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风暴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台风暴潮
分类号: P731.23
页数: 6
页码: 435-440
摘要: 本节详细描述了台风暴潮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影响。台风暴潮常伴随着天文潮和海浪,造成沿海地区潮位的暴涨和海水漫溢。福建省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台湾岛的屏障作用,使得登陆台风的强度减弱,但仍然容易受到台风暴潮的影响。
关键词: 海洋灾害 台风暴潮 福建省

内容

台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强热带风暴等引起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伴随天文潮和海浪而来,常会使受侵袭沿海地区的潮位暴涨,甚至海水漫溢,侵入内陆,酿成巨灾。台风暴潮也称飓风海啸,古代称之为海溢,是当今世界海洋灾害之首。“飓风拔木浪如山,震荡乾坤顷刻间,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就是对风暴潮灾害的一种真实写照。福建省沿海受台风影响严重,是中国台风暴潮的重灾区。
  一、台风
  台风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剧烈发展的气旋性涡旋。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小于8级(17.2米/秒)时称为热带低压;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8~9级(17.2~24.4米/秒)时称为热带风暴;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而热带气旋中心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32.7米/秒)时则称为台风。
  据1961~1980年统计,共有157个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影响福建的沿海地区,其中台风占74.5%,平均每年近8个;登陆台风平均每年2个,最多一年有3个;影响台风在10个以上的年份有1964年,1974年和1978年,最多年份是1978年,有13个。
  就台风活动时间而言,根据1949~1980年32年资料统计,55个在福建沿海登陆的台风中,6月份占1个,7月份占14个,8月份占20个,9月份占19个,10月份占1个。由此可见,夏季登陆台风占总登陆台风数的96.3%,主要集中登陆时段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早是6月16日登陆惠安的7701号台风,最迟是10月10日登陆厦门的7315号台风。
  二、暴潮
  引起福建沿海较大台风暴潮高潮位的主要台风路径有三条(图5-10),其一是穿过巴士海峡直接登陆,其二是先在台湾岛登陆,后横跨台湾海峡再登陆,其三是经台湾北部海面直接登陆。三条登陆路径,第二条对造成的台风暴潮最为严重。此外,有些对福建有影响的台风会引起沿岸较大减水。
  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由于台湾岛的屏障作用,削弱了登陆台风的强度,使福建不易遭受特强台风暴潮的灾害。台湾海峡的特定地形,又使台风暴潮具有如下的特点,在同一台风暴潮的过程中,沿海各站出现的最大增水时间自北往南滞后。增水过程有时出现双峰,即当台风位于台湾岛北部或穿过台湾岛刚进入台湾海峡时,沿海各站出现第一次台风增水,尔后台风临近登陆时,还将出现第二个台风增水峰。有时第一个增水峰比第二增水峰还大,应该引起注意。
  三、台风增水频数
  福建沿海是中国台风暴潮的多发岸段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1956~1990年35年间,计有156次台风在福建沿海引起50厘米以上的台风增水,年平均约4.5次。表5-11至表5-13分别列出福建沿海实测的各级台风增水频数及其重现期。福建台风增水发生频数是相当高,其中尤其以150米以下的台风增水更为常见。
  闽江口及其附近沿海是福建台风暴潮的多发区和最严重区,闽东沿海、崇武以南的闽南沿海次之,而闽江口至崇武之间的沿海亦较小。全省沿海各地方历年最大台风增水,均不超过2.52米。上述的增水频数分布形式与台湾岛这一天然屏障的影响有关。
  台风不仅可在福建引起较大台风增水,也可以在福建引起较大减水。如在上海登陆的8114号台风,其在影响台湾海峡及福建沿海期间,亦先在全省诱发0.63~1.36米的台风增水,其后则在全省沿岸产生1.0米的台风减水(图5-11),该台风减水与台风增水现象一样。
  四、台风暴潮举例
  福建省沿岸是中国台风暴潮重灾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台风暴潮。沿海各地的地方志史料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表5-14为从众多史料记载中摘录的几个实例。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