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67
颗粒名称: 五、有机物
分类号: P734.2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含量和季节变化。发现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含量受上升流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与细菌存在负相关关系。颗粒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1月,受多种因素影响。溶解游离氨基酸季节变化与浮游植物密度相关,受光合和异养活动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海域生产力和生物活性的特点。
关键词: 福建省 有机物 化学

内容

(一)溶解有机碳(DOC)
  溶解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范围为0.63~12.20毫克碳/立方分米,平均为3.06~1.96毫克碳/立方分米。海区溶解有机碳含量高于大洋平均值,体现了上升流海区高生产力的特点。
  海区溶解有机碳含量随季节有很大的变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春季与仲秋,海水中溶解有机碳含量可相差1.60毫克碳/立方分米。6月溶解有机碳含量达最高值(4.02毫克碳/立方分米),而在初级生产力、叶绿素含量达最高值的8月,海水中溶解有机碳含量却较低。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变化与浮游植物量、初级生产力并不同步。
  无论是近海还是台湾浅滩,上升流中心区的溶解有机碳含量都比较低,原因在于溶解有机碳含量低的深层水的涌升。而其外缘海域生产力较高,使溶解有机碳含量也较高。显然,海区溶解有机碳的平面分布格局受到上升流作用的影响,夏季尤为明显,因此溶解有机碳也可作为确定海区上升流中心位置的一个有用参数。
  海区溶解有机碳与细菌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表明细菌对上升流生态系中的溶解有机碳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溶解有机碳的循环迁移中起重要作用。
  海区真光层中溶解有机碳的停留时间较短(1.含量4年),强烈的上升流作用和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是控制溶解有机碳再生循环的主要过程。
  (二)颗粒有机碳(POC)
  颗粒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020~0.630毫克碳/立方分米,平均0.144毫克碳/立方分米,低于高生产力的秘鲁上升流区和西北非上升流区,但高于黑潮水及大洋海域的平均值。
  海区颗粒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是11月最高,7月次高,6月最低。变化规律与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基本一致,但与海水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则不甚相同。7月颗粒有机碳的次高峰显然与浮游植物的贡献有关。11月颗粒有机碳含量为全年最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浮游植物的贡献外,陆源输入、再悬浮作用及浙闽沿岸流等有影响。
  颗粒有机碳平面分布的主要特点是,高值区一般出现在礼是列岛和石碑山角一带的近岸海域,以及117°E,22°N—带海域。在夏季上升流强盛期,台湾浅滩东南部也出现明显的颗粒有机碳高值区。这与海区上升流的演变有一定关系。
  颗粒有机碳中浮游植物有机碳约为0.040毫克碳/立方分米,平均占总颗粒有机碳的28%,碎屑颗粒有机碳约占70%~80%,说明碎屑颗粒有机碳是海区颗粒有机碳的主要组分。
  颗粒有机碳在海区真光层中的停留时间约为42天,可见海区颗粒有机碳再生速率快,也说明海区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活性。
  (三)溶解游离氨基酸
  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是海水中溶解有机氮的主要成分。海区DFAA含量范围:表层水(0米)为0.00~1.29微摩尔/立方分米(平均0.45±0.25微摩尔/立方分米),10米水层为0.00~1.65微摩尔/立方分米(平均0.41±0.28微摩尔/立方分米),底层水为0.00~1.10微摩尔/立方分米(平均0.43±0.24微摩尔/立方分米)。各水层中酸性及碱性氨基酸几乎都有存在,以10米层氨基酸种类最多,可能与生物异养活动活跃有关。
  平面上石碑山角一带近海表层及台湾浅滩东部表、底层DFAA含量较高(中心高值>0.8微摩尔/立方分米),其他海域都较低。垂直方向上10微摩尔/立方分米水层普遍出现DFAA的最小值,推测可能与生物活动较强有关,因为该水层细菌密度达极大值。
  DFAA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含量普遍高于春季。春季是浮游植物的繁盛期,1含量米水层DFAA与浮游植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此时分泌氨基酸的量大于其吸收量;2含量~3含量米水层,南澎列岛外断面水体中DFAA含量与细菌密度的负相关性,说明细菌异养利用氨基酸的活动较频繁。夏季DFAA与DOC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表明或活的浮游植物种群吸收氨基酸,导致水体中DFAA含量下降。显见生物效应是影响DFAA含量的主要因素。
  冬季DFAA周日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刻有随深度增加而明显提前的趋势。表层于晚间20:00出现最高值,而白天含量较低,可能是浮游植物在光合自养活动的同时,也营异养生长,吸收利用氨基酸。10~20米水层分别于午后16:00及上午9:00出现峰值。而底层在清晨6:00就达到最高值。夏季周日变化趋势与冬季相似。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