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珍稀濒危植物与名花古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9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珍稀濒危植物与名花古树
分类号: Q948.525.7
页数: 46
页码: 283-328
摘要: 本章节介绍了福建省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名花古树,包括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名花古树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同时,还介绍了福建省在保护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和名花古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福建省 珍稀濒危植物 名花古树

内容

第一节 珍稀濒危植物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级的珍稀濒危植物中,福建有60种,其中蕨类植物8种,裸子植物14种,被子植物38种。此外,尚有省级珍稀濒危植物99种。濒危种是指那些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地带,处于绝灭危险中的植物。这些植物居群不多,植株稀少,地理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仅生存在特殊的生境或有限的地方。它们濒危绝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殖能力很弱,或是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或退化到不再适宜生长,或是由于毁灭性开发和病虫危害所致。稀有种是指那些并不立即有绝灭危险的、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或少种属的代表植物,它们的分布区有限,居群不多,植株稀少,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是零星存在。渐危(即脆弱或受威胁)种是指那些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很可能成为濒临灭绝危险的植物,它们的分布范围和居群植株数量正随着森林砍伐、牛境恶化而日益缩减。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Hook.)Tryon
  桫椤科渐危种
  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1~6米,胸径10~20厘米。叶螺旋状排列于茎的顶端;叶柄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叶片大型,三回羽状深裂。孢子囊群着生于叶背侧脉分叉处,囊群盖球形,膜质。
  福建省的福州、闽侯、福清、安溪、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永定、新罗、延平、宁德、福安、永泰等县市有分布。
  桫椤科植物是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在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分布区缩小,是研究物种形成与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观赏。
  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 (Hook.)Tryon
  别名鳞片桫椤桫椤科稀有种
  本种过去仅分布于台湾,1982年在厦门大学内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发现一株,是中国大陆首次纪录,它对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相关性有一定意义。
  台湾苏铁cycas taixvaniana Carruth
  苏铁科濒危种
  棕榈状常绿植物,高达5米。茎干圆柱形,覆被着宿存的叶基。叶羽状全裂,羽片线形,草质、边缘不反卷;叶柄长、两侧有短刺。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顶生,椭圆状圆柱形;大孢子叶球多数,簇生于茎端,上部羽状半裂。下部柄状,两侧着生4~6胚珠。
  福建省漳浦、厦门、泉州、福州、永泰等地有栽培。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在研究台湾地史的变迁和植物区系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树形优美,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银杏ginkgo biloba L.
  别名白果
  银杏科稀有种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短枝。叶扇形,有长柄、顶缘有缺刻或2裂,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片簇生。雌雄异株,雄花序〓荑状,雌花序有长梗、梗顶2叉、叉端各生1枚胚珠、通常仅其中1枚发育。种子核果状、被白粉。
  福建省各地常见栽培,北部和西北部山区较多。本种是著名的“活化石”。在中生代侏罗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从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已灭绝。银杏是银杏科惟一生存的种类,它在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和第四纪冰川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它的叶形奇特古雅,可供庭园观赏。种子作干果可食用,亦可供药用。
  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
  松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褐色,纵裂或块状脱落,叶在侧枝上排成2列、线形,有短柄,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族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种子有膜质翅。
  本省的诏安、云霄、南靖、漳浦、龙海、芗城、永春、仙游、长乐、甫田、福清、永泰、连江、闽清、福州、新罗、永定等县市区有分布。
  油杉是我国特产,是古老的残遗树种。它在研究我国南方植物区系方面有一定价值。本种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可以选作亚热带地区低山丘陵地的造林树种。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Rehd.
  松科 稀有种
  落叶乔木,高达40米,树皮灰褐色,块片状裂。分枝轮生,有长枝和短枝。叶线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多枚簇生,形似铜钱。雌雄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有20~30朵簇生;雌球花单生;球果当年成熟,直立、有短梗,卵圆形。种子有膜质翅。福建省永安、建阳、浦城等县市有分布。
  金钱松是古老残遗种,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在研究松科的系统发育方面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又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可选作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地造林树种。树干笔直、树冠优美、秋天叶色金黄,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
  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
  松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20米,主枝无毛或疏被毛,侧枝密生褐色毛。叶辐射状或不规则2列、线形,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球果下垂,卵形或圆锥状卵圆形。福建的建宁县曾有分布的记录,目前尚未采到标本。
  本种是我国特有种,对于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直、不翘不裂且耐用,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Pritz var.tchekiangensis (Flous)Cheng etL.k.Fu
  松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叶螺旋状排列,基部扭转排成2列,线形,先端有凹缺,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球果卵圆形,有短梗,下垂。
  福建省的泰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1900米处有成片南方铁杉林。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种。植株高大,材质坚实,适宜作建筑、家具等用材,有一定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长苞铁杉tsuga Cheng
  松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暗褐色。叶辐射状伸展、线形、先端尖或微钝,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
  福建省的连城、上杭、清流、永安、德化有分布。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海拔1350~1600米处有大片纯林。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它是大果铁杉组分布于中国的惟一代表种,形态特殊,对研究东亚、北美植物区系和铁杉属系统分类等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可选为中山山地造林树种。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koch
  杉科稀有种
  半常绿性乔木,高达25米,树皮褐色、裂成不规则长条片。叶两型,鳞形,线状钻形或线形,常二者同生于一枝条上,在宿存枝上的叶鳞形、螺旋状排列,在脱落枝上的叶线状钻形或线形,开展或斜展成2列。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枝顶,球果倒卵形。
  福建省漳平、厦门、仙游、德化、长乐、连江、福州、周宁、屏南、邵武等县市有分布。
  水松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古老的残存种。它在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和第四纪冰川气候等方面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材质较软,耐水湿,可作建筑等用材。根的木质部轻松,可代软木用。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 彩图2—4;3—1;3—2
  杉科稀有种
  常绿乔木,高20~30米,胸径30~80厘米,最大达232厘米;树皮淡褐灰色,呈不规则长条形开裂。正常叶四棱状钻形,排列较密,四面有气孔线,横切面方菱形;幼树叶钻形,两侧扁。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2~7朵,簇生于小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枝顶,直立。球果长椭圆形,种子两侧具膜质翅。
  福建省屏南、古田等县有零星分布,多系大树,小树和幼树极少。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Henry et Thomas
  柏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褐色,不规则长条片开裂。叶鳞形、二型、交互对生、4片成一节,中央一对紧贴、先端三角形,侧面一对折贴中央叶边缘,先端钝或尖,背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球形,种鳞6~8对,交互对生、木质。
  福建的漳平、上杭、长汀、新罗、永安、延平、安溪、华安、德化、仙游、永泰、闽清、闽侯、连江、罗源、周宁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柏科植物系统发育有科学意义。材质软、有弹性、纹理直、结构细、耐腐力强,可作建筑、家具、细木工的优良用材。
  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Pilger
  红豆杉科渐危种
  常绿小乔木,高7~10米,树皮灰褐色、成片状脱落。叶对生、排成2列,线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交互对生,排成穗状;雌球花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或苞腋、胚珠单生,种子翌年成熟,被囊状假种皮所包,成熟时鲜红色。
  福建的南靖、平和、永定、上杭、大田、永安、建阳、浦城等县市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种。它在研究植物区系和红豆杉科分类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树形秀丽,种子熟时红色,非常美观,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植物。
  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
  红豆杉科渐危种
  常绿小乔木或多分枝灌木,高达10米,树皮灰褐色,平滑,老后片状剥落。枝条轮生,开展下垂。叶对生,排成明显2列,线状披针形,稍弯,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胚珠单生,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所包,倒卵圆形,成熟时黄色。
  福建省泰宁、邵武、浦城有分布。
  本种是古老的残遗种。它在研究榧属的分类、古植物区系以及第四纪冰期的气候等方面都有较重要意义。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Rehd.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
  红豆杉科稀有种
  常绿乔木,尚15~25米,胸径3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纵裂或狭长薄片状剥落。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为二列,线形,常弯曲呈镰刀状,下面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灰绿色或黄绿色气孔带。球花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雌球花有短柄;胚珠单生,种子倒卵圆形,包藏于红色而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
  全省各地较常见。近年来破坏严重,现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
  别名格氏栲、赤枝栲、青钩栲
  壳斗科稀有种
  常绿大乔木,高达28米,树皮暗褐色;片状剥落。小枝暗紫色、散生灰白色皮孔、无毛。叶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直立;雌花序长5~8厘米,雌花单生于总苞内、壳斗近球形、四瓣开裂,刺锈褐色,基部合生成束、每一壳斗内有坚果1个,坚果扁圆锥形。
  福建省的武平、永定、长泰、漳平、永安、三元等县市区有分布。三明市建有格氏栲林保护区。本种与分布于加里曼丹的castanopsisborneensis King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形态特征与栗属相近。它在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和壳斗科分类研究等方面有学术价值。果大、味甜,可食用;木材坚实,可供建筑。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 .
  别名翼朴
  榆科稀有种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浅灰色,老时片状剥落,内皮灰绿色。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三出脉。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当年上部叶腋;小坚果两侧有翅,翅稍带木质,近圆形,两端内凹,果柄纤细。
  福建的武夷山、浦城等县市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在研究榆科系统发育上有科学价值。树皮纤维可制宣纸;木材坚实致密、靭性强,可制家具及细木工;还可选作石灰岩山地造林树种。
  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K.Fu et C.S.Ding
  榆科濒危种
  落叶乔木,高10~30米,树皮淡褐灰色,不规则鳞状块片裂。叶互生,椭圆形至披對状椭圆形、基部微偏斜,边缘有重锯齿,侧脉密而明显。花两性,比叶先开放,总状聚伞衣序、下垂;花淡黄色;翅果窄长、两端渐尖,先端2裂。
  福建省南平有分布。
  榆属长序榆组原有3种,都产于北美,福建省长序榆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榆属植物资源,而且对探讨北美和东亚植物区系具有科学意义。树干直,心材浅红色、花纹美丽、坚实,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 Hance ex Benth.
