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卷烟储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20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卷烟储运
分类号: F768.29
页数: 8
页码: 245-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福建省的卷烟仓储条件简陋,多利用民房、公房或租用民房作为仓库。防霉措施主要采用生石灰、木炭吸潮和炭火烘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建立了卷烟调拨站,但仓库条件仍然简陋。直到1955年,福建省专卖事业公司开始加强卷烟仓储养护的管理和领导,推广密封和防霉技术,并安排建设卷烟仓库。1960年代,随着大撤并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仓储管理陷入混乱,卷烟霉变事故频发。1980年代,福建省加强了卷烟仓库的设备和管理,推行泉州、莆田等地的仓储承包合同制,提高了卷烟防霉能力。
关键词: 福建省 卷烟储运 烟草

内容

一、仓储
  民国时期,福建省卷烟是由私营工商业者经营,由于库存量不多,一般只用箱柜和简易木仓存放,霉季时加以密封防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贸易公司开始了卷烟经营。1951年撤消贸易公司后,改由百货公司经营,当时的卷烟保管,大多利用公房或租用民房存放,仓库条件差,有的与其他商品混合堆放。防霉措施沿用传统的用生石灰、木炭吸潮,炭火烘烤方法。当时国营企业经营数量不大,市场占有率很低,库存量较少,卷烟霉变虽然时有所闻,但为数不多,损失也不明显。
  1953年元月,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福建省公司正式接管卷烟经营业务,库存急剧增大。当时,由于受财力限制,没有自建仓库,继续利用祠堂、庙宇、学校与公房或租用民房做为仓库储存卷烟,虽经维修,但条件仍十分简陋,加上当时管理不善,缺乏养护技术,各地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损失。
  1955年4月,福建省专卖事业公司召开第一次全省卷烟保管员、营业员代表会议,采取长会短训的办法,历时12天,一方面传达贯彻全国卷烟保管会议精神,学习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制定的《酒类、卷烟、盘纸、铝纸仓库保管制度》和《卷烟防霉保管手册》,结合实际,制订入库手续、在库保管、保管责任、商品标签、盘存对账、保安检查、出库手续等项的具体操作要求,另一方面学习交流各地所创造的卷烟保管经验,研究探索养护技术,推广以密封吸潮相结合的办法,防止卷烟霉变。会后,省公司、分公司和调拨站,先后设立储运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储存保管业务,加强卷烟仓储养护的管理和领导,并安排部分重点地区建设卷烟仓库。同时,分、县公司都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供销社和零售商店,宣传卷烟防霉知识,协助推广密封箱、密封拒、密封房等以小密封为主的社会防霉工作,减少供销社卷烟霉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同年5月,福建省增加卷烟柏油纸包装和小箱衬纸,增强防潮能力,减少卷烟受潮霉变。10月福建省专卖事业公司执行中国专卖总公司的《杜绝卷烟霉变的奖励办法(试行)》,规定在卷烟防霉工作中,积极推广和创造先进经验,实现无霉变或少量霉变的单位分别给予奖励,设立一、二、三等奖,奖给20~60元的奖金。开展评比先进仓库和先进保管员活动,调动各单位和保管员的积极性,提高仓库卷烟的养护水平,减少卷烟的霉变损失。
  1956年第二季度,因总公司平衡调给福建的卷烟计划偏大,超过市场需量,省内又缺乏储存保管条件,曾将部分卷烟由产地上海调到内蒙平地泉,请当地专卖事业公司代为保管,防止霉变。
  1957年,省里商业机构进行大撤并,福建省专卖事业公司并入服务厅,人员调动支援工农业建设,省里对卷烟防霉保管工作,一度放松管理。
  60年代,全省各地‘卷烟仓库开始以测潮仪来掌握卷烟水份,同时开展“四防”(防霉、防洪、防火、防虫)仓库的检查评比活动,举办仓管员业务培训班,卷烟仓储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卷烟仓储管理制度被破坏,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卷烟霉变事故时有发生。
  1982年,由于多头经营卷烟,省内收购和省外调入失控,造成卷烟大量积压。全省霉变损失达1600多万元,其中,国营损失900多万元,供销社系统损失600多万元。
