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桡足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84
颗粒名称: 七、桡足类
分类号: Q959.223+.3
页数: 4
页码: 754-75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桡足类的种类、特点和分布范围。桡足类是水生动物中的一大类,包括许多种,其中一些种类对人类有经济价值,可作为鱼类的食物或家禽、蛙、鳖的饲料。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指示动物来探测水体污染程度。此外,桡足类中还有一些寄生种类和掠食性种类,对鱼类和鱼卵的繁殖造成危害。文中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桡足类,包括球状许水蚤、太平洋哲水蚤、大型中镖水蚤和右突新镖水蚤等,并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关键词: 福建省 其他无脊椎动物 桡足类

内容

桡足类包括哲水蚤、猛水蚤和剑水蚤。我国自由生活的淡水桡足类有200多种,海洋桡足类约有500多种,我省至今记载有海产300多种,淡水60多种。桡足类是鱼类的摄食对象,也可作为家禽、蛙、鳖的饲料;有些种类还可作为探测水体污染程度的指示动物;有一些剑水蚤和镖水蚤是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有一些掠食性种类能侵袭鱼卵和鱼苗,对淡水鱼人工繁殖造成危害,使鱼卵的孵化率下降。
  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 be si Poppe et Richard
  头胸部圆筒形,后侧角钝圆,有4~5根刺状刚毛;第5胸节背面在接近生殖节的两侧有一突起,突起上有1~2根刺,接近后缘处又各有一新月形片。腹部4节,生殖节前半部两侧隆起,外侧面有许多刺状毛,除肛节外,各节后缘均具细锯齿。尾叉长度为宽度的3倍,内缘有细刚毛。第一触角较短,长达第二腹节。第5胸足单肢,左右对称。雌体长1.15~1.40 毫米。
  雄体第五胸节背面后缘无刺及新月形突起。腹部5节,第二至四腹节后缘具细锯齿。第五胸足单肢,左右不对称。右足第一节外末角具一强大的刺,第二节较大,末端有一钩状刺,刺的近端与中部突起上各有一细毛,刺末部内外缘有细刺列。左足第二基节内缘镰刀状突起,其基部伸出一个三角形锐刺。外肢第一节长方形,第二节外缘中部有一棘,内缘中部伸出一球状突起,突起顶部有刚毛数根。
  生活于江河、池塘的沿岸带上中层,能生活于咸、淡水中。
  分布于福建福州、福安、泉州、厦门。我国的广东、湖南、湖北、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内蒙古也有分布。
  太平洋哲水蚤Calanus pacificus Brodsky
  个体大,头胸甲长圆筒形,前额圆钝,中部稍向前突起。末胸节的后侧角的末端钝圆。腹部4节,尾叉与尾肢几乎等长。第一触角细长,25节,长度可超过尾叉,最末第二、第三节各有一条长羽状刚毛。第五胸足是左右对称,第一基节内缘有17~22枚齿,内肢第一、二节的外末角向下延伸成刺突,第三节内缘仅一根刚毛。
  雄体腹部5节,第五胸足不对称,左足外肢较右足的长,左足内肢第三节末端通常不超过外肢的第一节的末端。
  生活于暖温带,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近岸,并形成优势种群,南海亦有。
  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 (Rylov)
  曾用名萨氏中镖水蚤
  头胸部粗壮、圆筒形。第4胸节背面中央具一距状突起。第5胸节后侧角尖锐,并各有一刺。腹部分3节,生殖节宽长方形,前半部两侧隆起,顶端各有一刺,第2、3腹节短小。卵囊含卵近60个。第1触角分25节,甚长。第5胸足外肢第1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2.5倍,第2节爪状刺的内外缘均有锯齿列,第3节末端具刺两根,内肢短小,分两节。雌体长1.83~2.O6毫米。雄体长小于雌体。雄体执握肢末端第3节有一梳齿状突起、末齿最大。生活于富含有机物质的鱼池沿岸带,大量繁殖时能侵袭鱼胚胎与幼鱼。
