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灌草丛保护与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85
颗粒名称: 三、灌草丛保护与开发
分类号: Q948.15+8
页数: 1
页码: 2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山山地灌丛、低山丘陵灌丛、中山山地草丛、低山丘陵草丛和沼泽草丛是福建地区的五大主要植被类型。这些灌丛和草丛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地形、气候、土壤和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提供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对于这些植被类型的保护和利用,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灌草丛植被 灌草丛保开发

内容

(一)中山山地灌丛
  其分布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000米以上,大都是在山脊、山顶、山峰的肩部,坡度陡、土层浅、常多裸岩地段。年平均气温比较低、光照强、气温日变化大,风速大等生态因子。因此植物生长缓慢、老化、矮化、有的种类还匐地生长。这一类灌丛一旦破坏,不仅难于恢复,还会造成水土冲刷、岩石崩塌,应以保护为主。但这类灌丛是以杜鹃花科植物为主,春夏之交繁花似锦,可供春游、登山欣赏大自然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二)低山丘陵灌丛
  这一类灌丛大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森林经反复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它分布广,面积大,离居民点比较近,是当前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场地。根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开发,一般山顶都应保护原有植被,山腰可以造林、种果,山脚可以开垦梯田种植粮食作物或其它经济作物。在品种选择方面,应当注意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诸因素,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地域,可以发展南亚热带果树,如荔枝、龙眼、宽皮桔、橙、柚、香蕉、凤梨等喜热性果树;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地,可以发展比较耐寒的桔、金桔、桃、李、柰、板栗、锥栗、柿子等果树;有些地方结合乡村建设,把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及其废物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村,这是农村建设发展方向。
  (三)中山山地草丛
  这一类草丛主要分布在武夷山脉和鹫峰山脉中山地带,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连片分布,是发展畜牧业场地,有些地方已建立养牛场,如屏南仙山牛场。但由于春季草丛返青比较迟,冬季枯草期长,举办大型牧场,很难解决越冬饲料问题。办小规模的、十几头到数十头,实行农牧结合,冬季在山下放牧,利用农副产品,如稻草、薯藤、米糠等为补充词料,夏、秋在山上放牧,可能会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造林也是利用山地草丛途径之一,但需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海拔高度,选择适宜的树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封山育林也是利用山地草丛的途径之一。目前草丛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黄山松或马尾松,通过抚育管理,可以成为黄山松林或马尾松林。
  (四)低山丘陵草丛
  低山丘陵草丛是从低山丘陵灌丛演变而来的,开发利用方式可以参照低山丘陵灌丛。但由于草丛植被稀疏,应着重考虑控制水土流失,选择耐瘠、耐旱的速生树种,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应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在种植各种树木或草本时,都要施一定数量的基肥,促进草木生长,不施肥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水土保持林,应以生态效益为主,禁止林内割草、放牧、采薪,保护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土壤肥力得到恢复,林木持续生长。
  (五)沼泽草丛
  大都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间盆谷地,是当地水稻栽培区的上限、或者是劳力少的边远山区,通过开渠排水,可以开垦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有的地方也可以利用来建筑小水库,用于发电、灌溉,或保留为湿地作水生生物保育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