  1984年1月,福建省烟草公司成立,因当时各地接收糖业烟酒部门的卷烟,很大一部分不适合市场需要,加上仓库多系借用、租用,数量不足,条件不好,造成部分地区卷烟积压霉变。如晋江地区发生霉变削价损失54万元,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6月,省烟草公司为加强卷烟防霉保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安全度夏季大检查,联系解决部分仓库,改善防霉保管条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地、县公司亦拨款添置空调机、吸潮机等卷烟仓库的养护设备,维修或新建仓库,推广氯化钙吸潮、机械通风和降低库温等防霉新技术,同时健全各项制度。
  1987年,全省卷烟仓库已拥有空调机312台,吸潮机284台,风幕机53台,基本上每个仓库都配有空调机、吸潮机,提高了防霉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当年,仓容利用率达71.8%,帐货相符达90%,设备完好率达95%;有6个仓库和4名仓库人员分别被评为全省烟草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1988年,全面推行泉州、莆田等分公司首创的仓储工作承包合同制,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库、到人,并与仓库经济效益挂钩。完成合同任务的,领导给予物质奖励;违反合同的应承担责任,受到处罚。
  1991年4月,福建省全面执行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的《卷烟仓储管理办法》,办法有七章三十二条,分为总则、卷烟人库、在库卷烟、卷烟养护、卷烟出库、安全、奖惩等项,对卷烟仓储保管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定,从而使仓储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了卷烟的保管工作。同时,福建省还根据总公司的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具体情况,下发《福建省卷烟仓库管理办法施行细则》,并要求有关人员进行学习,严格执行。同年,省公司销售部还配备3名干部负责卷烟仓库管理工作,有4个分公司成立储运科,其他分公司也配备仓管专职干部。到年底,全省烟草系统拥有卷烟仓库4.8743万平方米,去湿机372台,空调机515台,水测仪54台,消防器材549件,配备仓管员210名。是年,全省卷烟仓储继续保持无霉变、无火患、无盗窃和无其它重大事故。
  至1993年底,全省共有卷烟仓库94幢,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有去湿机320台,空调机503台,风幕机101台,烘箱3台,以及火警盗警系统53套。
  二、运输
  抗日战争以前,福建海运畅通,进省卷烟多由外商海轮及国营轮船装运,在沿海口岸移入甚称便利。如闽南漳州属的嵩屿、莆田的涵江、福州及闽东的三都等地,、均为卷烟输入的重要港口。民国27年(1938年)10月以后,口岸遭敌封锁,上述各口岸输入量大减,改由闽北浦城输入浙江金华、宁波、温州等地转运的沪产卷烟。闽西则由长汀输入由广东韶关、南雄等地转运之港制卷烟。闽西南的永定属峰市,则由广东梅县、大浦转运港制卷烟。闽北的邵武则由江西南昌输入卷烟。但因港口陷敌,英美、南洋等烟草公司的卷烟输闽数量则明显减少。
  民国27年(1938年),福建省设立卷烟公卖局,实施卷烟公卖。按规定,由省外输入或由本省运销外省的卷烟,烟商均应填具报单,由公卖机关验明烟件并按标准征收公卖费后,在箱面实贴公卖证,火漆封口交由烟商运抵指销地点时,报当地公卖局验封启箱方准行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烟草制品均由私营工商业者经营,分散进销,批量较少,多以民间运输工具行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省内市县之间、县乡之间的卷烟运输,除沿海部分县、市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可以使用汽车运载外,内地山区则多利用民间运输工具。如南平至沙县、顺昌、尤溪,莆田至仙游的卷烟均用民船运载。不通公路和水运的地方则雇用民工或车拉,或畜驮、或人挑运。福建烟草制品主要是烟丝和卷烟二类。烟丝主要是地产地销,运销量不大;卷烟省内产量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多由上海、青岛等地调入。如1953年,全省销售2.7万箱,省内仅收购2069箱,省外调入达2.5万箱,占销量的90%左右。当时,福建没有铁路,海运又受阻,省外调入卷烟靠铁、公路联运进省。1953年元月,省专卖事业公司接收卷烟经营业务后,即派出人员在江西上饶设立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福建省公司上饶转运组,1954年升格为转运站,租用民房200多平方米做为中转仓库,配备5名干部负责进省卷烟的转运业务。上海、青岛的卷烟用火车发运到上饶后,改用汽车装运至南平,除按省公司计划留给南平、建阳两地区供应货源外,均由南平用汽船运至福州,再由福州分运给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和福州所厲各县市。
