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支前备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569
颗粒名称: 五、支前备战
分类号: K295.7
页数: 3
页码: 187-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支援前线、保卫海防、做好军需供应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支前备战

内容

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全省海岸线长达3300多公里,且沿海突出部多,岛屿多,与台湾一水之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峡两岸关系曾一度紧张,特别是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国民党军在美国的蛊惑下,认为有机可趁,一时反攻大陆的口号甚嚣尘上,福建成为海防前线的战略要地。由于驻地海、陆、空三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点多而分散,军需供应任务十分繁重。支援前线、保卫海防、做好军需供应,成为地方政府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58年8月23日起炮击金门后,入闽各军、兵种增多,特别是海、空勤人员大量增加,加重了供应部队主、副食品的任务。1958年,省人委决定,在炮击金门战斗中,要配合三军战斗行动,一切为了前线打仗需要,要人有人,要物有物。1959年起,对部队主要给养物资实行“计划分配、凭证供应”,优先照顾部队特殊需要。1959年9月3日,省人委指示,各地各部门今后在主、副食品供应上,应本着优先照顾部队需要的原则,积极安排生产供应,特别是保证飞行员等特种兵需要的某些食品。从同年10月份起,军官价购粮由粮食厅印制“价购证”,凭证购买粮食,对猪肉、黄豆、食糖、卷烟、肥皂、煤油实行凭票供应,每月供应猪肉20万公斤,黄豆34.5万公斤,食糖85吨,香烟600箱,煤油28吨(照明用),由商业厅、粮食厅统一印发“购买票”,交三军后勤领导机关统一分配。各地供应给部队的猪肉可抵上调任务。此外,按计划保证特种兵所需要的鸡鸭、蛋品、水果、高档干菜、奶制品的供应和其他部队的蔬菜、水产品、炊事用具等的供应。建设蔬菜基地,保证供应,同时协助部队解决菜籽、猪苗、小鸡鸭、小兔等的需求。大力支持部队发展副食品生产,由省粮食厅拨给部队养猪饲料每头每月5~7.5公斤。1960年度起,将空、海勤和特种部队副食品供应纳入计划,专项安排,直接下达,主要品种有食品、干鲜果、干菜、酒、香烟等6类40多个品种。同年9月起,为保证军队若干针织品的供应,发给“军人购货证”,可购买中央规定的毛巾、袜子、汗衫、背心、棉毯、民用线等5个控制品种,购货证全国通用。同年10月21日,本省发给“福建武装民警购货证”,在全省通用。1961年,省人委在批转省支前委《关于支前座谈会的报告》和《关于改进部队物资供应工作的报告》时强调指出:要保证部队吃饱、吃好、吃得干净卫生,对部队的“吃、烧、用”要进行检查落实,保证部队的物资供应。当时,地方居民和机关干部等每月每人只供应猪肉0.25公斤,前线部队则达到0.75公斤。
  1962年,省委提出“支前第一,生产第一”的方针,在物资供应困难的情况下,对部队供应实行“先部队后地方;先前方后后方;先空、海部队地勤、医院伤病员、海上部队、坦克部队(驾驶员)、卫生营连和炮兵、雷达观察员,后一般部队”的“三先三后”供应原则,还实行“优先供应部队,优先给部队开单,优先让部队提货、发运”的“三优先”政策。1963年4月18日,总后勤部、商业部肯定福建对驻军的供应政策,高度评价“三先三后”和“三优先”的做法。
  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和,从第二季度起,除食糖和甲、乙级香烟仍凭证供应外,猪肉等其他票证取消,敞开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提出“部队何时要何时给,要什么品种,只要当地有就给什么品种,要多少给多少和送货到海岛、送货到阵地”的“三要三送”做法,确保部队供应方便及时。
  (一)战备时期
  1962年紧急战备。1962年6月6日,为做好战备工作,省人委根据1956年6月30日发出的《关于支前经费开支范围划分的规定》,再一次划分地方要承担的费用,主要有:战时动员民兵、民工、船工、汽车司机、医务人员和技术工等未交部队之前的一切开支;各种支前物资储备、工具器材(如担架等)的购置、修理费用;为部队筹集物资交接前的一切费用;地方收容的俘虏的生活、遣散费用;反空降和剿捕匪特的民兵费用;地方接收伤病员的床位费和支前人员在地方医院的一切费用;对因战而受灾灾民的救济费;参战民兵等人员牺牲的抚恤费等。
  (二)筹集战备物资
  1962年4月19日,省人委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军需马草供应工作的通知》规定:马草供应工作由粮食厅统一管理,实行派购办法,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不进行远距离调运,粮食部门经营马草以“不赔不赚”为原则。1962年6月,省人委做出决定:战备物资的储备,一般分别由省林业、粮食、物资、商业、供销、卫生部门负责统一储备,所需资金,由省直拨各主管部门专款专用,交通邮电经费直拨省交通邮电部门统一掌握使用。全省各地积极筹集战备物资。南安县是缺柴地区,但一星期内就收购木柴片3.4万担,许多地区群众自动把草垫和编草鞋的稻草都献给部队当马料。福州市筹集马草30多吨。到当年9月止,全省供应给部队柴火共2000多万公斤、蔬菜1000多万公斤,肉禽蛋品60多万公斤,还修复战备通道塌方92立方米、桥梁涵洞300多座、公路干线路面200多公里,6、7月共抢运战备物质100多万吨。据不完全统计,龙溪地区在部队入境后,群众让出房屋8000间,床板4万多副,其他各种用具1000多件。还在公路干线沿途设立给养供应站,增加物资供应,保证过往部队需要。
  (三)民力动员
  1962年6月27日,省人委就民力动员问题做出规定:沿海地区、铁路与公路沿线、机场周围多动员(沿海各重要岛屿全民动员),内地山区和福州、泉州、漳州3个城市少动员,就地动员就地使用,对象是有较强劳动力的男女青壮年(随军民兵须为男性),组织的民兵平时生产,战时随调随到。在6月份紧急备战部署期间,实际进行全民动员。全省共抽调3000多名干部进行战备工作,调整和加强支前机构,全省组织战勤人员达26.13万人,其中担架4.5万副9万人,挑运工11万人,抢修工4.53万人,医疗队(急救队、输血队)8000人。平潭县修筑一条炮车道,组织1万人上场,一天内就突击修成。部队所到之地,群众纷纷为部队送茶水、当向导,帮助拿行李,护送掉队病号,精心护理病员等。
  到1963年11月,省先后拨款200多万元、水泥900多吨、钢材100多吨、木材400多立方米,在前沿地区修建防炮洞70多个,其中钢筋水泥洞30多个、石洞40多个。1963年冬至1964年春,又拨款100多万元,修防炮洞40个。
  1965年,省人委先后三次下文征用格斯63型汽车为战备所用,对全省1998辆机动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安排400辆为战备征用。
  根据当时战备形势的需要,1966年,储备原粮1亿多公斤,大豆700多万公斤,食油300多万公斤,马草1000多万公斤。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政府志

《福建省志·政府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福建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秦时,无诸自称闽越王,建立福建第一个地方政权。此后政权、建制几经变动,至陈永定年间(557~559年),福建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闽州”。福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省粮食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南安县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平潭县
相关地名