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技改引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176
颗粒名称: 四、技改引进
分类号: TS452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卷烟工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方面的进步。从1977年开始,福建省卷烟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质量。经过多个阶段的技改和引进,福建省卷烟工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 卷烟工业 技术改造 设备引进

内容

福建省自1977年制订《烟草机械产品技术发展规划》以来,卷烟工业企业职工于1979年试制成功YJ12型、YJ13型吸风式卷烟机,YJ22型滤嘴接装机以及贮丝柜、贮叶柜、贮梗丝柜等十几种专业设备,并在各烟厂陆续试用,逐步推广。但从总体上看,卷烟工业装备仍存在着设备普遍老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必要的检验、计量、控制手段不够,设备的能力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卷烟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中高档嘴烟、混合型卷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70年代后期,卷烟工业仍比较落后,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嘴烟。1980年,全国嘴烟产量仅36万箱,占总产量的2.7%,福建省嘴烟产量仅1.5万箱。
  1979年,面对市场需求,福建省各卷烟厂分别提出对策,决定走挖潜革新、技改引进的路子。省里确定了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的重点。
  福建省各卷烟厂确定了“六五”技改规划,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根据国内同行兄弟厂的经验,结合该厂实际,确定改造制丝车间,着手工艺调整,逐步做到连续化生产,实现成线配套。并利用嘴烟卷接包机组,烘丝机及配套设备。
  1983年以前,福建省卷烟工业属于省轻工厅管辖,在技术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步子不够快,底子薄。据福建省轻工厅1983年统计年鉴表明:全省5家卷烟厂烟机设备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卷烟年总产量仅29.89万箱,其中嘴烟4.42万箱,甲级烟1.74万箱,工业总产值1.92亿元(以1970年不变价计算),单箱烟叶消耗57.39公斤。
  1984年,福建省烟草公司成立以后,对全省烟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加速了全省卷烟工业企业的技改引进工作。卷烟工业技术改造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85年,厦门卷烟厂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西德虹霓3000公斤/小时制丝生产设备。同时,又进口8台MK8卷烟机组、2台SASIB包装机组,1台KDF-2滤嘴成型机。当年新增固定资产939方元,形成以MK8机型为主卷接每生产线。龙岩卷烟厂1985年引进英国MK9-5/PA9卷接机2台、AMF3000型包装机组4台、PM4嘴棒成型机1台、MK8卷接机1台、I.T.M3000公斤/小时烘丝机6台和4台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同时还改造锅炉房更新使用2台SHL-13/66吨锅炉。总投资1313.58万元。通过技术改造,1985年全省卷烟生产35万箱,其中嘴烟10万箱,实际生产卷烟46.3万箱。工业总产值32512万元,税利27320.8万元,无嘴烟单箱消耗烟叶57.1公斤。
  1986年,全国卷烟工业会议在四川召开,中国烟草总公司确定,包括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在内的全国38家卷烟厂为重点技改企业,决定进口制丝设备,改变我国卷烟工业制丝工艺的落后状况。
  福建省烟草公司根据总公司的要求,确定“七五”技改重点对制丝、卷接包、嘴棒成型设备及在线检测设备仪器、公共工程以及厂房等硬件系统进行配套改造,以形成较系统的嘴烟现代化生产线,使嘴烟产量达50%以上。同时,因地制宜地解决生产车间的空调除尘设备,实现卷接包的部分空调化。
  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重点改造制丝车间,引进国外制丝关键设备,形成年产15万箱的嘴烟生产线。其它3个小厂也着手改造制丝生产线。
  1986年底,中国烟草总公司下令限制并淘汰81毫米嘴烟产品。福建省烟草公司立项,以技贸结合引进设备,为各烟厂购买英国莫林斯公司翻新的MK8卷接机组20台套及相应包装机组5台套,旨在配套并提高卷接包生产能力。