  桑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有乳汁。叶革质,橢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托叶早落、无托叶痕。花单性,同株,生于叶腋;雄花序卵形至棒形;雌花序较小。聚花果球形被褐色短柔毛。
  福建省的南靖、平和、华安、芗城、漳平、连城、龙岩、德化、永定、上杭、三元、永泰、福清、仙游等县市有分布。
  树干通直、生长快、材质优良、抗虫耐腐,是南亚热带地区优良速生树种。
  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
  毛茛科渐危种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叶有长柄,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窄卵形,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顶生聚伞花序有3~8朵花、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央有蜜槽。瞢荚果长6~8毫米。
  福建的新罗、永安、明溪、宁化、清流、长汀、上杭、同安、南安、漳平、德化、仙游、龙溪、闽清、闽侯、古田、寿宁、屏南、福鼎、建阳、武夷山等县市区有分布,生于海拔600~1600米的沟谷林下或溪涧岩隙间。
  本种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有重要经济价值。由于长期利用和大量被采挖,数量日见减少。需大力保护野生种及其生态环境,并进行人工繁殖。
  八角莲dysosma (Hance)M.Cheng
  别名鬼臼小檗科渐危种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状茎横生,粗壮,节结状。茎直立,不分枝;叶1或2片,盾状,4~9浅裂;叶柄长或短。花紫红色,5~10朵;花梗细长下垂;浆果椭圆形。福建省建宁、泰宁、建瓯、武夷山等县市有分布。
  本种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根状茎和根含有木聚糖类,如鬼臼毒素等,对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但有毒,民间用于治毒蛇咬伤,痛疮疖痛、乳腺瘤等。叶形奇特可供观赏。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
  木兰科稀有种
  落叶大乔木,高达20~40米,树皮灰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马褂形、先端平截或微凹,二侧各有1裂片。花两性,单生于枝顶、花大、黄绿色、花托隆起;聚合果纺锤形,小坚果有翅。
  福建省建宁、武夷山、柘荣、屏南等县市有分布。
  本种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的白垩纪地层中都发现它的化石,新生代第三纪本属尚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但到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绝灭。现仅存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揪(Lirioden-dron tulipifera )两种,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际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它在研究古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学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种叶形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木材是建筑、装饰和细木的优良用材。
  凹叶厚朴mae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Rehd.et Wils.)Cheng et Law.
  木兰科渐危种
  落叶乔木,高15米,树皮紫褐色、有辛辣味。叶大、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微凹、上面绿色,下面有白霜。花大、白色,单生于枝顶,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形或圆柱形。种子红色。
  福建省三元、沙县、泰宁、建宁、建阳、武夷山、浦城、松溪等县市区有种植,其中以浦城的产量和质量最佳。
  本种是木兰属中最为原始的树种。它对研究东亚和北美的植物区系及木兰科分类有科学意义。树皮是我国贵重的中药材。
  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 Wils.
  木兰科渐危种
  落叶乔木,高8~10米,树皮灰白色,光滑。叶薄纸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上面浓绿色,下面苍白色。花单生于枝顶、直立,比叶先开放,白色或稍带红色;聚合果圆柱形,每一〓〓果含种子2粒,鲜红色。
  福建省建宁、泰宁、武夷山、古田、建瓯、屏南、浦城、松溪等县市有分布。
  本种枝叶扶疏、花白、果红,甚为美观,是城镇绿化和园林的优良观赏树种。花蕾可入药;花香馥郁,可提取浸膏,用于调制香皂和化妆品的香精。
  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koch
  别名天女花木兰科渐危种
  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白色,叶膜质,宽倒卵形或倒状圆形,下面苍白色,有托叶痕。花与叶同时开放或比叶晚开,单生于枝顶,俯倾或下垂,白色微带粉红,有芳香,直径7~10厘米;花梗长3~7厘米,被平伏长柔毛;花被片9片,4~6厘米,宽2.5~3.5厘米;雄蕊紫红色,长9~15毫米,内向弯曲;雌蕊群椭圆形,每1心皮有2枚胚珠。聚合果成熟时红色,卵圆形或矩圆形,长5~7厘米。
  福建省仅见于武夷山黄岗山海拔1900~2150米的林中或林缘。
  本种在研究植物区系上有科学价值。株形秀丽、花大、微带粉红色,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叶含芳香油可制浸膏。
  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 (Chun et C.H.Tsoong)Law
  木兰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有明显隆起的环状托叶痕。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花顶生,杂性、白色,开花后花被向下反卷。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有时因部分心皮不育而为卵圆形或球形。种子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红色。
  福建延平、建瓯、武夷山、浦城、永安、新罗、长汀、顺昌、古田等县市区有分布。
  拟单性木兰属是我国特有的寡种属,花杂性,心皮有时退化为数枚至1枚,在木兰科中少见,对研究木兰科植物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花大色美,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
  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木兰科稀有种
  常绿乔木,高达20~30米,树皮灰褐色,有深皱纹。小枝被黄棕色糙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被棕色毛;托叶痕几达叶柄中部。花单生于叶腋,雄蕊多数,雌蕊10~12枚,受精后完全合生;聚合果大型,成熟时暗紫色。
  福建省南靖、新罗、永定、三元、沙县、南平、建瓯、建阳等地有分布。
  本种是木兰科中较进化的属种,在研究木兰科分类系统上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干燥后少开裂,是建筑、家具、乐器和细木工等的优良用材。也是庭园观赏和行道绿化的优良树种。
  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樟科濒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淡褐色。叶革质,芳香,近对生或枝上部的互生、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三出脉距基部约1厘米左右。聚伞花序腋生;花淡黄色;核果椭圆形,果托浅杯状、全缘或有浅圆齿。
  福建省南靖、漳平、连城、德化、延平、建宁、武夷山、永泰、闽侯、宁德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中国和朝鲜、日本的间断分布种,在研究东亚植物区系上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木材坚实致密,纹理直、耐腐、耐水湿,可作家具、建筑的优良用材。
  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Hay.)Hay.
  樟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达20~40米,树皮呈不规则纵裂、黑褐色。叶互生,坚纸质或近革质,常生于新枝顶端,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紫色。核果椭圆形;果托壶状到倒圆锥形,边缘全缘或有波齿。
  福建省南靖、安溪、永安、延平、沙县、清流、福清、福州、建瓯、武夷山等县市区有分布。建瓯万木林保护区有胸径2.17米的大树。
  本种是台湾与大陆的间断分布种,在探索植物区系上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植株可提取芳香油,主要是黄樟油素,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
  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Yang
  别名楠木
  樟科渐危种
  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树皮淡黄色,呈片状剥落。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下面被短柔毛。圆锥花序生于新枝中下部叶腋,紧缩不开展,被毛;花小、黄色;果椭圆形或长圆形,宿存花被裂片紧贴。
  福建省新罗、上杭、连城、仙游、大田、永安、沙县、顺昌、清流、南平、建阳、建瓯、邵武、武夷山、松溪、政和等县市区都有分布。沙县萝卜岩已建楠木种源保护区。
  本种是名贵用材树种,木材纹理结构美观,是上等建筑、高级家具、雕刻和造船的良材。
  浙江械phoebe chekiangensis C.B.Shang
  樟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植株高达20米。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下面被灰褐色柔毛。圆锥花序腋生,被黄褐色柔毛;花小、花被裂片卵形,两面被毛;核果椭圆状卵圆形,熟时黑褐色、外被白粉,宿存花被紧贴果实。
  福建省松溪、延平、光泽、邵武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木材坚籾,结构致密,有光泽、有香气,是楠木类中材质较优的一种,可制高级家具及用于建筑。树干直、枝叶繁茂,为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别名钟萼木伯乐树科稀有种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有心脏形叶痕。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片,稀更多。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密被锈色柔毛;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钟形,5齿裂;花瓣5片,粉红色,着生于萼筒上部。蒴果近球形,种子橙红色。
  福建省永安、新罗、邵武、武夷山、延平、泰宁、建宁、永安、沙县、连城、上杭、罗源、古田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的单种科残遗种。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等方面都有科学价值。木材硬度适中、不翘裂、色纹美观、可作优良家具和工艺用材。
  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 Sieb .et Zucc.
  虎耳草科稀有种
  落叶灌木,高50~100厘米。叶对生,膜质,菱状椭圆形,宽披针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伞房花序顶生;花二型,不育花有1枚盾状萼瓣,萼瓣三角形,近圆形或四方形;孕性花白色,花萼4裂,裂片三角形,花瓣4片,长约6毫米。蒴果倒圆锥形或倒卵圆形。
  福建省光泽、武夷山、泰宁峨眉峰有分布。喜生于溪润边和阴湿裸岩旁,在全光照下生长不良。
  本种是东亚特有的单种属植物,间断分布于中国与日本,对研究植物地理和植物区系有科学价值。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cdius Maxim,var.longipes H.T.Chang
  金缕梅科濒危种
  落叶灌木,高达2~4米,多分枝,小枝曲折。叶互生,卵圆形,掌状脉5~7条,叶柄长约5厘米。头状花序有2朵对生无梗的花,花序梗长1~2.5厘米,花两性,萼筒浅杯状,裂片5片;花瓣5片,红色;雄蕊5枚;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卵圆形,种子黑色,有光泽。
  福建省浦城等地有分布,常生于山坡及山顶灌丛中,数量少。
  本种是孑遗的单种属植物,原变种产于日本,本变种是中国一日本植物区系的替代种。它在探索植物系统发育和东亚植物地理分布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
  金缕梅科稀有种
  常绿乔木,高达17米,树皮灰色,略粗糙。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卵状椭圆形,稍不等侧或是掌状3裂,或是单侧裂。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雌头状花序常常单生于枝顶叶腋,无花瓣。子房半下位,果序近球形;蒴果有宿存萼齿和花柱,上半部突出果序之外。
  福建省南靖、永春、新罗、延平、松溪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为我国特产,是金缕梅科的寡种属植物,它有柄香属和蕈树属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于研究金缕梅科的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
  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 Cheng ex Yu
  蔷薇科渐危种
  落叶乔木,高达3~10米。小枝粗壮,有皮孔。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6对,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托叶半圆形,有粗大锯齿。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白色;小梨果球形、红色、顶端有宿存闭合萼片。
  福建省只见于武夷山黄岗山海拔900~2000米中山地带。
  本种是本世纪60年代发现的我国特有种,春季盛开白色密集花朵,秋季枝头挂满红色果实,是美丽的绿化观赏树种。
  胡豆莲euchresta japonica Hook,f.et Regel
  豆科濒危种
  常绿小灌木或亚灌木,植株高30~100厘米。羽状复叶有3片小叶,花序总状;花蝶形,白色,雄蕊10枚,二体;子房椭圆形;荚果肉质,椭圆形。熟时深蓝色或黑色,有光泽,不开裂,种子1枚。
  福建省零散分布于永安、宁化等地。生于林下、山坡路旁,数量稀少。
  本种间断分布于中国与日本。该属的系统地位尚有争论。最近日本学者大桥广好认为,该属比较原始,接近槐族而又有所不同,应分出另成为一个具单属的新族。因此,本种在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中国一日本植物区系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豆科渐危种
  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硬毛。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小、淡紫红色;雄蕊10枚、两体;荚果狭长圆形,两侧稍扁,密被黄褐色硬毛,种子2~4粒。
  全省各地多有分布。
  本种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许多优良性状,与大豆又是近缘种,所以它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营养价值高,是各种牲畜喜吃的牧草。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平肝敛汗的功效。
  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
  别名花梨木豆科渐危种
  半常绿乔木,高15~25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近革质,椭圆状卵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下面黄绿色,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荚果扁,近圆形,先端有喙;种子1~2粒,鲜红色,光亮,近圆形。
  福建省永安、沙县、延平、大田、浦城、松溪、政和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产,是红豆树属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木材坚重、有光泽、切面光滑、花纹别致,可供制高级家具和工艺雕刻及特种装饰和镶嵌用;树冠浓荫覆地,又是优良的庭园树种。
  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 Champ.
