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草丛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83
颗粒名称: 一、灌草丛特征
分类号: Q948.15+2
页数: 3
页码: 241-243
摘要: 灌丛和草丛是两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它们在结构和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灌丛通常由灌木组成,而草丛则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灌丛通常比草丛更加密集和整齐,而草丛则相对简单和一致。在生境上,灌丛通常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而草丛则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在区系组成上,灌丛的成分比较复杂,各种成分交错分布,而草丛的建群种则以热带成分占多数。
关键词: 福建省 灌草丛特征 植被

内容

灌草丛可以分为灌丛和草丛。灌丛是指一切以灌木占优势的植物所组成的植被类型。它和森林的区别不仅高度不同,更主要的是灌丛的建群种多为丛生的、通常是没有明显主干的灌木生活型。灌丛中有时也有乔木树种,但一般都是幼树或苗木,灌丛中也有草本,通常在灌木层之下,在外貌上不显著表现出来。草丛是指以禾草为主的草本植物或蕨类植物占优势所组成的植被类型。建群种是多年生中生或旱中生的丛生禾草或具有地下横走根茎的蕨类一芒萁组成。草丛中也常有灌木或星散分布有个别乔木的幼树或苗木,但它们的多度、盖度都处于次要地位,草本层则在群落结构、群落环境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外貌上也占有显著的地位,易和灌丛相区别。
  灌丛有原生的和次生的。在海拔高、风大、温度日变化剧烈的山峰顶部,在陡峭岩壁的缝隙中,在覆盖浅薄土层的岩石地,在沟谷地的上缘都有灌丛的分布,它们都和特殊的生境相联系,带有原生性质。更为普遍的是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南亚热带雨林,经过长时期的反复的砍伐、火烧等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次生灌丛。它是次生演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群落,种类组成和当地森林有密切关系。草丛大多数是次生的,山地草丛是黄山松林或马尾松林经砍伐、火烧、放牧后形成的。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的草丛,大多数是马尾松林或次生灌丛,经反复砍伐、割草、火烧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日益瘠薄,生境趋于干旱所形成的。草丛中大都混生有一定数量的灌木和马尾松、木荷、枫香等阳性乔木树种的幼树或苗木。
  福建灌丛的区系组成以热带分布成分为主,如桃金娘科的桃金娘属、岗松属;野牡丹科的野牡丹属;大戟科的黑面神属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梧桐科的山芝麻属、马松子属;大戟科的算盘子属、余甘子属;马鞭草科的大青属;茜草科的黄栀子属、羊角藤属;百合科的菝葜属;豆科的鸡血藤属为泛热带成分。无患子科的车桑子属;大戟科的野桐属;樟科的山胡椒属;山茶科的黄瑞木属为热带亚洲(印度一马来西亚)成分。桃金娘科的赤楠属;苦木科的鸦胆子属为旧世界热带成分。山茶科的柃属为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间断分布成分。上述各属的种类为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绝大多数都是常绿树种。在中亚热带地区,温带成分相对较多,但这些温带成分的种类都是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的种,如金缕梅科的檵木;蔷薇科的石斑木、红果树;杜鹃花科的吊钟花是东亚(喜马拉雅一日本)成分,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亚热带地区。杜鹃花科的杜鹃属、越桔属是北温带成分,但满山红、杜鹃、乌饭、短尾越桔也是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豆科的胡枝子属,杜鹃花科的南烛属、马醉木属是东亚一北美间断分布成分,是华北、华东、华南至西南都有分布的广布种。白栎、短柄枹树是壳斗科栎属植物,是北温带成分、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是乔木树种经砍伐后萌生成灌丛状。以上各属种是组成中亚热带山地丘陵灌丛的建群种。但是山茶科的黄瑞木属、柃木属;樟科的山胡椒属,木姜子属;豆科的鸡血藤属;百合科的菝葜属以及冬青科的冬青属;山矾科的山矾属都是热带成分,它们在中亚热带山地丘陵灌丛中也很常见。总之组成灌丛的区系成分比较复杂,各种成分交错分布。草本的区系成分也很复杂,但就山地丘陵草丛的建群种而言,热带成分占多数。禾本科的芒属是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画眉草属、甘蔗属、白茅属、鸭嘴草属、裂稃草属、柳叶箬属是泛热带成分。金茅属、香茅属、菅属、类芦是旧世界热带成分。鹧鸪草属是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野古草属、野青茅属是北温带成分。淡竹叶属,沼原草属是东亚(喜马拉雅一日本)成分。上述各属除鹧鸪草属的鹧鸪草局限于南亚热带地区及闽西南各县外,其余各属几乎全省各地都有分布。但是也有一些种类如画眉草属的华南画眉草、短穗画眉草、楔颖草属的楔颖草、水蔗草属的水蔗草、粽叶芦属的粽叶芦等,只局限于南亚热带及闽西南的个别地区,通常不成为建群种,或在局部地段组成小面积群落。