  分布于福建福州、闽侯、浦城、长乐、漳浦。我国的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也有分布。
  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 (Poppe et Richard)
  体圆筒形,头胸部两后侧角与后缘各具一刺。腹部分3节、生殖节前半部两侧突起上各有一刺、右侧突起较大。尾叉内缘有细毛。第1触角长,末端超越尾刚毛。第5胸足短小、第1基节背部有一壮刺;第2基节近三角形,外缘有一细刚毛。外肢第一节宽短;第二节有爪状刺,内缘具齿,外缘有时有1~3个齿;第3节末端具刺状刚毛1~2根。内肢一节,末端斜截,具细刺一列。雌体长1.11~2.50毫米。
  雄体长1.20~1.26毫米。腹部分5节,生殖节右缘有一刺。执握肢22节,第10、11、13至15节,最末第3节的指状突起末端指向外方。第五右胸足第1基节内末角具一分叉片状突起,第2基节内缘具丘状透明突起。内肢第1节短,外末角成锐角,第二节窄长,外缘中部具一强大侧刺,末端钩刺长而弯。内肢葫芦形,末端具细刺。第5左胸足第二基节内缘有一透明突起。外肢第一、二节的内缘均具细毛,末端钳板的内缘具细刺,钳刺较长,内缘有细毛,外缘具数根刚毛。内肢狭长,末端斜截,具细刺。
  生活于湖、江、池塘的近岸带,常与大型中镖水蚤在同一水体中。
  分布于福建福州、闽侯、福清、建瓯、连城、新罗、长汀、上杭、云霄、同安、厦门,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陕西、辽宁、黑龙江也有分布。
  模式有爪猛水蚤Onychocamptus mohammed (Blanchard et Richard)
  体瘦长。生殖节较第五胸节和其他腹节为宽,由两节组成,第2节后侧角较突出,肛门极光滑。尾叉窄长,长度约为宽度的2.5倍,第一触角5节,约为头节2/3长度。第二触角3节,外肢仅一节。第一胸足内外肢均2节,内肢约为外肢长的2倍,末节短小,具爪状大刺的细刚毛各一。第五胸足两节,基节外末角突出并附一刚毛,内末缘刚毛3根,末节末缘刚毛3根。雌体长0.50~0.55毫米。
  雄体较小。头节近方形。第1触角与雌体的异形,分7节,第四节膨大呈球形,第五胸足基节退化,外末角突出,附一刚毛,末节具2刚毛。
  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为广盐性、广温性种类。
  分布于福建福安、福清、莆田、惠安、泉州、厦门。我国的广东、江苏、河北、天津、北京、新疆也有分布。
  猛水蚤目中的秀刺小节猛水蚤Microarthridion litospinatus Shen et Tai和双节猎手猛水圣Huntemannia biarticulatus Shen et Tai两模式种均发现于福建泉州。
  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 (Boeck)
  虫本细小狭长、侧扁。前体部稍宽于后体部,但侧面观无显著区别,呈长圆筒状。额小、额角下弯呈喙状。身体各节均被毛。腹节的侧腹面的后缘具成列的小刺。尾叉的第一和第二根刚毛极长,约为腹长的2.5倍。雌体第五胸足左右对称,分二节,第一节的内末角有2根刚毛,外末角有一根刚毛;第二节有二根长和二根短的刚毛。雄性第五胸足很退化。雌体长0.50~0.70毫米,雄体长0.50~0.66毫米。
  本种多生活在海水上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黄、渤海及东海,南海也有记载,台湾海峡亦很丰富。
  白色大剑水蚤Macrocyclops albidus (Jurine)
  头胸部卵圆形,第五胸节窄小。生殖节的长度与宽度相等。尾叉短,长度约为宽度的两倍,内缘光滑。第一触角17节,末3节具透明膜,边缘光滑,仅末节透明膜外缘具不明显的细锯齿。第二触角4节,第三节为第4节长度的2/3。第四胸足的连结板后缘向后稍隆起,具一列细刚毛,内肢第三节长度不及宽度的3倍,其内缘第2根刚毛退化成为短刺,末端外刺为内刺的1.1倍。第五胸足2节,第一节外末角具刚毛一根,第二节末端突出,具长刚毛一根、内外末角各具刺状刚毛一根。雌体长1.14~1.28毫米。雄体小于雌体,第一触角17节,第十五~十六节间可弯曲,末节呈角状。