  亚麻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10~20米,树皮褐色。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二歧聚伞花序生于枝的近顶端叶腋内;花白色,5数,花盘杯状;蒴果卵状椭圆形;种子长圆形,上端有翅。
  福建省南靖、龙岩、福州等地有分布。我国处在粘木属分布的北界,粘木是研究亚麻科系统发育和植物区系等的重要材料。木材结构细致、材质稍软、容易加工,少开裂、不变形,适作建筑和家具等用材。
  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
  别名瘿椒树省沽油科稀有种
  落叶乔木,高达28米,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卵形或长卵形,基部歪心形,下面灰白色。圆锥花序腋生;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小、黄色,有芳香。浆果状核果椭圆形或球形。
  福建省建宁、泰宁、建阳、武夷山等县市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对研究省沽油科系统发育有一定科学价值。材质轻、纹理直、刨面光滑,可做家具、板料。树姿美观、秋叶黄色,可供庭园绿化。
  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 (Levi.)Rehd.et nd.—Mazz.
  无患子科稀有种
  乔木或小乔木,高6~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10对,近对生,长圆状卵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单性异株,雄花梗较雌花梗纤细、长约2毫米;花萼5深裂,花瓣5片,长圆状匙形。蒴果球形,通常仅1个分果瓣发育,果皮革质。种子球形、黑色,有光泽。
  福建省新罗、长汀、永安、三元、泰宁、福清、福州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第三纪残遗种,也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它在研究植物区系和无患子科系统发育方面有科学价值。
  长瓣短柱茶camellia grijsii Hance
  山茶科渐危种
  常绿小乔木,高2~10米,树皮红褐色至灰褐色,平滑。叶互生,厚革质,长圆形或椭状长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下面被红色腺点。花通常1~2朵,顶生或近顶腋生,无梗,白色,直径4~10厘米,花柱短,长约3~4毫米。蒴果球形,果壳较薄。
  福建省延平、建瓯、建宁、沙县、泰宁、宁化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产,和短柱茶camelliabrevistyla (Hay.)Cohen以及油茶组中的某些种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有科研价值。种子能提取食用油;花大而洁白,可供观赏。
  紫茎steivartia sinensis Rehd.et Wils.
  山茶科渐危种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6~15米,树皮红褐色、平滑、呈片状剥落。叶互生、纸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单朵腋生或近顶生,白色。蒴果圆球形或近卵圆形至圆锥形,木质,有5条棱,顶端喙状。
  福建省目前仅见于黄岗山海拔1700~2000米的林中或林缘。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残遗植物,在研究东亚与北美植物区系上有科学意义。种子油可以食用或工业用。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
  别名白木香
  瑞香科渐危种
  常绿乔木,高6~20米,树皮暗灰色,平滑,纤维发达,易剥落。叶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浅钟状,5裂,花瓣10片,鳞片状,着生于萼管的喉部。蒴果倒卵圆形,顶端有短尖,基部收狭,熟时2瓣裂。
  福建省福州、厦门、诏安等地有栽培。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药用沉香是本种树干损伤后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酶的作用下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香脂,再经多年沉积而得。
  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t.ex Miq
  别名北沙参伞形科渐危种
  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主根细长,圆柱形。基生叶,叶柄基部鞘状;叶片三角状卵形,三出或二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白色、5数;心皮2枚;双悬果圆球形。
  福建省诏安、漳浦、厦门、晋江、福州、福清、长乐、平潭、连江、泉州等沿海地区沙滩地有分布。
  本种根入药,广泛用于镇咳祛痰,治气管炎;对于海岸固沙和改良盐碱土也有重要作用。它在研究伞形科的系统发育、种群起源以及东亚与北美植物区系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安息香科稀有种
  落叶乔木,高7~24米。叶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形。花白色,与叶同时开放,2~6朵排成短总状花序;萼筒倒圆锥形,与子房合生;花冠钟形。核果椭圆形至倒卵形,有4个宽翅,宿存花柱尖头状,熟时浅红色。
  福建省的上杭、永安、武夷山、浦城、建瓯、建阳、浦城、松溪、闽侯等县市有分布。银钟花属是我国与北美间断分布的属,本种为我国特产,在研究美洲和亚洲大陆变迁、植物区系及植物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花白色、清香、秋后叶子变红色,为美丽的观赏树种。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茜草科稀有种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米,小枝有皮孔和托叶环。单叶,对生;托叶大,三角状卵形,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疏散的大型圆锥花序状。花较大,淡黄色;花萼近陀螺形,萼檐5裂,但有些花的萼裂片中有1片扩大成叶状,色白而宿存于果实上,果近纺锤形,成熟时红色。
  福建省的永安、延平、武夷山、浦城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在研究茜草科系统发育和我国南部、西南部的植物区系特点等方面都有一定意义。树姿优美,花大而艳丽,是优良的观赏植物。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茜草科渐危种
  藤本。根肉质,粗厚,常多少收缩呈念珠状。叶对生、长圆形;有膜质、鞘状、包茎的托叶。由3~多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被粗毛;花小,花冠白色。聚合果近球形,成熟时红色。
  福建省诏安、云霄、南靖、平和、华安、新罗、上杭、永安等县市区有分布。
  本种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基数都和同属的其他种不同,在分类学和引种栽培方面都有研究价值。肉质根是名贵的中药“巴戟天”。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禾本科渐危种
  多年生水生草本,秆高150厘米,下部海绵质。叶鞘圆筒形,疏松;叶耳明显;叶舌发达,长达17厘米,叶片线形、扁平、长达40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渐尖。圆锥花序长20厘米,直立而后下垂;小穗多数,长8~9毫米,宽2~3毫米。谷粒长7~8毫米,长圆形。
  福建省漳浦有分布。
  本种是栽培水稻的原始近缘种,保护好这些原始种质资源,对水稻育种和阐明水稻起源及其演化,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金刚大croomia japonica Miq.
  百部科稀有种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横向生长,节间短而密。叶3~5片,互生于茎的上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有7~9条弧形脉。花梗腋生,下垂呈丝状;花淡绿色,花被4片,排成十字形,稍向外反卷;雄蕊4枚;子房上位,卵圆形而扁。
  福建省建宁、泰宁有分布。
  本种是东亚特有种,与它同属的另一近似种分布于北美东南部,本种的发现为阐明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增加一个例证。
  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百合科渐危种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基部有褐色膜质鞘。叶纸质,3片轮生于茎的顶端、菱形或卵状菱形,有3条主脉。花两性,单生于叶轮中央,单被,3数;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紫黑色。
  福建省仅见于武夷山黄岗山海拔1900~2000米的沟谷林林下及林缘。
  延龄草属间断分布于东亚与北美洲。该属形态解剖特殊,不同的学者对它的分类位置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保护好延龄草,对于研究延龄草属的系统分类以及植物区系有科学意义。本种根茎含薯蓣皂素可供药用。
  第二节 树木王
  “树木王”一般以其大和古而著称,“大”指树体的高和粗,“古”指生长的年代久远;至于大和古的具体标准则尚无定量界限。福建林学院杉木研究所曾拟定“杉木王”的标准是:高度大于30米,胸高直径大于1米,单株材积大于10立方米。按此标准已发现福建有杉木王30余株。“年代”的标准按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超过百年者可算为古。“树木王”由于经历时间长,“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特别是多数树木(种子植物)具有反应生境变化的年轮,对于研究古气候、古地质、古植被等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在这些树木王身上还体现了树种的自然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又是研究遗传育种、林木栽培及生理生态的活标本。不少树木王是名人手植或有各种美丽传说,保留至今,常具有神话色彩和历史价值,为所在的风景名胜古迹增添了知名度,更能吸引游人观光考察,提高旅游价值。如古田杉洋多桴林岗,朱熹于宋庆元三年(1197年)在其讲学旧址兰田书院内手植一株罗汉松,高17米、胸围2米,生机盎然。泉州开元寺一株桑树植于唐垂拱二年(686年),高10米、胸围1米,民间传说该树曾开过莲花,故名“桑莲”,为游人所留连和敬仰。
  许多树木王,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和人为选择,迄今仍生长粗壮,生机勃勃,结实累累,不仅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也有相当经济收益。如来舟林业试验场曾从生长苗壮的杉木王上选取接穗,嫁接于实生苗上,生长十分旺盛,是良种繁育的珍贵种质资源。一些经济树种的树木王至今仍能大量结实且品质优良,如泰宁县垒际乡七宝庵一株唐代银杏,高35米、胸径1.5米,常年结果250~300公斤,丰年可达500公斤以上。永泰梧桐乡埔埕村一株柿树王,年龄约200年,高8.4米、胸围2.7米,盛年产柿子近1000公斤,晋江磁灶乡林边村三株明代龙眼树王,至今仍能结果,大年可采500公斤。
  目前为止已报导的福建的树木王约有110余株。从其种类上看,主要是以经济和观赏价值的居多,如杉木、柳杉、松树、水松、柏木、樟树、楠木、银杏、罗汉松、竹柏、榕树、桑树、油茶、龙眼、荔枝等。从其起源年代看,最早始于晋代,位于武夷山唐瑞岩寺内的一株银杏,树高20米、胸径7.1米,传为晋朝所植。始于唐代的较多,计有银杏、杉木、柳杉、苏铁、罗汉松、柏木、马褂木、枫香、荔枝、刺桐、桑树等14种。宋代的有杉木、桂花、樟树、水松、红栲、圆柏、竹柏等12种。元代的有圆柏、竹柏、红豆杉、杉木等4种。明代的有龙眼、杉木、银杏、油杉、水松、板栗、杜鹃等11种。清代的有银杏、苏铁、榕树、樟树、青钩栲、红豆杉、香榧、重阳木、青钱柳、柿及茶花等20种。
  树木王的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山区,那里气候条件好,群众有传统的造林护林习惯,得到较好的管护;其次在城市、寺庙及风景名胜古迹所在地。有的树木王常和城市建设历史相联系,如泉州开元寺有株刺桐,系唐代建城时所植,当时刺桐环城皆是,故该市又名刺桐城。福州市因宋代时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后因榕树多而名榕城。莆田因荔枝多而名“荔城”,泰宁因杉木多而名杉城。再次在宗祠坟墓附近,群众为纪念宗族开基建屋或作坟墓风水树而栽植,保护至今,如宁德市虎丨5!乡彭家村有一株全国最粗的杉木王,胸径达2.72米,树龄已1100年,系该村始祖定居时所植。此外在深山僻壤人迹罕到之处,由于人烟稀少,幸免樵采破坏,并得到后人保护,如连城曲溪乡罗胜地海拔近1200米的高山上,有几株杉木王,其中一株高34.8米、胸径1.91米,单株材积28.6立方米;政和县东平乡凤头村有一片国内罕见的闽楠林,其中有多株楠木王,胸径皆近1米左右,树龄在300年以上。
