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珍稀及资源昆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64
颗粒名称: 三、珍稀及资源昆虫
分类号: Q969
页数: 5
页码: 639-6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珍稀昆虫的定义和特征,以及我国对珍稀昆虫的保护措施。福建地区拥有多种珍稀昆虫,包括金斑喙凤蝶、中国宽尾凤蝶、艳步甲、达步甲、福建彩瓢虫、短管基瓢虫、阳彩臂金龟等。这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其中一些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关键词: 福建省 昆虫 资源昆虫

内容

(一)珍稀昆虫
  “珍稀”乃珍奇稀有之意。许多国家将动物和昆虫中稀奇珍种,在法律上列为“保护对象”,立法保护。有的国家如日本,对于珍稀动物和昆虫,由中央政府颁布,国定为“天然纪念物”;有的国家或地区把特产的稀世珍蝶命为“国蝶”等。从这些意义出发,所谓“珍稀昆虫”大约必须具备以下的特征和性质:
  (1)在分类区系上有特殊价值之种类,新目、新科的代表种,个体稀少者。
  (2)国家或地区新记录目、科代表种,类群种类稀少者。
  (3)分布区狭窄和地区特有的珍奇稀少者。
  (4)濒危资源昆虫,或形体特异和在工艺上有特殊价值的稀有种类。
  1988年底,我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昆虫14种和一个类群(属),已知分布于福建的有:蜻蜓目箭蜓科的尖板曦箭蜓hel iogom phusretroflexus;鞘翅目步甲科的拉步甲carabus lafossei,硕步甲c.davidi;臂金龟科的彩臂金龟属cheirotomus spp ;鳞翅目凤蝶科的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最后这一种为一级保护,余为二级保护)
  依据武夷山及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把已经提出的福建珍稀昆虫(尚未包括许多种叶蜂)简介如下。
  金斑味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Mell
  鳞翅目,凤蝶科。中国最珍稀蝶种。大型美丽,数量极为稀少。已颁布为我国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福建省已知分布于武夷山(挂墩)、梅花山(连城县太平察)。雄蝶前翅长45~48毫米,体金绿色,前翅前缘中部至后缘中部贯穿绿色弧形宽带。后翅金黄色斑占后翅中央的大部分,种名aureus (“黄金的”),即指此。后翅外缘有5条尾状突,中央一条特长。雌蝶稍大,后5条尾状突中有2条特长,呈弧形伸出。一年可能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4月中,第二代成虫于8月间出现。
  分布于福建、广东两省山地。
  中国宽尾凤蝶agehana elwesi Leech
  鳞翅目,凤蝶科。珍稀蝶种。成虫体黑,翅展110~130毫米,后翅的尾状突起特别宽阔,有两条翅脉伸入其中,因而与其他凤蝶迥异。幼虫为害马褂木、厚朴、庐山厚朴、檫树、玉兰等植物。一年发生2代,5月和7、8月为成虫活动期。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北京、陕西。福建省内的武夷山(武夷山市三港)、梅花山(上杭县丘山、桂和、双车)、戴云山(尤溪县金鸡山)都有分布。
  艳步甲carabus lafossei Feisth
