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66
颗粒名称: 二、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分类号: Q948.15+2
页数: 8
页码: 200-20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的阔叶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主要的群落类型,其中优势种多为壳斗科树种,如甜槠、米槠、栲树等。这些群落在不同纬度、海拔高度和外力干扰下表现出不同的发育阶段。此外,南亚热带雨林也是福建的重要植被类型,其特点是以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的丰富多样为显著。然而,由于人为破坏,南亚热带雨林的面积已大幅减少,许多珍贵的植物种类面临威胁。
关键词: 福建省 阔叶林植被 植被类型

内容

按1982年以来各县、地区植被调査的不完全资料,根据优势种作划分的结果,本省有如下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
  (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大都是壳斗科树种,其中又以壳斗科栲属树种为主。森林高度大多在15~20米,高者可达25米以上。树木胸径一般在20~50厘米,少数达70~100厘米。以上数值按森林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纬度与海拔高度以及群落受外力干扰的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现将其主要群落类型的建群种(一般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如甜槠即甜槠林的建群种)高度、胸径、调査样地中的树种数与主要伴生种等列于表2-2-2。
  [=此处为表格(续表)=]
  注:采用中点四分法调查12个测点。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分述如下:
  1.甜储林
  甜储(Castanopsis eyre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除海南与云南的诸省份,南至广东南岭山地。本省中亚热带各县山地丘陵均较常见。甜槠林是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主要的群落类型,它在南亚热带北缘(如戴云山南坡)海拔约9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步云、古田、溪口、茶地、太拔,连城县的铁山、罗地、宣和、庙前、赖源,永定县的上山、高山、大埠、汉阳、古龙、陈正,漳平市的吾祠、灵地、易坪,延平区的土堡、大洋、夏道、太平,建瓯市的玉山、小桥,宁化县的横锁,浦城县的富岭、濠村,政和县的星溪,武夷山市的三港等乡、村以及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均有分布。此外,如松溪、建阳、邵武将石、屏南、周宁、三元、永安天宝岩、清流、大田、德化、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龙岩、长汀、武平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甜槠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如图2-2-3。
  2.米槠林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但南部可达海南岛。米槠林在本省主要分布于闽江主流以南的闽中、闽西、闽东地区,闽北则较少见。本省中亚热带南部海拔约800米以下山地较为常见。如上杭县的古田、步云,新罗区的万安,永定县的高陂、堂堡、丰市,连城县的朋口、李屋,漳平市的溪南、新桥,延平区的西芹、夏道、大洋,建瓯市的房道,建阳市的小湖,松溪县的祖挡,政和县的铁山,武夷山市的下阳、星村,宁化县的安乐,清流县的长校,武平县的民主、下坝、永平,屏南县的屏城,周宁县的七步,福安市的上白石,邵武市的将石,三元区的莘口等乡、村均有分布。此外,将乐、永安、大田、沙县、德化、尤溪、建宁、泰宁、长汀等县(市)的某些山地也有出现。
  3.栲树林
  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5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为常见,南亚热带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白砂,永定县的抚市、合溪、湖雷,连城县的新泉、宣和,武平县的永平、东留、民主,漳平县的溪南,延平区的陕阳、大洋、巨口、太平,建阳市的崇雒,浦城县的濠村、临江、石陂、下山、水北、古楼、富岭、仙阳,松溪县的渭田,政和县的东平、石屯,武夷山市的洋庄、下洋,宁化县的曹坊,清流县的温家山,永安市的天宝岩,周宁县的玛坑、礼门,屏南县的屏城,福安市的赛岐等乡、村均有分布。此外,如德化、将乐、三元、梅列、大田、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长汀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
  4.苦槠林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向南至闽、赣北部。苦槠林在本省主要分布于闽北,南界大致为福安、建瓯、沙县、将乐、宁化等县(市)一线。它同米槠、甜槠树种相比则生态习性较偏温性,立木高度较矮,其林中常见散生一些温带的落叶树种如栎、栗、桦木等属。如浦城县的仙阳、水北、古楼、忠信、莲塘、石陂、临江,建阳市的小湖,建瓯市的房道,宁化县的安远,松溪县的陈坑、栗坑、渭田、祖挡、城关,政和县的星溪、石屯,周宁县的泗桥,武夷山市的洋庄、星村,福安市的社口,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和沙县等地均有分布。