  树木王作为古树,今后亟需加强对其开展保护和研究,通过系统调査,摸清资源,进行建档管理,加强保护,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份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的作用。
  现择要24种分述如下。
  杉木王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福建是杉木的主要产区,历史上就以生产大杉木著称。《福建通志》记载:“泰宁县北之山多产杉木,故县号杉阳,其木大至数围,高至十余丈,远望浓郁,株株相同”,是航海造船及诡杆的理想用材。据传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大桅杆即有部分取材于泰宁一带。本省“杉木王”数量较多,据最近调查,胸径大于1米、树高超过30米、单株材积超过10立方米的即有30余株(见表2-3-2)。这些“杉木王”的年龄多在数百年以上,经受了大自然的严峻考验,目前多仍生长良好,除少数因风折、雪压、雷击而分叉断顶外,一般都高耸挺拔、枝叶浓密、果实累累。如宁德市虎〓乡彭家村有株全国最粗的“杉木王”,胸径达2.72米,冠幅25.0X21.3平方米,顶部遭雷击,仍余14.5米高,系当地居民始祖定居时栽植,至今已1100多年,仍生长旺盛、枝叶致密、雨水不透,一年可结球果百余斤。政和县铁山乡锦屏村一株全省最高“杉木王”,树高47.5米、胸径1.6米,当地群众介绍自有此树子孙已传23代,推断树龄在500年以上。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在海拔1200高山上,有两株宋朝天圣二年(1024年)时的杉木,保留至今,树龄在900年以上,长势仍健壮,其中较大的一株,高34.8米、胸径1.91米、单株材积达28.6立方米;另一株高36米、胸径1.38米。这些杉木王多数生长在山区树旁、坟头或山岗路边,群众视为风水树加以保护,才未被破坏,可以说它是自然选择和群众管护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其生态适应和稳定性的表现。对于研究杉木生态习性、良种选育及森林演替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银杏王
  银杏ginkgo biloba,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它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生长慢,寿命长,果味美又可药用,天然野生已极少见,多保存于寺庙村旁。泰宁县大田乡垒砾村在千米高山的七宝庵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5米,胸径1.53米,树冠宝塔形,露出地面的侧根萌生了七株子树,排列整齐,把母树团团环抱。母子树都生长旺盛枝叶繁茂,年产干果500~600斤,最多的为1974年,收干果达980多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庙湾,有一株老银杏,高20多米,胸围6米,树龄在700~800年以上,枝叶繁茂,叶形奇特古雅,远处观望,树冠如美丽华盖。上杭蚊洋乡华家凹背村有一对雌雄并立的银杏树,高约31米、胸围12米,1986年收干果1500斤,据当地华氏族谱记载,该村已经历33代,树龄在600~700年以上。周宁县礼门乡秋楼村一株银杏,髙26米,胸围6.6米,植于南宋年间,现每年仍产白果500斤左右。
  苏铁王
  苏铁cycas revoluta,别名铁树。系孑遗植物和珍贵庭园观赏树木,叶片呈羽状排列,又名凤尾松。福州鼓山涌泉寺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方丈寺堂前有两株苏铁,相传一为开山祖师神晏手植,一为五代闽王王审知所植,至今已逾千载,常年开花结实。漳州市芗城区石亭乡南山村一铁树,高5.7米、胸径76厘米,为唐代所植。
  侧柏王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观赏及用材树种,材质坚韧,有香味,耐腐、寿命长。福建位于侧柏分布区的南缘,但仍有不少古木大树。长汀一中(旧汀州府试院)内有一对侧柏,其中一株树高27.6米、胸径12.27米、冠幅16.3X17.9平方米,是国内少见的古柏,至今长势仍好,树干苍劲,二株树互抱,绕于廊檐之上,气态雄伟,据清光绪四年(1878年)撰写的《汀州府试院双柏记》记载,“双柏”在汀州府试院兴建前久已存在,清咸丰年间即被视为“柏神”,推测树龄当在千年以上。
  柳杉王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观赏及用材树种,本省天然野生及人工栽植均有,野生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区,永春县一都吾珠村,海拔870米处有株大柳杉,树龄1100多年,树高52.6米、胸径2.27米、冠幅12.7X15.6平方米。该县海拔1360米的雪峰山上还有一株,树高27.4米、胸径1.06米,树龄约为700年。将乐县慕源乡坡坑盖村有一株全省最粗的柳杉,树高39.6米、胸径达2.9米。政和县铁山乡锦屏村一株高32.7米、胸径2.36米、冠幅平均20平方米。连城县曲溪乡罗胜地海拔1300米处有成群胸径1米以上柳杉,雄列路旁,颇为壮观。
  红豆杉王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y珍贵工艺用材树种,木材纹理均匀,结构细致,心材红褐色,耐久;果熟时鲜红色,颇美观。本省红豆杉多零散分布于天然林及山野间,数量稀少。古田县沣洋乡大圪槿树岗有株红豆杉,树高20米、胸径1.6米,树龄200余年,枝叶茂盛,树态秀雅。延平区茂地乡宝珠的山岗上有株红豆杉,树高约10米、胸径50厘米,因位于南北气流交汇处,空气湿度大,下雨之前树冠枝叶先滴露水,能指示晴雨天气,群众称之为“晴雨树”。
  水松王
  水松pensilis,落叶或半常绿乔木,生于水塘边或溪河两岸水湿地。建瓯市东峰镇际头
  村有三株大水松,其中一株树高36.7米、胸径1.12米、单株材积15立方米,树龄约500年。浦城县石陂镇梨岭村有一片13株的大水松群,树高在30米以上。屏南县岭下乡上门楼村大岔门的沼泽地上保存一片面积1.5亩的水松林,共有72株,树龄在130年以上,平均树高16米,最高的24米,平均胸径30厘米,最大的78厘米,是我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水松林。
  长苞铁杉王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y我国特有树种。常绿乔木,优良用材及工艺树种,国家三级保护珍稀植物。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有长苞铁杉混交林1000多亩,其中有纯林200多亩,林中最大一株树高34米、胸径1.24米。
  贝壳杉王
  贝壳杉agathis dammara,原产菲律宾等热带地区,常绿乔木,树形高大挺拔,材质优良,供建筑及家具用,树脂供油漆及药用,我国引种仅百余年历史。福州市省军区大院内有一株贝壳杉,树高33米、胸径近1米,树龄100年以上,是我国贝壳杉中最大的一株。
  油杉王
  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常绿乔木,为用材及工艺树种,福建多散生,生长迅速。古田县大甲乡璋地村一株古油杉,树高35米、胸径1.71米,该树种植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树龄约为580年。延平茂地乡一株树,高18米、胸径1.55米。
  竹柏王
  竹柏podocarpus nagi,常绿乔木,为观赏及油料树种。永春县东平乡文丰村有株竹柏王,树龄600余年,树围五人才能合抱,每年可结果500~800多斤。
  樟树王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常绿乔木,为珍贵用材、工艺及香料树种,天然散生及人工栽培均甚普遍。由于树体高大姿态壮丽、用途广泛,是福建传统的风水树,不少村镇寺庙溪河两岸保存有巨大樟王。德化县美湖乡小湖村的村口上有株樟树,高26米、胸径4.5米,露出地面根长24米。据《德化县志》记载,该树为唐代遗物,距今已一千多年,仍苍劲、挺拔、长势旺盛。莆田县东山有株樟树,高15.2米、胸径4.3米,据明朝陈衷瑜编《林子本行实录》考证,此树植于东晋,距今约1680年。泰宁县龙湖乡黄厝村一株樟树高约25米、胸径2.5米,系当地黄氏始祖于唐末来此定居时所植,保留至今,树龄在千年以上。安溪县蓬莱乡清水岩庙有株樟树,宋代所植,距今约800年,树围七人不能合抱,老树新芽,枝杈都朝北伸出,因此被称为“枝枝朝北树”。延平区三千八百坎中段的半岩村附近有株大樟树高20米、胸径2.6米。《闽产录异》记载:“漳州多樟,亦出樟脑,或曰漳州即以樟树得名”。1975年,连江县浦口乡发掘出一艘战国末期的古独木舟,舟体即用一段长7.1米、直径1.6米的巨大樟树干材制成,可见福建省历史上曾是樟树主要产地,直到40年前,樟木还与杉、松并列为本省三大主要树种。由于历年滥伐,目前遗留的樟树资源逐渐稀少,惟有漳平市城关附近的桔子洲(九龙江畔)保留一片30余亩的樟树纯林,平均胸径75厘米(最大一株150厘米),平均高达30米,平均冠幅20平方米,树龄在200年以上。
  楠木王
  楠木phoebe bournei,又名闽楠,常绿大乔木,珍贵用材树种,多散生于天然林中。政和县东平乡凤头近年发现一片野生楠木林,约有数百年历史,林中许多楠木胸径在1米以上。沙县与明溪县交界处的萝卜岩有以楠木占优势的林分,面积达400多亩,最大楠木树高27米、胸径76厘米,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宁化县河源村有株楠木树高30米、胸径1.5米、冠幅25平方米,树干通直,离地9米多才分枝,树龄在700年以上,长势仍然旺盛,每年可采收种子600~700斤,是难得良种母树。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也有几株古老高大的楠木王。本省利用楠木历史悠久,武夷山九曲溪悬崖上的商代(4400多年前)船棺,据鉴定就是由楠木凿成。
  枫香王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用材及观赏树种。连江县丹阳镇东平村宝林山下一株枫香树,树高10米、胸径1.59米,植于唐代(831年),顶部遭雷击断,树干中空,有三个洞,可容3~5人在树腹内仰观星空,俗称“通天树”。
  榕树王
  榕树ficus microcar pa,观赏绿化树种,也可作盆景栽培。榕树多单株散植于河旁、村旁及路旁,供固岸和遮阳乘凉。据《福州府志》记载:“宋治平中(1066年),张伯玉守福州,编户植榕。熙宁(1068~1077年)以来,绿荫满城,暑不张盖”。蔡襄任福州知府时,也积极提倡种榕。因此福州市区古榕树颇多,如市郊邦围村接榕桥畔有三株榕树王,最大一株高21米、胸径2.9米、冠幅35.7平方米,树姿优雅,冠盖平展,枝叶青翠,居民视为神树。杨桥路双抛桥畔有一株古榕高17米、胸径1.4米、冠幅27.2平方米。福州树木园有一株,高18米、胸径3米、冠幅30平方米。西郊金山寺、西湖公园等多处都有较大的榕树;泉州市开元寺保存了几株树龄700年的古榕,最大的两株,胸围分别为8.9米和7.35米,冠幅为20.4X22.5平方米和35.Ix 36.9平方米。永泰梧桐乡潼关村溪边有一株,清乾隆时种植,树高20米、胸径3.13米,距地面1.7米处分成八叉,树冠平展,占地约1亩,当地群众介绍此树东西两半分别隔年换叶一次。
  钟萼木王
  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又名伯乐树,属钟萼木科,单属单种,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省闽北有零星分布,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在竹林中有株钟萼木,高27米、胸径1.25米,是本省目前发现最大的一株。
  棉王
  柿树diospyros kaki,永泰县梧桐乡埔埕村有株大柿树,高约8米许、胸径90厘米、冠幅14X16平方米,果实茂盛、盛年株产达2000市斤,树龄在150~180年左右。
  古桑王
  桑树morus alba,泉州开元寺大殿的西廊有株老桑树,胸径1米、高约8米,古朴苍劲,(晋江县志》记载,古桑在建寺之前即已存在,树龄至今已1200多年,是该寺的重要古遗物,享有“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之誉。
  红栲王
  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用材树种,材质坚硬,木材纹色美丽。南靖县乐土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有株树龄700多年的大红栲,树高30余米、胸径1.9米,主干通直圆满,颇为壮观。
  观光木王
  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rn,珍贵用材树种。建瓯县万木林保护区有株200多年的大树,树高31米、胸径1.7米、冠幅30平方米。
  油茶王
  油茶camellia oleifera。霞浦县柏洋乡阮洋村有株油茶王(桃茶),树龄130余年,树高