  灌丛一般可以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二个层次。在原生的灌丛中,如吊钟花灌丛、猴头杜鹃灌丛,灌木密集、分枝交错、枝叶浓密、盖度大于60%以上,而草本层不发达,盖度小于10%。次生灌丛由于受人为因素影响,灌丛的高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相对多度和盖度变化较大,有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高度相当,多度和盖度大致相似,或难以区分,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灌草丛。原生灌丛,人为干扰比较少,成片状或带状分布,高矮一致,外貌整齐。次生灌丛,人为干扰频繁,丛状分布、高矮参差不齐,外貌较不整齐。草丛的结构比较简单,高度一致,外貌整齐,只有一个层次。在山地草甸草丛中,有较多的双子叶植物,在群落结构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划分为禾草层片和双子叶植物层片。灌丛和草丛季相都比较明显,春天,大部分的灌木和草本都萌生新枝,檵木、各种杜鹃和蔷薇相继开花,色彩缤纷。夏天,浓绿色,桃金娘、野牡丹盛花时粉红色的花朵也很鲜艳。秋天,多数禾本科草本抽穗开花,色彩灰绿。冬天,大部分禾本科草本及部分落叶灌木叶子枯黄,灌丛色彩黄绿,草丛则为枯黄色。
  福建地处亚热带,东南濒海,受海洋气团影响,东南沿海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内陆大部分地区为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同时福建又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多,谷地和山地气温和降水垂直变化显著。因此,植被的分布受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制约。中山山地灌丛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海拔800米以上,南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大部分是常绿灌木,也有落叶成分。闽西北山区也有个别以落叶灌木为优势的灌丛类型。种类组成以温带至亚热带广域分布的科属为优势,尤其是杜鹃花科的杜鹃属、越桔属、吊钟花属、马醉木属植物为主,部分地区还有白栎灌丛。草丛则以禾本科的芒属、野古草属、野青茅属、金茅属为优势。低山丘陵灌丛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区,又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和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的种类组成是以热带广域分布的科属为主。桃金娘、小叶赤楠灌丛;桃金娘、山芝麻灌丛;黑面神、山芝麻灌丛是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的代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的种类组成是以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的科属为主。檵木、乌饭树灌丛,映山红、短尾越桔灌丛是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的代表。含有桃金娘、小叶赤楠的芒萁草丛是南亚热带草丛的代表;含有檵木、映山红的芒萁草丛是中亚热带草丛的代表,芒萁草丛分布的上限可达海拔1100~1300米。鹧鸪草草丛;扭鞘香茅、纤毛鸭嘴草草丛是东南沿海丘陵,台地、中生偏旱的生境中常见的草丛。五节芒草丛主要分布在内陆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沟谷两侧的坡地、水稻田撂荒地等土地比较肥沃、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方。斑茅草丛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阶地及沙洲地。灌草丛的类型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分布规律不明显。群落的分类学术界意见尚不统一。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