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152
颗粒名称: 二、品种
分类号: S572
页数: 6
页码: 33-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烤烟的引进与更新过程。最初,福建省引进了多个烤烟品种,但经过筛选和育种工作,特字401和大黄金等品种逐渐被淘汰。随后,永定1号和翠碧1号等品种被选为当家品种并推广种植。为了满足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质量要求,福建省开始引进G-140、G-80、G-28和K326等外引品种,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工业验证,逐渐推广种植。
关键词: 福建省 烤烟 品种

内容

(一)引进与更新
  福建省自40年代开始试种烤烟,50~60年代先后从云南、贵州、河南、山东等省引进特字400、特字401、佛光、大金元、小金元、寸茎烟、北流烟、红花大金元、长脖黄、大柳叶、小柳叶、大黄金、金星6007、螺丝头等烤烟品种,由于福建省气候条件特异,多数品种终因适应性差或抗病性弱、质量不理想而先后被淘汰,只有特字401和大黄金品种分别在龙岩烟区和漳州烟区推广种植。
  70年代,龙岩地区农科所温锡鉴、永定农科所卢万太、省农业厅武平跃进烤烟场刘寿生等人先后开展烤烟育种工作,相继育成6103、7206、7208、78—20、闽烟2号、闽烟4号、永定1号(提纯401),特字8号、平烟1号、平烟2号、平烟3号等,在生产上试验示范种植。由于当时烤烟良种管理工作失控,生产用种多而杂。据1979年对云霄、平和、漳浦、永定、上杭等5个主产县的品种普查,省内烟区栽培的品种主要为特字401和大黄金两种,特字401品种约占总面积的50%左右,大黄金品种主要在闽南冬烟区种植,当年种植面积约占25%左右。此外,7208、7206,提纯401和特字8号等也有一定面积。一些县(市)还零星种植本地自育或经过驯化的品种,如上杭县蓝溪公社湖里六队的湖里种,永定的密目烟,平和县大溪公社种植的大溪种,漳浦县种植的大叶光等。除了品种多、乱、杂外,主栽品种特字401和大黄金也因烤烟良种繁育制度不全,缺乏严格的提纯复壮,种性下降,抗逆性差,混杂分离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1978年、1979年,全省收购的上等烟比例仅5.5~6%(往年8~10%),烤烟单产仅750~1125公斤/公顷(50~75公斤/亩)。
  为改变烟草品种多、乱、杂的局面,1979年开始,省农业厅连续两年组织全省烤烟品种区试工作,参加区试品种有永定1号(提纯401)、7206、大黄金、云花1号、7208、大溪种、花培2号、特字8号、湖里种及对照特字401等。永定1号品性特别突出,连续3年在区试中产量、质量最佳,经过广大技术人员评议,决定在省内烟区推广种植。1980年起,在永定县先锋烟场建立永定1号繁殖基地。1982年,永定1号逐渐在省内烟区推广,并成为福建省烟草的当家品种之一。与永定1号相当的是翠碧1号,由宁化县土产公司张仁琳等人于1977年从该县禾口乡石碧村烤烟特字401品种烟田发现的变异株,经几年试种,于1982年定名的,该品种经宁化县示范种植,均表现产量较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而逐步在省内各烟区推广种植,并成为80年代后期以来福建烟草的当家品种之一。
  1984年后,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生产的烟叶具有高浓度、高香气、高烟碱和低焦油的质量要求。为此,福建省开始组织引进优良品种。1985和1986年,永定县烟草公司先后从山东引进G-140和G-80品种试种,1986年,上杭县烟草公司从广东大浦引进G-28,在上杭安乡试种成功。同年,清流县从云南引进G-28种子试种,1987年,永定烟草公司从贵州引进K326试种成功。1988年,清流县与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合作在该县里田乡建立33.3公顷G-80示范片,获得成功。外引品种进入福建之初,由于不适应福建省气候条件,与本地品种同时播种,则易出现早花而影响产量、质量,造成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进一步推广种植。福建省技术人员经对有关文献和外省经验进行认真分析,发现本省苗床期和大田初期低温是造成早花的主要原因,因而,在1988~1989年间,开展以调整播栽期为主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不同的播栽期、育苗方式、施肥技术及烘烤方法等试验,逐步掌握外引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并总结相应的栽培技术规范,很快在各烟区普遍推行。为了摸索外引品种在卷烟工业上的使用情况,1990年,省烟草公司下文要求龙岩卷烟厂进行工业配方验证工作。验证结果认为,外引品种香气量足,香气质佳,烟叶色泽较深,黄烟率比较高。于是,1991年省政府在烟叶生产收购扶持政策中拉开了外引品种与本地品种扶持费的差距(每50公斤差5元)。