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药用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9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药用菌
分类号:
Q949.3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包括灵芝、茯苓、猴头菌、云芝和蜜环菌等。这些真菌在中药配方、保健食品和药品制造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福建省在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和人工栽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福建省
大型真菌
药用菌
内容
我国利用真菌作为药物治病至少已有2500年历史。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及历代本草书中记载有:灵芝、茯苓、猪苓、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福建省药用真菌资源丰富,已查明的有100多种。福建省对药用真菌系统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早期的工作着重于人工栽培研究,如茯苓、猴头、灵芝等人工栽培研究。70年代以来,对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已从早期的使用子实体配伍入药发展到工业深层发酵,物理、化学方法提取有效成分,改造结构成分,给药途径除了口服外,还发展了针剂。同时,在药理、药化、临床实验、制药工艺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福建省目前由制药厂家定型生产的真菌药物有“天麻蜜环菌片”、“银蜜片”、“冠脉乐”、“猴菇菌片”、“香菇多糖”等品种。另外还开发了“金菇露”、“银耳益智精”等一批真菌保健食品和饮料。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Karst.
别名赤芝、红芝、木灵芝、万年蕈、灵芝草。药物名:灵芝
菌盖木栓质,肾脏形,红褐或红紫色,具一层漆状光泽,有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直径可达20厘米或更大,厚2~3厘米。下面有无数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管孔圆形,内壁为子实层。孢子卵圆形,8~11×5~7微米。菌柄侧生,极少偏生,紫褐色至黑色,有一层漆状光泽。
灵芝是传统的名贵中药。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表明,灵芝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肝炎、肾炎、鼻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高血压及冠心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野生灵芝产量有限,本省从6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目前的栽培方式有瓶栽、床栽、段木栽培等。使用方法除了配伍入药外,还发展了灵芝酒、灵芝饮料、灵芝胶囊、灵芝蜂王浆等多个品种。灵芝除了药用之外,也可以制成盆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除了灵芝(Ganoderma Luidum )外,灵芝属(Ganoderma)中其他一些种,如紫芝(Ganoderma sinense )、树舌灵芝(GanodermaappLanatum)等也可入药,它们的成分和疗效与灵芝相近。
茯苓Wolfiporia cocos(Schw.)Rgv.et Glbn.
别名茯灵、茯菟、松柏芋、松木薯、松茯苓
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小的斤许,大的数斤至数十斤,偶有达百斤者。表面稍皱或多皱,黄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为一坚实的松皮状的皮壳。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子实体平伏地产生在菌核表面,厚3~8毫米,白色,老熟干燥后变为淡褐色。菌管长度几乎和厚度相等,管口多角形,大小不等,蜂巢状,直径0.5~2毫米,老时管口成齿状。孢子圆柱形,7.5~8×3微米,有一弯曲的嘴尖。
茯苓是一种用途极广的中药,有利尿、健脾、安神的功效。近年茯苓的药理和药化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从茯苓核提取的茯苓聚糖经结构改造成新茯苓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羧乙基茯苓多糖2~4,具有抗肿瘤作用,已部分用于临床。另外,茯苓多糖也可用做保健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Pers.
别名猴头、刺猬菌、山伏菌子实体形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新鲜时白色,干燥后变为淡褐色,块状,直径3.5~10厘米,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密布肉质、针状的刺,长1~3厘米,直径1~2毫米。孢子生于刺的表面,孢子球形,4~6微米。孢子印白色。
猴头菌是我国著名的山珍,已人工栽培成功。药性平、味甘,治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身体虚弱、胃溃疡等症,近年的研究发现猴头菌有抗肿瘤作用。用人工培养的猴头菌丝体制成的中成药“猴菇菌片”已投放市场,福建省已有定型产品。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L.ex Fr.)Quel.
别名彩绒革盖伞、杂色云芝、瓦菌菌盖覆瓦状叠生,革质。无柄,平伏而反卷,半圆形至贝壳状,往往相互连接,1~6×1~10厘米,厚1~3毫米,有细毛或绒毛,色泽多变,有光滑、狭窄的同心环带,边缘薄,完整或波浪状。菌肉白色,厚0.5~1毫米,菌管长0.5~2毫米,管口白色、浅黄色或灰色,每毫米3~5个,圆形或浅网目状。孢子圆筒形或腊肠形,5~8×l.5~2.5微米。
四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省内各地都产。云芝能清热、消炎,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慢性肝炎、小儿痉支炎有疗效。近来的研究表明,从云芝深层发酵培养的菌丝体提取的云芝糖肽Ps-P、Ps-K有抗肿瘤作用。国内已投产的云芝药物有“云芝肝泰”保肝药,抗肿瘤药“Ps-P”,治疗白血病药“云芝多糖注射液”等。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ex Fr.)Karst
别名榛蘑、假蜜环菌
菌盖卵圆形,后变平展形,淡黄色,直径5~10厘米,中央部有暗褐色鳞片,四周具放射状条纹。菌褶贴生或延生,白色至微白色。菌柄中生,长8~13厘米,直径4~10厘米,有菌环。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成椭圆形,透明无色,8~l0×5~6.5微米。人工静止培养时可形成发达的菌索,菌索初为白色,后渐变红褐色至黑褐色。
蜜环菌是食用菌。它与兰科植物中的重要药材——天麻形成互寄生关系。药理实验表明,蜜环菌的培养物与天麻有类似的药效,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及抗惊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可用于治疗各种眩晕、神经衰弱、失眠、耳鸣、肢麻癫痫等症。本省1976年开始以蜜环菌半固体发酵培养物为原料研制的“天麻蜜环菌片”是目前本省真菌新药的拳头产品。
隐孔菌Cryptoprus volvatus (Peck)Hubb.
别名荷包菌、木鱼菌形似和尚念经用的木鱼,全体圆形或半圆表,宽2~5厘米,高1~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带黄白色,菌管藏于菌幕之内,担子果中空,仅后端具一圆形小孔。菌柄无或缺如。菌肉白色、坚实。菌管层黄色,长2~5毫米,表面紫褐色,孢子卵形,10×7.5微米。
能引起松木、冷杉及云杉的木材白色腐朽,全省各地的贮木场、林场都可见到。子实体可供药用,可治哮喘病。
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 (L.ex Fr.)Fr.
别名鬼毛针
菌盖膜质,韧,直径0.5~1.5厘米,早期半球形,后平展,中部有一脐突,具辐射状折皱,灰褐色、红褐色、茶褐色或深紫色,边缘色较浅。菌褶白色、稀疏。菌柄中生,软骨质,褐黑色,长部色浅,长3~5厘米,直径0.5~1.0毫米,中空。菌索发达,软骨质,褐黑色,顶部淡黄色,光滑,长可达150厘米,直径1毫米,分枝或不分枝。孢子透明无色,长卵圆形,7~8×3~4微米。
产于深山密林阴湿处的朽木、枯枝、落叶处,常见的是菌索阶段。对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国内已研制出用安络小皮伞人工发酵物制成的止痛新药“安络痛”。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生物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是《福建省志》的一部分志,侧重记述野生动、植物。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