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爬行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88
颗粒名称: 二、爬行类
分类号: Q959.6
页数: 3
页码: 409-4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洋爬行动物中仅有的两个目——龟鳖目和蛇目,以及其中五种代表性物种的特点。
关键词: 福建省 海洋动物 爬行类

内容

海洋爬行动物仅为2目——龟鳖目(Testudiformes)和蛇目(Serpentiformes)。它们多数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仅偶然到温带海洋。中国沿岸龟鳖目共记载有2科5属5种,而福建沿海也有2科4属4种;中国沿岸蛇目有4科12属18种,福建沿海仅有1科6属9种。
  1.棱皮龟(Dermochelys ceriacea)
  隶属龟鳖目,棱皮龟科(Dermochelidae)。
  头部具排列复杂而不规则的鳞片。无角版。背部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其上有7条纵行棱起。棱间凹陷似沟,这些棱起系由不规则的多角形小骨板所构成;腹面有5行棱起。四肢桨状无爪,前肢比后肢大,尾短。背面为黑褐色。有浅黄斑。腹面色浅。
  棱皮龟是大洋暖水性个体最大的海龟类。常栖息于大洋的中上层,偶尔也发现于近海和港湾中,可持久而高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棱皮龟一孵化后即游向海洋,只有雌龟在性成熟后再回到岸边产卵,雄龟则终生不再回到岸边。主要产卵季节为5~6月,产卵龟的甲长在1.4~1.7米之间,分批产卵,一个产卵季节内能多次重复产卵,每次产卵为90~150个。卵大。卵的孵化约为65~70天,初孵的幼龟甲长为60毫米左右,其幼龟立即返回大洋。棱皮龟为杂食性爬行动物,以鱼、水母、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和海藻为饵料。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热带海域,偶而可见于温带海域。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它是海洋中最大海龟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海龟(CheLonia tnydas)
  隶属龟鳖目,海龟科(Cheloniidae)。
  头部具有一对相称的前额鳞,背部角版略呈心脏形,平铺状排列。吻短,上颌不钩曲。四肢桨状,内侧各有爪1个,幼体时有时具2爪。尾短小。背面为橄榄色或棕色,腹面黄色。
  海龟是大洋暖水性近海龟类。除生殖季节集合成群外,其余时间多分散生活于海洋中。海龟可循洄游路线在沿岸近海的上层活动,也可在深洋中活动。成体龟甲长为0.8~1.1米,大者达1.3米。体重一般为100千克左右,最大重达450千克。海龟有千里归乡产卵的特征,海龟在中国西沙群岛繁殖期为4~10月,以4~6月为旺季。其产卵场地选在高潮线上,海水不能到达的地方。海龟每隔2~4年繁殖1次。1次繁殖期可产卵3次,每次产卵60~157个,1个繁殖期内产卵300~500个。经50~70天孵化。初孵幼龟壳长42~47毫米。刚出壳幼龟几乎没有游泳和潜水能力,只能在海面上随波逐流,过着浮游生活。海龟以藻类为食,主要为大叶藻。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其经济价值甚高,全身都可利用,而且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如仿生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隶属龟鳖目,海龟科。
  头部具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两对。吻部侧扁,颌钩曲。椎角版5块。肋角版每侧4块。缘角版每侧11块。四肢呈桨状。前肢较大,有2爪;后肢较小,仅1爪。尾短小。背面角版光滑,呈褐色和浅黄色相间的小花纹,腹面黄色,具有光泽。
  生态与生物学特性:玳瑁是暖水性小型海龟类。其游泳能力相对其他海龟类差。玳瑁在海龟类中其个体最小,一般龟壳长60厘米左右,体重为9~14千克,最大的个体壳长达1米,27千克重左右。产卵期为3~4月,产卵雌龟甲长为60~8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3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初孵出的幼龟背甲长40~60毫米。玳瑁产卵时,专门选择热带海滩,通常在珊瑚岛的小海滩挖穴营巢产卵。玳瑁性凶猛,系掠食性龟类,捕食鱼、虾、蟹、贝等,还兼食海藻。幼龟则以海藻为食。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沿海地区。其经济价值高,其角版为珍贵工艺品原料,同时可作药用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黑头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
  隶属蛇目、海蛇科(Hydrophidae)。
  头小。躯干前部细长,后部及尾部侧扁。腹鳞小,已退化,但遍体仍清晰可辨。体鳞略呈圆形,覆瓦状排列,具棱。头黑色,故名黑头海蛇,有时有黄色斑纹,体背橄榄色或灰色,腹部黄色或白色,具40~50条黑纹,其宽度与间隙相等。
  黑头海蛇是暖温性近海稀有底栖海蛇。喜栖息于近海底层,具趋光性,是前沟牙类毒蛇。为卵胎生。黑头海蛇成体其体长为1.0米以上。常尾随鱼群以突袭方式,捕食鱼类。黑头海蛇在日本沿海,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和广东等沿海均有分布。为中国稀有海蛇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可作药用。
  5.半环扁尾海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
  隶属蛇目、海蛇科。
  头和躯干略呈圆筒形、躯干前部细长,后部及尾部侧扁。背面褐灰色,腹面黄色白色或浅青色,全身有暗褐环状纹42个。
  半环扁尾蛇为暖水性近海有毒底栖蛇类。生活于海中,常尾随鱼群捕食鱼类,其体长可达1.0米以上。系卵胎生。在中国辽宁、福建和台湾沿海均有分布。也产于日本及新几内亚岛沿海,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既可食用又可作药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棱皮龟
相关专题
海龟
相关专题
玳瑁
相关专题
黑头海蛇
相关专题
半环扁尾海蛇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