  鞘翅目,步甲科。又名拉步甲,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型步甲,体色艳丽,高山捕食性天敌昆虫。体长45~55毫米。头、前胸背板及鞘翅外缘红铜色,有金属光泽。鞘翅长卵形、后端窄缩,绿色带有蓝绿色光泽。鞘翅末端在鞘缝处,形成上翘的刺突。各鞘翅有黑色的瘤突6行。福建省已知分布于武夷山(庙湾900米,黄岗山2150米)。
  达步甲carabus davidi Deyr et Faim
  鞘翅目,步甲科。又名硕步甲,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体色艳丽,大型,为山地林区捕食性天敌昆虫。福建省已知分布于梅花山(上杭县桂和,1100米)。体长40~42毫米。头黑色。前胸背板蓝绿色有光泽。鞘翅深绿色或红铜色有金属光泽。鞘翅长卵形,在后缘1/8处突然弯曲,外角尖锐,鞘翅末端钝圆。各鞘翅有4条黑色的纵脊和黑色的瘤突3行。
  福建彩瓢虫plotina muelleri Mader
  鞘翅目,瓢虫科。是中国Plotina属的惟一记录种,为福建省所特有。成虫色彩鲜艳,体形椭圆。体长3.1~3.5毫米。鞘翅黄褐色,各有2个前后排列的大型黄白色斑及4个黑斑。栖息于山地竹类和壳斗科植物之中。已知分布于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山市、建阳市)和梅花山(连城县)。极为稀少。
  短管基瓢虫diomus brachysiphonius Pang et Huang
  鞘翅目,瓢虫科。福建邵武产。仅得一雄。体长1.1毫米,卵圆形,背面拱起,密披细毛。头胸黄色。小盾片黑色。鞘翅黑色,末端1/4黄色,各鞘翅上两色的分界呈弧形。外生殖器弯管短小,因而得名。
  阳彩臂金龟cheirotonus jansoni Jordan
  鞘翅目,臂金龟科。俗称长臂金龟。因雄体前足极长而得名。我国最大甲虫之一,国家颁布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珍稀种类。雄体长66毫米,前胸背金绿色有光泽,前翅黑褐色有显褐色缘纹。此类甲虫一个世代可能经历3~4年,大多穴居于壳斗科大型栎树的树干洞穴内,幼虫以腐殖质为食。成虫出现活动时间自6月迄9月。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北部。中国的江西省九江,浙江省,四川省成都。福建省为分布新记录。本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永安、将乐,以及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上杭步云)都已有采集记录。
  硕目肖扁泥甲psephenoides magnioculus Yang (新种)
  鞘翅目,扁泥甲科。这个科是生活在流水中的一类甲虫,幼虫体卵圆形,腹面略凹,附着在溪流的岩石上,有适于水中呼吸的气管鳃构造,蛹也在水中,成虫羽化后游出水面,生活于水边及植物上。种类稀少。新种是1979年7月1日采自武夷山桂林(建阳市)的2只雄虫而建立的。体长1.5毫米,黄褐色。头部短宽,复眼极大。触角鞭节各具一细长的侧支,末节延长。鞘翅中缝不全闭合,后翅不发达。腹部末端突伸呈管状。是我国第一种的肖扁泥甲。
  丝跗华肖扁泥甲sinopsephenoides filitarsus Yang(新种)
  鞘翅目,扁泥甲科,华肖扁泥甲属(新属)。珍稀小甲虫。以武夷山三港(武夷山市)的丝跗华肖泥甲为模式种而建立的新属种。体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椭圆形而略扁。头小,前翅很短且合不拢来,后翅很大,纵横折叠半露于鞘翅后面。足细长,跗节如细丝。雌虫触角短(不足1毫米)且简单;雄虫触角为体长的2倍多(长达8毫米)。除端部3节为黄色外,其余8节黑褐色,第三至五节各生一侧支,以第三节者最长(约为触角的一半长)。幼虫生于急流石块上。
