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果林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88
颗粒名称: 二、果林植被
分类号: Q948.15+2
页数: 7
页码: 255-2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地区果林植被的三个基本类型:常绿热性果林植被、温带果林植被和亚热带果林植被。这些果林植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果实除了供鲜食外,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果树也是蜜源植物和药用植物,栽培果树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福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主要果树包括龙眼、荔枝、番石榴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福建省果树种植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人工植被 果林植被

内容

果林植被为人工植被的一个类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经济价值高,收入大。果实除了供鲜食外,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多数果树是蜜源植物,有的还可以药用。此外,果树也是绿化环境的主要经济林木,栽培果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福建果树栽培已有近2000年历史,生产经验和果树资源都很丰富,全省大约44科,120多种,共3000多个品种或品系,如芦柑、福柑、文旦柚、坪山柚、琯溪蜜柚以及兴化桂圆、莆田荔枝、天宝香蕉、檀香橄榄等传统水果,远销国内外。此外,还有本省特色的李、柿以及野生、半野生的猕猴桃、余甘子、野山楂、无花果等,故福建素有“南方果乡”之美称。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实行,调动果农发展生产,引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科学管理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果树种植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本省的果树植被按其生态分布和生态习性,分为如下三个基本类型。
  (一}常绿热性果林植被
  福建常绿热性果林植被主要由龙眼、荔枝、番石榴、芒果、洋桃、橄榄、香蕉、凤梨等果园所组成。这些植物共同的生态特点是,要求有比较高的热量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其生物学零度在15℃以上,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0℃以上和少霜或基本无霜的地区栽培。因此,在本省的分布只限于东南沿海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地带范围内,主要集中于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和甫田市等沿海县市;在福州至宁德地区,某些种类已不适于商品性的种植。
  1.龙眼林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属南亚热带的常绿果树类型,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年平均温度20℃~22℃,常年绝对低温不低于-2℃,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方,均适于龙眼栽培。在亚热带果树中,龙眼是比较耐旱的树种,它对干旱、酸瘠的红壤山地和常风较大的沿海地带等较为恶劣环境,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我国龙眼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就有龙眼栽培的记载。福建龙眼栽培至少也有1000年的历史。当前福建为我国龙眼栽培最多的省份,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在正常的栽培管理下,百年以上的龙眼树,各地均不罕见。在晋江磁灶乡前埔村有一株350年历史的“福眼”,生长繁茂,树冠宽15米,树高10米,树干粗大,曾产果1200斤;该乡井边村的龙眼栽培于沿海丘陵山地,不仅寿命很长,而且产量高,结果年限持久。
  龙眼花期较长,又紧接柑桔、荔枝之后,单穗花数多,并富含蜜汁,是南方重要的优质蜜源植物。且因其树冠常绿,树形壮观,花味芳香,习性较粗生,故在城镇和村落园林化的布局上是重要树种,又是美化环境、绿化丘陵山地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果木。
  在本省的南亚热带地区,常年绝对低温0℃以上,是发展龙眼最适宜区域,而且宜植地资源仍然相当丰富。尤其闽南沿海各县,最适于大力发展以干制为主,兼顾罐藏和鲜食品种,特别是东壁、焦核以及晚熟种九月乌等良种,更应加速繁殖推广。
