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亚硝酸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859
颗粒名称: 六、亚硝酸盐
分类号: P734.2
页数: 2
页码: 194-195
摘要: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海域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显示亚硝酸盐的范围在0.00~2.18微摩尔/立方分米之间,均值为0.43微摩尔/立方分米。研究描述了亚硝酸盐的平面分布、断面及垂直分布、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亚硝酸盐的分布与硅酸盐和硝酸盐类似,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包括春季亚硝酸盐高值区的分布差异、垂直变化的季节性差异以及周日变化的类型不一致。
关键词: 福建省 亚硝酸盐 化学

内容

亚硝酸盐含量在0.00~2.18微摩尔/立方分米之间变化,均值为0.43微摩尔/立方分米。
  (一)平面分布
  春季平潭以北海域,亚硝酸盐含量呈近岸高、向外递减,等值线大致平行于岸线的分布状态,闽江口高亚硝酸盐水舌向外偏南伸展。平潭以南海域,亚硝酸盐呈高值块状(或水舌状)分布,等值线与岸线较垂直,高值区分布在泉州湾(>1.0微摩尔/立方分米)、厦门港(>1.0微摩尔/立方分米)及119°E,24°N附近海域(>1.6微摩尔/立方分米)的表层。
  夏季三都湾口以北海域,亚硝酸盐含量呈近岸较低向外迅速递增的分布趋势,高值等值线由表至底逐层向西北方向推移,可能有外海次表层水体在北端沿岸涌升。三都湾至南日岛之间海域,亚硝酸盐含量呈沿岸高向外迅速递减的分布状态。它们的等值线都很密集且较平行于海岸。南日岛以南,除118°35′E,2Vn(>0.8微摩尔/立方分米)及117°45′E,23°n(>1.6微摩尔/立方分米)附近分别出现等值线封闭的高亚硝酸盐水体外,其他海域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北部。
  秋季三都湾口以北亚硝酸盐分布与夏季相似,但含量大幅度下降,各层平面梯度也大幅度减小。向南至南日岛,分布趋势与夏季相反,表层沿岸低于近海、等值线大致平行于岸线,而底层等值线则较垂直于海岸。南日岛以南,表层在厦门港外有一高亚硝酸盐(中心高值>1.6微摩尔/立方分米)水舌向东南延伸至海峡中线,水舌以北大部分海域在0.4~0.6微摩尔/立方分米之间均匀分布,以南则在0.4微摩尔/立方分米左右均匀分布。
  与磷、硅、硝酸盐的分布不同,冬季除东山以南近海有含量大于0.4微摩尔/立方分米的水舌向东北伸展外,整个海域亚硝酸盐均在0.2微摩尔/立方分米左右均匀分布。
  (二)断面与垂直分布
  亚硝酸盐的断面分布相当复杂,大致呈西部上层较高,向东向下递减的分布趋势,水平及垂直梯度都比较大,等值线向下倾斜,但冬季等值线较少,垂直梯度小。
  亚硝酸盐的垂直变化较大,最大差值达到1.70微摩尔/立方分米。垂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春夏季垂直变化大,多呈上高下低的递减或S型分布,常出现明显的跃层。冬季垂直差异显著减小,不少海域接近均匀分布。垂直分布还有明显区域性差异。平潭以南海域垂直梯度较大,闽江口区垂直梯度反而较小,表明径流并非近海亚硝酸盐较直接的来源。
  (三)周日变化
  亚硝酸盐的周日变化,表层大于底层,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沿海日较差均值呈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近海底层与沿海相同,但表层为秋高冬低。总体上,冬季亚硝酸盐的周日变化较小。亚硝酸盐的周日变化类型与磷相似,也有三种类型:(1)周日曲线呈二高二低的起伏变化,并与盐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白天较晚上低,与浮游植物同化营养盐类的周日变化规律一致;(3)周日变化无一定规则。
  (四)季节变化
  亚硝酸盐的季节变化与磷、硝酸盐及溶解氧相反,与温盐则大致相同,大部分海域呈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与生物异化过程的年变化相似,可能与亚硝酸盐是海洋生物的直接排泄物有关。亚硝酸盐的年较差还有较明显区域性差异,表现为沿岸高于近海、北部高于南部的变化趋势。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