市场及营销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992年,省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组织对工厂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问题展开研讨,对提高设备利用有良好作用。
  (二)考察和协作
  福建省烟草各级组织为振兴福建烟业,开展以“科技兴两烟”的学术考察活动。考察活动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除各地(市)、县、各卷烟厂互相进行考察交流外,还组织邀请高层次的考察交流活动。1986年5月,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陈瑞泰教授率领农业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教授14人对福建省烟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综合考察,提出福建烟区要把增加上中等烟比例和烟碱含量作为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目标,把调整栽培季节,改冬烟为春烟作为提高质量的基本途径的有关建议。1987年6月,福建省烟草学会邀请中国烟草总公司高级顾问、世界著名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来闽实地考察并举办讲座。又于1988年10月邀请美国雷诺士烟草公司3名专家在厦门举办烟气及烟气过滤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与技术交流。
  此外,福建省烟草行业还多次组织业务骨干到兄弟省区参观学习。1992年7月,福建省烟草公司总工室组织龙岩、厦门卷烟厂代表到郑州、上海等卷烟厂及郑州烟科院对膨胀烟丝工艺进行参观和咨询。同时,还支持和委派有关同志参加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学术会议。
  三明烟草分公司同全国各地十几家烟草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及兄弟单位进行广泛的技术协作,聘请专家、教授和行家共同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每年召开一次生产技术研讨会,攻克技术难关。
  三、计算机应用
  (一)在经营管理上应用
  1986年8月,龙岩卷烟厂开始在机关人员工资发放中应用计算机。1987年初,在五金仓库和纸张库存管理上也应用计算机。随后,设备备件库、烟叶库存、设备台帐和档案管理也相继使用计算机。
  厦门卷烟厂先后在五金综合仓库、零备件仓库管理、原辅材料成本核算和机台耗用核算、设备和计量管理、生产调度统计、职工考勤打卡、财务成本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分析、市场烟价统计分析、财务报表、生产统计、清产核资等方面运用计算机,为管理人员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到1993年,省烟草公司机关已拥有20多台微机,运用于财务、销售、计划统计、人事、劳动工资、科技、教育等方面。各烟草分公司亦在财务、统计、人事等方面应用微机。
  (二)在烤烟收购中应用
  1987年,永定县坎市烟草收购站,从河南省信阳购进1台烟叶收购机,普通磅秤经过传感器改造后,投入了烤烟收购的应用试验,由于收购微机的开发水平不高,收购称重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稳定性差,不适应需要,当年即停止应用试验。
  1992年,龙岩市从山东大学购进1台MCS-200型烟叶收购微机在红坊收购站投入使用,效果尚好。由于路途太远,使用维修和零配件购置不便。1993年省公司决定,立足本省开发适合福建省应用的烟叶收购微机系统,选定龙岩地区经济信息中心为合作开发单位。半年后,成功地开发了海天286微机(含彩色显示器)为主机,包括TX-8509针打印机,称重仪(磅称和TOLEDO显示仪)及不间断电源(UPS和蓄电池)的烟叶收购微机系统。该系统当年在龙岩地区的11个收购站投入运行。1993年12月,省烟草公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该机专用软件设计合理,整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具有准确、简捷、高效、保密性强等主要优点,可为烟叶收购部门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该系统达到同类产品的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三)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1988年,厦门卷烟厂在粗支车间安装第一套计算机卷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992年,与上海轻工业设计院协作,共同研制烟叶发酵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地提高烟叶发酵质量,稳定发酵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发酵工作强度。