  1955年开始,浙江贺村火车站改善站台设施,具备卷烟装卸中转条件。同时,贺村至浦城的公路改善路况,改由贺村进省,不仅可以缩短公路运输里程71公里,而且也缩短铁路里程。因此,1955年开始,原由上饶进省的卷烟逐步改由贺村接转,下半年将上饶专卖转运站迁到贺村,改称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福建省公司贺村转运站。
  当时,闽东地区所需的上海产卷烟,则由铁路运至金华后,再用汽车运进福安地区各县。长汀县所需的上海、青岛的卷烟,则由铁路运至南昌向塘站后,再用汽车运到长汀。
  1958年,鹰厦、南福铁路相继通车。铁路运输可以直达省内各地,贺村转运站随即撤消,原班人马转移到邵武,继续办理卷烟中转业务。除整车进省可由产地直发福州、厦门、漳州、漳平、永定、南平等地外,凡需拼车分运的卷烟,仍由产地发到邵武后按省计划进行分运。
  1966年以前,云南至福建没有国内直通铁路,凡专卖总公司分配给福建的云南烟,需要通过国际铁路联运进省,即由昆明—越南河内—广西凭祥,以后再接转福建。到1968年,贵昆、成贵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后,才能由云南直发福建。
  1978年,开拓申榕线、申赛线海运业务。福建省从上海调进的卷烟,曾一度由上海船运至福州和赛岐,再由两地分运至各销区。海运虽然可以节约运输费用,但经常受到台风影响,而且容易吸潮受湿,不利于卷烟的市场供应和仓储保管,而后逐步减少。
  为了节约费用,加速卷烟流通,省公司强调实行就厂、就站直发给各县、市公司,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倒流和迂回运输。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迅速发展,运输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1984年烟草公司成立之后,各分县公司和卷烟厂逐步购置运输车辆,站司之间和县乡之间的调拨运输,多用自备车辆。
  附:福建省烟草公司卷烟仓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卷烟仓库管理,充分发挥仓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服务质量,根据中国卷烟销售公司《卷烟仓储管理办法》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仓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改革,加强仓库建设,提高仓储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改善经营管理,逐步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更好地为流通服务。
  第三条 仓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保证商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条件提高仓容利用率,努力做到“储存多、进出快、保管好、费用省”,积极促进商品流通,为购销业务服务。
  第四条 仓库应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仓库工作人员要定岗定责。使商品、财产、劳动管理有章可循。
  第五条 各级烟草公司都要建立仓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仓储工作的领导。仓库主任要对本库的工作和财产负全部责任;保管员对所管的实物、财产负责;养护员对所养护的卷烟质量负责;其它工作人员都要按各自的岗位责任对本职工作负责。
  第六条 仓库要加强与业务及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向业务部门和主管领导报告在库卷烟品种结构及质量情况。
  第二章 卷烟入库
  第七条 卷烟入库要根据入库凭证,按照质量标准,对品名、规格、数量、产地、产期、包装等逐项进行验收,同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的,记卡上帐,办理入库手续。
  第八条 验收时如发现数量、品种、规格与入库凭证不符,或有残损现象,应即会同送货人当场查明原因作出记录并在记录上签字,事后将情况向承运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反映。如发现有异味、水湿、变质、霉损,应即查实情况,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治救,另一方面函(电)告承运单位和发货单位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和联系业务部门处理,否则由仓库负责。
  第九条 卷烟入库时的烟支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管、销售过程中卷烟是否霉损。入库时,必须抽测烟支含水量(进口烟可免于抽测),抽测比例应不少于每批入库件数的1~3%,同时做好记录。如烟支含水量高于13%,应即采取去湿措施,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强行吸潮,使烟支含水量降至13%以下后,再进入正常保管,凡发现玻璃纸包装的卷烟的烟支含水量高于13%,应及时详告业务部门和发货单位,同时采取以降温为主的防霉保管措施,并及时催调出售。