  中华新螯蜂neodryinus sinicus Yang(新种)
  膜翅目,螯蜂科。是寄生于同翅目(飞虱、叶蝉等)的一类天敌昆虫,一般雌蜂具有特化的螯形前足,用以捕持猎物。体长约5毫米,黑色,光亮。足除腿节端部和胫节为黑色外,余均呈红椋色。触角仅末端三节带棕色。翅透明,前翅基部褐色,端半具宽的褐带斑。1979年6月22日采自武夷山(建阳市桂林)的一只雌蜂,作为新种的正模,代表我国的第一种新螯蜂,是一种珍稀昆虫。
  陆氏潜水蜂agriotypus lui Chao
  潜水蜂是膜翅目姬蜂科的一个亚科,小盾片有一刺,腹部腹板骨化,非膜质,是与姬蜂区别的特征。雌蜂潜入水中,产卵在毛翅目幼虫虫囊内,营外寄生。因生活习性特殊,兼以种类稀少,故较珍奇。国外已知4种,国内也已报道4种。本种体长约7~8毫米。雌蜂前翅有褐色花斑,雄蜂无斑。雌性头顶在侧单眼与后头脊之间有几条纵脊,脊的下方在两个触角窝之间有一个甚大突起。1984年和1985年4月间采自福州魁岐山涧小溪。新种发表于1986年《武夷科学》第六卷。
  硕华盲蛇岭sininocellia gigantos Yang
  蛇蛉目,盲蛇蛉科。武夷山科考中发现的一种珍稀昆虫。作为新属、新种发表在《武夷科学》5卷25~28页上。盲蛇蛉没有单眼。翅痣内无横脉。武夷山的这种盲蛇蛉,体呈黄褐至橙褐色,头和前胸上有淡黄与棕褐色花斑。脉序也有特殊之处。因此,在盲蛇蛉科内建立了华盲蛇蛉属。本种名硕华盲蛇蛉乃硕大之意。正模体长22毫米,加上13毫米的产卵器,翅展约达45毫米;副模略小,体长17毫米,加上产卵器12毫米,翅展36毫米,可算得上世界最大的蛇蛉目昆虫了。正模产地建阳市县坳头,副模采自武夷山先锋岑。
  玉女啬褐蛉psectra yunu Yang
  脉翅目,褐蛉科的啬褐蛉属。是一类小型的褐蛉,前翅的基部宽阔而翅端部卵圆,前后缘略平行,像个黑板擦。属名yunii希腊词为擦具(scraper)或吝啬人。珍种玉女啬褐蛉分
  布于武夷山(建阳黄坑,武夷山小武夷)。正模一雌,于1979年6月30日采自小武夷玉女峰下,故以“玉女”为名;1981年,在《武夷科学》创刊号发表了这个新种。停息时,其翅几乎是平放的,前翅有黑斑。
  高冠角蝉属hypsauchenia
  同翅目,角蝉科,高冠角蝉属。体长7~9毫米,是角蝉科中的大型种类,前胸背板有高耸竖起的前角突,端部分叉,叉端形成叶状瓣。全世界已知4种,中国3种,福建2种。
  褐翅高冠角蝉hypsauchenia hardwickii Kirby
  前角突顶端的瓣宽大,端瓣基部的空间宽,呈圆形;后突起亚端结较低,端钝。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广东、福建和国外南亚次大陆。寄主植物有油桐、厚朴、芒果、冬瓜木。
  狭辮高冠角蝉hypsauchenia subfusca Buckton
  前角突顶端的瓣较小,端瓣基的空间卵圆形;后突起亚端结较低,顶端较尖。国内分布于福建(建阳大竹岚、武夷山挂墩),为中国新纪录。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
  鹿角蝉属elaphiceps
  同翅目,角蝉科,由于前胸背板异常发达,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很多珍稀种类。其中最为珍奇的要数鹿角蝉属,鹿角蝉之所以珍奇,首先是由于有高度特化的形态特征,前胸背板向上高耸成塔楼状的前角突,顶端向后伸出细长的后突起,向两侧伸出上肩角,上肩角又再分枝,状如鹿角,一看便知是鹿角蝉。个体数量稀少。中国已知3种,分布于福建2种:
  短刺鹿角辞elaphiceps brachyspinus Yuan
  上肩角的再分枝非常粗短,长仅0.9毫米,两上肩角再分支基部间距5~9毫米,三角形;分布于广西、江西、海南岛、福建梅花山(连城太平寮)。
  新鹿角蝉elaphiceps neocervus Yuan