  5.红勾栲林
  红勾栲(Castanopsis Lamont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其分布北界大致同苦槠林的分布南界相近。红勾栲林在本省常见于闽江以南约海拔800米以下山地,于闽北较少见。如上杭县的古田、步云,永定县的岐岭、共星、高丰、榕蚊,连城县的庙前、莒溪,武平县的万安,漳平市的象湖、长塔,延平区的峡阳、太平等地均有分布。另如清流、沙县、新罗等县(市)也有小面积出现。
  6.南冷拷林
  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浙中、赣南、湘中一线以南的东南沿海几省。南岭栲作为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而较普遍分布,但以闽江以北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常见。南岭栲林目前则较少,如建瓯市的小松,建阳市黄坑,延平区的王台等地有零星分布。
  7.闽粤栲林
  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的分布较普遍,但以该地带中、南部较多而北部较少见。它较偏阳性,常出现于受干扰破坏而次生化的阔叶林中,一般成为伴生或散生树种。闽粤栲林目前相对较少,如延平区的太平、赤门,永定县的仙师、峰市、洪山,漳平市的灵地、文山等地星散分布。
  8.大叶槠林
  大叶槠(Castanopsis tibetan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为北至长江流域南侧,南到南岭山地一带,性较偏温。大叶槠林多见于本省闽北、闽中与闽西而少见于闽南山地。如延平区的大洋、夏道、赤门,建阳市的书坊,松溪县的渭田,宁化县的治平和闽西梅花山区北部有少量分布。
  9.青冈林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是壳斗科青冈属树种,在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常见,但以该地带的中、北部相对较多。目前青冈林比栲属森林为少,一般为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或散生树种。如浦城县的古楼、忠信,建阳市的黄坑,建瓯市的小松,政和县的外屯,松溪县的花桥、旧县、祖挡、渭田,武夷山市的洋庄,宁化县的安远,永定县的岐岭、下洋,上杭县的古田,武平县的中山,清流县的沙芜,福安市的湾坞等地均有小片青冈林分布。
  10.木何林
  木荷(Schima superba )是山茶科木荷属树种,它广布于本省海拔1000~1500米以下丘陵山地,是较典型的阳性树种,常见于受破坏而次生化的阔叶林中。木荷也常与阳性针叶树马尾松组成针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受皆伐的迹地上前期发展起来的次生林。如浦城县的富岭、山下、宫路、管厝、水北街、忠信,建阳市的麻沙,建瓯市的小松,政和县的星溪、外屯,宁化县的济村,永定县的坎市、抚市,上杭县的太白,漳平市的双洋,周宁县的咸村、李墩、泗桥、七步,屏南县的棠口,福安市的潭头等地有木荷林分布。
  此外,还有壳斗科的赤技栲(Castanopsis kavuakamii )林,分布于三元区莘口林场的瓦坑、小湖(上万亩面积的近乎纯林),永定县高陂乡许佳、抚市乡上寨等,上杭县步云乡、中都乡等地;乌楣栲(C.jucunda)林,分布于建阳市的小湖,建瓯市的小松,延平区的巨口等地;罗浮栲(c .fabri )林,分布于宁化县的曹坊乡双石,建阳市的麻沙乡溪头,屏南县的寿山乡普岭等地;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夏道乡洋头,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地带等;石栎(Lithocarpus glabra )林,分布于延平区太平乡的曾厝等地;硬斗石栎(l .hancei )林,分布于建阳市的黄坑乡新历等地;樟科的刨花楠(Machilus pauho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土堡林场等地;闽楠(Phoebe bourne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大洋乡标头等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林,分布于永定县的岐岭乡榕蚊,浦城县的濠村乡仑下等地;辣汁樟(Cinnamomum tsangii)林,分布于建瓯市的房道乡大富山等地;金缕梅科的蕈树(Altingia chinensis)林、细柄蕈树(a .gracilipes )林,分布于延平区茂地乡宝珠、峡阳乡安科,建阳市的李家墩、闽西梅花山等地;杜英科的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林,分布于永定县的歧岭乡外坑,将乐县的金溪两岸等地;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 )林,分布于上杭县的步云乡兴隆至古田乡郭车一线,延平区的大洋乡聪坑等地。以上的森林群落除赤枝栲林较集中分布且面积较大外,其余均属小面积而分散的风水林或残存林。
  (二)南亚热带雨林
  本省闽东南沿海地区基本上属于南亚热带,气温与热量较高,降水量除近海狭带较少且常风较大外,靠大陆内侧山区均较高,土壤也较肥厚,发育着南亚热带雨林。因历史上长期受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南亚热带雨林绝大部分已退化成灌丛、草丛,仅在内侧山区保存有小面积的风水林。现将保存相对较完好的几个群落的代表类型分述如下:
  1.红栲、乌来栲、大叶赤楠林