  第三章 在库管理
  第十条 卷烟储存要专库专用,库内严禁存放异物和私人物品。
  第十一条 对水分含量正常的卷烟,在潮湿季节应采用密集码,在高温季节库内相对湿度正常时采用花码(即:通风码)。
  第十二条 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既充分利用仓容,也留有合理的“五距”(一般走道不小于1.2米、墙距不小0.5米、垛距不小于0.3米,柱距不小0.2米,灯距不小于0.7米)。
  第十三条 仓库必须建有保管帐和垛卡,准确记载卷烟进、出、存动态,做日帐日清、旬对月盘,帐、卡、货三相符。帐、卡和有关原始凭证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擅自销毁。
  第十四条 对仓库设备要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好。
  第十五条 保持库内外清洁卫生。
  第四章 卷烟养护
  第十六条 合理设置养护设备。(1)去湿机的出风口应对着通道,才能加强库内空气的流动,达到去湿的目的,不得将去湿机的出风口直接对着烟箱或墙上。(2)风幕机应设置在库门内侧,出风口稍向门外倾斜3°~5°,这样才能使幕机用库内干燥的空气作风幕,起到隔绝库内外空气流通的作用。(3)空调机放置的高度一般距仓库地面2米左右为宜。(4)空调机与库房墙壁之间的空隙必须严格密封,不得透光和漏风。
  第十七条温、湿度管理的好坏,是反映卷烟仓储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强化卷烟仓库的温、湿度管理,控制好库内的温、湿度和烟支含水量,是防止卷烟霉变的重要环节。
  1.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季节,我们拟定了相对湿度和烟支含水量的控制指标,供各地参照:
  季节相对湿度控制指标 烟支含水量控制指标
  潮湿季节(霉雨季) 55~60% 9~11.5%
  干燥季节(秋干季) 60~65% 10~12.5%
  一般季节55~65% 9~12%
  在控制住卷烟烟支的含水量和库内相对湿度的前提下,不宜把库内湿度控制得太低。高温季节库温一般控制在25℃~28℃之间,尽可能缩小库内、外温差,防止卷烟出库后“结雾”。
  卷烟在库养护,应以“去湿为主、控温为辅”。
  2.干湿度计是观测库内温、湿度的仪表,必须正确地设置和使用,才能保证所观测的温、湿度正确可靠。
  (1)干湿度计的设置:干湿度计应设置在库内空气流通,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得设于靠门口处、去湿机和空调机近旁及阳光直射的墙面上。干湿度计悬挂高度离地面1.5米左右为宜,悬挂处的风速不得大于0.2米/秒,每50平方米的库房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的干湿度计,有条件的仓库,还应在库外的百叶箱内设置干湿度计。
  (2)干湿度计的使用:干湿度计的水盂中使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或冷开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水盂中水的高度不得少于1/2盂。湿球下的纱布应采用脱脂纱布,使用中必须保持清洁。若遇纱布发粘或发硬,则应清洗或更换,以免影响水分挥发。纱布松松地绕湿球围1周为宜,湿球和水盂的距离为2~2.5厘米,干湿度计每1~2月应校正一次。
  3.温、湿度的观测次数和记录:
  卷烟库每天观测和记录库内温、湿度的次数应不少于三次、四次,观测和记录的时间分别为:(1)上午上班后5~10分钟以内;(2)启动空调机和去湿机,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基本稳定后;(3)下班关闭库门前5~10分钟。
  每次观测和记录的内容有如下几项:日期、天气情况、观测时间、观测点、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和必要的备注。
  温、湿度观测记录是说明卷烟在库养护情况、仓库隔温、防潮密封程度和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卷烟仓储养护经验的宝贵资料,每年所有温、湿度观测记录都应装订成册,由仓库负责人妥善保存,不得遗失,若遇仓库负责人调动,以往的温、湿度观测记录,应移交给接任者。
  第十八条 适时翻垛是调节烟支水分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库房内的相对湿度上部较小,下部较大,适时的调整上、下垛之间的烟箱,使在库卷烟处于不同的相对湿度环境中,以达到调节卷烟水分含量的目的。
  在翻垛时还应结合检查卷烟质量,烟支含水量等情况,并做出记录。
  烟垛的高度一般以5~6层为宜。
  第十九条 对库存卷烟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如若发现有发热等霉变兆头,应立即进行救治。凡发现霉变的卷烟,应立即清理出库,以防霉菌传播、感染。