  8.8米、胸径40厘米、冠幅近20平方米,长势旺盛,结实累累,壳薄果满,1979年产鲜果240斤,出籽52斤,油12斤。
  杜鹃王
  杜鹃rhododendron sp .。屏南县棠口乡大源村海拔800米处有株四季开花的红杜鹃,树高4.1米,枝桠茂密,花大呈红色。春节前后,当地经常凝霜飘雪,该树仍红花满树,群众称为神花,传说树龄已有数百年。
  桂花王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武夷山的武夷宫冲佑观天井内有两株桂树,树高分别为18米和16.2米,胸径均在2米左右,冠幅平均12.9平方米,树干盘旋曲屈,状若游龙,秋天桂花盛开,奇香四溢,素有“香半村”之称,据传其中较小一株系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任冲佑观提举时所植,距今已800余年。
  龙眼王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晋江磁灶乡井边村有三株古龙眼,植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年历史,每逢大年,三株可产鲜果1000多斤。
  第三节 名贵花卉
  “花”意自明,“卉”为草之总称。因此,凡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都可称为花卉。在庭院居室种植花丼,美化生活,再现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观赏花齐的栽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大约公元前11世纪以前的殷商时期,已有“林木之囿”的营造;2000多年前汉代(西京杂记》记载的梅花已有80多个品种,说明花丼栽培已进入品种培育阶段;著名小说《镜花缘》有唐朝武则天醉游“上林苑”的御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并有牡丹贬洛阳的故事,故事中有“上林苑”99种上、中、下三等花卉的名称及名贵牡丹品种的生动描述,说明1000多年前我国花卉栽培已达到的盛况。把花卉栽培、庭院建筑、诗、画结合在一起,更是中华儿女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红楼梦》中“大观园”就是庭园精华的写照。“盆景”更是花卉栽培的瑰宝。
  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仅次于巴西的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丰富的种质资源给花齐的选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被许多国家誉为“庭园之母”。至今世界上许多重要的观赏植物及千变万化的品种系列,如菊花、梅花、牡丹、茶花、云南山茶花、玫瑰、兰花、桃花、扶桑、报春等都原产于中国。历来国人对花丼的鉴赏是以“香”、“色”、“姿”、“韵”四个方面来评价的,四绝兼备,即为上品,如梅、兰、牡丹等。这是中国在世界花卉史上独树一帜之所在,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花卉已远远超出观赏的范围,不仅能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陶冶精神情操。在科学文明发展的今天,几乎任何场合都需要“花”,从国事活动到民间社交,从楼堂馆舍至村寨居室,迎宾送客、喜庆婚丧、交流情感、寄托哀思,一束鲜花,尽在不言之中。此外,花卉还能净化空气、防止污染,在环境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花齐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显著,已成为国际上大宗消费品之一。据云,最大的花卉出口国荷兰每年出口额竟达数亿美元之多。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对花丼需求增长很快。目前,国内花卉市场已遍布全国,不仅流动摊点,而且大型专业花圃、花店、花市也发展很快。因此,发展花卉生产既可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又可增加出口,支援四化建设。
  福建地处中、南亚热带,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民间花农有丰富的栽培经验,这些都是福建省发展花齐生产的有利条件。现今福州、漳州、漳平、龙岩、南平等地已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研究机构或中大型花圃,尤以漳州百花村为最。漳州的水仙花、榕树盆景,漳平的茶花、兰花,南平、龙岩的兰花等都很出名。除了亚热带及海洋性气候的优越自然条件外,福建省许多侨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花丼爱好者,也对提高福建省花齐品种质量、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增加花卉出口作出贡献。
  松叶跋psilotum nudum (L.)Griseb.
  松叶蕨科
  别名松叶兰
  附生蕨,地下茎匍匐,二叉分枝,有毛状假根。茎直立或下垂。高10~30厘米,绿色,多回二叉分枝。叶细小,三角形,长约1毫米。孢子囊球蒴果状,生于叶腋,略扁圆形,3室,纵裂,孢子同型。附生树干上或石缝中。
  广布我国南部地区,常引入盆栽供观赏,福建有少量栽培。
  习见栽培蕨类尚有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 —veneris )、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 )、瓶尔小草(Ophioglossumspp.)、阴石蕨(Humata repens)、鸟巢蕨(Neottopteris spp.)、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Zia )、鹿角蕨(PLatycerium bifurcaum)、凤尾蕨属数种(Pteris spp .)、骨碎补(Davallia spp.)等。
  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
  苏铁科别名铁树
  树高通常可达2米,稀更高,树干圆柱状,具螺旋排列叶柄残痕。羽状复叶密生茎顶,轮廓倒卵状长圆形,长40~100厘米,羽状裂片可多达100对以上,水平且略向上伸展,羽片条形,硬革质,长9~18厘米,端刺状。雄球花圆柱形,大孢子叶密生黄色绒毛,种子桔红色。全国许多省区有栽培,福建习见栽培。
  苏铁为优美观赏树种,在我国中部、北部栽培的稀见开花,南部省区花即常见。此外,大苏铁(Zamia spp.).欧洲大苏铁(Macrozamia spp.)近年也见引种。
  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Sieb.et Zucc.
  松科
  别名五针松
  在原产地为大乔木,现引种盆栽者大多为高20~80厘米小灌木,枝条平滑。叶密生枝条顶部,5针一束,长3.5~5.5厘米,粗不及1毫米,横切面三角形,叶鞘早落。球果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几无梗,长4~7.5厘米,淡至灰褐色。
  原产日本,全国各地习见栽培,福建有栽培。
  习见栽培者尚有雪松、金钱松、长苞铁杉;南洋杉科的南洋杉、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罗汉松科的百日青、柏科的圆柏、侧柏等。
  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
  苋科别名鸡冠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粗壮。叶卵形至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6厘米,全缘。花序顶生或同时生于近顶端叶腋,扁平鸡冠状或各式皱折或同时成各式条状,紫色、紫红色、红色、金黄色、黄色至黄绿色或白色,因品种而易,苞片干膜质。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福建习见栽培。广布全球热带地区。
  习见栽培尚有千日红,花序头状、紫红色及千日白,花序白色。雁来红、血苋、紫红莲籽草、锦绣苋。
  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马齿苋科别名太阳花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5~20厘米。叶圆柱状,长1~2.5厘米,直径1~2毫米。花单朵或数朵顶生,开花时径3~4厘米,基部有叶状苞片,花单瓣或重瓣,有白、乳黄、黄、橙黄、红、粉红、紫红、紫等各种颜色。柱头5~7裂。原产巴西,福建有栽培。
  公孙树及银边公孙树也习见。与之类似的尚有番杏科的龙须海棠、露花及彩叶露花,也见栽培。
  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紫茉莉科
  别名叶子花、九重葛
  攀援灌木,茎粗壮,刺坚硬锐尖。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全缘。花序顶生,常3朵簇生于3枚苞片内,花梗与苞片中脉合生。苞片叶状,暗红色至紫色,栽培品种颜色多变,艳丽。
  原产巴西,福建有栽培。在我国南部省区可露地栽培,北部省区冬季须移入温室。
  三角梅习见栽培品种有cv.‘Jamaica white ’、cv.‘Sanderana’、cv.‘Rosa Catalina ’;叶子花(b .spectabilis )及其栽培品种;重瓣叶子花(b .xbuttiana )及其栽培品种;此外,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又称胭脂花及其栽培品种也常见。
  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 L.
  石竹科
  别名麝香石竹、香石竹
  草本至亚灌木,高达60厘米,叶对生,条状披针形,全缘,被白粉霜,基部抱茎。花单朵或2~5朵生于枝顶,稍清香,开花时直径可达5~10厘米者,颜色因品种而异,有红、粉红、黄、白等色或粉红、淡黄、白色中杂有红、黄斑点或条纹,苞片2~3层,萼端5裂,花瓣多数,具爪。花期5~11月。
  原产欧洲,现各地栽培,福建南部也有栽培。石竹科习见栽培的尚有石竹(D.chinensis)、瞿麦(D.superbus)、霞草(GypsophiLaelegans )及蝇子草(Silene fortunei)等。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睡莲科别名荷花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肥厚,节间膨大,节部缢缩。叶圆形,盾状着生,直径25~90厘米,全缘或稍呈波状,叶面光滑具腊状粉,叶脉从中央辐射伸出,叶柄圆柱形,长可达1~2米,中空。花单朵少有两朵,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开花时直径10~20厘米,花瓣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芳香,艳丽。莲房径5~10厘米,坚果椭圆形。
  我国南北各省区有栽培,福建习见栽培。全球许多地区栽培。
  莲有许多栽培品种,如白花建莲、寿星桃并蒂莲、碗莲等几十个品种供观赏。与之相近的尚有白睡莲(Nymphaea alba )、红睡莲(N.alba var.rubra)(花红色)、黄睡莲(n •mexicana、、睡莲(N.tetragona )、王莲(Victoria amazonica ),近年也见栽培。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毛茛科
  别名牡丹花、洛阳花落叶灌木。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有在枝顶为3小叶者,叶背面淡绿色;花瓣5或为重瓣,颜色因品种而异,有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绿色等。瞢荚果长圆形,密被毛。
  福建北部栽培生长较好,南部栽培生长差,或不易开花。全国许多省区有栽培。
  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据云有300多个品种,如葛巾、桃黄、胡红、赵粉等。此外,芍药(P.obovata ),草本,花单瓣,外形与牡丹类似;秋牡丹(Anemone hupehensisvar.japonica)在闽北有种植。
  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
  木兰科
  别名广玉兰、洋玉兰
  常绿乔木。叶厚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20厘米,宽4~10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灰褐色至灰棕色。花单朵,顶生,白色、微香、花被片9~12片,厚且肉质,倒卵形,长7~9厘米;花丝紫色。5~7月开花,盛花时花直径达15~20厘米。
  原产美洲东南部。我国南部省区有栽培,福建习见。
  本属习见栽培尚有夜合花(M.coco ),花乳白色,芳香;玉兰(m .denudata ),又称玉堂春,花白色,芳香;紫玉兰(M.LU-iflora ),又称辛夷,花深紫色至紫红色,原将
  花蕾用于中药,现用玉兰花蕾作中药辛夷正品。
  白兰花michelia alba DC.
