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佛法僧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46
颗粒名称: 十九、佛法僧目
分类号: Q959.7+37
页数: 4
页码: 445-448
摘要: 本文内容介绍了福建的鸟类,包括翠鸟科、蜂虎科、佛法僧科和戴胜科。这些鸟类各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但都对人类有益。如翠鸟科中的斑鱼狗和蓝翡翠捕食害虫,蜂虎科中的栗头蜂虎也以害虫为食,三宝鸟和戴胜科中的戴胜则捕食害虫和鼠类。这些鸟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农作物都有积极的作用,属于益鸟。
关键词: 福建省 鸟类 佛法僧目

内容

头大,体形粗短。嘴形长而强直或细而曲。多数种类嘴端钩曲。翅多数尖长而阔。尾羽短,几乎呈平尾状。脚短弱,趾3前1后,呈并趾型。羽衣鲜明,多闪蓝辉。两性羽色相似。
  我国有5科14属26种,福建有4科6属10种。
  (一)翠鸟科
  头大,嘴长直而尖。鼻孔小,并为额羽所掩盖。翅形短圆,飞羽11枚。尾脂腺被羽。我国已记载10种,福建产6种。本志列述2种。
  斑鱼狗Ceryle rudis insinis Hartert
  全长290毫米左右。足呈并趾型。嘴直而粗长(60毫米左右),嘴上无盔突;翅长136毫米左右;尾脂腺被羽。头顶及后颈黑色,背部羽色黑白斑驳,胸前有一或二道黑带,腹部白色。眼淡褐色,嘴、脚、趾均黑。
  栖息于溪流间,觅食时常鼓翼停翔于离水面3~10米的空中,一发现食物即直落水里捕而食之。以鱼类为主食,也吃虾、蝌蚪和水生昆虫等。营巢于溪岸洞穴中。遍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本省各地都有分布。嗜吃鱼类,对养鱼业有一定害处。
  相近种
  冠鱼狗Ceryle luubris (Linnaeu)。体形较斑鱼狗大;头具显著羽冠;背具横斑。见于福建各地(夏候鸟)。
  蓝翡翠Halcyon pileata (Boddaert)
  全长300毫米左右。足呈并趾型。嘴直粗而长(65毫米左右),嘴上无盔突;尾脂腺被羽,尾较嘴长。头顶、额、脸、眼前、枕部和耳羽均为深黑色,颈部白色,上体余部为鲜艳辉丽的钴蓝色;颏、喉、上胸白色,下体余部橙棕色。眼暗褐,嘴、脚和趾均为红褐色。
  多栖于较宽阔的平原和山麓,常在池塘沼泽或溪边觅食。主食鱼、虾、蟹及金龟子、蝼蛄、松毛虫等多种农林业害虫。鸣声单调而短促;遇惊时则沿山凹林缘直飞而去。营巢于农田附近的堤岸土洞或岩石峭壁的缝隙里。5~6月产卵,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椭圆形;雌鸟孵卵,抱孵性强。夏时遍布我国东部全境,终年留居闽、粤和海南,本省见于各地。翠羽可作为装饰品。此鸟会吃鱼,对水产养殖业有一定害处,但也捕食大量害虫,总体观之,益大于害。
  相近种
  白胸翡翠华南亚种Halcyon smyrnensis perpulchra Madarasz。颏、喉和胸部中央纯白。广布本省各地。
  赤翡翠东北亚种H.coromanda major Temminck et Schllegelo省内仅见于福州,为旅鸟。
  (二)蜂虎科
  嘴细长而尖,从基部稍向下弯曲。嘴峰上有嵴,嘴须短。翅形稍狭而尖,初级飞羽10枚。尾很长,有些种类中央一对尾羽长而突出。
  我国有6种,在福建仅有1种。
  栗头蜂虎Merops viridis viridis Linnaeus
  别名食蜂虎
  全长255毫米左右。足呈并趾型,嘴细长而略下曲,头无冠羽,尾脂腺裸出,中央尾羽特别延长。头颈及上背均为紫栗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淡蓝色;中央尾羽深蓝色,颏、喉蓝色,胸部辉绿色,胸后渐淡。眼红,嘴和脚趾均为黑色。
  常栖于村庄附近的丘陵地或林地,飞行时轻盈而敏捷。常在飞行中捕食。嗜食蜂类、白蚁及其他昆虫。鸣声尖锐而有颤。多营巢于山地坟墓的隧道中。每窝产卵2~4枚;卵色润白而略带粉红。夏时见于我国南部大陆,终年留居广东、海南,本省见于各地山区。嗜食白蚁等害虫对人类有益。数量稀少,为本省重点保护鸟。
  (三)佛法僧科
  嘴形长而直或细而曲。翅形长圆,飞羽10枚。尾脂腺裸出。体强健,善攀木。我国有3种,福建仅有1种。
  三宝鸟Eurystomus orientalis calonyx Sharp
  全长275毫米左右。足呈并趾型,嘴短粗而直,基部较阔,尾脂腺裸出。头宽大,头和颈黑褐色;背、腰和尾上覆羽为蓝绿色且具明亮鲜艳的金属光泽;颏与喉的中部黑而沾蓝,下体余部为蓝绿色,向后略淡;翅上有显著淡色斑。眼黑褐色,嘴和脚均为竹红色,爪铅黑色。
  平时栖于林间开阔地大树顶处的枝杈上。夏时常横飞空中,捕虫为食;忽而急转直下、忽而倾斜上升,颠簸不定。鸣声粗厉而短促,略似"Ka、Ka、Ka”。繁殖时不自营巢,卵产于喜鹊的旧巢或树洞中。每窝常产卵4枚,卵白色,椭圆形。主食蝗虫、天牛、金龟子、蝽蟓、叩头虫等。分布于东北南部、西至甘肃、南至云南、广东、海南,本省见于各地。
  嗜吃金龟子、蝗虫、天牛等害虫,对农林业有益,属于益鸟。数量稀少,为本省重点保护鸟。
  (四)戴胜科
  头具显明的羽冠。嘴甚细长,多少弯曲。仅1属1种。遍及全国,福建有分布。
  戴胜Upupa epops saturata Lonnberg
  别名鸡冠鸟、花姑娘
  全长290毫米左右;头上具栗红色羽冠;头、颈、脸和胸部浅紫色而略带粉红,胸以下色渐淡,至腹部为白色;上背和肩羽暗褐色;两翅表面大都黑色,杂有淡棕或白色横斑;腰部及尾上下覆羽均为白色横斑;眼褐色;嘴黑色、细长而略下曲;足呈并趾型,跗蹠和趾暗褐色,后爪比中爪长。
  栖息于山丘和平原旷野的树木,深山少见,常单独或成对在开阔的田野、小溪畔及村落附近的园地里活动觅食。主食蝼蛄、地老虎、行军虫、天牛幼虫等。受惊扰时羽冠及全身羽毛耸立,华丽优美,故有“花姑娘”之称。5~6月繁殖,营巢于树洞、岩缝或墙隙中。孵卵及育雏期间若遇敌害,其尾脂隙能喷出一种黑褐色的恶臭油液,借此驱敌以保卵护雏。
  分布几遍全国,本省见于各地,但数量较少。嗜食多种农林业害虫,系益鸟,且可供笼养观赏。数量稀少,为本省重点保护鸟。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