鉴于外引品种需肥量大的特点,为保证其推广,省烟草公司从肥料上对外引品种采取倾斜的优惠政策,种植外引品种的每公顷供应优质平价化肥300公斤,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外引品种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是年,省烟草公司烟叶部征集了翠碧1号、永定1号、K326、G-80、K394、柯克176、岩杂2号等品种的烟叶样品,委托龙岩卷烟厂进行单品种评吸化验鉴定和工业验证,结果认为K326、G-80、翠碧1号等3个品种内在质量较好,K326具有香气浓郁、劲头大,烟味饱满的特点,具浓香型风格,但存在刺激性大,余味舒适度差的缺陷。翠碧1号的主要特点是香味较清雅,浓度较低,劲头低至适中,余味较舒适,但生青气较为明显,醇化时间较短。而G-80则介于二者之间,香气浓度劲头较为适中,刺激性相对较小,余味舒适。然而在生产上,由于K326品种烘烤容易,上等烟比例高,亩产量亩效益明显优于G-80,普遍受到烟农欢迎,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由此,省烟草公司在1992年的烟叶生产座谈会上提出“控制K326,扩大G-80,保留翠碧1号1的烤烟品种布局要求,并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使1993年全省的烤烟品种结构,基本符合市场需求,形成以G-80、K326、翠碧1号等3大品种并重的烤烟品种布局。(二)品种管理
  1.良种繁殖
  50年代,永定县先后引进特字400号、特字401号、长脖黄、北流、柳叶、寸茎、大金元、小金元等优良品种,当时因品种繁杂,各个品种的生育特性不一,成熟度参差不齐,既不便于田间管理,也影响了成熟采摘和烘烤质量。农业部门经过调查总结,报请永定县人民政府批准,从1954年起实行统一留种,.免费供种,并确定高陂、坎市、抚市、湖雷等4个区统一种植特字400号,其余各区种植特字401号,首次实现烤烟种植区域化。
  1960年,特字401品种繁种基地在永定县良种场建立,经过长期提纯复壮,保留其优良特性,成为福建省种植时间最长的一个品种。
  1978年,国家重新制定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四化一供”方针,提出种子产、供、销由国家统一集中经营的办法。
  80年代初,虽然种植的品种较多,但种子仍由省农业厅统一安排集中繁殖,统一供应,基本做到了种植区域化。
  1984年,省烟草公司成立以后,十分重视烤烟种子的繁育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种子繁育体系,实行原种、良种两级繁育制,由省烟草公司统一组织良种推广和良种繁育的计划管理,地区烟草分公司组织实施,县公司按质量生产种子。实行种子集中繁殖和统一免费供种的方式,保证各推广品种的种子质量和数量。省烟草公司每年都拨出一定经费,并供应部分优质肥料,保证种子质量。1985~1986年,永定县先锋烤烟场和云霄烤烟场,分别繁殖永定1号和大黄金品种,共繁殖永定1号种子1485千克和大黄金种子215千克。1987年以后,又分别在永定、上杭、漳平、宁化、清流、邵武等地建立特约良种繁育基地。
  福建省烤烟留种主要技术,选择阳光充足,排水通风好,烟株生长良好,均匀一致的烟田。选择茎杆粗壮、叶片数较多,节距适宜、无病虫害、生长正常、无早花,具有原来品种特征的烟株留种;留种烟株不摘心打顶,只抹杈芽。留种烟株少采叶、迟采叶。疏花疏果:开花后将分枝上及迟开的花朵抹去,仅留主枝上的花朵,使其结果,对主枝花朵亦可酌情修剪,使之不稀不密。每一烟株,大多选留精壮饱满、无虫害的蒴果50个左右;大部分蒴果的尖部呈黄褐色,摇头蒴果能发出沙沙响声,视为成熟果,即可采收。采收脱粒:将蒴果皮和疮子扬弃,留取结实饱满种子装入袋中,贮存于干燥处,提高发芽率。
  2.管理
  各级烟草公司成立以前,烤烟品种管理工作主要由省农业厅及地、县经作局负责。1984年,省烟草公司成立以后,十分重视烤烟品种管理工作。1986年,成立由骆启章任主任委员,吴可怀、曾鸿棋、江豪任副主任委员的省烟草品种审评委员会,其业务上接受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和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评委员会的指导,主要负责组织全省或参与全国烟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选育或引进的新品种进行审评,对有关品种或种子工作纠纷进行仲裁。
  省烟草品种审评委员会成立之后,针对当时省内烤烟品种管理失控,品种多、乱、杂,主栽品种永定1号严重退化,已不适应生产需要的状况,1986~1987年,连续组织省内9个烤烟生产县开展烤烟良种区域试验,通过8个品种在不同生态产区的试验,选择出表现较好的翠碧1号、4一4、80—1在不同生态烟区进行进一步生产试验和示范种植。在烤烟生产季节里,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各烟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评比,对当时的烤烟品种作出清理意见,提出扩大示范种植翠碧1号、G—28、G—80等为开发性品种,限制种植和逐步淘汰密目烟、湖里种和大黄金等品种。1989年,在宁化县召开烤烟品种审评会议,通过评议,认定翠碧1号为省内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通过几年的工作,福建烤烟品种基本实现良种化。
