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竹林演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81
颗粒名称: 三、竹林演替
分类号: Q948.15+4
页数: 1
页码: 240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竹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竹林的类型,以及竹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价值。竹类植物是一种快速生长、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的植物,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竹林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竹林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福建省 竹林植被 演替规律

内容

竹类一般为喜温喜湿、但又不甚耐荫的植物,绝大多数竹林,如没有人工抚育除草,让其自然生长,竹林内必然有耐荫的阔叶树种侵入,逐渐变成竹阔混交林,如毛竹林内首先是耐荫的栲属、青冈属、润楠属的幼苗或幼树出现,进而形成毛竹与栲树、青冈、甜槠等常绿阔叶树种混交林,当高大的常绿阔叶树升为第一乔木层时,林冠越来越密,林内光线不足,毛竹就生长不良直至死亡,则竹林的演替结果是常绿阔叶林。
  竹类的繁殖,除个别竹种可经过一定周期而开花结实,通过有性方式繁殖外,绝大部分竹类都以地下茎的延伸来繁殖,尤以竹养鞭、鞭生笋、笋成竹而循环增殖,致使一根母竹可占据一大片地面,由于它们的地下茎相连,使整片竹林的物质合成、积累分配、消耗等形成自动调节系统,这种生长发育的特性具有更强的抗性,如遭砍伐、火烧,竹类可以地下茎更新比其他各树种更快,每当森林遭到破坏,林内有足够的光照,附近竹林通过地下茎的延伸能最先侵入,形成各类混交林,或形成相当面积的竹林。
  大部分的竹林是不稳定的过渡性群落,仅有某些较耐荫的竹种,它们能在较荫湿的常绿阔叶林下组成一个层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如箬竹属、少穗竹属、方竹属、酸竹属等。
  合轴散生型的玉山竹属,由于地下茎具假鞭,入土较深,竹株矮小,而具有耐寒、抗风雪等适应高山特殊生境的特性,这类竹林属气候型偏途顶极,具有较稳定的类型,这类竹林如受破坏,则可逆行演替为灌草丛或草甸。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