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海牛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23
颗粒名称: 八、海牛目
分类号: Q959.846
页数: 2
页码: 374-3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海牛类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以及儒艮科在国内的分布情况。海牛类动物适应水栖生活,前肢鳍状,后肢萎缩,尾鳍宽大而扁平。儒艮科头部呈陆生兽类形态,鼻孔在吻背,尾部有二分叉的尾鳍。传说中所谓美人鱼可能就是指这类动物。在福建省内,儒艮分布于沿海海区,具体分布情况还有待考察证实。
关键词: 福建省 兽类 海牛目

内容

海牛类和鲸类一样,是适应于水栖生活的兽类。前肢鳍状,后肢萎缩。尾鳍多肉,宽大而扁平。全世界共有两科,国内只有儒艮科1属1种,分布于我国南海。
  儒艮科
  头部完全为陆生兽类的形态。鼻孔在吻背;前上颌向下曲。尾有二分叉的尾鳍。胃的贲门部有大形腺体,幽门部有二盲束。盲肠单一。传说所谓美人鱼即指儒艮之类。
  儒艮dugong dugong Muller
  福建见于沿海海区(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水产厅,1994年),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还广泛分布于印度沿岸和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和岛屿周围水域,在西太平洋其分布南限为30°S,北限为30°n (汪小花,1994年)。儒艮在闽南海区的分布,尚待考察证实。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