  在实现烤烟品种良种化的同时,省烟草公司重视做好品种管理的规范化工作。1991年,制定《福建省烟草种子管理实施办法》,对良种推广、良种繁育、良种供应等提出具体管理规定,确定由省烟草公司主管全省烟草种子工作,统一组织良种推广和良种繁育。良种繁育由省烟草公司统一计划管理,地区分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县公司负责按质按量生产种子。实行种子集中繁殖,统一免费供种的方式等,使烤烟的品种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主要品种介绍
  福建省种植烤烟以来,先后引进及自育的烤烟品种多达数十个,但在省内有一定推广面积的只有特字400、特字401、大黄金、永定1号、翠碧1号、G-28、G-80、K326等几个品种。90年代以后,省内种植的主要为翠碧1号、K326、G-80等3大良种。
  特字4001950年,由贵州引进永定坎市种植。50~60年代初,在永定县有一定推广面积。该品种一般株高120~140厘米,叶数20~23片,节间中等,株形筒形,腰叶长45~50厘米,宽25~30厘米,叶片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有皱折,叶缘呈波浪状,具成齿,叶脉稍粗。大田生育期120~130天。适应性强,耐肥,苗期和大田初期生长较慢,烟株出穴后生长较快,需加强前期管理。一般单产1500~2100公斤/公顷。烤后色泽金黄,油分足,弹性强,香气浓,品质优良,具有抗根腐病能力,易感染黑胫病、青枯病、炭疽病,叶尖也常发生枯尖。
  特字401原系特字400与开喜杂交育成的品种。1946年、1947年,由卢衍豪、卢屏民分别从江苏南京、贵州贵定引入永定种植,为50~70年代福建的主栽品种。该品种株高120~145厘米,节间稍长,有效叶数16~20片,腰叶长45~48厘米,腰叶宽26~28厘米,株式塔形,叶片宽椭圆形,厚薄适中,主脉较细,与特字400比较,叶片基部较宽,叶色较浅,叶尖急尖,叶缘呈波状。大田生育期120~135天。苗期和大田前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一般单产1450~1950公斤/公顷,烤后色泽金黄,油分足,弹性强,属清香型品种,品质优良。但抗病性差,易感黑茎病,枯萎病和白粉病。
  永定1号系永定县农科所卢万太等科研人员于1978年从特字401号系统选育而成,又称提纯401。1980~1982年,参加全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连续3年获得产质第一名。1982年,被评为全省最佳良种。1984年,被认定为全国八大主要推广良种之一,是80年代中期前福建的主要推广品种。1986年,全省推广面积达13166公顷,占70%。1987年以后,因其种性退化,抗病性差,逐步被其他品种取代。该品种株高165~170厘米,单株有效叶数18~20片,腰叶长60~65厘米,宽30~35厘米,全生育期205~240天,单产1800~2400公斤/公顷,上等烟占15%左右,叶片较薄,颜色较淡,烟碱含量偏低。
  翠碧1号系宁化县张仁琳等人于1977年从该县禾口乡石壁村烤烟401品种烟田的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经过几年试种和栽培烘烤及对特性的摸索,1982年定名,并在宁化县种植,但面积不大。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参加全省品种区域试验,具有产质量较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1987年起,逐渐在省内其它烟区示范种植。1987年、1988年两年的省烤烟品种考察结果认为,翠碧1号具有较大推广潜力,提出作为全省扩大示范的开发性品种之一。1989年6月,翠碧1号通过省烤烟品种审评委员会审评,定为省烤烟主要良种之一。1991年5月,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验证,同年,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认定其为烤烟良种。1990年,全省种植22300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69.2%。1993年,该品种主要在三明烟区种植。该品种茎杆粗壮,根系发达,大田生长势强,全生育期210~240天,打顶后株高80~100厘米,茎围10~11厘米,节距4~6厘米,有效叶20~22片,最大叶长宽(58~60)×(28~33)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叶片较厚,叶面稍皱,叶色深绿。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溃,抗病性较强,种植多年后抗病性下降,根茎类病害发生较严重。容易栽种,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单产1500公斤/公顷左右,上等烟比例12~30%,上中等比例85%以上。