  1989年,福建省各卷烟厂为增加名优烟生产,经中国烟机公司批准进口一批LOGA-2,“超九”卷接机组,SASIB6000型包装机组及B1包装机组。至1990年8月止,“七五”技改项目设备引进项目全部投产发挥效益。
  “七五”期间,全省烟草行业技改实际投资23588万元,共19个项目。龙岩、厦门、云霄等3个卷烟厂技改项目竣工,经验收完全符合设计规范,现代化生产车间38800平方米,畲山、泉州卷烟厂亦更新改造1500公斤/小时综合式制丝生产设备,并改建和扩建了全省引进国外MK9-5、LOGA-2、“超九”、AMF、SASIB、B1等卷接包设备。并自行安装调试了一批引进设备,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赞誉。采用国产YJ14/YJ23,仿SASIB、KDF等国产设备,使用G13-C烟丝膨化设备,滤嘴生产能力比“六五”期间提高4倍。在此期间,福建省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美卷烟有限公司。自1988年开业后,年产卷烟5万箱,年税利1.5亿元,单箱税利2700元,产品畅销,经济效益高。至1990年,全省烟草工业年生产能力达80万箱,其中滤嘴烟40万箱(含华美有限公司),基本实现国家烟草专卖局“七五”期间对福建烟草技改规划要求,经济效益持续以两位数,三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73137万元,工业总产量76.26万箱,其中滤嘴烟41.4万箱,甲级烟22.08万箱。工业税利79000万元,单箱耗烟叶52.5公斤,分别比1985年增长64.85%、124.95%、64.55%,10倍,189.18%,单箱烟叶消耗降低4.4公斤。
  “七五”技改以后,福建省内5家计划内卷烟厂的主厂房及制丝生产线已全部进行改造,这些项目投产后,福建省卷烟工业企业的综合能力及卷烟工业工艺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全省各卷烟厂积累了使用进口设备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企业具备更大规模的发展能力。但福建省卷烟工业仍然存在着高档产品尚未开发,嘴烟产量偏低,产品出厂价偏低,以致于单箱税利平均水平与全国同行业先进厂家相比差距较大。199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下达限产压库的指令,要求全国卷烟工业控制产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福建省各卷烟厂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各客观因素,确定“八五”技改的重点是进行系统改造,更新生产设备,配套公共工程,提高嘴烟比例,增加名优产品产量,降低原辅材料消耗。全省各卷烟厂坚决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增强宏观调控,提高甲级烟比重,实现滤嘴化。福建省烟草公司在修改“八五”规划,实施“2215”上台阶奋斗目标时,要求创建几个可以获外汇的名优烟牌号。名优产品单箱税利要求达到2000元,工商税利力争15亿元。争取烟叶和卷烟创汇500万美元。卷烟生产能力每年101万箱,其中滤嘴烟年产93万箱(含备机能力),甲级烟力争50%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八五”技术改造规划确定:一是总投资69900万元,期末工业总产值21.28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工业税利18.23亿元;二是降低耗能,提高质量、档次,拓宽市场,开发新品种;三是扩建15-18万平方米烟叶仓库,逐步由人工发酵向自然发醇工艺过渡,提高烟叶内在质量,采取微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四是确保厦门、龙岩卷烟厂引进高速卷接包设备,加速产品滤嘴化;五是稳定烟叶生产基地,加强复烤厂技术改造,实施打叶复烤工程,促进复烤烟叶的质量提高;六是提高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发挥技改效益,做好劳动安全、环保、卫生达标等工作。
  1991~1993年,技改总投资30603万元,比“七五”技改投资总和还超过13.78%。技改项目14项,新增固定资产23363万元。由于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发展有后劲。截至1993年止,全省制丝能力为110万箱/年,卷接包机148台,能力97.8万箱/年。永定打叶复烤厂建成后生产能力规模为3万吨/年,第一期1.5万吨/年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
  由于全省技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卷烟工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进入全国大中型卷烟企业的行列,并跻身于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列。
  具体技改,引进项目见表3-1、表3-2、表3-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机构

龙岩卷烟厂
相关机构
厦门卷烟厂
相关机构
福建省烟草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