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鸽形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39
颗粒名称: 十二、鸽形目
分类号: Q959.7+29
页数: 2
页码: 438-4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地区的中小型鸟类,特别是鸠鸽科。这些鸟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短而柔软的嘴、蜡膜、短健的脚和无蹼的趾间。嗉囊发达,在育雏期能分泌鸽乳喂雏。其中,珠颈斑鸠是一种常见的留鸟,嗜吃谷类种子,可能危害农业。此外,还提到了两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红翅绿鸠和斑尾鹃鸠。
关键词: 福建省 鸟类 鸽形目

内容

中小型鸟类。嘴短,基部多柔软,常具蜡膜,尖端稍弯曲。鼻孔缝状,常被羽。脚短健,为常态型,趾间无蹼。嗉囊发达,在育雏期能分泌鸽乳喂雏。
  我国2科34种,在福建已记载鸠鸽科6种。本志列述1种。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chinensis (Scopoli)
  别名鸪锥
  全长330毫米左右。嘴基被以软膜,跗蹠比中趾长,裸出无羽。两性体形相似,上体灰褐色,下体粉红色,肩羽有羽缘斑,后颈有半圈黑羽,并缀以黄色、白色的珠状斑。眼橙黄色,嘴黑褐,脚和趾红褐色。
  常成群栖息于田野间或住宅附近,主食杂草、种子和谷物类。鸣声似“ku-u-ou”,连续重复多次;营巢于树上枝叶繁茂处,巢由细枝筑成,稀疏简陋呈平盘状。每窝产卵2枚,白色。
  国内除东北、西北一些地区外,均有分布。本省见于各地,为常见的留鸟。嗜吃谷类种子,数量多时可能危害农业。
  鸠鸽科绿鸠属的红翅绿鸠Trerort sieboldii (Temminck)和鹃鸠属的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 (Wagler)二种,均见于福建,为国家二级保护鸟。前者头顶橙棕色;背和腰为灰色;尾表面黑色。后者头顶淡紫色,背部栗色,具黑褐色横斑;中央尾羽褐色,有隐约栗色横斑。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