  木兰科
  别名白玉兰、玉兰
  乔木,高达17米。叶互生,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全缘。花单朵腋生,乳白色,芳香,花被长圆状至条状倒披针形,长3~4厘米,宽3~5毫米。花期4~9月,有时在12月上旬仍有未开放的花。
  原产东南亚热带,现我国南部省(区)广泛栽培,福建广泛栽培。
  本属习见栽培者尚有含笑(M.figo),花乳白色,花被片时带紫红色边缘,芳香;黄(M.champaca ),花橙黄色,芳香;野笑(M.skinneriana );深山含笑(M.maudi-ae);醉香含笑(M.macclurei)又称火力楠及观光木等。
  培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Link
  错梅科
  别名腊梅
  落叶灌木,高达4米。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有时长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花着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先叶开放,芳香,开花时径2~3厘米,黄色或带褐黄或淡黄色,花被片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楠圆形或匙形,无毛。果托近木质化,坛 状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
  本省零散栽培或分布。我国除东北、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外均有零星栽培或分布。
  蜡梅适为农历春节前后开花,是新春花卉及室内插花重要品种。山蜡梅(C.nitens )与之相近,本省山区有野生者,也供观赏。
  醉蝶花cleome suaveolens (Roxb.)Pierre
  白花菜科别名紫龙须
  一年生草本,有臭味和粘质腺毛。指状复叶有小叶5~7枚,小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2厘米;托叶成小钩刺。总状花序顶生,萼片反折,花瓣玫瑰紫色至白色,倒卵形,有长爪,雄蕊具细长花丝。
  原产南美。各地公园习见栽培,福建省少量栽培。从美洲引进习见有罂粟科的蓟罂粟(Argemone mexicana ),花黄色,外形如菊科大蓟;从欧洲引入的罂粟科植物虞美人(Papaver rhoeas )外形似罂粟,花紫红色。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inge
  虎耳草科别名绣球
  灌木,枝有明显皮孔。叶对生,稍肉质,碧绿,椭圆形,长7~20厘米,宽4~10厘米。伞房花序顶生,开花时近圆球状,艳丽,故名绣球,花白色、粉红色、蓝色至宝蓝色,为不孕花,萼片4,近圆形。
  福建习见栽培。
  虎耳草科习见栽培的尚有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鸡眼梅花草(Parnassiaxvightiana )等。与之相近有景天科的费菜(Sedum kamtschaticum ),佛甲菜(s .lineare)、垂盆草(s .sarmentosum)、伽蓝菜(Kalanchoe lacintata )、月兔耳(k .tomentosa )等也见栽培。
  绣线菊spiraea blumeiG.Don
  蔷薇科
  别名珍珠梅
  灌木,高1~2米。单叶互生,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长2~3.5厘米,宽1~1.8厘米。伞形花序有花10~25朵,花白色,开花时径5~8毫米。春季开花,花序密集如绣球状,繁花似锦。
  福建习见栽培。全国除青海、甘肃、西藏外多数省区有栽培或分布。日本、朝鲜也有。
  本属引入栽培的尚有麻叶绣线菊(s .cantonensis)、绣线梅(s .salicifolia)、粉花绣线菊(s .japonica)、中华绣线菊(s .chinensis )等。此外,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揾桴(Qydonia oblonga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和皱皮木瓜(C.speciosa )等也见栽培。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
  蔷薇科别名酸梅
  小乔木。单叶互生,叶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花单朵或2朵生于同一芽内,先叶开放,花瓣白色、粉红色。果近圆球形,果核椭圆形而稍扁,具纵沟和孔穴。
  福建省习见栽培。全国大部分省区有栽培。
  梅的栽培品种很多,主要有三个品种群,其中观赏的花梅品种群(陈俊愉教授分)有4类型:即直脚梅类(var.mume )有江梅型(f.simpliciflora)、大红型(f.rubriflora)等七类型200多个品种;照水梅类(var.pendula )有单粉照水型(f.simplex )等5个类型,几十个品种;龙游梅类(var.tortuosa)及杏梅类(var.bungo)等。福建省有零散栽培。
  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
  蔷薇科
  别名碧桃、桃花
  乔木。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花单朵先叶开放,粉红色至米红色,花瓣5,雄蕊多数。果卵形,大小变异大,果核具纵纹或孔穴。
  原产我国,现广泛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桃的观赏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碧桃(f.duplex ),花重瓣淡红色;绯桃(f.magnifi-cat,花重瓣,鲜红色,绛桃(f.camelliaeflora ),花半重瓣,深红色;单瓣白桃(f.al-ba),花单瓣,白色;千瓣白桃(f.albo —plena ),花半重瓣,白色;寿星桃(var.den-sa),树形矮,花重瓣,有称七寸桃。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 ),叶紫色,也见栽培。
  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
  别名蔷薇蔷薇科
  灌木,高1~2米,枝通常有皮刺。一回羽状复叶有小叶3~5(~7)枚;托叶大部分贴生于叶柄,边缘有腺毛。花序顶生,有花1至数朵,萼片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花瓣重瓣或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各地习见栽培。福建常见栽培。月季园艺品种很多,单瓣月季(var.spon-tanea ),花单瓣,红色;但现今习见月季品种多为园艺杂种(r .hybrida )如香水月季‘Hybridtea’的许多品种;长春月季‘Hybria perpetual ’的许多品种等;芳香月季(r .odorata )托叶边缘无腺或仅游离部分有腺,花单生或仅2~3朵,粉红色、黄色或白色,芳香,萼片多为全缘,稀有羽裂。此外尚有玫瑰(r .rugosa ),小叶5~9枚;木香花(r .banksiae )及其变种黄木香(f.lutea );小果蔷薇r .cymosa );野蔷薇(R.multiflora)及其变种七姐妹(var.carnea )等。
  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
  豆科
  别名紫荆花
  灌木至小乔木。叶互生,近圆形,长6~14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心形,全缘,无毛。花先叶开放,簇生老枝上,玫瑰红色,偶见白色的白花紫荆(f.alba ),长1.5-1.8厘米。果荚扁平。
  福建省庭园习见栽培。广泛栽培于全国园林庭园。
  豆科习见栽培的有含羞草(Mimosa pudica )、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腊肠树(Cassia fistula )、黄槐(C.surattensis)、凤凰木(Delonix regia )、国槐(Spohora japoni-ca)及龙爪槐(var.pendula loud.)、蝶豆(Clitoria ternatea)、刺桐(Erythrina ar-aorescews )、紫藤(Wisteria sinensis)。
  四季桔fortunella japonica (Thunb.)Swing.
  芸香科
  别名金柑、圆金柑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叶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5厘米,翼叶狭小或仅具痕迹。花白色。果扁圆形至近圆形,径2~3厘米,橙黄色,果皮甜,胚绿色。福建省习见,多为盆栽供观赏。中部南部省区见栽培。日本也有。
  金诘(F.margarita)果卵圆形,也盆栽观赏。此外,佛手(Citrus medicavar.sarcodactylis),柠檬(C.limow )、百里香(Murraya exotica )、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芸香(Ruta graveolens ),也见栽培。
  金莲花tropaeolum majus L.
  金莲花科别名旱金莲
  一年生蔓状肉质草本,无毛。叶互生,近圆形,叶片长3~8厘米,边全缘或有波状钝角,叶脉放射状,叶柄长10~20厘米,盾状着生于叶片近中心处。花单生叶腋,有长柄,黄色或桔红色,开花时径2.5~5厘米,花瓣5,基部狭窄成爪,近爪外边缘细撕裂状。果熟时成3个小核果。
  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栽培,福建常见栽培。
  与之相近的有栊牛儿苗科的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 )、马蹄纹天竺葵(P.zonale)及亚麻科的石海椒(Reinivardtia indica)等。
  一品红euphorbia pulherrima Willd.
  大戟科
  别名圣诞树
  灌木,高1~3米,无毛,有白色乳汁。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全缘或有时波状浅裂,少有提琴形,杯状花序下的叶较狭,全缘,朱红色,鲜艳。杯状花序多数,生枝顶,腺体黄色。
  原产美洲。我国各地有栽培,福建习见栽培。
  大戟科习见供观赏的尚有一品红的变种一品白(var.alba )和一品粉(var.rosea );同属的铁海棠(e .milii )、银边翠(e •marginata )、绿玉(e .tirucallii)、红背桂(Ejocoecaria cochinchinensis)、红桑(AcaLypha zvilkesiana )、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rn )以及各式栽培品种、佛肚树(Jatropha podagrica )等。
  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
  楝科别名米兰
  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幼嫩部分被锈色星状鳞片,有时肉眼看不明显,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5(~7)片,小叶倒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腋生,常聚生枝顶,花细小,开花时径2~3毫米,近圆球状,黄色,芳香。
  福建各地习见栽培。分布南方省区。
  习见栽培在一起的小灌木有黄杨科的雀舌黄杨(Bujcus harlandii),冬青科的枸骨(Ilex cornuta ),卫矛科的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a ),槭树科的鸡爪槭(Acer palmata )以及海桐花科的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
  锦葵科
  别名芙蓉花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宽卵形或心形,常5~7裂,裂片三角形,主脉7~11条掌状伸出。花单朵生于枝端叶腋,初开时白色至粉红色,后变深红色,盛开时径4~5厘米。蒴果扁球状。
  原产我国,广泛栽培,福建常见栽培。日本也有栽培。
  重瓣木芙蓉(f.plenus),花重瓣;木槿(h .syriacus ),其栽培变种、品种很多,如白、紫、单瓣、重瓣,如牡丹木槿等;灯笼花(H.schizopetalus)、扶桑(H.rosa —sinensis )及其栽培品种如重瓣朱槿、黄槿(H.tiliaceus )、悬铃花(Malvaviscus arboreusvar.Penduliflorus )及小悬铃花(var.drumnondii );金铃花(AbutiLon striatum )及其杂种(A.x hybridum)等。
  四季海裳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et Otto
  秋海棠科别名蚬肉海棠
  肉质草本,茎直立。叶卵形至阔卵形,长5~8厘米,顶端短尖至圆钝,基部稍偏斜,边缘有锯龄或睫毛。花红色至白色,数朵生于叶腋总梗上,雄花花被片4,雄蕊黄色,雌花花被片5,子房有翅。果有带红色的翅。本种的栽培品种很多,叶的大小、颜色及花的大小、单瓣重瓣变异很大。
  原产巴西。各地有栽培,福建少量栽培。此外,毛叶海棠(B.rer)等栽培品种园艺部门引入栽培种类很多。常一起栽培的肉质草本有凤仙花科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堇菜科的三色堇(Viola tricolor)等。
  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
  山茶科
  别名山茶花
  灌木至小乔木。叶革质,倒卵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边缘有细齿。花单朵或两朵,腋生或顶生,单瓣或重瓣;白色、粉红色、朱红色至白色杂有红色斑点或斑纹等变化因品种而异,单瓣类花瓣5~7,雄蕊黄色,重瓣类雄蕊未见。
  原产我国,各地广泛栽培。福建也常见栽培。
  茶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很多。本省近年尚有栽培云南茶花(c .reticulata )的某些品种。东南山茶(C.edithae )、红花油茶(C.chekiang —oleosa )也间有栽培。此外,名贵花卉金茶花(广西引入)(C.nitidissima )厦门也有栽培。尚有紫草科的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 )供盆景栽培。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
  千屈菜科别名痒痒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光滑。叶互生或时有近对生,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5~7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0厘米或更长,花紫色、淡红色至白色,萼裂片6;花瓣6,皱缩,有长爪;雄蕊多数。花期6~9月。
  福建习见栽培。我国多数省区见栽培或野生。
  习见栽培的尚有大花紫薇(l .speciosa ),叶大,长10~25厘米,花也大且多。以及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 ),又称指甲花,花极香,白色至红色;香膏花(Cuphea balsa-mona )小灌木、千屈菜(bythrum salicaria )等。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石榴科
  别名安石榴
  乔木或灌木,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叶柄短,花1~5朵生于枝顶,萼筒长2~3厘米,红至淡黄色,具5~9枚三角形裂片;花瓣5~9片,黄、白或红色,多皱褶。浆果近球形,径可达12厘米,种子多数,有透明的红或白色肉质外种皮。
  原产巴尔干地区。我国广泛栽培,福建习见栽培。
  栽培品种有月季石榴(cv .‘nana ’)也称‘七寸石榴’小灌木;白石榴(cv.‘albescens’)花白色;重瓣白石榴(cv.*multiplex )花白色重瓣;黄石榴(cv .‘flavescens ’)花黄色;玛瑙石榴(cv .‘legrellei ’)花重瓣,有红或黄白色条纹。
  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 (DC.)Haw.
