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鹰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43
颗粒名称: 十六、夜鹰目
分类号: Q959.7+34
页数: 1
页码: 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夜鹰目鸟类为夜行性攀禽,具有平扁的头、短阔的嘴、长而软的翼、短弱的脚和合并前三趾的特点。雌雄羽色相似,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2科8种,福建仅见夜鹰科2种。本志列述1种普通夜鹰,分布于我国东部,属于益鸟,能捕食农林害虫如松毛虫、金龟子、蝼蛄等。
关键词: 福建省 鸟类 夜鹰目

内容

本目鸟类为夜行性攀禽。头较大而平扁。嘴短阔,口角具粗长的嘴须。翼尖长,羽毛软,飞行几无声。脚短弱,前三趾基部略有合并,中趾比其余两趾长。雌雄羽色相似。
  大都分布于热带,我国有2科8种.福建仅见夜鹰科(Capritnulgidae )2种。本志列述1种。夜鹰科
  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 jotaka Temminck et Schlegel
  别名蚊母鸟
  全长270毫米左右,通体灰褐色杂以黑褐虫纹状细斑;喉部有新月斑,4对外侧尾羽的近端也有白斑;眼暗褐色,嘴形短阔、黑>色,嘴须发达。每侧7根,跗蹠被羽,趾、爪黑色。
  栖于山林间,常在夜间活动,白天蹲伏在多树的山坡草地或贴伏树枝上,善于回旋,善于捕食夜出性的空中飞虫。不会营巢,常产卵于林中枯枝落叶上,有时也产于草地上或岩石的凹处,一次产卵2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卵。主食松毛虫、金龟子、蝼蛄、蟋蟀、夜蛾等农林害虫,并能大量捕食蚊虫(故俗称蚊母鸟),属于益鸟。
  遍布我国东部,本省各地都有分布。
  相近种
  林夜鹰厦门亚种Caprimulgus affinis amoyensis Stuart Baker。头顶棕褐色;下体棕色较深。省内仅见于厦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