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香料烟与白肋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157
颗粒名称: 附录 香料烟与白肋烟
分类号: S572
页数: 5
页码: 65-6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香料烟和白肋烟的种植历史、栽培技术、调制过程以及它们作为混合型卷烟原料的重要性。虽然香料烟和白肋烟在福建省都有试种,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推广种植。
关键词: 福建省 香料烟 白肋烟

内容

一、香料烟
  香料烟又称土耳其型烟或东方型烟。原产于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属喜温、耐旱、怕涝的类型,适宜种植在高温、干燥、少雨、多日照、气温日较差较大的生态环境里。香料烟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福建烟区曾多次引进试种,因各种原因未能推广种植。
  1960年,福建省跃进农场(后称武平跃进烤烟场)技术员刘寿生,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引进“沙姆逊27”、“丢别克44号”品种,在该农场试种并获得成功,但因调制工艺复杂,经济效益较差,几年后不再种植。
  1985年,长汀县烟草公司从河南引进“沙姆逊15A”香料烟在该县河田镇试种,1986年继续扩大种植。同年,武平县从长汀引进“沙姆逊15A”在该县岩前镇试种。与此同时,建阳地区烟草分公司从浙江省引进香料烟种子在邵武、浦城、松溪、政和等4个县(市)18家农户试种。三明市烟草分公司也于1989~1990年在大田县、三元区等地试种香料烟。但或因缺乏栽培调制技术,或因气候不宜、选址不当,都设有取得预期效果。唯有长汀县坚持试种,并于1989年推广到该县三洲、大同、策武、河田等4个乡(镇)的6个村、种植面积2.13公顷,收购烟叶198.5公厅。1990年,长汀香料烟烟叶样品经中国烟草标准化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化验评级,二级烟叶的化学成份及评吸质量为:总糖3.60%、烟碱1.26%、总氮2.49%;香料型较显著,香气较足,杂气有、浓度较浓,刺激性较小,劲头较小,余味尚舒适,燃烧性强、灰分灰白,质量属较好档次,适用于混合型卷烟。1991年,该县种植香料烟3.67公顷,收购烟叶698.2公斤。虽经多年试种,各级烟草部门投入一定试验经费,但香料烟产量较低、经济效益差,农民不愿种植,加上国内卷烟生产仍以烤烟型为主,香料烟销路不畅,遂于1992年停止种植。
  香料烟一般要求在土壤有机质含量1~1.5%,磷钾含量丰富,土层较薄,排水条件好,PH值在5.5~6.5的微酸性丘陵坡地上种植。其栽培管理过程分为播种育苗、整地移栽、中耕施肥、病虫防治、成熟采收等几个环节;种植密度15~22.5万株/公顷,每株留叶30~50片,腰叶长14~16厘米,宽10~12厘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纯氮75公斤,氮:磷:钾=1:1:2~3,重施基肥,基肥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70~80%。
  香料烟的采收调制较为复杂。一般要求充分成熟采收,成熟标准为:下部叶片半叶呈淡黄色,主脉一半发白;中上部叶片全叶呈淡黄色,叶尖有1~2厘米黄色,主脉全发白、叶片皱折并有突起的黄绿色斑点。调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晾制阶段,第二阶段为晒制阶段。烟农一般按穿烟-上架-晾黄-定色干燥至叶燥筋潮-堆积醇化-干燥-贮藏的程序进行调制。
  经过合理调制后的香料烟烟叶油分足,具有特殊浓郁香气,气味醇和、舒适,劲头适中,刺激性小,燃烧性好,吸收异味能力强,是生产低焦油混合型和低焦油低烟碱清香型卷烟的重要原料。
  二、白肋烟
  白肋烟原产于美国,由于烟株的主茎和叶片中脉呈乳白色而得名。它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我国以湖北恩施地区所产白肋烟最为著名。
  1989年,福建省烟草公司在福州召开全省晾晒烟生产开发研讨会,提出以“精心组织,搞好试点、扩大示范、加速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发白肋烟生产,并确定柘荣、霞浦、明溪等3县为主要点。是年,柘荣县在城郊试种2公顷白肋烟(品种KY.—14),收购3吨,单产1500公斤/公顷。1990年,柘荣、霞浦、明溪等继续扩大试种,也获得成功。烟叶样品经郑州烟草研究院评级化验,柘荣、霞浦两县的白肋烟质量与湖北建始白肋烟相当,适用于混合型卷烟。
  是年,湖北农科院白肋烟专家张再淳高级农艺师考察宁德、三明两地,认为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与著名白肋烟产区湖北建始县相似,可以生产出优质白肋烟。
  为此,省烟草公司制定并下达白肋烟开发方案,拨出试验经费并制定比较优惠的扶持政策。
  1991年,霞浦县在崇儒、柏洋、水门等3个乡镇推广种植白肋烟33.3公顷,并从湖北聘请技术员驻点指导。但当年6~7月份,正值烟叶生长旺盛、需要水份时期,该县遇到严重的干旱,连续七八十天晴热无雨,溪河干枯,山田龟裂,导致烟叶大面积早衰、叶片凋萎,叶片薄,油分少,产量、质暈严重下降。加上当年国内白肋烟市场供过于求,烟叶销售困难,所以,1992年即停止种植。
  白肋烟一般株高120~150厘米,茎围9~10厘米,采收叶片18~22片,腰叶长50~60厘米,宽25~30厘米,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较平,主脉较细;较抗旱、耐肥。调制后成棕色、含烟碱高、焦油低、香气浓郁。其栽培管理过程分为播种育苗、整地移栽、中耕培土、施肥水管、打顶抹杈等环节。一般采取半整株砍收后,用专用晾房调制,调制技术较为复杂。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香料烟
相关专题
白肋烟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