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养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65
颗粒名称: 三、营养盐
分类号: P734.2
页数: 2
页码: 200-201
摘要: 本文研究了闽南—台湾浅滩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季节变化,发现受到多种流系和季风的影响,营养盐含量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在夏季及秋末到冬季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受上升流和沿岸流的影响,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明显变化。此外,研究还对夏季上升流对营养盐的垂直输送进行了估算。
关键词: 福建省 营养盐 化学

内容

闽南—台湾浅滩海区有多种流系交汇,由于地形、季风等的综合影响,海水运动相当复杂,使水体中营养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也相应较为复杂。水系的消长和水动力是营养盐分布格局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营养盐分布
  4月,近岸表层被低温、低盐水(温度<22℃,盐度<33.5)所控制,远海则主要受高温高盐的暖流水影响。30米以浅,营养盐含量表现为均匀低值,硝酸盐含量一般小于1.0微摩尔/立方分米,磷酸盐平均含量为0.06微摩尔/立方分米,硅酸盐含量除韩江口外局部水域高于5.0微摩尔/立方分米外,在台湾浅滩一带则低至检测零值。底层营养盐含量较高,特别是台湾浅滩南部,等值线密集,水平梯度大。
  6月,由于低温高盐水在近岸出现,营养盐分布与4月截然不同。高值区在石碑山角至南澎列岛一带,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含量分别为13.81微摩尔/立方分米、0.19微摩尔/立方分米和8.08微摩尔/立方分米。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底层水已呈沿坡向岸爬升的趋势。
  7~8月,三种营养盐在表层都表现为均匀低值的分布特点,硝酸盐小于1.0微摩尔/立方分米,磷酸盐在0.1微摩尔/立方分米左右,硅酸盐在相当大范围内未被检出。7月台湾浅滩西南10米以浅出现高营养盐水舌向北延伸,中心硝酸盐高值达15.7微摩尔/立方分米,可能是珠江冲淡水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向北漂移所致。10米以深,近岸营养盐含量高于远岸。8月,20~30米层有一股硝酸盐含量大于2.0微摩尔/立方分米,磷酸盐含量高于0.4微摩尔/立方分米的水舌从近岸伸向外海,与低温高盐水在近岸出现相对应,显然是外海深层水向岸涌升的结果。底层营养盐的分布比较复杂,浅滩一带含量低,而在其东西两侧含量较高,从浅滩西南和东南二个不同方向均有富含营养盐的底层水向上涌升(图3-26)。
  11月,东北季风加强使沿岸水的影响显著,三种营养盐含量升高,并呈从近岸向外海、从北向南递减的分布趋势。近岸上层水含量高于底层,外海则是底层含量高于上层,但垂直梯度不大。12月营养盐的分布与11月相似,但由于降温和强烈东北季风的影响,水体垂直混合更加充分,营养盐几乎都呈垂直均匀分布。
  (二)营养盐的季节变化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呈现独特的双峰分布特征。一个峰值在夏季(6月),与上升流出现的时间相对应,另一个在秋末到冬季,与沿岸流对本区的影响一致。该分布特征与非上升流区形成鲜明对照,后者夏季的营养盐含量往往处于全年最低值。8月浮游植物繁盛消耗了大量营养盐,使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明显降低。但秋季的东北季风使低温高营养盐的沿岸水推进到调查海区,同时水温不断降低也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因此秋、冬季水体中营养盐仍能保持高值水平。
  (三)夏季上升流营养盐的输送通量
  根据底层海水营养盐浓度、上升流的速度等参数可估算上升流对营养盐的垂直输送通量。夏季闽南一台湾浅滩海区上升流对活性磷酸盐、硝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的垂直输送通量分别为13.2毫克/(米²•天),88.5毫克/(米²•天)和204.8毫克/(米²•天),低于舟山渔场及秘鲁沿岸上升流对营养盐的输送量。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