  本类型森林仅存于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附近,现已设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较丰富且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乔木层通常有2~3个树种占优势。群落的结构较复杂,而垂直层次不太分明,林冠外貌不平整地波状起伏。树干较高大、通直。林内阴暗潮湿而热带雨林特征明显(图2-2-4)。这些群落特征在前述阔叶林群落的基本特征中已叙述,它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甜槠林等有显著的不同,因而它在自然区划等方面可作为一项重要科学依据,这也是对它设立自然保护区以作人工保护的主要目的。倘使它受到外力干扰破坏而退化为灌丛,那么本省目前就无较典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了,其科学价值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这里将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雨林(包括闽东南地区的次生性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植物地理成分(在世界上不同气候区域的分布区类型)、叶子面积的大小级别作比较(表2-2-3)可见,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植物地理成分中,热带性成分(热带分布与泛热带分布成分之和)占科、属总数的比率都高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别高37.8%与15.5%;相反,其温带分布成分则仅分别达后者森林的46%与39%。再从叶子级别看,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中型面积叶子占植物种数的比率高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而小叶占的比率则仅达后者群落的65.6%。中叶是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而小叶是典型北亚热带(向华北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叶子的一项特征。以上说明,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区系中的地理成分与叶子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此处为表格(表2-2-3 福建省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成分、叶级比较表 单位:%)=]
  注:引自《福建常绿阔叶林》(丘喜昭、林鹏,《武夷科学》第8卷,1991年)。
  南亚热带雨林在南靖和溪乡历史上曾分布有近4000亩面积,但自50年代后期因大量砍伐用于烧炭、制风箱等,至今仅存乐土村的一片风水林,其余均成为群落残迹或退化成次生灌木林或灌草丛。昔日如和溪乡的虎形山海拔约260米低丘山地,分布有红栲、大叶赤楠林;狮后山海拔200~400米沟谷地和石观音(山)海拔300~400米低丘地分布有红栲林;柳斜山和狮形山海拔200~440米山地分布有米槠、红栲林;大宗山海拔200~280米低丘分布有大叶赤楠、厚壳桂林等。以上各地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林下灌木、草本与藤本植物种类,都与乐土村的雨林群落大同小异。
  2.厚壳桂、红楠林和米槠、红栲林
  这两类型群落,分别分布于安溪县西南部的龙涓乡东庵圳山与崎畲炼铁坑口,海拔均在400米上下,都是小面积残存林。因当地纬度已较偏北,其森林群落特征比前述南靖县和溪乡的南亚热带雨林较不典型,而具有向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其乔木层分别由樟科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 )、红楠或壳斗科的米槠、红栲占优势。森林高度分别在9~18米与16~21米,参差不齐。乔木层都仅有两个亚层,林下植物种类也较少,因而群落结构与种类成分都较简单。但林中仍含有较多(如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雨林群落)的热带性植物成分与某些雨林特征。
  3.米槠、栲树林
  本类型群落地处莆田县东北部的大洋乡南岭村五仑山、海拔约300米处沟谷地,属小面积残存林。当地纬度更偏北,故亚热带雨林群落特征又比前述南靖县与安溪县的雨林更不典型,而更接近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性质。森林乔木层由壳斗科的米槠、栲树占优势,高度15~20米,也仅有两个亚层。但林下仍具有较多热带性种类与板状根等某些雨林特征痕迹。
  兹将以上三个类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的建群种、主要伴生种的一些特征值列于表2-2-4。
  [=此处为表格(表2-2-4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
  此外,本省南亚热带一些地区还分布有小面积次生亚热带雨林与暖性阔叶林,它们通常是亚热带雨林受人工砍伐后发展起来的,如能加以保护而使其自然发展,最终将形成林相与结构都比较完好的森林群落。如长泰县东部吴田山南、北坡海拔450米以下的沟谷、坡地,分布有木荷、鹅掌柴林,鹅掌柴、重阳木、水冬哥林,坂里乡高层村的闽粤栲、鹅掌柴、围涎树林等;诏安县官陂乡五通村等地的木荷、卷斗青冈林,木荷、米槠林;云霄县火田乡火田村的木荷林,下河乡梅林村的闽粤栲林,和平乡安吉村的樟树林;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和同安区莲花乡内田村的黄杞林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