  凡有霉损的仓库,应立即上报所属公司,由所属公司分管仓储工作的领导,组织业务、仓库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在霉损发生十五日之内写《霉变事故原因分析报告》,分别报所属分公司,由公司签署意见后,即转报省公司销售部、财价部各壹份,无《霉变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一律不予办理报损手续。
  凡每次损失金额达6000元以上的,应在三日内电告省公司销售部。
  《霉变事故分析报告》必须附有该批卷烟在库养护期间的温、湿度记录和卷烟入库及入库后水分含量检测记录的复印件,在《报告》中,应分清霉变事故的责任,写出引起霉变的原因,以防止同一原因再次引起库内其它卷烟发生霉变。
  第五章 卷烟出库
  第二十条 仓库凭正式提货单发货,对提货单要认真查看,如发现问题,须要开证单位更正签章方为有效。否则,不予发货。
  第廿一条 发货时按单逐项验货,认真复核,当面点交清楚,并及时下帐,注销提单。第廿二条卷烟出库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办理,对于质量、规格不合标准的卷烟不得出库。
  第六章 安全
  第廿三条 仓库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的规定,接受公安、消防等部门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商品、人身、设备三安全。
  第廿四条 加强对仓库安全工作的领导,划分责任区(库),指定安全负责人,对其辖区(库)的安全负全部责任。
  第廿五条 从实际出发,制订、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第廿六条 仓库要合理配备安全设施,消防器材,做到专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检修。
  第廿七条 卷烟的购、销、调、存情况属于商业经济情报,所有仓库工作人员都应对卷烟的库存情况加以保密,除本单位有关人员外,不得向其他人员泄漏。
  第七章 定额管理
  第廿八条 仓库的定额管理是仓库在业务活动中确定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标准,作为仓库广大职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考核仓库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现将有关定额分别说明如下:
  一、帐货相符率定额,是指商品盘点时,库存商品储存数量与保管帐相核对,帐货相符的笔数占储存商品总笔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100%帐货相符率=1-全年中帐货不相符笔数全年中库存商品总笔数
  注:(1)帐货相符率中的笔数,以一个品种为一笔计算。
  (2)帐货相符是指商品的品名、规格、产地、数量等完全相符,其中有一项不符均属帐货不符。
  (3)对正在办理查询的收付差错,均不计入不符笔数。
  二、收发货差错率定额,是指仓库在收发货中发生差错的累计笔数占收货、发货总笔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
  收发货差错率(‰)=全年中收、发货差错累计笔数/全年中收、发货累计总笔数×10000〓:10000〓〓表示万分比。
  要求该项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
  注:(1)收发货差错率中的笔数,以一票为一笔计算。
  (2)三日之内。
  三、商品保管损失定额,是指商品在库保管中发生的实际损失金额,其占平均商品库存总金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1)年保管损失累计金额(元)=
  (2)年保管损失累计数量(大箱)=
  (3)年保管额损失率=年保管损失金额(元)/年储存商品总金额(元)×10000〓
  (4)年保管量损失率=年保管损失数量(大箱)/年卷烟累计储存量(大箱)×10000〓其中:年卷烟累计储存量是指一年内每日在库储存卷烟的实际数量(日结存数)的累计数。
  四、每平方米储存量定额,这项定额是衡量仓库面积利用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
  每平方米日平均储存量=年卷烟累计储存量(大箱)/本仓库实用的面积(m)×300
  仓容利用率=每平方米日平均储存量(大箱)/4.5×100%
  五、仓管员工作量定额
  =年卷烟累计储存量(大箱)/仓管人员总数(人)
  仓管人员平均工作量=年收发货总数(笔)/仓管人员总数(人)
  =年保管卷烟品种总数(品种数)/仓管人员总数(人)
  其中:仓管人员总数:包括所有在仓库工作的正式职工。
  六、全年雇用临时仓储人员费用总额(元)
  全年中雇用的在仓库工作的临时工工资总额,该工资总额中不包括装卸车的搬运工工资,但应包括翻垛整理库房、管理库房等属于仓管员工作范畴的临时性雇工工资。
  1988年5月21日[闽烟销(88)008号]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