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体动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7009
颗粒名称: 一、软体动物
分类号: Q959.21
页数: 3
页码: 336-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外国学者对福建软体动物的研究较少,而国内学者对福建贝类的研究则始于1932年。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内学者在福建沿海进行了大量的贝类研究,涉及多个地区和多种贝类。研究内容包括物种的分布、生态、形态、分类等多个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张玺、齐钟彦等人的研究为福建贝类研究的重要贡献者。此外,黄一鸣等人在福建沿海双壳类区系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福建贝类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福建省 软体动物

内容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福建软体动物研究的记载很少,简要列如下表。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福建贝类的研究,始于1932年于秉志、阎敦建著的《中国沿岸之腹足类初步记录》,其中记载的货贝MoneiarIa (Moweiaria)moneta采自福建。阎敦建于1933年发表《厦门及其附近软体动物志》,报道厦门腹足类100种。叶希珠等于1954年发表《厦门附近的牡蛎(蠔)》,记载厦门牡蛎6种。张玺、楼子康于1956年发表《中国牡蛎的研究》,其中所记述的厦门的牡蛎7种。张玺、齐钟彦等于1958年发表《中国南部沿海船蛆的研究》,记述分布于福建的船蛆1种。李复雪于1959年发表《福建沿海裂江珧的研究》,报道江珧科有5种产于福建。张玺、齐钟彦于1960年发表《南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报道采自福建的双壳类有36种。张玺、齐钟彦等于1962年发表《中国经济动物志软体动物》,记述分布于福建的双壳类31种、前鳃类21种。张玺、齐钟彦等于1962年发表《中国的海笋及其新种》,记述采自福建的海笋4种。蔡英亚于1962年发表《闽南习见瓣鳃纲贝类的调査》,报道闽南瓣鳃纲63种;又于1976年发表《福建沿海的蚶》,记述采自福建的蚶17种。蔡如星、黄宗国于1962年发表《福建沿海钻孔动物的调査》,报道产于福建的钻孔动物19种。张玺、黄修明于1964年发表《中国海竹蛏科的研究》,记述有4种竹蛏采自福建。庄启谦于1964年发表《中国近海帘蛤科的研究》,记述采自福建的帘蛤科有24种。王祯瑞于1964年发表《中国近海江珧科的初步报告》,记述江珧科有3种产于福建;1978年又发表《中国近海珍珠贝科的研究》,记载珍珠贝科有5种分布于福建。林诱瑛、黄一鸣于1979年发表《福建闽江口以南沿海双壳类初报》,报道双壳类共143种,其中14种系福建省首次记录。陈赛英、王一婷等于1980年发表《浙江南麂列岛贝类区系的研究》,记载前鳃类49种、双壳类47种分布于福建。庄启谦、蔡英亚于1983年发表《中国近海篮蛤科的研究》,记述(篮蛤科)有6种产于福建。王祯瑞于1983年发表《中国扇贝科的研究Ⅱ.栉孔扇贝亚科(1.栉孔扇贝属)》,记述栉孔扇贝有2种采自福建。李凤兰于1983年发表《中国近海蚶科的研究II.粗饰蚶亚科》记载粗饰蚶亚科有8种分布于福建;1985年又发表《中国近海蚶科的研究Ⅲ .细纹蚶亚科》,记述细纹蚶亚科有3种产于福建。王方平、黄一鸣于1994年发表《福建沿海双壳类区系的研究》,共报道福建沿海双壳类192种。
  马绣同于1962年发表《中国近海宝贝科的研究》,记述宝贝科有4种采自福建。黄一鸣于1962年发表《福建沿海前鳃类的初步调査》,共报道福建海区前鳃类52种,其中13种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张玺、齐钟彦于1964年发表《中国动物图谱软体动物》,记述前鳃类49种,其中15种分布于福建。楼子康于1965年发表《中国近海榧螺科的研究》,记述榧螺科有3种采自福建。张玺、齐钟彦等于1975年发表《西沙群岛软体动物前鳃类名录》,记载有6种前鳃类分布于福建。马绣同于1976年发表《中国近海凤螺科种类的初步记录》,记述凤螺科有1种采自于福建。张福绥于1976年发表《中国近海胃螺科的研究II.核果螺属》,记载核果螺属有1种分布于福建。吕端华于1978年发表《中国近海鲍科的研究》,报道鲍科有1种产于福建。齐钟彦、马绣同于1980年发表《香港及南中国腹足类和双壳类的初步检査表》,记载前鳃类50种、肺螺类1种和双壳类41种分布于福建。齐钟彦、马绣同于1980年发表《中国近海冠螺科的研究》,记述冠螺科有2种采自于福建。张福绥于1980年发表《中国近海骨螺科的研究》,记载骨螺科有3种产于福建。蔡英亚、刘桂茂于1980年发表《东南沿海的琵琶螺》,记述琵琶螺有2种分布于福建。齐钟彦、马绣同等于1983年发表《中国动物图谱软体动物》,记述分布于福建省的前鳃类有31种。齐钟彦、马绣同于1983年发表《中国近海蛙螺科的研究》,报道蛙螺科有2种采自福建。马绣同于1986年发表《中国近海梭螺科的研究i .钝梭螺亚科》,记述有3种梭螺产于福建。王方平、黄一鸣于1993年发表《福建沿海前鳃类区系的研究》,共记载前鳃类147种,其中1种:(褐点䗩cellama giatasteurassi )为我国首次记录。黄一鸣、王方平于1993年发表《福建钝梭螺一新亚种》,记述采自福建崇武的钝梭螺一新亚种,钝梭螺崇武亚种,新亚科voLva volva chanwuensis ssp.nov.。刘月英于1961年发表《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区的淡水螺类》,其中福建有分布的10种。张玺、齐钟彦于1964年发表《中国动物图谱软体动物》,记述分布于福建的淡水螺有9种。黄一鸣于1965年发表《福州的淡水螺类》,记述淡水螺16种,其中4种为福建省首次记录;1966年又发表《福建建溪淡水贝类初步调査》,记载淡水贝类13种,其中6种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刘月英、王耀先等于1974年发表《医学贝类手册》,记述产于福建的医学贝类有14种。刘月英、张文珍于1977年发表《淡水螺与人们的关系》,记载有13种医学贝类分布于福建;刘月英、张文珍等于1979年发表《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记述淡水前鳃类12种,肺螺类8种,淡水双壳类4种采自于福建。黄一鸣、林琇瑛于1981年发表(武夷山贝类初步调査》共记载贝类10种,其中camaena leonhaidti为国内新记录。齐钟彦、马绣同等于1985年发表《中国动物图谱软体动物》,记述分布于福建的海产肺螺类2种,淡水螺10种、陆生贝类12种。黄一鸣、林琇瑛于1986年发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贝类调査》,记载贝类27种,其中4种为福建省新记录;同年又发表《福州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记述淡水贝类9种,其中1种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刘月英于1990年发表《我国传播寄生虫病的淡水贝类》,报道分布于福建的淡水贝有22种。黄一鸣、王方平于1991年发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贝类调查》,记载贝类27种,其中有3种为福建省新记录。陈德牛、高家祥于1982年在《中国农区贝类》一书中,记述陆生前鳃类1种、肺螺类13种产于福建。陈德牛、高家祥于1983年发表《北京地区陆生贝类初步调査》,报道分布于福建的陆生贝类5种。黄一鸣、王方平于1993年发表《福州地区陆生贝类调査》,记述陆生贝类15种,其中2种为福建省新记录。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