  2.荔枝林
  荔枝(Litchi chinensis )是一种典型的南亚热带果树,原产我国南部,为南方的珍贵果树。1500多年前福建就有荔枝栽培的记载。
  荔枝生长要求的生态条件与龙眼大致相同,因此,荔枝林和龙眼林常在同一地带上交错分布。不过荔枝树较之龙眼耐肥和耐涝,较宜于丘陵山地低湿区和浦港堤岸栽培。
  福建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仅次于广东,为全国第二主产地,全省有32个县栽培。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江河溪旁及丘陵山地,集中于漳州市的龙海、漳浦、诏安、平和、云霄、南靖等县和莆田市,其次,在泉州市沿海各县以及福州一带。宁德地区沿海尚有零星分布,最北可达福鼎,但已难正常开花结果。福建荔枝主产区栽植品种达40多个,但优良品种不多,主要的有产于漳州市的早红,产于莆田市的陈紫,产于福州、宁德地区的状元红,这些品种均较适于鲜食;而产于漳州市的乌叶、兰竹和产于福清的下番枝,均较宜罐藏;还有各地零星种植的桂林,适于酿酒。
  3.番石榴林
  番石榴(Psidium guajase)原产美洲墨西哥等热带国家,在16~17世纪传入我国。是一种适应性较强,主干不甚端直的小乔木,成年树耐寒性稍强,能忍受-4℃的低温,在15℃以上的气温就能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由于日温差大,结果的品质比热带更好。番石榴较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通气透光、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最为适宜。
  本省东南沿海各地,番石榴是极为常见的果树,分布于闽南一带的为常绿;在闽侯、福州一带的冬季叶常由绿变红;而福州以北的宁德等县则落叶。番石榴的果实含维生素特别高,每100克可达65~308毫克,而种子落地即能自行繁殖传播,所以在较湿暖的地方,到处都有近似野生状态的番石榴。福建番石榴较多集中于同安、泉州、漳州、闽侯等地。其主要栽培品种有台湾种,产于泉州、同安、长泰、南靖、龙海等闽南地区;吕宋种和仰光种番石榴,产于厦门、同安、龙海;白香番石榴和四季番石榴,产于龙海;六月番石榴和幕浦番石榴,产于福州、连江一带;还有拉红线番石榴产于云霄。近年来引种泰国番石榴,果硕大且味香,是选育发展的品种。
  4.橄榄林
  橄榄
  (Canarium album )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一种亚热带果树,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有种植橄榄的记载,现在世界上仍以我国栽培最多,福建为主产地之一。
  橄榄虽适应性较广,但仍要未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在常年绝对低温不低于-3℃,年平均温度191:以上,冬季无严寒,雨量较多,微酸性土壤的生态条件下,无论丘陵山地或冲积平原都能生长。橄榄能耐短期的淹水,但一般生长于PH5~6.5的山地,果肉较香脆,宜于生食。
  橄榄果是福建的特产,本省沿海各县和闽西的上杭、永定等县橄榄分布较多,而以福州、闽侯、闽清、莆田、南安等县市最为集中。栽培的品种有产于福州、闽侯、闽清一带的檀香、惠园、自来园、长营等;产于莆田、仙游的霞溪本、橄榄柑厝后本;产于南安、霞湘的丁香等。
  5.芒果林
  芒果(Mangifera indica)原产亚洲南部热带,是一种绿化环境的优良乔木果树,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省50年代后才大量引种,芒果一般要求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夏季平均温度在18℃以上,才能正常开花和结实。通常在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条件下,山地或平地均适于种植。近年来,也作为沿海城市马路和公园的行道果树栽培,生长很好。
  本省芒果分布东南沿海各县市,其中以安溪栽培最多。较有发展前途的主要栽培优良品种有红花芒、白花芒、秋芒.、象牙芒和吕宋芒等。
  6.香蕉园
  香蒸(Musa nana )原产亚洲南部热带,是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夏季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不超过35℃,冬季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不低于15℃,绝对低温不低于4℃,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而且分布均匀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无论山地或平地都适于香蕉生长。以冲积性砂壤土最为适宜。本省主产区的天宝、浦南等地,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冲积洲地上。
  福建香蕉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而泉州、莆田、福州、宁德等地市种植较少。其栽培品种天宝蕉为本省主栽品种,组织柔软、味甜、香浓、品质佳。此外,还有美蕉,也是本省的主栽品种,较耐寒,对环境适应性强,味甜带微酸。紫蕉抗逆性和耐寒性均较强,在全省热量较差的县份,均有零星分布。