  同年,宁化县复烤烟厂与福州大学合作研制开发烟叶复烤生产线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该技术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组成,对各烤房温度和各潮房湿度进行闭环自动控制,并对重要检测参数监控,使整个工艺过程处于最佳状态。经福建省烟草公司于1993年12月组织成果鉴定,认为应用该技术能有效地稳定产品质量,烤房控制稳态误差≤±2℃,潮房湿度≤±4%RH减少复烤过程中的损耗。该系统为省内首创,并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控制算法在烤烟复烤生产线自动控制领域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3年,龙岩卷烟厂与福州大学合作开发一套数据采集系统,在嘴烟车间投入运行。
  (四)管理信息系统
  1989年,龙岩卷烟厂开始全面调研管理信息系统(LYMIS)的建设问题。1992年5月由航天部204所正式开始实施,厂里成立计算机中心。目前,LYMIS硬件环境已基本安装就绪,网络也已开通。该系统包括了23个子系统,33个工作站。系统开发以“国标”为规范,系统设计以“突出实用性,保证可靠性,兼顾先进性,具备扩充性”为原则。应用软件为财务、车间、仓库、基建技改办等子系统,包括设备、劳工、档案、供应、烟叶、计量、质管、生产统计、新产品开发所等投入试运行。
  厦门卷烟厂于1993年成为国家销售信息网络的成员,实现卷烟销售市场的信息共享,促进产品销售工作。
  四、科技情报与计量管理
  (一)情报管理
  各级烟草公司是农工商、产供销、人财物三位一体的实体企业,从烟叶种植到卷烟产品的开发、生产,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科技情报工作。1985年5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北京召开全国烟草科技工作会议,明确地把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列为省级公司科技部门的五项任务之一。福建省烟草公司科技部于1986年春开始筹建科技情报资料室,收集有关科技资料,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要,订购各类专业书籍、刊物和声象资料等。资料室向全省烟草行业开放。
  1990年11月,华东片烟草科技情报网成立,并制订《华东地区烟草科技情报工作细则》,福建省烟草公司被推选为华东片副网长单位。12月,正式成立福建省烟草科技情报网(以下简称省网),省网由各分公司、各卷烟厂、烟草研究所(站)、主产烟区县(市)公司以及省公司有关部门组成,省公司为网长单位。省网成立后,制定了《福建省烟草科技情报工作条例》,使省网工作走向制度化、正规化。
  省网通过科技信息渠道,广泛收集、整理科技信息,为福建省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科技开发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1992年2月,省网在筹建时创办的不定期刊物《烟草资料》、《包装文摘》基础上,改办定期发行的《闽烟信息》,专门报导国内外烟草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等科技动态,到1993年底止,已出版30期。
  三明烟草分公司烟科所科技情报资料室,注意与省内外兄弟单位联系,做好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创办《三明烟讯》、《三明烟叶科技》、《烟草综合信息》等刊物,还试行为生产第一线提供信息资料和试验数据资料等有偿服务。龙岩卷烟厂综合信息中心,为及时获得外界信息,与新华社信息部签订《专项信息服务合同》,并于1991年创办《信息快报》,及时报导最新信息。到1993年底,计编辑150期。
  (二)计量管理
  福建省烟草公司科技部根据计量工作的有关规定,抓好所属单位的计量管理及达标工作。重点抓各卷烟厂完善计量管理机构,充实计量管理队伍,配备计量器材,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生产线的计量管理,如利用单板机控制烟叶过磅,在制丝车间对内部工序以及其它联接处配备电子皮带秤,进行在制品的计量考核。同时,解决烟丝配方、烟梗丝配比等问题考核,有效地进行原材料的计量管理。在生产车间配备烟支、盘纸计数器,实现对烟机产量和盘纸消耗的连续检测,准确考核机台工序的产量定额和消耗情况,以达到增加生产、降低消耗的目的。厦门卷烟厂获计量管理国家二级企业称号。
  第四节 职工教育
  1949年前,福建省烟草行业除少数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外,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初小文化程度,或半文盲、文盲,文化素质很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扫盲活动、速成教育和兴办各类业余教育。龙岩卷烟厂建厂初期,职工极少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多数是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针对这一状况,厂里组织有小学文化程度职工到地区工会读语文初中班。厂自办1期扫盲班,把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结合起来。1959年,进一步自办初中语文、数学和扫盲等3个班,结合生产进一步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同时,还利用每年停产检修时间上技术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职工文化技术水平。
