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无脊推动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12
颗粒名称: 四、其他无脊推动物
分类号: Q959.1
页数: 2
页码: 342-3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海洋原生动物约360多种,淡水原生动物约200多种。
关键词: 福建省 无脊推动物

内容

(一)原生动物
  1932年,王家楫、倪达书记载了厦门海洋原生动物,1934年,倪达书又记载了厦门海湾的拟铃虫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作人于1963年进行我国沿岸棘皮动物肠内纤毛虫类地理分布研究,记载了厦门、东山等地的纤毛虫。1987年,潘贤渠、张秋阳进行对虾育苗水体纤毛虫及其病害初步研究,报导了附着生活的纤毛虫类。1988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进行综合调查,报导了放射虫与有孔虫等原生动物。1991年,尤玉博、许友勤报导了闽西梅花山保护区的淡水原生动物。目前,已知福建省海洋原生动物约360多种,淡水原生动物约200多种。
  (二)腔肠动物及栉水母类
  民国13年(1924年),S.F.Light对本省厦门近海的一种水母订名为嘉庚水母,以纪念创办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丘书院、许振祖、张金标、洪惠馨等人对本省海洋腔肠动物和栉水母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至今,已知我国腔肠动物约1000种,栉水母约9种,全省腔肠动物约200多种,栉水母约7种。
  (三)轮虫
  海洋轮虫种类少,1984年,郑重、李少菁、许振祖发表《海洋浮游生物学》,提到全球严格的海洋轮虫约有50种,中国已知的沿岸河口区轮虫17种。淡水轮虫种类多,王家楫于1961年发表《中国淡水轮虫志》,共记载252种。许友勤、尤玉博于1991年报道了福建淡水轮虫。尤玉博、许友勤于1993年在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调査时,报道了轮虫。至此,本省已知淡水轮虫共150多种。
  (四)环节动物
  国外学者A.L.Treadwell早在民国27年(1936年)曾记载过厦门的多毛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宝铃于1962年报道了福建沿岸多毛类的区系特点。陈木、吴宝铃于1983年对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的浮游多毛类进行研究。以后,何明海、吴启泉等于80年代报道厦门港、东山湾多毛类的研究与调査。福建已知多毛类约400多种。
  陈义于1959年在《中国动物图谱》的环节动物中,记载了福建寡毛类。他还曾为福建师大鉴定过17种陆栖寡毛类。福建已知寡毛类近30种。
  福建对蛭类研究比较薄弱,宋大祥、冯钟琪在《蚂蟥》一书记载福建蛭类3种。
  (五)星虫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德祥于1947年报道过福建星虫。1958年,陈义、叶正昌对我国沿海星虫类进行过调査,其中记载了福建的种类。1985年,林利民对福建沿海潮间带星虫种类的分布进行研究。福建共记载11种星虫。
  (六)枝角类
  20世纪50年代,郑重对淡水枝角类的生殖、生长以及温度对其影响进行研究。1962年,尤玉博对福建淡水枝角类进行初步调査。1979年,蒋燮治、楮南山在《中国动物志•节肢动物门•淡水枝角类》中记载一些福建种类。1993年,尤玉博、许友勤报道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枝角类。许友勤、陈寅山与尤玉博于1998年报道福建枝角类及其区系,共记录福建淡水枝角类70多种。
  郑重等于1966年、1982年、1987年先后报道过海洋枝角类的分类、分布及生物学研究。陈亚萍、黄加棋于1992年报道过九龙江口枝角类的分布。福建真正的海洋枝角类仅有4种。
  (七)桡足类
  民国17年(1928年),德国人F.Kiefer记载过中国南部桡足类,其中有福建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玉博于1963年报道过福建几种淡水桡足类。对海洋桡足类的研究较多,郑重于1965年在《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上、中卷)中较系统地描述了福建省的海洋桡足类。郑重等于1982年报道了台湾海峡浮游桡足类的分布。李少菁等于1984年、黄加祺等于1985年分别报道了九龙江口桡足类。李光山等于1986年在福建省沿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査中列出浮游桡足类的名录。朱长寿等于1988年在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综合调査中又列出桡足类的名录。黄加祺等于1989年对罗源湾浮游动物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研究。至此,共记载福建海洋桡足类300多种、淡水桡足类60多种。
  (八)虾、蟹类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沈嘉瑞就开展我国蟹类的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嘉瑞、戴爱云于1964年发表《中国动物图谱•甲壳动物(第二册)蟹类》,沈嘉瑞、刘瑞玉于1976年发表《我国的虾蟹》,都记载本省的一些种类。戴爱云于1986年系统地整理发表《中国海洋蟹类》一书。许友勤、尤玉博于1987年对福建沿海蟹类进行调査。蔡尔西于1990年报道厦门港湾蟹类的分布。至今,有记载的福建海洋蟹类共170多种。
  (九)毛颚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克拉克于1951年报道过厦门的毛颚类。以后,戴燕玉于1989年报道台湾海峡西部毛颚类的生态研究。至今,已知的福建毛颚动物有27种。
  (十)棘皮动物
  早在民国16年(1927年),G.A.Smith曾报道过中国的棘皮动物。他对厦门发现的一种海星,以当年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的名字命名为林氏海燕。秉志于1930年报道过厦门及其附近地区的动物记录,其中有不少棘皮动物。杨佩芬于1937年发表过福建沿岸的海参。张凤瀛长期从事中国棘皮动物研究,他与吴宝铃、廖玉麟、程丽仁于1963年和1964年,先后整理出版《中国经济动物志•棘皮动物》及《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1991年,吕小梅报道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棘皮动物的分布。近年,徐惠州对福建沿岸棘皮动物的分布进行研究。至此,已知我国棘皮动物共约500多种,福建省棘皮动物约有81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