  7.凤梨园
  凤梨(Ananas comosus )是一种热带型草本水果,喜高温,怕霜冻,耐干旱,忌潮湿。在年平均气温21℃~27℃,无冻害,常年绝对低温大于I℃,PH4.5~5.5的砂质壤土等生态环境栽培最适宜。
  凤梨原产巴西,对温度反映较为敏感。在气温降至-1℃时就严重受害,夏秋高温干旱,气温超过37℃时,果实日烧病严重,叶色退绿。由于凤梨原为林下植物,有一定耐荫性,但经人工栽培后形成的不同品种的耐荫性也有差异,如本地有刺品种和台湾有刺品种较为耐荫,沙捞越品种则较不耐荫。
  据记载,1605年葡萄牙人将凤梨从南美引进我国澳门,后转入广东、福建。福建大约明末开始栽培,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莆田以南沿海丘陵山地,集中于龙海、漳浦、云霄、诏安、南靖、同安、长泰等地,莆田也有少量栽培。栽培品种以沙捞越品种为最多,约占总种植面积90%。是适于加工罐藏的主要品种。本地有刺品种,由于较能耐阴,龙海一带多与马尾松间种,但品质略酸。台湾有刺品种,味甜香、品质佳,适于鲜食。此外,引进福建种植的常绿热性果树还有杨桃、番荔枝、人心果、菠萝蜜等。
  (二)常绿暧性果林植被
  福建暖性常绿果林植被主要由柑桔、枇杷、杨梅等群落组成,属比较典型的亚热带果树,生物学零度为10℃~15℃,适于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就上述三种果树而言,它们都比较耐荫,在本省有比较广泛的分布范围,但是,一般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南部农业气候区较为适宜,可作商品性生产。
  1.柑桔林
  柑桔属的柑、橙、柚等均为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湿润,生物学零度为12℃,适于年平均温度15℃以上,极端温度不低于-5℃,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的气候条件,土壤微酸性至中性,以PH5.5~6最适宜。
  柑桔为福建省六大果树之首,面积大、产量多,经济价值高。近几年来种植面积又有很大的发展,由原来主产区的福州至漳州一带扩展到全省,南平、三明、龙岩等市,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形成了省内柑桔新产区。
  福建种植柑桔历史悠久,选育出不少品种和类型,除了柑桔类外,还有金桔类。但是,由于福建地形复杂,农业气候地域性差异较大,尤其垂直分布甚为明显,因而各产地的柑桔种类和品种亦有不同。在漳州、泉州、厦门一带,热量丰富,栽培的种类和品种多以芦柑为主,其次是蕉柑、印子柑、改良橙、脐橙以及坪山、文旦、琯溪蜜柚等类型和品种;福州、莆田一带雪柑、福桔为主,而其他甜橙类的品种为次;闽东沿海地区,一般种植雪柑、福桔、马鼻蜜桔以及四季柚等品种;闽西北和闽东北,多数种植耐寒性较强的温州蜜柑、金桔等品种。
  本省的农业气候条件,不仅具有适宜柑桔栽培的广泛区域,还具有适于发展晚熟柑橙的生态环境,在柑桔最宜栽培区域的南亚热带农业区,还有一定的宜果荒山荒地资源,是今后本省柑桔重点发展的地方。中亚热带农业区,宜果荒山荒地资源较多,选择有利的生态环境,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很大。至于闽北海拔较高的中亚热带山地农业气候区,除了在湿热条件较好的生态缓冲地形下同时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外,一般不宜发展为生产性柑桔栽培区。
  2.枇杷林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是一种亚热带果树,其果实正值春末夏初水果最缺乏时成熟。一般在平均气温15℃以上,幼果期绝对低温在-℃以上,雨量较多,空气湿润,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而又不易积水,以及PH5~8的土壤等条件下,不论平地或山地,均适于栽培。主要品种有梅花霞、红柑、大城四号以及白肉类的白梨、鸟躬白、白密等。根据本省目前资源条件和生产基础,除了莆田和云霄外,福州、连江、福清均可发展。
  3.杨梅林
  杨梅(Myrica rubra )原产我国南方,是一种山区常见的乔木果树,性好温暖潮湿的气候,一般在年均温度冬季绝对低温不低于-9℃,酸性土壤的生态条件下,较适于杨梅生长。通常种植在丘陵山地、山坳阴谷或河湖交错的地带,由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空气湿润,杨梅能生长得很好。由于它适应耐瘠抗风地段,可作为水土流失造林树种。
  本省各地山区都有野生杨梅分布,也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建阳、建瓯、福鼎、南安、莆田、仙游、连江、长乐、龙海等县市。其优良品种有主产建阳的大乌杨梅,产于建瓯、古田、延平、泰宁等县区的小乌杨梅;产于福鼎的大粒紫;还有分布最普遍的红杨梅和少量栽培的白杨梅。
  (三)落叶温性果林植被
  福建落叶温性果树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桃、梨、李、柿、板栗、枣、葡萄、猕猴桃等。它们的生物学温度为6℃~10℃,在本省有比较广泛的分布范围,但以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和中亚热带山地农业气候这两个地区较为普遍。
  1.桃林