  福建省烟草行业组建前,对烟草职工和烟农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由农业、轻工、供销等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实施。福建省农业厅每年都举行1~2次全省性的烟叶生产、调制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各级农业局、农业技术站或经济作物站职工,以及生产者代表等烟草生产基层单位骨干。对于烟叶收购、分级检验、调拨等业务的培训,则由福建省供销社或其所属的土产(烟麻)公司负责,每年也举办1~2次。为与生产密切配合,大部分采取供销、农业部门联办,也有供销部门单独举办。各卷烟厂、雪茄烟厂的职工教育培训,系由省轻工厅统一组织进行。卷烟销售、保管环节教育培训是由省商业厅或糖业烟酒公司搞专业或综合性培训。
  龙岩、漳州(原龙溪地区)等烟叶主产区,农业、供销部门也经常结合当地实际,每年举办若干期教育培训班;烟叶主产县(市)、乡镇(公社),则基本是根据生产季节,分育种、栽培和烘烤等环节办班,聘请专家及有丰富实践经验人员授课、辅导,以提高生产第一线人员技术、业务水平。在生产培训中,各地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和宣传材料,如龙岩地区农校教师编写的《烤烟栽培和烤房建筑》、省烟草公司烟叶部组织编写的《烤烟外引品种栽培技术汇编》等,对改进和提高烤烟生产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福建农学院、以及原协和大学农学院,在农学专业中,均有烟草课程,一般是从第三学年开始,每学期约有30个课时,系统讲授烟草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烘烤调剂等专业知识。三明、建阳、福州等地(市)农校(中专),也设有相应的烟草生产教学课程。福建省财经、商业大中专学校,在副食品经营管理教学中,也包括烟草商品内容。这些大中专院校在“文化大革命”中,普遍停止招生。直到全国大专院校恢复招生后,才得以继续办学。通过正规教育,为烟草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福建省烟草行业组建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结合行业实际,进一步抓紧职工学历、技术、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工作,促使全行业职工文化技术素质逐年提高。
  一、学历教育
  (—)成人教育
  福建省烟草行业组建初期,至1985年底,全系统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只占职工总数的4.8%,中专的只占6.6%,初中及其以下的占54%,高中及技校的占34.6%。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不适应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为此,1985~1986年,省局(公司)注重抓紧全行业职工初中文化补课的工作,到1986年底,全系统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合格率达80%,达到上级要求目标。厦门卷烟厂还在此基础上开办了职工业余高中班。
  与此同时,全省烟草行业职工踊跃参加成人考试,以脱产或业余形式,积极参加“五大”(电大、业大、函大、夜大、职大)等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1986年,省烟草局(公司)委托省商干校开办职工财会中专班,有28人考取、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脱产学习,后全部毕业,走上各分公司、县公司财会工作岗位。龙岩地区烟草分公司委托龙岩农业学校、河南农业大学、福建省商业学校代培。至1993年,全系统共有2083名职工获得成人大中专毕业文凭,其中取得大专以上毕业文凭的有1032人。
  为了加快烟草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福建省烟草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积极配合中国烟草总公司教育处,抓好委托培养和系统大中专院校的招生工作。1986年以来,省局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工作人员,每年招生前都深入烟厂、烟叶产区等基层单位,调查了解福建省烟草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委托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培养计划,以及合肥经济技术学院、青州烟草中专、湘潭烟草中专等本行业院校的招生计划,同时认真协助当地招生部门做好招生工作,选拔有志于烟草事业的优秀学生上学深造。
  (二)技工培养
  福建省烟草行业的技工培养源于历史上以师带徒,跟班操作学艺。从80年代开始,工厂引进新设备,开始采取分工种集中培训,每年培训人数占工人总数的50%左右。1980年,厦门市技工学校在厦门卷烟厂设立卷烟分校,创福建省烟草行业开办正规技工学校之始。目前,福建省烟草技工学校下设两所分校,即厦门分校与龙岩分校。
  厦门市技校卷烟分校1980~1985年共招4届5班高中毕业生265名,学制2年。接着,龙岩卷烟厂也于1986年委托龙岩地区技工学校开办卷烟技工班。1986年和1988年分别招初中毕业生50名和46名。1989年招高中毕业生50名,技校生毕业后,基本上分配在厦门、龙岩烟厂车间上岗。
  1987年9月,经中国烟草总公司批准,成立福建省烟草技工学校,校址设厦门市,同时面向江西招生。1988年8月,省烟草技工学校招初、高中毕业生95名,其中江西学员30人。分设3个班,其中烟机维修班招高中毕业生50人,学制2年。烟机操作班招高中毕业生23人,学制1年;招初中毕业生22人,学制3年。在此期间,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1986年暂停招生的厦门市技校卷烟分校恢复自行招生。1988年10月,招烟机操作班2班96人,招高中毕业生,学制1年。