  上肩角的再分枝较长,1.1~1.5毫米,短刺状;两上肩角再分枝基部间距4~4.8毫米,分布于云南、四川、台湾、福建武夷山。
  武夷巨腿螳hestiasula wuyishana Yang
  螳螂目花螳科的巨腿螳属,是一类珍稀的螳螂,前足的腿节向背面扩展成宽大的卵圆形叶状。种类稀少,我国仅知有一种。武夷巨腿螳雄虫体长28毫米,体色棕褐,前足内侧黑色,但腿节桔红色有黑斑。标本采自武夷山的三港和大建阳竹岚,故以武夷为名。
  尖板曦箭蜓heliogomphus retroflexus (Ris)
  蜻蜓目,春蜓科(箭蜓科)。又名扭尾曦春蜓。珍稀昆虫,分布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市(六墩)、建阳(李家坡、大竹岚)。
  花角桂树蝽paraletaba annulata Ren et Huang
  半翅目,树蝽科。一种珍稀半翅类。树蝽是个小科,种类很少。形态像盲蝽,但具一对单眼,又称拟盲蝽科。福建已知仅2种。花角桂树蝽体小,触角黑白相间,新种仅得标本一枚,采自莆田柑桔树上。可能捕食蚧。
  (二)资源昆虫
  资源昆虫包含蜜蜂、家蚕、紫胶虫、白蜡虫等。前二者早已普遍养殖。这里着重介绍紫胶虫和白蜡虫及其开发利用。
  紫胶虫一云南紫胶蚧
  Kerria yunnanensis Ou et Hong
  同翅目,胶蚧科。紫胶是由紫胶虫分泌的胶质物。紫胶虫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昆虫,1956年开始从云南引进福建试验养殖成功,1961年起大批量引种,在南靖县优良寄主树南岭黄檀上挂放保种,逐渐适应了福建的生态条件。一年两代。此外,适宜的寄主树还有枫杨、绿果榕、黄檀、山槐、藤黄檀、异叶翅子树、旱树和木豆,以及从云南引进的牛肋巴。福建紫胶产区位于北纬23°46′~27°20′,东经116°~120°之间。南部沿海地区终年无霜雪,适宜于冬代保种。而南部的内山区和闽西地区,胶虫不能越冬保种,但大部地区较为凉爽,为夏代生产的良好基地。冬代保种区条件较好的有南靖、诏安、平和、长泰、龙海、云霄、永春等县城关附近的乡村,南部地区400米以下,中部360米以下,北面有高山屏障,南面开阔100米以上的马蹄形小环境。武平、上杭、永定、仙游其次。此外,漳平、福清、福州、罗源一线以南的偏暖年份,也可能有良好的小环境可以保种过冬。
  夏代生产区条件较好的,亦即高产区的分布范围,在武夷山——鹫峰山南麓,夏季低温凉爽,主要有建宁、邵武、建瓯、屏南以北海拔400~600米地带,以及德化县。此外,武平、上杭、漳平、华安、南靖的船场、南坑、书洋、内安溪、内永春、福州的北峰和罗源一线以北地区,仍属良好的产区。其以内的中海拔地区和其他优良小环境,也可以作为一般性的夏代产区。
  今后,应进一步营造寄主林,大力开发紫胶源。
  白蜡虫-中国白蜡蚧ericerus pela (Chavannes)
  同翅目,蚧科。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虫白蜡在工业、医药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也是传统的出口物资。1985、1986年,三明从云南引进种虫,挂放在岩前乡大叶女贞树上,生长发育正常。以后引种已扩大到建宁、宁化、清流、沙县等县区,龙岩、泉州也从三明引种试放。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均称“闽岺”原有白蜡虫分布。近年来,沙县湖源乡810米200年生大叶女贞树上发现白蜡虫的种群,证实了历史上的分布记载。当时,老农早已有利用白蜡花制取蜡烛的经验。白蜡虫一年发生一代。福州一中对于1963年(自云南)引种分布于福州的白蜡虫进行多年观察,也证明白蜡虫在闽中平原是一种自然分布的适生虫种。扩大虫白蜡产区、营造人工寄主林和发展虫白蜡生产,对于发展农林和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