  桃(Prunus persica)原产于我国西北高原地带,是福建各地极为广泛栽培的果树之一。桃果外观艳丽,大小适中,鲜食和加工均宜。桃的树姿优美、花朵鲜艳,是常见的观赏木之一。
  桃树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很广,适合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山地栽培,而且结果早,供应期长,每年从5~8月都有果实成熟。一般嫁接3年开始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通常15年后进入衰老期。
  本省主要分布以闽侯、福州、福清、莆田、永春、漳平、福安等县市较多。栽培品种多属我国南方品种,较能适应我省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包括硬肉桃和水蜜桃两个品系。本省水蜜桃,多数由江苏、浙江引进,主要品种是玉露水蜜桃和白风水蜜桃。本省硬肉桃品系的地方品种较多,早、晚熟品种均有,一般较耐高温高湿,树龄长,主要品种有砖水桃,以福州、长乐、福清为多,丰产稳定、耐贮耐运;梨仔桃,主要产于漳州市,适于加工;鹰嘴桃,产于闽西各县。
  由于桃树属于温带落叶果树,本省栽培的南方品种,在冬季则需要10℃以下的低温,以使其通过休眠。有的品种如低温不足,花期反而延迟,影响正常开花结果,这在本省南部尤为明显。
  2.梨林
  梨(Pyrus pyrifolia var .cuLta )在福建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果树,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3000年栽培历史。全省各地均有梨林,但主要分布在建阳、三明、龙岩地区。
  原产我国的梨树有9个种,各自对环境条件要求也不相同。其中砂梨这个系统性喜阳光,需要温和多湿,适于在4~10月份降雨量700毫米以上的地区栽培,其果实成熟期在7~8月,这时平均气温愈高,则品质愈好。
  本省现有梨树的品种,大约有百余种,多数属砂梨系统,少数白梨品种是近年从日本引进的。据三明市和南平市梨树品种鉴评的结果,认为目前可推广的良种主要有黄花、杭青、祗园、新世纪、铁头、二官白和晚三吉等。由于梨树的多数品种自花不实,因此在栽植时,也相应地在梨林中选择和配置授粉品种树,一般主栽品种树与授粉品种树的比例为8:1,如黄花可以配植新世纪、黄密和今村秋;祗园可配植杭青、新世纪;杭青可配植黄花、祗园和新世纪;铁头可配植菊水、祗园和杭青,以促进梨园丰收。
  3.李树林
  李(Prunus salicina )为本省广泛栽培的温带果树之一,也是常见的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其果实不论鲜果或加工制成李干、话李、蜜饯和嘉应子等,都深受欢迎。
  李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寒、耐热;对光的要求不太严格,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结果;但对土壤的湿度要求较高,宜于保水力较强的土壤栽培。本省栽培在质地较细的冲积土和山地上,结果都很好。
  李树对风土适应性很强,全省各地都分布,而以永泰、福安、闽清、南安、沙县、霞浦、诏安栽培较多。主要栽培良种有:芙蓉李,为全省性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福安、永泰、南安等县,酸甜适中,加工和鲜食均宜;胭脂李,主要分布在福安、永泰等地,宜鲜食;蜜李,分布于邵武、泰宁等县市;携李,分布于浦城、武夷山、沙县、建阳、建瓯;黄腊李,分布闽北各地;三华李诏安分布较多。
  柰,是一种具有近似桃的某些特征的李,福建有黄肉和红肉两类,广泛分布于福鼎、古田、闽清、南平、建瓯、建阳、顺昌、沙县等地。
  4.柿树林
  柿树(Diospyros koki)为落叶性温带果树,高可达10米以上。生长季节喜高温,但冬季能忍受-18℃低温。柿树对水湿条件要求严,而且比较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排水良好,PH4.8~6的土壤都能生长。
  柿树原产我国,在福建山区到处都有野柿树分布,主要集中于永泰、古田、安溪、长汀、龙海、诏安、莆田、仙游等县,而以安溪最多。主要栽培品种有:橙色柿和红柿为本省最普通的栽培品种,分布于闽东和闽南一带;扁压柿、四角柿,产于永泰、福清、甫田、南安至德化一带。以上各品种,鲜食或加工柿饼均适用。油柿主产于安溪;桃园柿主产于古田;金饼柿主产于诏安,这三个品种一般适于加工成柿饼。无核大方柿主产于闽北浦城和武夷山等,适于鲜食。此外,还有产于龙溪地区各县的水柿以及产于漳浦和龙海的狮头柿,加工或鲜食均适用。
  5.板栗林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是一种木本落叶性的富含淀粉的果树,种子还含有丰富的糖和蛋白质,既可鲜食,也可熟食,同时也是肉类烹调的很好辅料。
  板栗在平均温度10℃t~14℃、生长期温度16℃~20℃的地区和年降雨量600~1500mm 的条件下,都能良好的生长。当果实成熟的过程中,如有充足的日照,则有利于好品质的形成。板栗地土壤适应性较强,而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含有机质多的中性或偏酸性土壤最为适宜。
  本省板栗广泛分布于闽西北丘陵山地,在龙岩市以上杭、长汀最多,而南平市则多集中于建阳和建瓯等地。目前栽培的品种,以产于闽西上杭和长汀的毛栗和油栗为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