  为使技工培养工作更加适应实际需求,福建省烟草技工学校于1990年2月分别在厦门、龙岩设立分校,省技校牌子保留,与省烟草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合署办公。同时,厦门市技校卷烟分校并入省烟草技校厦门分校。同年8月,厦门、龙岩分校分别招生办班。厦门分校自1990~1993年均设烟机操作班,招高中毕业生4年共招160多名,龙岩分校则分设烟机操作班和电工班,1990~1993年共招初中毕业生155名。累计烟草技工学校共培养技术工人900多名,基本安排在省内各烟厂上岗,成为各厂挡车工的骨干。
  (三)职业中专班
  1989年5月,经福建省教委批准,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永定抚市中学联办烟草职业中专班,该班挂靠龙岩地区华侨职业学校。烟草职业中专班面向全省招生,设烟草种植专业和经营管理专业,学制3年。1989~1993年,累计招初中毕业生202名。职业中专班毕业生85%被省内各烟草分公司、烟厂及各县烟草公司录用。
  烟草职业中专班前身是抚市中学烟草职业高中班。该班是永定县烟草公司于1984年与抚市中学联合创办起来的。到1986年,由龙岩地区烟草分公司接手继续开办,至1989年秋,主要面向龙岩地区招生。
  经过大力加强职工学历教育,专业培训、人才引进,全系统职工文化结构起了显著变化。
  二、岗位培训
  1986年开始,省局(公司)着手抓厂长(经理)的统考发证工作,这是行业领导干部岗位证书培训的开始。当年上半年,龙岩、厦门烟厂4名正副厂长就通过了培训统考,领取了岗位合格证书。下半年,省局安排福州、南平、漳州及宁德分公司4位副经理参加省经委组织统考培训学习,均取得优良成绩。此外,省局当年还自办了销售及卷烟、烤烟国际等岗位培训班4期。全年累计,全系统通过各类岗位培训达297人。
  1987年,省局培训中心针对县(市)烟草公司领导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50%多的情况,不失时机地举办县(市)公司经理培训班。6月在福州举办第一期,受训54人,同年还举办1期专卖干部培训班,受训74人。全年累计全系统共举办各类岗位培训8期,受训人数达382人;还举办各类适应性培训班34期,有1680人参训。
  1989年开始,岗位培训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各分公司、烟厂领导的岗位证书培训由国家局统一安排;县(市)公司领导、分公司科长、工厂车间主任由省局(公司)负责;其余业务干部的培训由分公司、烟厂统筹安排。省局(公司)及时与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系,将县(市)公司领导达级的岗位证书培训放在该院举办,每期1个半月,是年举办1期,34人受训,均通过考试领取了省经委颁发的岗位职务合格证书。是年,厦门还举办了首期车间主任、科室领导岗位证书培训班,受训40人,均通过合格考试。
  1990年,省局职工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委托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各地经委,财委及在厦门烟厂举办3期岗位证书培训班,105人受训。1991年,全系统选送到省委党校和国家局举办的理论班及岗位证书培训班学习的处级干部计21人;选送到各地(市)举办的各类岗位证书培训班培训49人。省局还举办2期县公司经理(局长),复烤厂厂长、烟厂车间主任培训班,共有56人受训。此外,省局各业务部门还举办了各类技术等级及适应性培训,计有3340人受训。全年累计,全系统参加各类岗位培训达3528人,占职工总数7736人的45.6%。1992年,省局(公司)除选派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13人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举办的岗位证书培训班学习外,还继续举办县公司经理(局长)及科级干部岗位证书培训班2期,有64人受训,基本完成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布置的各烟厂厂长、书记,各县公司经理(局长)、工厂车间主任、科室领导岗位证书培训任务。各分公司经理(局长)的岗位证书培训也完成60%左右。
  1993年,福建省烟草专卖局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年共举办5期,180多人受训;还培训科、股长及专业人员800多人。
  三明烟草分公司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办法,通过现场实用操作、答辩和理论考试等对学员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载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用人参考。每年都有20%以上职工参加培训。从1985~1993年,该公司共举办职工和烟农培训班92期,培训人数达4600人次,所属县公司共培训人数1.42万人次。龙岩烟草分公司采取业余与脱产、半脱产相结合,系统与短期相结合,自办与代培相结合,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以本人所在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以职工道德和其他岗位知识和技能为辅,培训步骤先骨干后一般,从1986~1993年共培训4000多人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