  G-281986年,引入上杭、清流县试种。1987年后,宁化、清流、永定、上杭、龙岩、漳平、南靖等县均有所推广。1989年,全省种植面积达2667公顷左右。1991年以后逐步被G-80所取代。该品种株式塔形,株高80~90厘米,茎围8~10厘米,茎叶角度小,有效叶数16~20片,腰叶长×宽(58~64)厘米×(28~30)厘米,叶形椭圆,叶面较光滑,叶色淡绿,叶脉近白色,叶片较厚,成熟一致,对温光条件反应敏感,耐肥,抗黑胫病,青枯病,耐赤星病,但易感花叶病和气候性斑点病。该品种容易烘烤,黄烟率高,烘干率高,品质好,上等烟比例大。
  G-80CoKer254与G-28杂交选育而成的美国品种。1986年引入福建省种植,经几年试种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1993年,全省种植面积达2.7万公顷,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5.6%,主要分布在龙岩的永定、漳平、武平、连城、长汀等地,三明的宁化、清流及南平烟区。该品种株式筒型,打顶后株高80~90厘米,茎围9~10厘米,节距4~5厘米,有效叶数18~20片,最大叶长×宽(58~65)×(27~32)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平,叶耳小,叶色淡绿,主脉较粗,且呈白色,腋芽长,耐肥,对温光反应敏感,抗根茎病,但易感花叶病,下部叶易感气候性斑点病,该品种落黄一致,易于烘烤,黄烟率100%,烘干率高。烟叶烘烤后,原烟颜色桔黄,油分足,上等烟比例25~30%,上中等烟比例达85%,一般单产1800~2250公斤/公顷。
  K3261986年后,引入福建省种植,因其产量较高,烟叶烘烤容易,原烟颜色桔黄,上等烟比例高,产值较高,深受烟农欢迎,推广面积逐年增大。1992年,全省种植面积达1.98万公顷,其中龙岩地区种植面积达1.53万公顷,占当年全区种植面积的90%。因烟叶烟碱含量偏高,香气质较粗糙,刺激性偏大,给烟厂的使用造成一定困难。1993年后,省烟草公司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面积比例有所减少。1993年,全省种植2.73万公顷,占36.04%。K326全生育期180天左右,株形筒型,打顶后株高70~80厘米,茎围8~9厘米,节距3~4厘米,叶片狭长,叶面较皱,叶耳较大,叶色深绿,主脉较粗,腋芽长势较强,耐肥水,对温光反应敏感。中抗根茎病,较感炭疽病和气候斑点病,易感花叶病。该品种大田生长势强,成熟落黄一致,较耐熟,容易烘烤,烘烤率高,原烟颜色桔黄。单产达1900~2400公斤/公顷,上等烟叶比例30%以上,上中等烟比例90%以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烟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方位记述了福建省烟草业发展的情况。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卢万太
相关人物
刘寿生
相关人物
骆启章
相关人物
吴可怀
相关人物
曾鸿棋
相关人物
江豪
相关人物
卢衍豪
相关人物
卢屏民
相关人物
张仁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北流市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武平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永定区
相关地名
上杭县
相关地名
湖里区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大溪区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永定县
相关地名
禾口乡
相关地名
石碧村
相关地名
宁化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大浦镇
相关地名
安乡县
相关地名
清流县
相关地名
里田乡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大田县
相关地名
坎市镇
相关地名
抚市镇
相关地名
漳平市
相关地名
宁化县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贵定县
相关地名
石壁村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连城县
相关地名
长汀县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特字400
相关专题
特字401
相关专题
永定1号
相关专题
翠碧1号
相关专题
G-28
相关专题
G-80
相关专题
K326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