  仙人掌科别名琼花
  肉质植物,灌木状。老茎稍圆柱状,余扁平、绿色,肉质且肥厚,常长圆状,长15~40厘米,边缘波状,新枝有时带红绿色,偶有棱。花单朵生于近节边缘的窝孔上,长20~30厘米,开花时径10~12厘米,白色,芳香,夜间开放,常天亮前凋萎,故有昙花一现之说。
  原产美洲。我国习见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外形与之相近的有令箭荷花(Heliochia hybrida )花深紫红色;量天尺(Hylocereusumdatus),茎三棱,花白色;蟹爪兰(SchLumbergera truncata )又称锦上添花,花紫红色;叶仙人掌(Pereskia aculeata ),花淡黄色;念珠球(Hatiola salicornioides)等,也见栽培。
  仙人掌opuntia vulgaris Mill.
  仙人掌科别名少刺仙人掌
  肉质植物,灌木或有时为小乔木,高1~5米。茎直立或斜出,基部圆柱状、木质化,其余掌状扁平,茎节常倒卵状长圆形,长10~30厘米,厚5~15毫米,绿色,小窠稍突起,密生绵毛并有数枚小刺。花单生,鲜黄色。果紫红色,成熟时肉质,倒卵形。
  原产南美洲热带。我国南部省区有栽培,福建有逸生或栽培。
  仙人掌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外形、鲜艳的花朵吸引着众多花卉爱好者,省内以厦门万石植物园引种为最,已达数百种,民间习见也有数十种。习见掌状的有仙人掌(o •diWew )、胭脂(O.cochenillifera)、仙桃(0.ficus —indica )等,柱状的有五棱柱(Cereus pen-fagonws)、仙人柱(C.peruvianus )、仙人棒(C.robinii)^、白头翁(Cephalocereus se-nilis)、细笋绿柱(Chamaecereus silvestrii)等,球状的如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红瑞云球(GymnocaLycium mihanovichiicw.‘Rubra’)及黄瑞云球(cv.‘Aurea,)、多种乳突球(MammillariaSPP.)、多种星球锦(Astrophytum spp.)等。
  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hrum Sweet
  杜鹃花科别名杜鹃花
  常绿灌木,高1~2米,叶纸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宽1~2厘米。花1~3朵,生枝条顶端,萼5深裂,花冠漏斗状,裂片5,开花时径达6厘米,玫瑰紫色有深紫色斑点。
  原产我国,各地习见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因广泛栽培,品种很多。外形与之相近的白杜鹃(r .mucronatum )栽培品种也很多,特别是白花中杂以红、紫条纹的半重瓣品种,更使人喜爱。
  此外映山红(r .simsii )及南岭杜鹃(r .Levinei )也见栽培。同科的习见观赏植物灯笼花(Enkianthus chinensis)为新春花齐。
  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
  白花丹科别名耳钩花
  亚灌木,枝条常成蔓状。叶草质,卵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圆或钝,全缘。穗状花序有花20~50(~90)朵,在花期花序轴不断伸长,萼片7~9毫米,顶端有5个小齿,萼筒外面着生具柄的腺,儿童采之粘于耳垂上状如耳饰;花冠白色,冠筒长1.8~2.2厘米。
  产南部省区,福建习见栽培。
  引入栽培的本属植物有紫花丹(p .incLica ),花冠紫红色或红色;兰花丹(P.auricrlata )花冠淡蓝色或白色。另有观花补血草(Limonium sinuatum )花干膜质,色鲜艳,开花后观赏时间长,不易枯干。
  瓶兰花diospyros cathayensis a .N.Stewart.var .foochoivensis (Mete,et chen)S.tee
  柿科
  别名玉瓶兰
  灌木或小乔木,盆栽者为小灌木。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5~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叶片有细透明斑点,下面被微柔毛;叶柄长约3毫米。花乳白色,花冠瓮形,芳香,长4~5毫米,下垂。果近圆球形,黄色。花期5月。原产湖北西部。本省厦门、福州等地有栽培。
  本种配置山石盆景栽培古雅别致,清香宜人。
  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L.)Aiton.
  木犀科别名茉莉
  小灌木或枝蔓生。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3~9厘米,除下面脉腋被毛外无毛。聚伞花序有花3朵,有时稍多,花白色,芳香,花萼裂片8~9,条形,长约5毫米,花冠裂片长圆形或近圆形,多数。花期6~11月。
  福建习见栽培,尤以福州为盛。
  习见栽培观赏的本属植物尚有迎春花(j .nudiflorum ),花黄色;素馨花(J.offici-nale var.grandiflorum ),花白色。茉莉花除观赏外尚供制茉莉花茶。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
  木犀科别名木犀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叶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4厘米。花序簇生叶腋,花梗纤细,长3~10毫米,花白色,芳香,花冠4裂,长3~4毫米,雄蕊2枚。核果椭圆形,熟时黑紫色。花期秋季。
  原产我国西南部,现各地栽培。福建习见栽培或逸生。
  习见栽培者尚有银桂(var.Latifolius)花白色或淡黄色;金桂(var.thunbergii)花黄色;丹桂(var.aurantiacus)花橙红色或桔红色;四季桂(var.semperflorens )花棕黄色及上述变种的各栽培品种。此外,女贞(ligustrum lucidum )、小叶女贞(l .sinense )和金钟花(Forsythia virissima )也有栽培。
  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
  夹竹桃科
  别名红花夹竹桃
  常绿灌木,高达5米,无毛,枝折断后有水液流出。叶3~4枚轮生,窄披针形至线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全缘,侧脉细、密且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深红色(白花夹竹桃cv.‘paihua'花白色),重瓣。
  瞢荚果矩圆形。
  原产伊朗。福建常见栽培。
  习见栽培的还有软枝黄婢(Allemandacathartica )、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N鸡蛋花(Plumeria rubra cv.‘Acuti-folia’)、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cus )及其栽培品种(白长春花(cv .‘Albus ’黄长春花cv.‘Flavus ’)、狗牙花(Tabernaemontanadivaricata ),此外,萝蔴科的球兰(Hoyacarnosa )也见栽培。
  西洋紅salvia splendens Ker.—Gawl.
  唇形科
  别名一串红
  草本或亚灌木状,高达70厘米。叶卵圆形,长2.5~7厘米,顶端短尖,有时尖头尾状,边缘有锯齿,背面有腺点;叶柄长3~4.5厘米。轮伞花序每轮有花2~6朵,密集成顶生假总状花序,花朱红色(其栽培品种一串紫,花紫色,一串白,花白色),萼钟状,花后增大,花冠筒状,伸直。
  原产巴西,我国各地习见栽培。福建常见栽培。
  习见栽培的同科植物有洋紫苏(Coleus scutellarioides )及许多园艺品种。此外,马鞭草科的龙吐珠(Clerodendrum thomsonae )、假连翘(Duranta reprens)、美女缨(Verbena hy-brida ),前科的碧冬前(Petunia hybrida )、夜香树(Oestrum wortMrwwwi )、珊瑚樱(Solarium pseudo —capsicum)等也见栽培。
  炮仗花pyrostegia ignea Presl.(syn.P.venusta (Ker.)Miers]
  紫葳科
  别名黄金珊瑚
  高大藤本,有3裂线状卷须,枝有纵槽纹。叶对生,有小叶1~3枚,其中1~2小叶变为3裂卷须;小叶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顶端短尖,全缘。圆锥花序下垂,花橙黄至橙红色,花冠筒状,长约6厘米,檐部5裂,外反。
  原产南美洲。我国南部省区见栽培。福建南部习见。
  紫葳科习见的有凌霄花(Campsis gran-diflora )、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 )、猫爪藤(MacfhiijyeTia unguis _cati)、兰花楹(Jacaranda acutifolia )和火焰花(Sbathodeacampanulata )。常见一起栽培的有茜草科的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 )及玉叶金花等。
  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
  菊科
  别名大理菊、洋芍药
  多年生草本,有棒状块根。叶1~3回羽状全裂,无毛。头状花序大,顶生或生于近顶部叶腋,开花时径可达10~20厘米,舌状花1层至全为舌状花,颜色因品种而异,管状花小,黄色。花期6~12月。据云有3000多个栽培品种。
  原产墨西哥,现广泛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习见引入栽培的尚有秋英(Cosmos bipinwata )、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剑叶金鸡菊(C.ZawceoZaia)、两色金鸡菊(C.tinctoria )、天人菊百日菊(Zinnia elegans )、瓜叶菊(Senecio hybridus )以及红鹰(s .stapeliaeformis ),仙人柱状植物,花金黄色;天鹅绒(Gynura ‘Sarmentosa ’)。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Ramat.)Kitam
  菊科别名秋菊
  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叶卵形,浅裂至半裂。头状花序变化因品种而异,开花时直径2~20厘米,舌状花形状、大小、颜色变化万千。据云品种已达1000多个。
  原产我国,现各地广泛栽培。福建常见栽培。
  习见栽培的尚有木茼蒿(Argyranthemum frutescens)舌状花白色;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 )
  又叫羌心腊,舌状花颜色因品种而异;雏菊(Beilis perennis )花葶1个,头状花序;非洲菊(Gerber a jamesonii )花色种种;蜡菊又称麦秆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 );万寿菊(Tageteserecta )及孔雀菊(T.patula ),前者舌状花黄或橙黄色,后者舌状花有红色斑。
  五彩芋caladium bicolor (Ait.)Vent.
