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影响因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61
颗粒名称: 八、影响因素
分类号: P734.2
页数: 2
页码: 196-197
摘要: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水化学要素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受水文、生物、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描述了主要流系、潮汐、生物活动和海底地形地貌对水化学要素的影响。发现浙闽沿岸流、黑潮支梢、粤东沿岸流等水系的变化对福建近海水化学有明显影响,同时生物活动和海底地形地貌也对水化学要素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近海水 影响因素

内容

福建近海水化学要素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主要受水文、生物及地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主要流系
  福建近海主要受相互对立的浙闽沿岸流及南海外海水的影响,当其中一个水系占主导地位时,另一水系的影响便大为减弱以致消失。
  1.浙闽沿岸流
  浙闽沿岸流具低温低盐、高碱高营养盐特征。冬季在强劲东北季风作用下长驱直下,占据东山以北海域,使14℃等温线、31.0等盐线、2.2等碱线、20.0等硅线及10.0等硝酸盐线均由北向南贯穿于沿岸海域。春季上述等值线随浙闽沿岸流收缩至南日岛附近海域。夏季浙闽沿岸流影响消失,但秋季则再次进至南日岛一线。受其影响,冬春秋三季,溶解氧、硅及硝酸盐均呈沿岸高向外递减、北部高向南递减的分布趋势,并与相应的温、盐及碱度分布对应。
  2.黑潮支梢及南海外海上层水
  黑潮支梢及南海上层水均为高温高盐低营养盐的外海水体。夏季近海海域及多数港湾都受其控制,水体中磷、硅及硝酸盐降至全年最低值,甚至出现大片零值区。春秋季,外海上层水主要控制南日岛以南的海峡中线附近海域,冬季仅影响台湾浅滩南部及海峡中线以东海域。受其控制的海域,盐度都在34以上,营养盐含量则比邻近海域低。
  3.粤东沿岸流
  主要由珠江冲淡水,东江及韩江冲淡水等组成的粤东沿岸流,具有低盐(<33.0)、高温及较高营养盐的水文化学特征,仅在春夏秋三季对闽粤交界一带近海有较明显影响,受影响的海区营养盐含量较邻近海域高。
  (二)潮汐
  福建近海的潮汐,中北部属规则半日潮,南部属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日潮,大部分海区的潮流属规则半日潮流。潮汐对河口港湾及陆源冲淡水影响大的海域有显著影响,这些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周日变化均具与潮汐周期相近的起伏变化,对近海水化学的影响则不明显。
  (三)生物活动
  福建近海整年水温较高,适宜于生物活动,但浮游植物亦有明显的兴衰周期,并对水化学要素有明显影响。
  春夏季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大量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及营养盐类,使春季的碱度和磷酸盐、夏季的硅酸盐及硝酸盐降至全年最低值,磷酸盐、硅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下降为冬季相应值的19%、57%及31%,明显低于生物生长最适浓度的下限,并对生物的生长起一定限制作用;同时使春季的pH及氧饱和度升至全年的最高值。
  秋季浮游生物逐渐衰亡,至冬季进入低生长期,光合作用大为减弱。从秋季开始,由于生化作用及浙闽沿岸流的影响逐渐加强,二氧化碳及营养盐类开始在水体中积聚,碱度及营养盐含量逐渐回升,至冬季磷、硅及硝酸盐含量均上升至全年最高值。
  浮游植物的活动也影响到水化学要素的周日变化,使不少海域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昼高夜低,而碱度、硅、磷及硝酸盐则是昼低夜高。
  (四)海底地形地貌
  台湾海峡海底地形地貌复杂,南部有一系列浅滩,中段和北段有许多海底峡谷,福建一侧沿岸海底高低起伏,这些都对海水运动进而对水化学有直接影响。与晋江及木兰溪有关的海底峡谷及澎台之间的海底浅滩,是造成部分沿台湾西南沿岸北上的外海水转向西北影响金门以北近海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九龙江有关的海底峡谷则是使部分经澎西水道北进的外海水转向西北及正西,影响金门以南、古雷头以东、台湾浅滩北侧大片海域的主要因素之一。平潭东北部、金门至湄洲湾沿岸等处的底层水涌升现象,也显然与海底地形有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