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pH值与碱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64
颗粒名称: 二、pH值与碱度
分类号: P734.2
页数: 2
页码: 198-199
摘要: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溶解氧、pH值和碱度的时空分布及季节性变化。发现pH值受流系、季风等影响,夏季表现出南北逐渐减小的舌状分布,受生物活动及上升流影响;冬季受浙闽沿岸水影响,pH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碱度与水温、盐度呈相关关系,揭示了不同水系的消长。生物活动对pH值和碱度的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溶解氧 化学

内容

(―)pH值分布
  海水pH值主要受浙闽沿岸流、南海水及黑潮支梢等水系的影响,近岸海域还不同程度受淡水输入的影响。pH值全年变化范围在7.84~8.37之间,平均8.10。
  1.平面分布
  夏季(7月)西南季风盛行,高pH值的南海水由南向北侵入,使pH值呈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舌状分布。东碇至南澳之间,pH值出现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减小的舌状分布,近岸pH值较高反映了近岸上升流区生物活动剧烈。台湾浅滩东南至西南也出现较小的舌状分布,可能同变性水的侵入有关。三股pH值舌状分布交汇之处,出现一个低pH值中心,系ph值较低的底层水向上涌升所致。表底层pH值的平面分布基本一致(图3-25)。
  秋末冬初(11月),受低pH值的浙闽沿岸水南下的影响,pH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加,表底层分布趋势相似。
  2.断面及垂直分布
  从夏季pH值断面分布图可以清楚看出台湾浅滩西南有低pH值的底层水向上涌升,指示出上升流的存在。冬季这种pH值中心消失。
  pH值垂直分布有以下类型:递增(递减)型,垂直梯度一般在0.002/米以上;复合型,均在5含量米以深;均匀型,一般出现在30米以浅。
  (二)碱度分布
  碱度的变化范围在1.97~2.45毫克当量/立方分米之间,全年平均2.28毫克当量/立方分米。比碱度介于0.1128~0.1350,平均0.1233。
  碱度与水温之间具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和冬季与盐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闽南-台湾浅滩海域水体中碱度有较好的保守性,其变化可反映水系的交汇混合作用。
  比碱度的季节变化可揭示水系的消长。对海域有重要影响的浙闽沿岸流、南海水及变性水的比碱度分别为0.1322,0.1256,0.1184。
  冬季海域比碱度平均值为0.1323,反映了浙闽沿岸流南下注入的影响;夏季比碱度平均值为0.1354,反映了南海水及黑潮水的北上侵入。
  (三)生物活动对pH值和碱度的影响
  夏季pH值和碱度的周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周日变化一致;pH值和碱度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夏高冬低,也与浮游植物盛衰的季节变化吻合。可见生物活动对pH值和碱度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