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福州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166
颗粒名称: 二、福州地区
分类号: TS44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州、闽清、福清、连江和闽侯等地烟丝厂的历史和运营情况。这些烟丝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创办、发展、更名、合并、停产等过程,其生产方式和产品销售也有所不同。其中,烟丝税收过高、市场需求下降、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了部分烟丝厂的停产。
关键词: 福州地区 烟丝厂 销售

内容

福州烟丝厂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年)。1956年,公私合营时改称邱德康烟丝厂,隶属福州市专卖事业公司主管。1958年,福州市仓山、小桥、大同、福全、鼓楼等5家公私合营烟丝厂并入该厂。翌年2月,更名为地方国营福州市邱德康烟丝厂,并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同年6月,隶属关系由台江区商业局移转福州市土产采购供应站管理。1964年后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90年5月,改为现名福州烟丝厂,为全区仅存的烟丝厂,属福州市商业局副食品公司管理。该厂长期来生产的黄烟类有皮丝、条丝、白皮丝、金丝烟和广东烟等5种;旱烟类有厚烟、朋兄炒烟2种。1956年,根据市场需求,改变产品结构和品种,所产黄烟类有:特沙、甲沙、乙沙、次沙、丙沙、甲金、乙金、金叶烟丝等8种;旱烟类有朋兄炒烟、赤豹、府口厚烟、黑虎、甲厚、乙厚、丙厚、正厚、中厚烟等9种。1974年,烟丝产量606吨。其中,烟线95.07吨,斗烟209.94吨,总产值177.74万元。至今仍保留传统生产工艺,产品有:特少、广东、二黄、甲厚烟丝等4种。1982年该厂曾试制卷烟(白包烟),后因未被列入国家计划而停产。除主产烟丝外,也生产卷烟纸,牌号有闽江牌、双福牌等,还有蜡烛等产品,均以销定产。烟丝销区包括福州市区及福清、长乐、莆田、南平等县市,盛时还销往北京等地。全厂占地面积27771.37平方米,建筑面积3434平方米(其中厂房2372.73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切烟机6台,压捆机3台,切块机1台,制蜡机14台;有人员50人,年产烟丝约50吨,产值115万元,年创税收40多万元。
  闽清县烟丝加工厂该厂开办于民国34年(1945年),资本2万多元,年产烟丝500公斤(10担)。民国37年,由十五都(今白中镇)以高正月父女接办,改店号为同兴。1956年,对私改造后,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属县供销社管辖,后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归县供销社土产站管理。1972年,移转县供销果品食杂公司管理,为该司下属酱觭厂烟丝车间。购置2台小型切烟丝机,开始由纯手工转为半机械生产。1972~1977年,有职工6~8人,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77万元,加工烟丝66.93吨,年均产值7.13万元、产量11.15吨,其主要产品是土烟丝,以沙县夏茂晒烟为主要原料,烟丝牌号有特沙、甲沙、丙沙、等外品等5种,质量颇佳,除供应该县城乡市场外,还外销闽侯、永泰、古田等地。1984年后因烟丝市场萧条,产量锐减。1987年初即告关闭。
  福清县烟丝厂前期系福清县城关工商业者林吉钦、郑赛献等4家烟铺联合创办的工农烟丝联营处。1956年2月,在对私改造高潮中改为公私合营福清烟丝厂,属县手工业管理局领导。1957年11月,由县供销社采购经理部接办,成为该县供销社第一家商办工厂,人员30人。由县社派干部加强管理,增加投资,增添设备,扩大规模。60~70年代,先后购置1台液压机、4台切丝机,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产量逐年增长,最高年份烟丝产量达90吨。烟丝除行销全县外,还销往平潭县。70年代末,烟丝市场缩小,年产量降至10余吨,人员缩减至11人,年开工时间不过100天左右。1983年承包给个人经营,翌年春便告关停。
  连江县烟丝厂1956年6月,由城关原兴铺、万泉、庆福、新连兴、新利等5家烟店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连江庆福烟丝店,属县供销社领导,人员33人。1959年3月,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改称连江县商业局烟丝厂。1964年,更名为福建省连江县烟丝厂。1972年产烟丝52吨(历史最高年产量),总产值28.63万元。烟丝品种有皮丝、广东烟、厚烟、板品、板烟、熟烟等,行销全县,盛时还销往石狮、晋江、安海、罗源、南安、尤溪等地。烟叶来自地产外,还购自省内的福鼎、宁德、霞浦、寿宁、周宁、古田、沙县、仙游等县以及省外河南、山东、云南等地。1974年后,因烟丝市场逐渐萎缩,产量逐年下降。至1987年,全厂人员只剩10人,年产量5吨。1990年,人员缩减为4人,年产烟丝600多公斤。
  闽侯县土产公司烟丝厂该厂始建于1958年,有工人8人。1960年元月投产,属县商业局管理。1961年,改名为闽侯县农产品经理部烟丝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下放给该县荆溪供销社管辖。1969年,由县土产公司管理,更名闽侯县土产公司烟丝厂。建厂初期,制丝采取纯手工操作,工具原始落后,年产烟丝6吨左右。1970年初,从泉州机械厂取回烟丝机制造图纸,经县通用厂承造后投入生产,结束了该厂纯手工操作的历史,月产量从0.5吨提高到2~2.5吨,最高时可达10吨,职工发展到近30人。该厂烟丝品种有特级沙、甲级沙、厚烟丝、卷烟丝等,原料来自沙县、福鼎、仙游等地的晒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县内烟丝销售看好,该厂获利甚丰,成为县财政收入的重点企业。80年代伊始,烟丝市场受卷烟冲击,加上晒烟涨价,成本增高,该厂被迫压缩产量,部分转产蜡烛等。1985年月产最低时仅45公斤。是年6月遂宣告关停。
  长乐县供销社农产品经理部烟丝加工厂该厂开办于1962年。有职工7人(其中技术工2人),归长乐县供销社农产品经理部管理。有压榨机2台,年产烟丝10吨左右,产值5~6万元。生产原料来自长乐县坛头镇及福安、福鼎、尤溪等地。有金丝烟、广东烟、卷烟丝等品种,行销于江田、古槐、鹤上、金峰、玉田等公社。1980年因烟丝市场景况不佳而停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吉钦
相关人物
郑赛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仓山区
相关地名
大同市
相关地名
鼓楼区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福清市
相关地名
长乐区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闽清县
相关地名
白中镇
相关地名
沙县区
相关地名
夏茂镇
相关地名
闽侯县
相关地名
永泰县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
福清县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平潭县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庆福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安海镇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寿宁县
相关地名
周宁县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长乐县
相关地名
坛头镇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古槐镇
相关地名
金峰乡
相关地名
玉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