  天南星科别名色叶芋
  块茎扁球状。叶基生,叶片戟状卵形至心状卵形,叶面粉绿,绿至紫红色,有时白色,满布各色透明或不透明斑点,背面粉绿或带粉色,颜色不同视品种类型各异;叶柄长15~25厘米。
  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现广泛栽培,福建习见。
  天南星科引入栽培的尚有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 ),叶绿色,心状箭形,佛焰苞大,长10~25厘米,亮白色,可盆栽或供插花;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cv.‘rubrum’)佛焰苞朱红色,盆栽。
  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 Liebm.
  天南星科别名龟背芋
  攀援灌木,茎粗壮,绿色,以粗气根附生于岩壁或树干上。叶互生,大,卵状心形,长40~60厘米,边缘中部以上常羽状分裂,侧脉间(近中脉)常有1~2个空洞,外侧空洞为横椭圆形。花序柄粗壮,长15~20厘米,佛焰苞厚革质,舟状,近直立,长15~25厘米。先端具喙,乳白至乳黄带绿色,穗状花序圆柱状,长达20厘米。
  原产墨西哥。福建可室外栽培。我国中部以北省区冬天需温室栽培。与之相近的有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 )可盆栽或室内插瓶观叶,叶和花序远较小;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 )叶具白色或黄色斑块,盆栽或插瓶观赏皆宜。
  麝香百合lilium lonedflorum Thunb.
  百合科
  别名百合花
  鳞茎球状,鳞片白色。茎高30~90厘米。叶线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全缘。花1~3朵,顶生,花喇叭形,白色,冠筒外略带白色,长达19厘米,开花时径达14厘米,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蒴果长圆状,长5~7厘米。
  原产台湾,现多省区有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大陆产野百合与之相近,也有栽培。此外,玉簪(Hosta plantaginea )、紫萼(H.ventricosa )、重瓣萱草(HemerocaUis fulva)、郁金香(Tulipa gesnerfawa )、锉刀花(Ha-(worthia fasciata )、风信子(Hyacinthus orfenfaZis )、青龙刀(Gasteria trigona )、芦荟(AZoe twa var.chinensis )和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也见栽培。
  文竹asparagus setaceus (Kunth)Jessop
  百合科
  别名西洋文竹
  攀援植物,茎长可达几米。茎的分枝很多,叶状枝通常10~13枚成簇,刚毛状,长4~5毫米。以主茎上分出的4~5回分枝与末级簇生叶状枝在一个平面上伸展,成轮廓椭圆状三角形,翠绿幽雅,假多回羽状复叶状片,是很受欢迎的室内观叶植物。小盆矮化更受欢迎。
  原产非洲南部,我国习见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百合科习见观叶的还有假叶树(Ruscus aculeata )、山麦冬(Liriopespp.)、沿阶草(Ophiopogon spp.)、开口箭(Tupistra spp.)、万年青(Rohdeajaponica ),蜘蛛抱蛋(Aspidistra spp.)、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及其栽培种金边吊兰(cv.variegatum)、金心吊兰(cv.medio -pictum )和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 )等。
  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L.)A.Cheval
  百合科别名铁树
  灌木状植物,不分枝或少分枝,高1~3米。叶多聚生于茎或枝上部,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线形,形状、大小、颜色因品种而异,绿色、紫红色、红色或有黄、白或紫红相间条纹;叶柄长10~30厘米,基部变宽、抱茎。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花黄、淡红至青紫色。栽培观叶。
  原产地不详,各地习见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与之相近的有龙血树(Dracaena godseffiana )和银叶龙血树(d .sanderiana)等许多栽培品种,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及栽培品种金边虎尾兰(cv.laurentii)、龙笔(s .CyLindrica)、丝兰(Yucca gloriosa )等。
  水仙narcissus tazettaL.var.chinensis Roem.
  石蒜科
  别名金盏银台
  鳞茎椭圆至略扁圆形,径粗可达8厘米。叶线形,带状扁平,长15~35厘米,宽8~15毫米,钝头、全缘。花序伞形状,有花6~12朵,总苞佛焰苞状,膜质,花被片6,白色,副花冠杯状,黄色。花期12~2月,清香。
  原产地中海地区。福建漳州已有几百年栽培历史。此外平潭、福州等地也有逸生或栽培。上海崇明海滩逸生类型与省内没有太大差别。
  漳州市郊圆山水仙驰名中外,是新年至春节著名的观赏花卉,特殊的栽培技艺可培育出10~12支花序的佳品。此外,尚有千叶水仙(f.florepleno),花重瓣,
  幽香更甚。
  与水仙同属植物福建习见栽培的尚有喇叭水仙(n .pseudo -narcissus )或称黄水仙、洋水仙者,花黄色,较大,副花冠与花被片近等长,鳞茎较小。
  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L.var.
  sinicum (Roxb.)Baker
  石蒜科
  别名文珠兰
  多年生草本,鳞茎长柱状。叶20~30枚,多列,带状,长30~7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边全缘波状。茎葶直立,粗壮,伞形花序有花10~24朵,总苞片2,膜质,花高脚碟状,白色,花被片条状,长4~9厘米,雄蕊淡红色。
  分布于广东、台湾。福建寺庙中习见栽培,野生偶见。
  西南文殊兰(C.latifolium)偶见栽培于寺庙中,花有红晕。另外与本属相近尚有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外形与文殊兰相似,花白色,但雄蕊花丝基部合生为杯状体,原产美洲热带,我国引种栽培或间有逸生。
  忽地笑lycoris aurea (L.Her.)Herb.
  石蒜科
  别名黄花石蒜、铁色箭
  多年生草本。鳞茎近球形,或为椭圆状,鳞茎皮干时黑色。叶基生,带状,扁平,3~6片,长15~30(~50)厘米,宽1~2厘米,全缘。花葶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有花5~10朵,花橙黄色,长约6厘米,花被片6。7~8月开花。花后长叶。
  全省星散分布,生山谷河边。我国中部、南部省区广布。日本、缅甸也有。
  民间、庭园、寺院习见栽培。与之相近的有石蒜(L.radiata)、叶比忽地笑狭且小,花红色,栽培粗放。
  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L’Her)Herb.
  石蒜科
  别名朱顶兰
  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叶6~8片,带形,长20~40厘米,宽2~5厘米,全缘。花序伞形状,具中空花葶,高达50厘米,每花序有花3~6朵,花被片6,漏斗状,朱红色,裂片边缘及中心有白色条纹。花期4~6月。
  原产秘鲁,现广泛栽培。福建习见栽培。
  此外红花莲(H.rutilum )与朱顶红相似,但花被片洋红带绿色,花被管绿色,易区别。近年,省内尚有引入君子兰属2种,叶2列,带状,其中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ma)花直立,鲜红色至桔红色;君子兰(C.nobilis )花桔红色,下垂。
  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
  鸢尾科
  别名菖兰、剑兰、十样锦
  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长20~40厘米,宽1.5~3.5厘米,基部鞘状,嵌迭状排成2列。顶生穗状花序不分枝,长25~35厘米,多花,每花有2苞片,花有红、粉红、黄、金黄、白、紫等各种颜色。花被片6,外面3片较大。
  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广泛栽培。福建也有栽培。鸢尾科福建习见栽培的尚有香雪兰(Freesiarefracta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鸢尾(Iris tectorum )和德国鸢尾(i .germanica )等。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兰科
  别名金钗石斛
  附生草本,茎丛生。叶互生,长圆形,长8~11厘米,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有花1~4朵,花大,白色带淡紫色。
  福建一些园林部门栽培。广布中部、南部省区。
  本属栽培的尚有流苏石斛(D.fimbria-turn var.oculatum )等数种。此外,万带兰属(vanda spp.)数种、卡特兰(Cattleyaspp.)、兜兰(PaphiopediLum spp.)及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等热带兰花近有引入。斑叶鹤顶兰(Phaius Woodfordii)以及鹤顶兰(p .tankertiilliae )、白芨(BLetilla striata )和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等也见零星栽培。
  [=此处为插图(图2-3-44石斜)=]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Sw.
  兰科
  别名官兰、秋兰
  假鳞茎长卵形。叶2~6片丛生,带状,长15~30(~50)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渐尖。花葶直立,有花4~7(~13)朵,浅黄绿至乳黄色,常有带紫红色或深紫红色斑点或脉纹。(4~)7~9(~11)月开花,清香。
  全省星散分布,生林下阴湿处。我国南部省区广布。印度、中南半岛、日本也产。
  兰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历来不仅达官贵人青睐、文人墨客赞颂,平民百姓酷爱者也不少。通常以叶的形态、花序长短及花的颜色等分为不同的品种,如花瓣圆且厚为“梅瓣”;花白色或浅黄绿色者为素心兰(var.susin )
  仅严楚江教授的(厦门兰谱》中记载就有安溪素、厦门素、龙岩素、大凤、小凤等;叶缘黄白或金黄色者为焦叶兰(var.yakibaran ),此外“金丝马尾”也曾在连城县采得。
  与此相近的尚有寒兰(C.kanran ),叶较细,花序有花(5~)7~13(~15)朵,花微香,花期11~12月,以花的颜色分有大叶寒兰、青寒兰、红寒兰、紫寒兰等;多花兰(C.floribundum va.floribundum )叶基部有节,花序下垂,花红色,无香气,变种台兰(var.pumilum)除花较少外与多花兰无别。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f.)Rchb.f.
  兰科
  别名草兰、独占、独占春
  假鳞茎聚生。叶4~6片丛生,长(10~)15~25(~30)厘米,宽6~10毫米,叶缘具微细锯齿。花葶短具4~5枚长苞片,有花1朵,偶有2朵,春季开花,花清香,幽雅宜人,花黄绿色时有带紫红色斑点。
  全省星散分布。我国秦岭以南、横断山以东广布。日本、朝鲜也有。
  春兰花期适逢新春,令人愉快的芬芳沁人肺腑,古人称之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各地有采得不_的变异类型,闽南地区的植株花较长。
  墨兰(Cymbidium sinense)也称报罗兰,叶宽且长,长达30~60厘米,花葶粗壮,有花多达20朵,紫褐色,有暗紫色脉纹,微香,苞片及花被片基部有蜜滴。习见的栽培品种尚有白墨(var.albo -jucundissimum )花纯白色,福建南靖有采到,民间有栽培;台湾尚有彩边墨兰(var.margicoloratum ),叶缘白色或黄色,上述皆为名贵稀有品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