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212
颗粒名称: 二、运输
分类号: F768.29
页数: 2
页码: 247-24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卷烟的运输和销售情况,包括抗日战争前后的港口和运输方式、公卖局设立和卷烟的运输方式、销售渠道和运输方式的演变。
关键词: 福建省 卷烟 运输

内容

抗日战争以前,福建海运畅通,进省卷烟多由外商海轮及国营轮船装运,在沿海口岸移入甚称便利。如闽南漳州属的嵩屿、莆田的涵江、福州及闽东的三都等地,、均为卷烟输入的重要港口。民国27年(1938年)10月以后,口岸遭敌封锁,上述各口岸输入量大减,改由闽北浦城输入浙江金华、宁波、温州等地转运的沪产卷烟。闽西则由长汀输入由广东韶关、南雄等地转运之港制卷烟。闽西南的永定属峰市,则由广东梅县、大浦转运港制卷烟。闽北的邵武则由江西南昌输入卷烟。但因港口陷敌,英美、南洋等烟草公司的卷烟输闽数量则明显减少。
  民国27年(1938年),福建省设立卷烟公卖局,实施卷烟公卖。按规定,由省外输入或由本省运销外省的卷烟,烟商均应填具报单,由公卖机关验明烟件并按标准征收公卖费后,在箱面实贴公卖证,火漆封口交由烟商运抵指销地点时,报当地公卖局验封启箱方准行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烟草制品均由私营工商业者经营,分散进销,批量较少,多以民间运输工具行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省内市县之间、县乡之间的卷烟运输,除沿海部分县、市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可以使用汽车运载外,内地山区则多利用民间运输工具。如南平至沙县、顺昌、尤溪,莆田至仙游的卷烟均用民船运载。不通公路和水运的地方则雇用民工或车拉,或畜驮、或人挑运。福建烟草制品主要是烟丝和卷烟二类。烟丝主要是地产地销,运销量不大;卷烟省内产量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多由上海、青岛等地调入。如1953年,全省销售2.7万箱,省内仅收购2069箱,省外调入达2.5万箱,占销量的90%左右。当时,福建没有铁路,海运又受阻,省外调入卷烟靠铁、公路联运进省。1953年元月,省专卖事业公司接收卷烟经营业务后,即派出人员在江西上饶设立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福建省公司上饶转运组,1954年升格为转运站,租用民房200多平方米做为中转仓库,配备5名干部负责进省卷烟的转运业务。上海、青岛的卷烟用火车发运到上饶后,改用汽车装运至南平,除按省公司计划留给南平、建阳两地区供应货源外,均由南平用汽船运至福州,再由福州分运给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和福州所厲各县市。
  1955年开始,浙江贺村火车站改善站台设施,具备卷烟装卸中转条件。同时,贺村至浦城的公路改善路况,改由贺村进省,不仅可以缩短公路运输里程71公里,而且也缩短铁路里程。因此,1955年开始,原由上饶进省的卷烟逐步改由贺村接转,下半年将上饶专卖转运站迁到贺村,改称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福建省公司贺村转运站。
  当时,闽东地区所需的上海产卷烟,则由铁路运至金华后,再用汽车运进福安地区各县。长汀县所需的上海、青岛的卷烟,则由铁路运至南昌向塘站后,再用汽车运到长汀。
  1958年,鹰厦、南福铁路相继通车。铁路运输可以直达省内各地,贺村转运站随即撤消,原班人马转移到邵武,继续办理卷烟中转业务。除整车进省可由产地直发福州、厦门、漳州、漳平、永定、南平等地外,凡需拼车分运的卷烟,仍由产地发到邵武后按省计划进行分运。
  1966年以前,云南至福建没有国内直通铁路,凡专卖总公司分配给福建的云南烟,需要通过国际铁路联运进省,即由昆明—越南河内—广西凭祥,以后再接转福建。到1968年,贵昆、成贵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后,才能由云南直发福建。
  1978年,开拓申榕线、申赛线海运业务。福建省从上海调进的卷烟,曾一度由上海船运至福州和赛岐,再由两地分运至各销区。海运虽然可以节约运输费用,但经常受到台风影响,而且容易吸潮受湿,不利于卷烟的市场供应和仓储保管,而后逐步减少。
  为了节约费用,加速卷烟流通,省公司强调实行就厂、就站直发给各县、市公司,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倒流和迂回运输。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迅速发展,运输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1984年烟草公司成立之后,各分县公司和卷烟厂逐步购置运输车辆,站司之间和县乡之间的调拨运输,多用自备车辆。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