  生活于湖泊、溪流及小水体沿岸,广温性、肉食性种类。
  分布于福建延平、建瓯的建溪、福安。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江西、浙江、江苏、陕西、河北、天津、黑龙江、新疆、西藏也有分布。
  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 serrulatus (Fisher)
  体窄长、头胸部椭圆形,第四胸节的后侧角包围着第5胸节、第5胸节后侧角呈钝圆形。尾叉细长,其长度为宽度的3.5~5倍(有的可达6~7倍),外缘具一列细锯齿。第一触角12节,末3节细长具透明膜。第一至四对胸足外肢第3节的刺数为3、4、4、3。第四胸足内肢第3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2.5~3倍,末端内刺约为外刺长度的1.5倍。第五胸足只有一节,内末角具一粗刺,外末角具一短刚毛,中部突出具一长刚毛。第六胸足具一刺二刚毛。雌体长0.65~1.45毫米。
  生活于江河、溪流、池塘的沿岸带,为底栖种类,植食性,广温性。
  分布于福建福州、闽侯、建瓯、连江、长乐。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
  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Claus)
  体呈锥状,头胸甲卵圆形。生殖节瘦长,纳精囊呈“T”形。尾叉长度约为宽度的3~4倍,侧尾毛位于外缘近末端的1/3处。第一触角17节,最末两节具一透明膜,膜的前部具一钩状缺刻,膜的后部具锯齿。第一胸足第2基节的内末角无羽状刚毛。第四胸足连接板的后缘两端具三角状短齿;内肢第三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近4倍,末端的内外两刺的长度相差无几,两刺均短于节本部。第五胸足分两节,第1节外末角具一羽状刚毛,第二节狭长,近内缘中部具一长刚毛,但短于末端的另一羽状刚毛。雌体长0.85~1.45毫米。雄体长0.64~0.95毫米。第一触角15节,第十三、十四节可弯曲,末节爪状。
  生活于池塘、水库和温泉澡堂排水池中,为浮游性、暖水性与肉食性种类,能侵袭鱼苗。它是多种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
  分布于福建福州、闽侯、平潭、莆田、厦门、龙岩。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 (Rehberg)
  体呈椭圆形。第4胸节后侧角圆钝,稍向后突出。生殖节长度略大于宽度。尾叉向后分展,长度不及宽度2.5倍。第一触角长抵第二胸节中部,分17节,末两节外缘具透明膜。第一至四胸足外肢第3节刺式为2、3、3、3。第4胸足内肢长度为宽度的3倍,内刺约为外刺的2倍,连接板后缘具一对乳突,各具3~5根小刺。第五胸足分2节,第1节外末角具一刚毛,第二节末缘内侧具一长刺,外侧具一较短刚毛。雌体长0.73~0.98毫米。雄体较小,生殖节方形,尾叉长度为宽度2倍,第一触角16节,第十五至十六节间弯曲,末端爪状。
  生活于富营养的池塘等水体中,为浮游性、暖水性种类。是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
  分布于福建福州、闽侯等地。我国各省几乎都有分布。
  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 Claus
  前体部呈长椭圆形,头部与第一胸节分开。额角尖并弯向腹面,背面观不明显。腹部狭长,雌体5节,尾叉末端第二根刚毛最长,第一触角向后可达到第5胸节。雄体无额角,腹部6节。雌体长0.72~0.80毫米,雄体长0.5~0.63毫米。
  该种系近岸低盐种类。世界性分布,我国沿海各地均有,黄、渤海尤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